乐平市属于哪个省哪个市(乐平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头条大砍历史
乐平县隶属于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
乐平市自古为江右名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连景德镇,东邻德兴和婺源,南越万年接鹰潭,西毗鄱阳,因“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全市区域面积198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个街道、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1个大型水库管理局,隶属于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
乐平是一座源远流长的文化名城。自东汉末年置县,迄今已有1841年的县治历史,素称“文章节义之邦”。这里山川钟秀,物产丰阜,胜景瑰奇,人才辈出,历来“诗书文物,甲于他郡。而圣庙之形胜,亦甲于他郡。南宋风节名臣洪皓出使金国被扣留15年全节而归,南宋史学家马端临用20年时间写成《文献通考》,被誉为“洪公气节、马氏文章”。乐平是“中国古戏台博物馆”,至今仍保留458座融建筑、雕刻、工艺、绘画、文学于一体的古戏台,建筑时间始于明清,跨越500余年,被命名为“中国古戏台之乡”。唐代南窑遗址入选2013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2018年被评为“2018-2020年度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赣剧之乡),同时,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乐平市自古为江右名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连景德镇,东邻德兴和婺源,南越万年接鹰潭,西毗鄱阳,因“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
历史沿革
西周,县地属楚;东周,属楚之番(音同鄱)邑。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年),吴伐楚取番,县地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县地入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伐越,并吞吴国旧地,县地又重归于楚。
秦灭楚,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建九江郡,改番邑为番县,县地属番县。二十八年析番县置余汗(音同干)县,县地为余汗县乐安乡,乡境包括今乐平全境和德兴、婺源、万年三县的一部。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以余汗县乐安乡置乐平县,治银城堡(今德兴县银城畈),因县治“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故名“乐平”,属扬州豫章郡。
兴平二年(195年),西迁县治于乐安乡洎口(今洺口乡戴村),改乐平县为乐安县。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乐安县隶之。
晋和南朝宋、齐,县属江州鄱阳郡。
南朝梁承圣三年(554年),改鄱阳郡为吴州,乐安县隶之。
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废乐安县入鄱阳县。太建十三年(581年),以乐安旧地置银城县,仍治洎口。
隋开皇元年(581年),建洪州总管府,改吴州为饶州,银城县属之。十年,废银城县建制,辖地入鄱阳县。大业三年(607年),复饶州为鄱阳郡,县地仍属鄱阳县辖。十二年,鄱阳操师乞、林士宏拥兵反隋,后操战死,林据饶、抚二州称帝,国号“楚”,县为“楚”地,直至唐初。
唐武德四年(621年),讨灭林士宏,重置乐平县,仍治洎口,隶江南道饶州。九年,又废乐平县入鄱阳县。
开元四年(716年),重建乐平县,治长乐水口(今铜山港口村),隶江南西道饶州。
中和三年(883年),迁县治于花靥镇(今乐平镇)。
五代,初属“杨吴”,后属“南唐”,均隶镇南军节度辖下之永平军(治鄱阳)。
宋开宝八年(975年),分设路州,县属江南路饶州。绍兴元年(1131年),分江南路为东西二路,县属江南东路饶州。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乐平为州,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饶州路。
元末至明洪武五年(1360一1372年),饶州为陈友谅割据地,国号“汉”,本县属之。
