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德市属于哪个市(英德市行政区划及旅游资源详解)

作者:大坎历史

广东英德市属于清远市。英德位于南岭山脉东南部,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东邻翁源县、新丰县;南连佛冈县、清城区;西北与阳山县接壤,西南界清新区;北与乳源县、曲江区相连。地理坐标:北纬23°50′31″— 24°33′11″,东经112°45′15″— 113°55′38″。东起青塘镇,西至黄花镇,跨度约119千米。北自波罗镇、南至黎溪镇,跨度约78千米。

历史沿革

英德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时属南海郡。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发动叛汉事变。秋,汉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元鼎六年置浈阳、含洭2县。冬,汉军路、杨部攻陷番禺,平岭南。是年,武帝在南越划置9郡。以浈阳、含洭2县属荆州桂阳郡。

三国属荆州始兴郡,两晋仍属始兴郡。两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改属广州。永嘉元年(307年)改属湘州。东晋成帝年间(326—342年)又改属广州。

宋(南北朝)泰始三年(467年),浈阳改名贞阳,属湘州始兴郡;六年,在贞阳西60里置冈溪县,割始兴之桂阳(含今连县、连南、连山3县)、阳山、含洭、冈溪立宋安郡,属湘州。泰豫元年(472年),废宋安郡,省冈溪县,改始兴郡为广兴郡。

齐(479—502年),贞阳、含涯属始兴郡。

梁天监六年(507年),设衡州,州的治所在含洭县城西30步。次年,在含洭县城西2里设阳山郡。

陈太建十三年(581年),浈阳隶东衡州始兴郡,含洭隶西衡州阳山郡。

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洭州,废衡州、阳山郡。含洭、贞阳同属洭州;十六年,贞阳一部并入曲江县(后复浈阳);二十年,废洭州,贞阳、含洭属广州。

唐武德五年(622年),含洭、贞阳又属洭州(贞观元年废)。

唐贞观元年(627年),贞阳复浈阳,含洭为浛洭,属广州。

南汉(五代十国)乾亨四年(920年),在浈阳设英州。浈阳属英州,含洭属广州。

宋开宝五年(972年),避宋太祖赵匡胤讳,改含涯为浛洗。乾兴元年(1022年),避宋仁宗赵祯讳改浈阳为真阳,2县同属英州。宣和二年(1120年),英州赐名为真阳郡。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以宁宗潜邸升英州为英德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立英德路总管府,属广东道;二十三年降为散州。元大德五年(1301年),升英德州为路,立2县。至大元年(1308年),2县入英德州,直隶广东道。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英德州为英德县,属韶州府。

清沿明制。辛亥革命(1912年)后废州府。

民国时期(民初英德属岭南道),隶属北江善后公署并先后改称:北江区绥靖委员会公署、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

1949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南粤。英德县城10月9日解放,隶属韶关地区(韶关地区先后称为:北江专员公署、北江行政公署、粤北行署、韶关专署、韶关地区公署、韶关地区革命委员会等)。1983年韶关地区与韶关市合并,英德隶属韶关市。

1988年1月设立清远市,英德隶属清远市辖。1994年1月,英德撤县设市(县级),仍属清远市。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至1950年6月全县设3个区(英东、英中、英西)34个乡。

1950年6月以后将3个区划分为6个区1个镇(区级镇),辖33个乡,乡以下设村及闾。

1951年9月18日全县划分为15个区、225个乡。

1956年秋,全县划分为13个区、1个镇,辖67个乡。区的名称以区政府驻地名称命名。

1957年11月,撤销区的建制,全县辖27个乡、1个镇:连江乡、怀厚乡、黎溪乡、水边乡、大洞乡、西牛乡、九龙乡、黄花乡、美村乡、浛洸乡、三江乡、大湾乡、长山乡、波罗乡、英阳乡、石牯塘乡、望埠乡、沙口乡、横石塘乡、大镇乡、溪板乡、桥头乡、青塘乡、鱼湾乡、白沙乡、附城乡、城东乡、城关镇(乡级镇)。

