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茌平县属于哪个市(茌平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茌平县也叫茌平区,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


茌平区,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东部,总面积100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茌平区下辖3街道,10镇、1乡。区政府驻振兴街道中心街5226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茌平区常住人口为517641人。
茌平区,因区境在茌山之平陆,故名茌平;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较平缓,地面倾斜方向基本随河流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微倾。秦置茌平县。2019年,撤销茌平县,设立茌平区。

茌平区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东部,东经115°54′~116°24′、北纬36°22′~36°45′。东临德州市齐河县,南连东阿县,西靠东昌府区、临清市,北与高唐县接壤。茌平是全国知名的“铝城枣乡”,拥有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生态文明县等16个国家级称号,山东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山东省生态示范区、省级卫生县等21个省级称号。

山东茌平县属于哪个市(茌平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四五千年以前,茌平县境地处河水东,济水西,属漯河流域。夏、商属兖州。周属齐地。秦行郡县制,置茌平县,属东郡,治茌平(今韩集乡高垣墙村)。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故名茌平。

王莽建立新朝改在平县为崇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功崇县复称茌平县。

永元二年(公元90年)分泰山郡,置济北国,茌平属兖州郡济北国统辖。

三国时为魏地,隶平原郡济北国。

晋时,茌平县属冀州平原国。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济州郡,茌平县隶属济州郡平原国。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茌平县曾先后归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五国统治。

北齐,茌平并入聊城县,隋文帝杨坚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在地方行政上改郡为州,隋开皇初复设茌平县,属贝州,隋末废之,并入聊城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与聊城分置,改隶河北道,属博州。至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并入聊城县,中经五代十国、北宋(起自公元627年至1130年)共五百年没设茌平县。

金、伪齐,刘豫析聊城置茌平县。《金书七七》、《刘豫传》曰:“天会八年(1130年)九月立豫为大齐皇帝……居东平……降宋南京为归德府,降淮宁、水昌、顺昌、兴仁等府县为州……阜昌……二年豫迁部于汴”据此可知,刘豫复置茌平县是天会八年,县制复设后,属山东西路博州。

元,全国设立了十余个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直属中央),下有路、府或州县。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改隶博州路总管府,十三年又改为东昌路,东昌之名自此始,茌平属山东中书省东昌路。

明初,沿用元代旧制。《明史地理志》云:“明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设山东行中书省,洪武九年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分十三个布政使司,分管全国省、州、县。在平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

清代,改明之布政司为省,省下设道、府、州、县,茌平县属山东省东昌府。

辛亥革命后,民国三年(1914年)全国地方行政区划为省、道、县、三级政府。山东省改为四道,东昌、临清为东临道,茌平属之。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四道为十道,茌平县属东昌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国取消道的建置,茌平县直属于山东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茌平县划为七个区,领乡270个,镇12个,村588个。

1946年11月,改属冀鲁豫行署第六专员公署。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员公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属山东省聊城专员公署。1956年3月,茌平、博平县合并为茌平县,属聊城专员公署。1997年,属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撤销茌平县,设立茌平区。

行政区划

1937年“七七”事变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县政府(县长葛栋华)辖七个区,600个村,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9年1月1日,日本侵略军侵占茌平后,国民党旧政府移至杜郎口袁庄,四月日本侵略军设立了“维持会”,张鑫泉任会长,5月建立了日伪“茌平县公署”。县长是程希九,属东临道,辖七个区。

1944年8月,汉奸旅长李岐山由伪顽台流到公开投降日本侵略军,进入在平县城,并任伪县长到茌平解放,仍辖七个区。

1937年后,我县党组织隶署鲁西北特委。

1939年12月建立了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吴亚屋,隶属鲁西四专署。当时在南根据地设立了四个行政区,二、三、四、五区,任命了区长。因一、六、七区被敌人控制,我尚未设行政区。

1943年1月鲁西一、四专署合并为一专署,茌平属一专署领导。

1944年全县设了六个区,五个区建立了区部。

1945年9月解放后全县划为七个区。

1946年1月博平解放,划为七个区。在平、博平均属晋冀鲁豫边区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管辖。

1947年茌平划为12个区,博平划为10个区,仍属第六专区(聊城)管辖。

1949年建国后至1952年11月茌平、博平均属平原省聊城专署管辖。

1952年11月至1956年3月,花平县和博平县均划归山东省,仍属聊城专区管辖。

1956年3月6日将博平县并入在平县,仍属聊城专区管辖。

1958年,茌平县成立11个人民公社;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东阿县北部5个公社划归茌平,此时茌平共计16个公社,辖1407个村。1961年1月以后,原东阿复置县,其五处公社又划归东阿县。

1962年至1970年茌平县将11个公社划为11个区,辖54个人民公社,755个大队,1050个自然村,归聊城地区管辖。

1971年至1983年在平县将11个区划为19处人民公社,76个管区,辖728个大队,1056个自然村。仍属山东省聊城地区管辖。

1984年8月,将19个公社划为22个乡镇,其中5个镇,17个乡。即茌平、博平、乐平铺、冯官屯、菜屯5个镇,韩屯、胡屯、王老、贾寨、肖庄、温陈、洪官屯、杨官屯、丁块、赵官屯、郝集、广平、韩集、杜郎口、孙桥、张营、大桑17个乡。

1996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杜郎口乡,设立杜郎口镇。1996年底,全县设茌平、博平、冯官屯、菜屯、乐平铺、杜郎口6个镇和胡屯、韩屯、张营、肖庄、贾寨、洪官屯、杨官屯、大桑、丁块、温陈、赵官屯、广平、韩集、郝集、孙桥、王老16个乡。为了便于管理,方便生产,村民委员会稍有变动。1986年全县有村民委员会781个,1987年增至787个,1988年增加到793个,1991年变为795个,1992年调整为796个,1993年变成799个,1994年为804个,1995、1996年均为807个。

2010年7月2日,广平乡、韩集乡划归东昌府区。7日,撤销温陈乡,设立温陈街道。撤销胡屯乡,设立胡屯镇。2011年,撤销肖家庄乡,设立肖家庄镇。2012年,撤销贾寨乡,设立贾寨镇,撤销洪官屯乡,设立洪官屯镇。

2020年茌平区辖11个乡镇人民政府、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高端产业聚集区,732个行政村,人口56.5万。11个乡镇分别为:博平镇、冯官屯镇、乐平铺镇、杜郎口镇、肖家庄镇、韩屯镇、菜屯镇、胡屯镇、贾寨镇、洪官屯镇、杨官屯乡。3个街道分别为:振兴街道、信发街道、温陈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茌平经济开发区。1个高端产业聚集区:茌平高端产业聚集区。

以上是 山东茌平县属于哪个市(茌平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87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