明洪武初,改饶州路为鄱阳府,旋改饶州府,复乐平州为县,隶江西行省饶州府。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省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分五道,本县属九江道饶州府。
清如明制,本县仍属江西行省九江道饶州府。
1912年,废府留县。1914年省下设四道,本县属浔阳道(治九江)。1926年,废道,县直属省。
1930年,本县建立苏维埃政权,属闽浙赣省。
1932年,江西省下设十三行政区,本县属第四行政区(治鄱阳)。1935年后,本县属第五行政区(治景德镇)。
1949年4月29日,乐平解放,本县属赣东北行署浮梁专区,旋改乐平专区(治乐平),10月复改浮梁专区,移治景德镇。1952年10月,浮梁专区并入上饶专区,乐平属之。1983年10月,乐平县从上饶地区划归景德镇市管辖。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平县,设立乐平市。
行政区划
1949年4月乐平解放后,沿用1947年十九乡镇区划,名称依旧,但立五个区管辖。其中:一区(驻县城),又称城关区,辖县城一、二、三、四、五街;二区(驻临港),辖涌山、德田、洪岩、梅溪、永义五乡;三区(驻菱田),辖鸣山、公安、义成、和安、天华五乡:四区(驻礼林),辖续湖、乐义、万山、古港四乡;五区(驻湾头),辖军峰、碧港、兰亭、永善四乡。
1950年废除旧乡,重新区划,将全县分为一镇、九区、五街、九十六乡。
1951年一区增立匣厂、戴畈、坞头乡;二区增立邵家、塘湖、万山乡;三区增立义方、和心乡,废除合心乡;四区增立中店、杨家、桃园乡,废除赵湾、解放、桃源乡;五区增立柳木乡,废除杨梧乡;六区增立石峡、官口、流槎、德明、闵口、长源乡,废除长松乡。合计新立十八乡,废除六乡,全县为一百零八乡。
1952年6月全县划为一镇、十区、九街、一百六十乡,并重新调整辖区。
1953年一区增立鲍畈乡,废除戴畈、坞泥二乡;二区废墩上乡;四区增立杨安、山塘二乡,废杨家、岩前二乡;五区增立兰桥、岐山、范家三乡,废界首、上河、华家、童家四乡;六区废枫林乡;七区废百桥乡;八区增立丰源、蔡家二乡,废店上乡;九区增立叶家、文山二乡,废铁炉、杨家、墩上三乡;十区增立卢亭乡,废张家、茅炉、江岭三乡。合计新立十一乡,废除十八乡,全县为一百五十三乡。
同年增设十一区(语口)。十区划出江村、梅溪、桃园、潭溪、浯口、西桥六乡,七区划出古田、院前、龙口、庄泉、梅岩五乡,归十一区管辖。此外三区划出墈上、南岸二乡入十区;四区划出高桥乡入三区。
1956年初撤区并乡,全县并为一镇、五十三乡,即乐平镇和城郊、礼林、长桥、洄田、续湖、甘棠、镇桥、浒崦、乐丰、金山、观峰、古港、港口、鸣山、后杨、寺山、塔前、菱田、高桥、太安、塘远、上徐、田里、横路、岐山、睦乐、厚田、东岗、车溪、涌山、临港、官庄、中堡、段家、高家、龙口、洺口、流芳、湾头、南港、戴村、众埠、鸬鹚、魏家、黎桥、倪家、接渡、李洪、墈上、卢亭、浯口、桃园、罗渡乡。
1957年增立下徐、上河、秧畈、湖塘四乡,废除长桥、古港、后杨、塘远、菱田、田里、横路、上徐、戴村、魏家、倪家、卢亭、李洪、桃园、城郊十五乡。6月成立镇桥、蔡家、临港、众埠四个区。全县调整为一镇、四区、四十二乡,下辖二百一十七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政社合一,本县分为一镇、十乡、三场(梅岩、呖蜛山、凤凰山垦殖场).共十四个政区,全部以公社命名,为十四个公社,下辖二百二十一个大队(分场)。
1959年3月,超美、东风公社分别更名为岩前、镇桥公社,辖区不变。年内成立科山、文山、共产主义水库综合垦殖场和马家农场、蔬菜农场、松树岭茶场。
1960年成立钟家山公社,增设长松岗、栽禾峰、民兵水库综合垦殖场和红色(十里岗)垦殖场,改马家农场为县良种繁殖场。
1961年7月起开始缩小公社、大队规模,立区管辖。全县为一镇、八区、三十四个公社、十一个垦殖场,下辖四百一十三个大队(分场)。
1962年10月增横路、港口区,双田、横路、耆德、德明四个公社从涌山区划归横路区;港口、高桥、鸣山、寺山四个公社分别从接渡、镇桥、塔前区划归港口区。同时,涌山区增车溪、东岗公社,塔前区增下徐公社,洺口区增南港公社。至年底,全县为一镇、十区、三十八个公社、十一个垦殖场。
1963年初,增立桃园、魁堡、黎桥、龙口、段家、官庄、白土峰、新周公社,并改蔬菜农场为墈上公社。年底,撤销港口、洺口、塔前、临港四个区,升呖蜛山、凤凰山、梅岩、十里岗、科山、幸福六个垦殖场为县辖。鸣山公社划回镇桥区,高桥、港口、寺山公社划归接渡区,语口公社划归梅岩垦殖场,鸬鹚公社划归凤凰山垦殖场。同时,甘棠公社并入万山果场,魁堡公社并入鸣山公社,东岗公社并入涌山公社,方山公社并入众埠公社。全县调整为一镇、六区、六场、四十三个公社。
1964年升文山垦殖场和县良种场为县直,改横路区为双田区。万山果场划归镇桥区,岩前、菱田公社划归双田区,流芳公社划归众埠区。梅岩垦殖场废新周公社,凤凰山垦殖场废桃园公社。全县调整为一镇、六区、八场、四十一个公社。
1965年废礼林、涌山区,复立临港区,升白土峰林场、洪岩林场、涌山垦殖场为县辖。续湖、钟家山公社划归接渡区,塔前公社划归县良种场,耆德、厚田公社划归临港区。同时废车溪、白土峰公社。
1966年初,全县调整为一镇,五区、十一场、三十九个公社、四十五个分场.