1958年4月,全县划分为23个乡、2个乡级镇:连江乡、黎溪乡、水边乡、西牛乡、九龙乡、黄花乡、石灰铺乡、浛洸乡、大湾乡、波罗乡、英阳乡、石牯塘乡、横石塘乡、沙口乡、望埠乡、大镇乡、溪板乡、桥头乡、青塘乡、鱼湾乡、白沙乡、城东乡、附城乡、英城镇、浛洸镇。

1958年秋,英东片的大镇、桥头、鱼湾、白沙、青塘、横石水6个乡,划给翁源县管辖。

1958年9月11日,全县设立6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公社下设管理区(后改为生产大队、生产队管委会),实行政社合一。东风人民公社辖望埠、沙口、横石塘。社址设在望埠街。跃进人民公社辖连江口、黎溪、水边、石美乡的侧塘、龙头。社址设在连江口街。英城人民公社辖英城镇、附城、大站。社址设在英城镇。卫星人民公社辖九龙、黄花。社址设在九龙街。红旗人民公社辖浛洸镇、浛洸乡、石牯塘、西牛。社址设在浛洸街。上游人民公社辖大湾、波罗。社址设在大湾街。

1959年4月,全县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其名称以地方名称命名。即:连江口、黎溪、水边、九龙、西牛、明迳、浛洸、大湾、石牯塘、石灰铺、横石塘、望埠、城东、英城。

1959年11月,翁源县将大镇、鱼湾、白沙、桥头4个人民公社划回英德管辖。同时增设沙口、附城、英阳、波罗4个人民公社。是年冬,水边人民公社并入西牛人民公社。大洞从水边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大洞人民公社。城东从英城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城东人民公社。

1960年,乳源县大布划入英德管辖,成立大布人民公社。是年,城镇从英城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城镇人民公社。城东人民公社复并入英城人民公社。水边从西牛人民公社析出,成立水边人民公社。

1961年,撤销英城人民公社,分别成立附城、大站人民公社。沙口从望埠人民公社析出,成立沙口人民公社。波罗、英阳从大湾人民公社析出,分别成立波罗、英阳人民公社。

1962年,横石水、青塘人民公社从翁源县归回英德管辖。

1963年,大布人民公社归回乳源县管辖。

1965年,英阳人民公社划给阳山县管辖。

1966年,全县共划分为24个人民公社,辖227个生产大队、6628个生产队。

“文大”期间,1968年4月14日,成立英德县革命委员会。随之,各公社、大队、生产队及各机关单位相应成立革委会(领导小组),作为行政组织领导机构。(“文大”结束后,1978年,县社各机关单位及农村生产队、社队企业不设革命委员会,已设的予以撤销。)

1976年,从明迳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岩背人民公社。

1977年,从大镇人民公社析出,成立黄陂人民公社。从浛洸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张陂人民公社。从连江口人民公社析出,成立下太人民公社。

1980年,英城人民公社改为英城镇人民政府。

1981年,从西牛人民公社析出,成立沙坝人民公社。从大湾人民公社析出,成立青坑人民公社。从横石塘人民公社析出,成立云岭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全县共有30个人民公社、1个镇(英城镇),辖390个生产大队、6662个生产队。30个人民公社是:连江口、黎溪、下砅、大站、望埠、沙口、附城、青塘、鱼湾、白沙、横石水、黄陂、桥头、大镇、水边、沙坝、大洞、西牛、九龙、明迳、岩背、浛洸、石灰铺、横石塘、石牯塘、云岭、张陂、大湾、波罗、青坑。

1983年7月至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建制,改为设区建乡,即全县31个人民公社改设为31个区公所、1个镇(英城镇人民政府),390个生产大队改为319个乡(镇)政府。其中有8个乡级镇、2个民族乡(石牯塘联山乡、横石塘石门台瑶族乡)和英城镇裕光、下街2个乡级管理区。

1987年,撤区建乡(镇),全县撤销31个区公所、319个乡(镇)政府和2个管理区,改为设21个镇人民政府、10个乡人民政府、370个村民委员会、20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和5512个村民小组。

1989年11月,英德将村民委员会改为管理区办事处,将村民小组改为村民委员会。全县设置管理区办事处390个(含20个居委会)、村民委员会5055个。

2007年,英德市设23个镇、1个街道,有257个村、42个社区,5578个村民小组、758个居民小组。

2012年,英德市有2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有256个村、44个社区,5340个村民小组、855个居民小组。

