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磁县属于哪个市(磁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磁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

  磁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位于中原经济协作区中心地带,晋、冀、鲁、豫四省通衢,与石家庄、郑州、太原、济南4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

磁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历史上曾因临滏水取名“临水县”,因地产磁石而得名“磁州”。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区、中部丘陵、东部平原。是中国磁州窑发祥地、全国重点产煤县、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县、中国童装加工名城、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河北省莲藕之乡、河北省森林资源大县、河北省旅游资源大县、河北省文明县城和省园林城市。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磁县是河北省的南大门,西依太行,北靠古赵,东临邺城,南接殷墟,雄踞中原腹地,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京港澳、青兰、邯大3条高速和京广、邯济、邯长、邯黄、京广高铁5条铁路在县城周边交汇贯通,邯郸机场距县城17公里,是四省临界区唯一具有国道交汇、高速过境、铁路交叉、机场通航“四位一体”交通优势的县份。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大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与黄骅港距离在370公里以内,具有20分钟上飞机、2小时入省会、3小时进京城、5小时到海港的便捷交通。

河北磁县属于哪个市(磁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春秋为晋地。

战国归赵。

秦属邯郸郡地。

汉(前206~220年)置梁期县(治今花官营乡东城营),属冀州魏郡。

三国省梁期县,于魏黄初三年(222年)析武安县及邮县,置临水县,属冀州广平郡,治今磁州。因城临滏水得名。

晋泰始二年(266年)临水属司州广平郡。

北魏天赐元年(404年),涉县并入临水县,属司州魏尹。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省临水人邮县。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由临水县析出原涉县地并入刈陵县。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娜县置临水县。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临水县选治松签(今峰峰矿区临水)。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析临水县,于今磁州置滏阳县(以城在溢水之阳而名)和成安郡。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临水徙治涉县。属相州魏郡。

隋开皇七年(587年)临水徙治涉县西戌,隶相州。

隋开皇十年(590年)由临水县析出原涉县地复置涉县。临水县还治松釜,并废成安郡,于今磁州置慈州(以县西九十里有磁山出磁石,州治又为磁石集散地而得名)。领滏阳、临水二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邯郸县隶属于磁州。

隋大业二年(606年)废慈州。临水、溢阳二县改属相州,邯郸县归河北道洺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慈州。领滏阳、临水、成安三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省慈州。滥阳、临水、成安三县归属河北道相州。

唐水泰元年(765年)临水县改称昭义县。同年复置磁州。因与河东慈州重名,故加石字旁。隶河北道,礁州领滏阳、昭义、武安、邯郸四县。

唐天祐三年(906年)以与河东慈州音相同,将磁州改名惠州。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复为磁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为避讳“义”字,改昭义县为昭德县。

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昭德县人溢阳县为镇。同年礁州属河北西路,领滏阳、武安、邯郸三县。滏阳县领观台、昭德、台城、二祖四镇。

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磁州”为“磁州”。

金收国元年至贞祐二年(1115~1214年)属河北西路彰德府。

元太祖十年(1215年)属中书省真定路。

元太宗八年(1236年)属中书省邢洺路。

元宪宗二年(1252年)属中书省洺磁路。

元至元十年(1273年)属中书省广平路。磁州领滏阳、武安、邯郸、成安四县。元末州县俱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置磁州,属广平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滏阳县入磁州。改属河南彰德府,磁州领武安、涉县二县。

清雍正四年(1726年)复属直隶广平府。州不再领县。

民国2年(1913年)降磁州为磁县,属直隶省冀南道。

民国3年(1914年)属直隶省大名道。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始直属于河北省。

民国26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区,专署驻邢台。

民国27年(1938年)磁县日伪政府成立(驻今磁县城),属日伪河北省冀南道尹公署。

民国30年(1941年),磁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五专署。

民国31年(1942年)由磁县与武安县、邯郸县部分地区组成磁武县,仍属太行区第五专区。

民国34年(1945年)全县解放,恢复原磁县建制。隶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六专署。县政府驻今峰峰矿区彭城。同年所辖马头、商城、何横城、大边董等73村划归成安县。

民国35年(1946年)5月2日,改属太行区三专区。

民国36年(1947年)1月,改属太行区五专区。

民国37年(1948年)1月,改属太行区六专区。

同年9月属华北行政区太行区六专区。

民国38年(1949年)属河北省邯郸专区。县政府驻今磁州。

1950~1958年,先后将彭城、峰峰、黑龙洞、苏村、南台、刘起沟等10个村和林坛等9个乡(镇)划归峰峰矿区;将南城等9个乡和车骑关、关东洼两村划归邯郸市。

1955年9月,将李家庄、东城营、杜村等39个村,由成安划回磁县。

1958年11月,撤销临漳、成安二县并入磁县,称磁县。

1959年,九龙口、泥河等9个村由峰峰矿区划回磁县。

1960年5月,撤销邯郸专区,磁县属邯郸市。

1961年,恢复邯郸专区建制,复属邯郸专区。1961年5月,析磁县复置成安、临漳二县,恢复原建制。1961年林坛、东古佛、史村等35个村由峰峰矿区划归磁县,东城基、南城、林峰等23个村由邯郸市划回磁县。

