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乐昌市属于哪个市(乐昌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乐昌市属于韶关市,乐昌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武江的中上游,境内东西相距73.68公里,南北相距64.25公里,总面积2421平方公里。

乐昌市东与仁化县为邻,南与浈江区交界,西南与乳源县相连,北部、西部与湖南省宜章县毗连,东北与湖南省汝城县接壤,市区至韶关市公路里程52公里,至广州市265公里。

乐昌市东南部盆地丘陵区,夏秋闷热,白天气温比山区高出4~6℃,日照时数也较长。气温变化不仅有南北的差异,而且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亦有明显垂直变化,灾害性天气较多。

乐昌位于广东省北部,武江的中上游,地理位置优越,素有“广东北大门”“楚粤孔道”之称。西京古道和宜乐古道途径乐昌境内,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乐广高速、国道107线、国道240线(原省道249线)、省道247线、省道248线纵贯境内。东与仁化县为邻,南与浈江区交界,西南与乳源县相连,北部、西部与湖南省宜章县毗连,东北与湖南省汝城县接壤。

广东省乐昌市属于哪个市(乐昌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周朝以前,乐昌已为杨州之域,被称之为百粤地。春秋时隶属越。战国期间并入楚国。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两广后,乐昌南境分属南海郡,北境分属长沙郡。

秦末,赵佗为南海尉时,正值中原大乱,为抵御外侵,赵佗在今乐昌县城南隔河二里处建筑赵佗城,与今仁化城口区的赵佗城遥遥相对,结成防线。西汉初年,赵佗称帝岭南,乐昌南境属南越国,北境属长沙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乐昌属桂阳郡曲江县,持续到东汉。三国末年,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桂阳郡南部分出设始兴郡,乐昌属始兴郡曲江县。

南朝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乐昌从曲江县分出,设置梁化县,仍属始兴郡辖。这是乐昌县建置的开始。天监十七年(公元518年),又将梁化县北一部份地区分出设平石县。梁承圣年间,始兴郡划归东衡州管辖,不久撒销。陈天嘉元年再复置东衡州辖。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东衡州为韶州。十一年(公元591年)废韶州并入广州,梁化、平石县随之归广州管辖。十二年(公元592年)省平石县,其地回归梁化县。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梁化县为乐昌县。改名“乐昌”,是因县城东三里处有一小山,山下之石巯理有声,可作悬磬;山中有一平台,宽广数十步,竹木交荫,人们在其中谈笑高呼,互有回音,与武水水声相应,古有“乐石鸣韶”之誉,故称乐山。乐山侧又有一山,大小两石天然相叠,上小下大,形如“昌”字,故名昌山。乐昌县由此得名。

唐代乐昌县属岭南道管辖。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复置韶州,乐昌县属韶州。五代时乐昌属南汉韶州。

宋朝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取消仁化县,其地归入乐昌县,隶属韶州始兴郡。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又将仁化境地划出,重置仁化县。其时,乐昌县境内分五乡,共辖十三都:城南都、郭东都、梁西都隶属郭下乡;河南都、柏沙都、里田都、荣村都属建福乡;辛田都、土头都属辛陂乡;安口都、曲合都属灵口乡;皈上都、皈下都属依化乡。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建置乳源县时,将西南境的依化乡归划乳源县。

元朝时,乐昌属韶州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韶州改路为府,乐昌属韶州府。清朝无变更,将十一都四乡改为八乡,即:附城、东乡、南乡、西乡、北乡、九峰、黄圃、坪石。

辛亥革命后,废弃府制,乐昌县初属南韶连岂,后属岭南道。1920年,废道制,乐昌县先后属北江善后公署,北区绥靖公署。1936年撤销绥靖公署,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当时将县境内的八乡改为区。城内及附城为第一区,东乡为第二区,南乡为第三区,西乡为第四区,北乡为第五区,九峰为第六区,黄圃为第七区,坪石为第八区。疆域南北长一百七十五里,东西长一百二十五里。