2016年,英德市有2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有374个村、43个社区,5330个村民小组、834个居民小组。

2019年,英德市有2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有256个村、43个社区,5553个村民小组、534个居民小组。

2022年,英德市有2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有370个村、43个社区,5591个村民小组、740个居民小组。

广东英德市属于哪个市(英德市行政区划及旅游资源详解)

【地理位置】

  英德位于南岭山脉东南部,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东邻翁源县、新丰县;南连佛冈县、清城区;西北与阳山县接壤,西南界清新区;北与乳源县、曲江区相连。地理坐标:北纬23°50′31″— 24°33′11″,东经112°45′15″— 113°55′38″。东起青塘镇,西至黄花镇,跨度约119千米。北自波罗镇、南至黎溪镇,跨度约78千米。全市土地面积5634平方千米(845.1万亩)。

  

【地质】

  境内以变质砂岩、砂砾岩、长石、石英岩、硅质岩为主,地质构造属北江干扰带,经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山期构造阶段,发生多次和多种性质的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及岩浆侵入活动比较突出,地貌上形成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岩层走向有北、北东,也有西北走向东南,断层、逆断层随处可见。由于备受各期运动的影响且这些影响互相抗衡,构造极端复杂,严格控制区内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构成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骨架。尤其是燕山运动时期,英德北缘和南部地区形成的两列花岗岩侵入带,含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物;在岩溶区内,由于地下水运动,发育着大量的暗河与地下溶洞。

  

【地貌】

  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主体  从总体来看,英德地貌是一个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
英德盆地。盆地东面以滑水山山脉为界,北面是黄思脑山脉,南面为一群花岗岩和低山、丘陵地区,西面主要是一列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屏障。

  弧形构造明显,岭界排列有序  山脉走向以北、北东—南,南西、东—西,西北—东南三向为主。英德地貌格局大致由这3种走向决定,其中,东部岭谷为北东向,西部岭谷为北西向,形成明显的弧形构造。

  中低山广布,侵蚀强烈  境内大部分土地皆为山地,面积274.5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2.5%,其中海拔500—800米的低山143万亩,占总面积的16.9%。若把丘陵面积计入,丘陵、山地面积446.82万亩,占总面积的52.9%。

  河流水源广,出路狭窄,形成易涝的河谷地带  境内主要河流的唯一出口,是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的狭窄谷地
浈阳峡(俗称盲仔峡)、大庙峡等峡谷。集雨面积3.4万平方千米,水流从狭窄的河道流出,造成易涝的河谷地带。由于河水的堆积作用,境内普遍分布着冲积平原、河流阶地等堆积地貌。

  岩溶地貌发育,组合类型多样  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有孤峰、峰丛、峰林、溶蚀畦地、山地等,岩溶地貌面积16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0%。

  地貌类型主要有流水地貌、岩溶地貌。

  流水地貌  境内主要的地貌类型,遍布于境内各地,其形态分为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5种。

  平原,按其大小,分为冲积平原、河台平原、山间平地3种。面积63.0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5%。主要分布在大站、英城、浛洸、大湾、石牯塘、大镇等地,是主要的农业用地。

  阶地,有河流阶地、洪积阶地、洪积冲积阶地、洪积坡积阶地。河流阶地,境内阶地的主要类型,面积95.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1.3%。主要分布在东部盆地及中部两江盆地。

  台地,介于阶地与丘陵之间,比高小于80米、坡度小于15°的地貌类型,分为低台地、高台地。面积26.9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2%。主要分布在东部盆地、中部盆地。

  丘陵,境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面积199.3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3.6%,分为低丘陵、高丘陵。

  山地,境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面积247.5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9.3%,分为低山、中山。

  岩溶地貌  境内发育着各种形态的岩溶地貌,主要有岩溶平原、岩溶台地、岩溶丘陵、岩溶山地。

  