1965年,观台、西固义、花官营、东城营4个公社,分别由峰峰矿区、邯郸市划归磁县,辖34个公社和城关镇。

1970年,邯郸专区改为邯郸地区,磁县仍属之。

1984年,全县改置6镇29乡。

1993年7月,地市合并,隶属邯郸市,改为市辖县。

1996年1月,改置为6镇13乡。

1998年12月,改置为9镇10乡。

行政区划

1950年5月,峰峰矿区人民政府成立,将磁县的彭城镇等34个村庄划人峰峰矿区。同时磁县划分为7个行政区。

1953年6月,实行县一区一乡行政建制,全县共建6区、82乡。其中第一区辖14乡;第二区辖17乡;第三区辖12乡;第四区辖11乡;第五区辖18乡;第六区辖10乡。

1954年4月增设城关镇,全县分为7个行政区。同年8月,除城关镇作为一级政府外,其余6个行政区政府改称区公所,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1954年6月至1955年9月,全县设80个乡政府。

1955年10月,增设马头区公所。至1956年10月,全县共设84个乡政府和城关镇政府。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共设27个乡、1个镇。即:申庄乡、讲武城乡、时村营乡、岳城乡、北来村乡、南开河乡、固城乡、路村营乡、九龙口乡、西光禄乡、南城乡、中马头乡、李家庄乡、东城基乡、柳儿营乡、林坛乡、东古佛乡、东野狸岗乡、高臾乡、都党乡、黄沙乡、白土乡、中岔口乡、申家庄乡、北贾璧乡、周庄乡、五合乡及城关镇。

1958年8月,全县撤销各分区,成立6个人民公社,即南来村、双庙、白土、北贾璧、中马头、林坛。

1958年11月,磁县、临漳、成安三县合并,称磁县,全县设15个人民公社。即南来村、中马头、双庙、白土、北贾璧、红光、青春、柳园、章里集、柏鹤集、成安镇、柏寺营、商城、漳河店及林坛。同年12月,林坛公社划人峰峰矿区。

1961年5月,三县恢复原建制,磁县设24个人民公社。即城关、北来村、东驸马沟、东槐树、高臾、李家庄、辛庄营、白塔、时村营、申庄、双庙、白土、中岔口、申家庄(陶泉)、五合、南开河、路村营、下庄店、西光禄、岳城、杨家堂、北贾璧、都党、黄沙。

1961年10月,增设林坛、林峰、东城基、杜村、南城、东古佛、中史村共7个人民公社。

1965年4月,增设西固义、东城营、花官营、观台4个人民公社。至此,全县共设35个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公社建制为乡(镇)建制。全县建立34个乡政府和1个镇政府(城关镇)。同年5月又将高臾、林坛、白土、岳城、观台5个乡改为镇。

1996年1月,全县35个乡镇合并为19个乡镇。分别是:磁州镇(辖60个自然村、街,与原南开河乡、北来村乡、东槐树乡合并),路村营乡(辖19个自然村,与原下庄店乡合并),西固义乡(辖16个自然村,与原东驸马沟乡合并),高臾镇(辖12个自然村,与白塔乡合并),西光禄镇(辖10个自然村,与原杜村乡合并),辛庄营乡(辖12个自然村,与原李庄乡合并),花官营乡(辖13个自然村,与原东城营乡合并),白土镇(辖13个自然村,与原五合乡合并),陶泉乡(辖23个自然村,与原中岔口乡合并),北贾璧乡(辖22个自然村,与杨家堂乡合并),都党乡(辖10个自然村),黄沙镇(辖8个自然村),时村营乡(辖16个自然村),台城乡(辖15个自然村,与原林峰乡合并),岳城镇(辖21个自然村),讲武城镇(辖26个自然村,与原申庄乡合并),南城乡(辖18个自然村,与原中史村乡合并),观台镇(辖12个自然村),林坛镇(辖28个自然村,与原东古佛乡合并)。共354个自然村,390个行政村。

1998年12月,改置为9镇10乡。

2020年磁县辖11个乡镇,262个行政村,地域面积688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

以上是 河北磁县属于哪个市(磁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800.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