乐昌于1949年十月二十日解放。解放初属北江行署,后属粤北行署。韶关专署成立后,属韶关专署。1951年土地改革时为便于工作,将原乳源县的四区(今梅花、秀水、云岩、三溪和老坪石、坪石镇的部份地方)和三区的沙坪并入乐昌县,土改结束后,又将沙坪划归乳源县。1956年成立韶边瑶族自治县,将乐昌县杨溪乡(包括东岸、均村)及必背划给韶边县管辖。1958年韶边瑶族自治县和乳源县撤销,韶边瑶族自治县和乳源县的大山公社(即今乳源大桥区、乐昌沙坪区)并入乐昌县。1962年乳源县恢复建制,原并入乐昌的韶边县和大桥区划归乳源县。1983年6月,韶关市与韶关地区合并,以市辖县,乐昌隶属于韶关市。1994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乐昌撤县设市,乐昌成为韶关市代管的第一个县级市。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19日乐昌县解放,随即成立乐昌县人民政府。全县设置5个区:一区人民政府驻城关,管辖城关镇、北乡、河南;二区人民政府驻长来,管辖长来、安口、上下西;三区人民政府驻廊田,管辖廊田、五山;四区人民政府驻九峰,管辖九峰、两江、大源、西坑;五区人民政府驻坪石,管辖坪石、水牛湾、罗家渡、黄圃、白石、庆云。

1952年3月,为了便于土改工作的领导,将乳源县的四区(即今梅花、秀水、云岩、三溪和老坪石、坪石镇、罗家渡的部分地方)和三区的部分地方(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园、柘洞、太平、亚婆寮、沙坪等乡)并人乐昌。

1952年,全县共设7个区公所、108个乡政府和1个镇政府。1953年土改结束后,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园、柘洞、太平、亚婆寮、沙坪等9个乡划归乳源县。

1955年8月,全县建立7个区108个乡,乡政府改为乡人民委员会。附城区公所管辖8个乡,长来区公所管辖15个乡,廊田区公所管辖21个乡,九峰区公所管辖13个乡,坪石区公所管辖18个乡,黄圃区公所管辖16个乡,梅花区公所管辖17个乡。1956年并小乡为大乡,全县设置7个区28个乡。附城区2个乡,长来区4个乡,廊田区6个乡,九峰区3个乡,坪石区5个乡,黄圃区3个乡,梅花区5个乡。

1957年7月1日,韶边瑶族自治县成立。乐昌县的必背、王茶、桂坑、杨溪划归韶边瑶族自治县。

1957年11月撤区并乡。全县设置2个镇17个乡:城关镇、坪石镇、长来乡、北乡、西乡、廊田乡、五山、楼下乡、九峰乡、两江乡、大源乡、莲塘乡、龙阳乡、罗家渡乡、黄圃乡、白石乡、梅花乡、秀水乡、云岩乡。

1958年10月,全县由218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含1958年撤销韶边瑶族自治县和乳源县时,划入乐昌的桂头、瑶山、大山、沙坪等地区)组成红旗、桂头、瑶山、廊田、坪石、黄圃、梅花、大山等8个农村人民公社。

1961年6月,乐昌县设长来、河南、北乡、廊田、五山、九峰、大源、坪石镇、坪石、黄圃、庆云、白石、梅花、秀水、云岩、沙坪、大桥、桂头、游溪、必背、东坪等21个公社和城关镇及国营安口农场。公社以下设207个大队。

1963年10月1日,将大桥、桂头、游溪、必背、东坪等5个公社划归乳源瑶族自治县。从此,全县划分为17个公社(安口农场改为公社),1个镇,162个大队。

1964年,增设三溪公社,全县为18个公社,1个镇,161个大队。

1965年,坪石镇公社改为坪石镇,全县为17个公社,2个镇,161个大队。

1971年8月,五山公社的中山大队划归仁化县管辖。

1977年5月,增设罗家渡公社,全县有18个公社2个镇,177个大队。

1978年3月,九峰公社分为九峰、两江2个公社,全县为19个公社2个镇,197个大队。

1982年,全县分为19个公社,2个镇,210个生产大队,2670个生产队。

1983年11月,乐昌县将19个公社和2个镇,设置为18个区公所(安口公社并入长来公社建区),2个区级镇人民政府,全县分为167个乡,11个管理区,12个居民委员会。