【土壤】

  1982—1983年英德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英德土壤分为10个土类、15个亚类、52个土属、145个土种。土壤面积789.1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93.4%,其中自然土682.47万亩,占80.8%;耕作土115.64万亩,占13.7%。自然土以赤红壤、红壤、红色石灰土和黄壤为主,分别占自然土的48.7%、27%、15.8%和6.6%;耕作土以水稻土、赤红壤旱地、红色石灰土旱地(红火泥地)和潮沙泥土旱地为主,分别占耕作土的64.8%、20.1%、7.9%和6.8%。

  赤红壤,境内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面积355.9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2.1%、土壤面积的45.1%。红壤面积184.0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1.8%、土壤面积的23.3%。水稻土,境内数量最多的耕作土壤类型,面积74.98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8.9%、土壤面积的9.5%,广泛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和石灰岩峰林区。

  

【山脉】

  英德地处五岭山地南缘,是一个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东面是滑水山山脉,北面是黄思脑山脉,南面是一群花岗岩、低山及丘陵,西面主要是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屏障。

  黄思脑山脉  东西走向,长约40千米,横亘于市境北部,是境内地貌格局的骨架山脉,对境内小气候及河流水文等自然环境有明显影响。该山脉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70余座,其中船底顶1586米(境内最高峰)、十二旗1150米、上天堂1366米、叶顶山1124米、大竹坪顶1324米、梅花顶1384米、黄思脑1364米、芦古丁1092米。

  滑水山山脉  北、北东—南、南西走向,长约60千米,纵贯于市境东部,为东部滃江盆地与中部地区的自然界线,境内地貌格局的骨架山脉。该山脉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30余座,其中,雪山嶂1397米、君子嶂1135米、滑水山1142米、洋伞1004米。

  五点梅花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0千米。该山脉构成中部地区与西部岩溶盆地的自然界线,主要山峰有:旗山1178米、五指山1144米、郎芒山850米、北山顶979米、五点梅花906米、马路跳顶911米。

  天堂山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8千米。该山脉为南部丘陵、山地地区主要山脉,对南部降水中心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主要山峰有:鹅公脑608米、人字脑830米、莺哥头901米、天堂山790米。

  浪伞脑山脉  东西走向,长约25千米。该山脉为南部丘陵、山地地区较主要的山脉之一,中部为北江“切”开处,形成大庙峡。

  

【河流】

  河流水系除北江、滃江、连江三大过境河流外,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16条。

  北江  古称溱水,珠江水系第二大河,有东西两源,东源浈水发源于江西信丰县石碣大茅山,西源武水发源于湖南临武县麻石坤。两水汇合于韶关市区始称北江。以浈水为主流。自韶关市区至佛山市三水区河口长258千米,经三水区思贤窖与西江汇合,主流由东平水道经狮子洋、虎门注入南海。在境内北起沙口镇高桥村,南至清新县旧横石,纵贯境内98千米,境内以南集雨面积3.4万平方千米,其中沿江两岸直属北江水系面积1817.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2%。河面宽畅,除个别峡谷地段外,其余河面宽在400米以上。河道坡度平缓,河床平均坡度0.7‰。干流沿岸除滃江、连江汇入外,还有官田水、仙桥水、波罗坑水、黎洞水4条支流汇入。北江水系径流丰沛,汛期平均径流量115.8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74.3%。浈阳峡、大庙峡等处流道紧束。常年可通航,上通韶关,下达广州等地。

  滃江  发源于翁源县船肚东,河面平均宽度80~90米,河床平均坡度1.24‰。干流自翁源县官渡下榕角附近流入境内,沿途流经青塘镇、桥头镇、东华镇鱼湾、大镇和英德华侨茶场,在狮子口与白沙水合流后,经长湖于东岸咀汇入北江干流,全长173千米,其中境内流程69千米,集雨面积1289.5平方千米。干流沿岸还有青塘水、横石水、小北江水、大镇水、白沙水、汶罗河水6条支流汇入,其中大镇水、小北江水发源于境内,其余支流分别发源于佛冈、新丰、翁源县。径流较充沛,汛期平均径流量39.5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79.3%。