1968年10月撤区并社、扩社并队,将小公社并为大公社,由区场管辖改为县辖。全县划为礼林、镇桥、港口、五七、接渡、浯口、众埠、洺口、双田、临港、涌山、塔前、永红十三个公社和梅岩、凤凰山、十里岗、幸福、呖崛山、科山六个垦殖场以及共产主义水库管理局、马家农科所,加上乐平镇,共二十二个政区,下辖一百八十七个大队。
1970年立蔬菜公社,凤凰山垦殖场并入众埠公社,幸福垦殖场并入永红公社,十里岗垦殖场改称南港公社,马家农科所改称马家良种场。全县为一镇、十五社、四场、一局,共二十一个政区。
1972年南港公社改名十里岗垦殖场,同凤凰山、文山、红岩垦殖场一并升为县辖。同时,五七、永红公社分别改称后港、高家公社。全县为一镇、十四社、八场、一局,共二十四个政区。
1973年立白土峰林木良种场,随后又加名洄田公社,一地二名。至此,本县为一镇、十五社、八场、一局,共二十五个政区,并且一直稳定到政社分设以前。1984年5月份起,政社分设,公社全部改称乡,垦殖场设乡的同时保留场名。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原镇桥公社划出一部,增设观峰乡。政社分设后,全县为一镇,二十三乡、二直辖单位,下辖三百九十四个村(居)民委员会(包括领有独立自然村的垦殖分场),三千二百五十一个村(居)民小组,一千六百四十七个自然村(不含无固定居民住户的村庄)。
1985年全县设1镇23乡和2个直辖单位,即乐平镇、场上乡、礼林乡、洄田乡、镇桥乡、观峰乡、乐港乡、后港乡、接渡乡、金鹅山乡、双田乡、塔前乡、科山乡、涌山乡、临港乡、坜崌山乡、洪岩乡、高家乡、铭口乡、十里岗乡、鸬鹚乡、众埠乡、文山乡、语口乡、县良种场、共库管理局。乡(场)镇下辖394个村(居)民委员会。
1988年,涌山、镇桥、乐港、接渡、众埠5乡撤乡设镇,同时以原临港乡的杨村、中堡、九
墩、新店、下石、汪家6个村委会成立乐河镇,并将全县村民委员会改为村公所。
1994年,全市撤销村公所,恢复村民委员会。
1997年,洺口、洪岩、高家、临港、语口、礼林、后港、塔前、双田9乡先后撤乡建镇。
2000年撤销市良种场乡级行政建制,安邦村委会划归塔前镇管辖,同心桥村委会及良种场场部直属农业局。至此,全市辖16镇9乡和共库管理局,下辖373个村民委员会(分场),2250个村(居)民小组,1636个自然村。
2020年全市区域面积1980平方公里,总人口946276人,辖16个乡镇、2个街道、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1个大型水库管理局,隶属于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
以上是 乐平市属于哪个省哪个市(乐平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