1986年冬,乐昌县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的部署,完成了撤区建乡建镇工作。撤销了河南等18个区公所,张溪等167个乡和西联等11个管理区的建制。设置长来等8个镇和河南等10个乡建制,保留乐城、坪石镇2个镇建制。

1987年1月,撤销全县18个区公所和167个乡、11个管理区建制。设乐城、长来、廊田、北乡、九峰、坪石、老坪石、三溪、黄圃、梅花10个镇与河南、五山、大源、两江、庆云、白石、罗家渡、秀水、云岩、沙坪10个乡。乡镇以下设178个村民委员会和11个居委会。1989年,全县乡、镇下辖的村民委员会改为190个管理区办事处。1993年8月,河南等10个乡改为镇建置。至此,全县共设20个镇,196个管理区,12个居委会。

1994年7月16日,撤县设市(县级市)正式挂牌,行政区划未变。

1998年9月,管理区改为村民委员会。

2000年,全市设20个镇,195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委会,1953个村民小组。

2002年4月12日,撤销罗家渡镇,所辖1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田头、河丰、罗家渡、长排寮、天堂5个村民委员会划归坪石镇管辖,清洞、铜山、石溪、鹿村、坪溪5个村民委员会划归梅花镇管辖。

2003年7月25日,撤销乐城、河南镇,设乐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乐城、河南11个居委会和16个村民委员会。撤销老坪石镇,将其管辖的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划入坪石镇管辖。全市设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7个居民委员会,195个村民委员会。

2004年2月,增设坪石、梅田2个办事处。

2010年末,全市辖16个镇、1个街道办、2个办事处,30个居民委员会(含坪石、梅田办事处10个),195个村民委员会。

2015年年末,全市辖16个镇、1个街道办、2个办事处,30个居民委员会(含坪石、梅田办事处10个),195个村民委员会。

2020年年底,全市辖16个镇、1个街道办、2个办事处,30个居民委员会(含坪石、梅田办事处10个),195个村民委员会。

  乐昌位于韶关市北部,毗邻湖南省宜章县、汝城县,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总面积2419平方公里,下辖16个镇、1个街道、2个办事处,共有195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户籍人口53万人,常住人口38万人,面积和人口均位列韶关首位。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自古以来,乐昌是广东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双区”北上辐射内陆和内陆南下融入“双区”的“桥头堡”。境内有西京、乐宜两条古道和武江航道,曾是粤盐及其他商品南来北往的集散地,素有“楚粤孔道”“楚越要冲”“入粤门户”之称。乐昌拥有“两铁三站,两高八道”的交通优势。“两铁三站”即京广铁路乐昌站、坪石站,京广高铁乐昌东站;“两高”即京港澳高速、乐广高速,设有高速出入口5个;“八道”即国道107线、240线、535线以及省道247线、248线、249线、518线、519线。乐昌到广州仅需1小时,到长沙1.5小时,已融入粤港澳、长株潭经济圈。乐昌距离韶关丹霞机场仅16公里,北江航道将北延至乐昌。

  

生态优势得天独厚。

乐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北江水源涵养地,也是省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0.64%,拥有9个自然保护地,其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大瑶山、杨东山十二度水、粤北华南虎沙坪片区),1个省地质公园(金鸡岭地质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后洞森林公园),2个县级森林公园(南塔、狮子山森林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乐昌峡湿地公园),1个沙漠化地质公园(云岩沙漠化地质公园)。市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99.36%,地表水环境质量长期保持Ⅱ类水质标准,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90%,河长制工作连续三年被韶关评为“优秀等次”。境内有“中国美丽田园”五山梯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九峰茶料村、“世外桃源”九峰山等景区。乐昌现有1个国家AAAA级景区(古佛洞天),3个AAA级景区(龙王潭、金鸡岭、九福兰花公园),九峰镇入选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广东省森林小镇”。近年来,培育了长来和村、廊田同吉店村、白马寨、樟树王公园等一批乡村旅游新亮点。