  连江  又名小北江,古称洭水,北江干流最大支流,发源于连州星子圩磨面石,上段称东陂水,至连州市区后称连江,经连州、阳山、英德3地于连江口汇入北江,全长262千米,全流域面积1万平方千米。干流自阳山县在境内西北部入境,境内流程80千米,河床平均坡度0.77‰,集雨面积2572.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5.7%。干流在境内经大湾镇青坑、浛洸镇张陂、西牛镇、石灰铺镇、水边镇、连江口镇,在江口咀注入北江,沿岸有波罗水、田心水、黄洞水、竹田水、青松水、水边水6条支流汇入,雨量亦较充沛,汛期平均径流量84.04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81.3%。河床较平缓,易发生洪灾。干流是沟通连州、阳山、韶关、广州等的主要水运航道。

  

【气候】

  英德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根据广东省气象局对自然季节的划分方法,即以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称为冬季;稳定在22℃以上,称为夏季;稳定在10~22℃之间,就是春季或秋季。英德的自然季节特色为:春季(3—4月)乍暖乍冷,多阴雨;夏季(5—9月)炎热,多雨偶旱;秋季(10—11月)清凉干爽、常旱;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少冷偶寒,云多雨细。

  英德气候资源丰富,但天气和气候灾害种类也较多,且出现较频繁,主要有低温阴雨、倒春寒、高温、寒露风、霜冻、雷暴、大风、飑线、冰雹等自然灾害。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21.1℃,每年平均气温在20.1~22℃之间变化。一年中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11.1℃,极端最低气温-3.6℃(1961年1月19日);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28.9℃,极端最高气温40.1℃(2003年7月23日)。

  年平均霜日6天,平均初霜日为当年12月25日,终日为翌年1月22日。平均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8.3℃;一年中12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达9.8℃,次大值出现在11月,为9.4℃;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小为4月。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906.2毫米,丰水年最多达2657.2毫米(1975年),枯水年最少为1399.9毫米(1963年),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近1倍。一年中雨量多集中在4—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占全年的83%;其中4—6月降水量921.7毫米,占全年的50.2%。英德南、北部形成降水较多的两个地带:黎溪镇南部至连江口镇,年平均降水量2100~2500毫米;横石塘镇北部山地,年平均降水量2100毫米。市内其他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

  年平均降水(指日降水量≥0.1毫米)天数163.5天,占全年天数的44.8%,最多年份达208天(1975年),占全年天数的57%;最少年份129天(1977年),占全年天数的35.3%。降水天数年内分配是春夏多,秋冬少。一年中5月最多,平均20.5天;11月最少,平均6.5天。

  1994年6月18日23时至19日零时,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4.51米,超过警戒水位(26米)8.51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高水位。2006年7月18日,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4.19米,超过警戒水位8.19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极值。据历史资料记载,20世纪英德最大洪水发生在1915年,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7.03米;其次是1931年,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5.52米。

  蒸发  年平均蒸发量1717.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在秋冬季节,此时受冬季风控制,秋高气爽,降水少,故湿度也小,相对湿度最小值为11%。按有关标准划分:1—2月为湿润;3—6月为很湿润;7—9月为湿润;10—11月为半湿润;12月为半干旱,相对湿度最小值11%。

  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1631.7小时。每年时数介于1357.6~2210小时之间。一年中日照最多是7月,平均218小时,占同期日照可照时数的52.5%;日照最少是3月,平均64.3小时,占同期日照可照时数的17.3%。一年中平均有62.2%的白天时间,天空被云、雨、雾遮蔽。

  风力  英德处于季风区,一年中季风的转换主导着大部分风向的变化;另外,高山、丘陵、峡谷等地形影响风向。风向在各地有所差异,但主导趋势仍然是冬季以盛行偏北风为主,夏季以盛行偏南风为主。

  年平均风速1.7米每秒,每年平均风速多在1.8~2.2米每秒之间。一年中1月平均风速最大,平均风速2.3米每秒;6月、8月平均风速最小,平均风速均为1.2米每秒。受峰区、局地性热对流、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英德出现8级或以上大风(相当于17米每秒以上)的天数年平均两天,年出现最多天数为5天;一年中以7月出现的概率最高,平均0.5天。

