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属于哪个市(东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大坎历史

东源县,广东省河源市辖县。东源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区域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属客家文化地区。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有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和东江国家湿地公园),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和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批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东源县前身为河源县。河源古为百越之地,《禹贡》记载属扬州区域,秦、汉、三国、两晋时均为龙川县地,属南海郡管辖。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析龙川地置河源、新丰二县,仍属南海郡。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析南海郡置梁化郡(郡址设在今惠东梁化镇),河源改属梁化郡辖。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梁化郡设置循州(总管府设归善,即今惠州)。开皇十一年(591年)龙川并入河源县,为循州属。开皇十八年,改新丰为休吉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又裁休吉县,并入河源县,废循州改龙川郡,河源属龙川郡辖。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龙川郡复名循州,析河源置石城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又罢石城县。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年)改循州为雷乡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河源县隶属海丰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海丰郡复循州,河源县隶属循州。至五代南汉,刘银大宝元年(958年)迁循州于雷乡(今龙川佗城),改旧循州治为祯州,河源与博罗、海丰、归善县均属祯州辖。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设广南东路,河源县隶属祯州。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因避仁宗赵祯讳,改祯州为惠州(据《辞海》“惠州”注:宋天禧五年改祯州为惠州,治所在归善)。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改惠州为博罗郡,河源县属博罗郡辖。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复称惠州。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惠州升路,河源属惠州路辖。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广东道改广东行中书省,惠州路改为府,河源属惠州府辖。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析龙川地及河源县惠化都置和平县。明隆庆三年(1569年)析置长宁县。崇祯六年(1633年),河源分割忠信二图之地及长宁、翁源两县部分之地置连平州,并兼管河源、和平两县。

清朝,河源属惠州府辖。

民国8年(1919年),河源属广东潮循道,旋即废。民国14年(1925年)广东统一,河源隶属东江行政区。民国17年(1928年),河源属东江善后委员会公署辖。民国21年(1932年),属东江绥靖委员会公署辖。民国25年(1936年),河源隶属广东第四行政区。民国29年(1940年),奉行政院指令,第四区行政专员公署由惠州移驻河源。民国38年(1949年),改称第六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期属东江专区,1953年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59年惠阳专区撤销,属韶关专区管辖。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河源又划归惠阳地区辖。1988年1月,惠阳专区改为惠州市;河源撤县设置地级市,辖4县2区,即龙川、紫金、和平、连平4个县,原河源县划分为河源市源城区和河源市郊区2个县级区。

1993年11月8日,撤销河源市郊区,建立东源县,县政府驻地仙塘镇木京村。1998年1月,东源县政府迁至新县城办公。

行政区划

东源县的前身为原河源县的主体。河源县成立于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距今1530多年。

1988年1月,河源撤县建市分区,将原河源县3个镇划为源城区,其余24个乡镇划为郊区。

1993年1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建立东源县,县城设在仙塘镇木京村。

经省民政厅批准,2002年撤销久社镇,其辖区划归黄田镇;2003年撤销三河镇和黄沙镇,其辖区划归船塘镇。

2002年,东源县辖22个镇(仙塘、灯塔、骆湖、船塘、顺天、上莞、曾田、柳城、义合、蓝口、黄田、叶潭、黄村、康禾、锡场、新港、双江、涧头、半江、新回龙)、1个民族乡(漳溪畲族乡)。

东源县属于哪个市(东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2016年,全县下辖20个镇,1个民族乡(即仙塘、灯塔、双江、涧头、顺天、骆湖、船塘、上莞、曾田、柳城、蓝口叶潭、黄村、康禾黄田、义合、新回龙、锡场、半江、新港镇;漳溪畲族乡),258个行政村,25个社区居委会

2021年10月,东源县辖20个镇、1个民族乡:仙塘镇、灯塔镇、骆湖镇、船塘镇、顺天镇、上莞镇、曾田镇、柳城镇、义合镇、蓝口镇、黄田镇、叶潭镇、黄村镇、康禾镇、锡场镇、新港镇、双江镇、涧头镇、新回龙镇、半江镇、漳溪畲族乡。

 【位置和面积】东源县,广东省河源市辖县。东源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区域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下辖20个镇、1个畲族民族乡、258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委会,属客家文化地区。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有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和东江国家湿地公园),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和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批荣誉称号。

  【建置沿革】东源县原属河源县,1988年设立河源市,原河源县一分为二,成源城区和郊区,1993年撤郊区改设为东源县,故东源县建县至今三十二年。原河源县始建于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距今1500多年。

  【综合交通】京九铁路、粤赣高速、河梅高速、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等多条全国性交通大动脉贯穿东源全境,距离广州、深圳均约200公里。2021年起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杭广高铁陆续通车,东源进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经济简况】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1.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1%;农业总产值47亿元,增长18.2%;规上工业增加值54.4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亿元,增长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亿元,增长12.6%;税收收入24.2亿元,增长1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万元,增长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规模以上工业达企业108家(其中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超额完成市下达8家任务);规上工业总产值217.61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54.22亿元、同比增长20.6%(市下达任务7%,全市第二);工业固投33.4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社消零总额43.60亿元、同比增长7.5%(全市第四);外贸进出口总额55亿元、同比增长11.3%(市下达任务5%)。实际利用外资2096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速46.6%(全市第二)。

  【产业发展】全力实施“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四组团根据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在困局中实现开篇起步,形成了精力向组团集中、力量向组团集结、要素向项目集聚的崭新工作格局和南部组团做大都市经济、北部组团做实现代农业、东部组团做强资源经济、西部组团做优生态旅游的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和源头活水。

【城市名片】

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中国候鸟旅居小城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中国生态旅游大县

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

全国十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大县

中国最具投资特色魅力示范县

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名县

中华蜜蜂之乡

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2020中国最美县域

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首批五个“中国好水”水源地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广东省旅游强县

广东省教育强县

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广东省最大板栗基地

优质茶叶基地

广东县域转型升级十大创新范例奖

粤东西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

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

首批“广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

广东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

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省级板栗现代农业产业园

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

以上是 东源县属于哪个市(东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670.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