  

现代农业独具特色。

乐昌有耕地面积52.05万亩,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22.24万亩,产量11.83万吨。粮食、蔬菜和肉类总量多年稳居韶关各县(市、区)前列。加快构建“一市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拥有香芋、岭南落叶水果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丝苗米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荐名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九峰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粮食安全考核工作连续四年被韶关评为“优秀等次”。乐昌市农业品牌显著,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个(黄金柰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沿溪山白毛茶、北乡马蹄、张溪香芋),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北乡马蹄、乐昌雪毛鸡、乐昌白毛茶、乐昌黄金柰李、乐昌山茶油、乐昌香芋),“粤字号”农业品牌3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56个,龙头企业34家,广东省“菜篮子”生产基地10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家,致力打造成为“双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和“茶罐子”。

  

工业经济日益壮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乐昌作为广东省重点发展的“小三线”建设基地,电力、建材、机械铸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现有一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近年来,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特色主导产业,先后引进了韶瑞铸钢、金丰机械、博昇乐、顺驰等机械装备制造项目,沃府、宝创、龙督等新型材料项目和优泰德电器、凯丰箱包等特色轻工项目,高尔德防雷、豪立、沃府等高新技术产业。建成特色轻工园、大朗(乐昌)产业共建科技园、永骏实业、母婴童智能科技产业园等4家“园中园”项目。现有入园工业项目135个,其中投产企业90家,规上企业33家,在建项目24个,先进装备项目44个,先进材料项目35个,特色轻工项目36个。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和现代轻工“2+1”主导产业布局,众多上下游客商主动前来考察、咨询,招商引资正逐步向招商选资转变。矿藏资源丰富,有煤、锑、钨、铁、锌、萤石等矿种24个,其中锑和萤石矿的储量分别居广东的第一、第二位。接下来,乐昌将加快规划建设碳中和装备产业园、粤湘产业合作示范园(乐昌),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等产业链企业落户乐昌,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

  

城镇扩容步伐加快。

乐昌地理环境十分特殊,整个辖区被南岭山脉自然分割成南北两大部分。南边以乐城街道为中心,乐城街道是乐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辐射乐昌长来镇、北乡镇、廊田镇、五山镇、九峰镇、大源镇、两江镇7个镇;北边以坪石镇为中心,坪石镇是省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素有“岭南第一镇”之称,有坪石发电厂(B厂)、东方锆业等大型骨干企业,是乐昌市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教育、商贸、金融中心,辐射乐昌黄圃镇、白石镇、庆云镇、三溪镇、梅花镇、秀水镇、云岩镇、沙坪镇8个镇。近年来,乐昌市政府积极实施“一市两城”发展战略,促进乐城和坪石两大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同时,充分发挥廊田、九峰、黄圃、梅花四个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中心镇集聚,逐步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

2021年民生投入36.08亿元,下降4.2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7.86%。全市4960户1357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9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困难群众救助标准逐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广东“北大门”。大力解决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短板问题,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凤凰小学、乐城一小、乐园小学等一批新建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和193间村级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启动市人民医院新建项目,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

  

投资环境日益优化。

乐昌坚持创新招商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产业共建,依托《企业心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服务企业水平不断提高,成功打造“大朗效率+乐昌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严格落实市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一抓到底”。“数字政府”改革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小时以内。“一门式一网式”实现市镇村全覆盖,建立“全市通办”服务模式,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减率95%以上,在韶关排名前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全市“一张网”,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推动产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将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45个、35个工作日以内。2021年成功引进科创园、博驰智能装备等项目27个,投资总额30.71亿元。产业园获评省四星级服务园区,连续4年获评韶关市优秀园区。

  

乐昌获得的城市名片有:

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马蹄之乡、全国象棋之乡、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全国首个非现金支付试点镇、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县、全国体育先进市、省重点林业市、广东水果之乡、省旅游强市、省教育强市、省文明城市、省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市、省“双拥”模范市、省卫生城市、省药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河长制示范县

以上是 广东省乐昌市属于哪个市(乐昌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676.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