  根据风速自动记录,任意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8米每秒,瞬时最大风速29米每秒,相当于11级大风,出现于1984年7月30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英德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2018年,全市总面积5634平方千米,其中, 耕地911.09平方千米, 占总面积的16.2%;园地111.48平方千米,占2%;林地3779.82平方千米,占67.1%;其他农用地209.02平方千米,占3.7%;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0.46平方千米,占4.6%;交通运输用地40.57平方千米,占0.7%;水利设施用地32.2平方千米,占0.6%;未利用土地155.84平方千米,占2.8%;其他土地133.73平方千米,占2.4%。

  

【水资源】 

 地表水  境内的水源主要靠地表水,而地表径流形成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降水量自东向西渐增,差幅约100毫米。降水过程集中在4—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0.2%,其中4—6月降水量921.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8.5%。北江,市境南端以上集雨面积3.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55.8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115.8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4.3%。滃江,集雨面积1289.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9.8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39.5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9.3%。连江,集雨面积2572.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3.4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84.04亿立方米,占全年的81.3%。

  英德地表水的来源,主要是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岩溶区地表径流比非岩溶区少,其中以溶蚀低山高丘陵、峰丛洼地类型最少,仅在雨季中才有少量地表径流产生。全市平均地表径流深1149.9毫米。受地质地貌和植被影响,径流深存在差异。南部及西北部丘陵山地,径流深大于东部的丘陵、台地及其平原地区。黎溪镇至连江口镇自南至北,径流深1300~1500毫米;波罗镇自北向南,径流深1200~1300毫米;其他地区径流深一般在1000~1100毫米。

  地下水  英德岩溶区缺少地表径流,但地下水较丰富,非岩溶区地下水也有一定储量,在利用上可作地表径流的补充水源。据水文地质资料证明,英德地下水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北江、滃江、连江两岸阶地与石牯塘、横石塘、大镇等盆(谷)地中。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波罗、沙口、石灰铺、大湾镇青坑、浛洸镇张陂、九龙、黄花等石灰岩地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等山地,其富水性变化受岩性和植被影响甚大。有关地质资料称:仅横石塘镇至英德盆地(平原丘陵地)隐伏岩溶水,开采资源就达35.05万立方米/天。有4处温泉资源,分别是望埠镇温泉、横石塘镇热水湖温泉、白沙镇会英温泉、水边镇热水温泉。

  水力  境内河床落差大、水流急,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4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约35万千瓦。农业灌溉,主要靠地表水。 

  

【森林资源】

  英德市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北部以中、低山地貌为主,保存着大片天然阔叶林;南部山地丘陵,以人工培育和改造的阔叶林为主;东部和中部以人工针叶林松、杉树较多;西部石灰岩山区,林地生产条件较差。由于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以森林为主的动植物共存的生态系统。根据2017年调查资料,有高等植物300多科980多属22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桫椤、观光木、穗花杉等19种。古树名木629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8株、二级保护古树29株、三级保护古树592株。

  2018年,英德市林业用地面积569.03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7.3%,其中有林地面积489.91万亩,森林覆盖率69.14%,活立木蓄积量2228.78万立方米,林木年生长量在962 026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年消耗量556 081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英德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矿产37种,主要有硫、铁、煤、锰、铅、锌、钨、锡、铜、金、稀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等,储量较大的有硫铁矿8000多万吨,铁矿3000多万吨,煤矿1.3亿吨,大理石和花岗石10亿立方米,石灰岩面积80多万亩,还有铜、铅、锌、钨、锡、金、银、钼、铋、泥炭土、稀土、耐火黏土、水泥配料黏土、石英、砂矿、硅石、重晶石、萤石、英石等。

  

【动物资源】

  英德地处山区,陆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区内发现分布的脊椎动物301种,其中两栖纲14种、爬行纲14种、哺乳纲4种、鸟纲228种。在脊椎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黄腹角雉、云豹、豹、金雕、烙铁头蛇、蟒6种,属于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小灵猫、斑林狸、领角鸮等45种。昆虫已鉴定的有456种,其中重点作为表示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昆虫蝶类135种。江河鱼类及水产动物品种有各种名贵鱼类,如鳗鲡(白鳝)、鲥鱼(三黎鱼)、鱼骨 鱼唇 花(重唇鱼)、鱼骨 鱼咸 鱼、鳤鱼、赤眼鳄、长春鳊、三角鲂、黄颡鱼、鲶刺鳅、鳜鱼(桂花鱼)、鲈鱼。江河水生动物有螺类、贝类,名贵的龟类有鳖(水鱼)和水生保护动物鼋(一级)、山瑞(二级)。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长湖水库、连江口河段,分别捕获1只40余千克和1只30余千克的大鼋;1993年7月在沙口河段,又捕获1只36.5千克的大鼋。由于江河被工业废水等污染,电、毒、炸鱼严重,江河鱼类日益减少,有些鱼类甚至濒于绝迹。为此,政府已采取措施,并在一些河段施放鱼苗。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概况】

  2004年2—7月,英德市旅游局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

  英德市面积5634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类型多样,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水域风光旅游资源、英石及茶文化尤为突出,湖光山色引人入胜。

  英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优越便利的北江水上交通,使英德自古就是进出广东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在此交汇碰撞,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融为一体,形成风格鲜明、精细雅致的石刻文化、英石文化、英茶文化等。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分别是南山摩崖石刻、浛洸蓬莱寺塔、碧落洞摩崖石刻、功垂捍御牌坊、观音岩摩崖石刻、云岭牛栏洞洞穴遗址和沙口清溪史老墩新石器制作场遗址。1996年,英德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结合实地考察,全市旅游资源包含8个主类、23个亚类、52种基本类型。其中部分代表性资源囊括几种基本类型,资源丰度较好,综合性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英德为周围山地环绕的向南倾斜的盆地,大部分土地为山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山间藏有飞瀑、峡谷、奇石,可游可赏。地文景观以山岳型旅游地、谷地型旅游地、独峰、峰丛、峡谷段落、岩石洞与岩穴等基本类型为主,代表性资源有广东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包括大峡谷、大草原等)、雪山嶂、天堂山、南山、英西峰林走廊(包括荣强小桂林等)、宝晶宫生态城旅游度假区等。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英德水网较为密集,河、溪、湖、塘遍布,北江、滃江、连江三江交汇,也有蜿蜒秀美的黄花溪等,成为游览观光、连接各个旅游景区(点)的重要景观走廊。水域风光类资源以观光游憩河段、暗河河段、观光游憩湖区、悬瀑、地热与温泉等基本类型为主,代表性资源主要有飞来峡漂流、菜花峪漂流、仙桥地下河、老虎谷暗河漂流、望埠镇温泉、横石塘镇热水湖温泉、白沙镇会英温泉、水边镇热水温泉。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英德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北部以中、低山地貌为主,保存着大片天然阔叶林;南部山地丘陵,以人工培育和改造的阔叶林为主;东部和中部以人工针叶林松、杉树较多;西部石灰岩山区,林地生产条件较差。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69.1%,野生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以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德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  主要在英西峰林走廊与大峡谷大草原,雨季时期,景区内云雾缭绕,如同一幅幅水墨山水画。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英德历史悠久。从宝晶宫古河床胶结堆积层中发现的打制石器表明:英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10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群原始先民在今英红镇云岭狮石山牛栏洞里生活。新石器时代早期,一群原始先民在今青塘镇四周的石灰岩溶洞中居住,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群先民从洞穴搬迁到靠近河岸的台地和山冈,开始刀耕农业和渔猎生活。公元前206—195年间,汉高祖在英德之地设置浈阳(今英德市英中、英东地区及翁源县和新丰、佛冈县部分地区)、含洭(今英德市英西地区)两县,几经更迭,先后设州、郡、府、路,1996年6月英德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有人类活动遗址、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废弃生产地等基本类型,代表性资源有牛栏洞遗址、太平天国军活动遗址、九龙金矿遗址等。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历史悠久,英德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园林游憩区域、建设工程与生产地、动物与植物展示地、祭拜场馆、佛塔、塔形建筑物、城(堡)、摩崖字画、建筑小品、传统与乡土建筑、特色街巷、特色社区、书院、会馆、特色市场、陵区陵园、墓(群)、桥、水库观光游憩区段、水井等基本类型,代表性资源有奇洞温泉、九州驿站·英德草原天门沟景区、仙湖温矿泉度假区、金海湾旅游度假区、南山、茶叶世界、菜花峪、金山祖庙、彭家祠、奇石长廊、锦潭水库、长湖、仙桥、何公桥等等。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  英德土质较肥沃、气候较滋润,形成优质米、油料、甘蔗、蚕桑、茶叶、蔬菜、水果、笋竹等商品生产基地,其中笋竹种植面积40万亩,被农业农村部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县)之一。客家小吃颇具特色。竹笋、豆腐、腐竹非常有名,竹笋爽香脆嫩、豆腐丝滑。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  英德优越便利的北江水上交通,使英德自古就是进出广东的交通要道。苏东坡、包拯、海瑞、韩愈、李纲等历史上被贬到广东、海南的文人墨客,都经北江泛舟南下,流连英德,留下众多文学艺术作品。千年的人类活动也在此形成特有的地方习俗。人文活动以人物、事件、地方习俗等基本类型为主,主要代表性旅游资源有米芾文化足迹、马口灭火英雄、舞火“麒麟”、鸡公狮舞等。

环境质量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2018年,英德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天数365天,有效监测天数364天,有效运行率99.7%。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天数334天,其中131天为优,203天为良,28天为轻度污染,1天为中度污染,1天为重度污染(PM2.5指标超标天数12天,臭氧浓度指标超标天数18天);优良率(达标率)为91.8%,与2017年相比优良率(达标率)下降6.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O3-8h)等六个指标的年均值分别为18µg/m3,24µg/m3,51µg/m3,36µg/m3,1.7mg/m3和142µg/m3,全年除细颗粒物(PM2.5)超标外,其他五个指标均值均能达到二级标准。降水的pH值在5.81~6.41之间,没有出现酸雨情况。

  

【水环境】 

 2018年,英德市11个主要江河断面监测中,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达标(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有8个,达标率占72.7%。北江干流及上游支流水质总体一般,与2017年同期81.8%的水质达标率(达到或优于Ⅲ类)相比下降9.1个百分点。3个超标的断面都在北江支流——滃江,1个断面(滃江大站)受到轻度污染,1个断面(滃江楣头)受到中度污染,1个断面(滃江石角)受到重度污染。

  全市开展监测的功能区水环境湖库断面1个(英红东水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达标的湖库断面有1个,湖库达标率100%,与2017年同期持平。

  

【声环境】

  2018年,市区域声环境监测昼间总平均值为55.8dB(A),达标率92.1%,昼间区域声环境达标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区域声环境监测夜间总平均值为46.1dB(A),达标率89.2%。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昼间均值64.2dB(A),达标率100%,达标率同比持平;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夜间均值56.5dB(A),达标率为57.1%。

  人口·语言

  

【人口】

 英德市年末户籍人口120万人;常住人口94.13万人。   

  

【语言】

  境内语言主要有客家话和广州话(含广州次方言)两大类。客家话分布于英东片的东华镇、白沙镇、青塘镇、桥头镇、横石水镇,沙口镇、英红镇云岭、横石塘镇、石灰铺镇、石牯塘镇、波罗镇、浛洸镇、大站镇黄岗、下石太  镇、连江口镇、大洞镇、西牛镇的绝大部分村庄,以及望埠镇、大站镇、水边镇、大湾镇的部分村庄。客家话的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64%。

  广州话主要分布于英城街道及英中片、英西片的部分镇。广州次方言有附城话(源于客家话,异于客家话,也异于广州话),分布于望埠镇、英城街道、大站镇北江两岸。还有九龙话,分布于九龙镇、黄花镇。此外,黎溪镇、水边镇、大湾镇部分村庄使用广州次方言。广州话和广州次方言的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9%。

  浛洸镇的华坝、花管滩、鱼咀坝3个自然村的人口原籍潮汕,现内部仍使用潮州话。全市瑶族5000多人,使用瑶族语言。英红华侨茶场、英德华侨茶场、黄陂华侨茶场3个华侨茶场使用普通话。  

以上是 广东英德市属于哪个市(英德市行政区划及旅游资源详解)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64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