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属于哪个省(中山市人口构成及自然资源)
作者:大坎历史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江、北江下游出海处。位于北纬22°11′~22°47′,东经113°09′~113°46′之间。北接广州市南沙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
自然资源
行政管辖面积1783.67平方千米。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445155.4焦耳/平方厘米,是广东省内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山市域范围内有外江12条,内河涌1041条,内河涌总长约2016.35千米,河网密布,流域宽广。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产有花岗岩石料、砂料、耐火黏土和矿泉水、地下热水。
因拥有优质的沉香资源和深厚的沉香文化底蕴,中山市于2011年获评“中国沉香之乡”。拥有中山温泉、长江水库旅游区、泉林山庄、紫马岭公园、名树园、树木园、金钟水库、五桂山逍遥谷、翠竹园漂流乐园、逸仙湖公园、大涌卓旗山公园及烟墩山古塔、西山禅寺、南山古香林、宋帝遗迹、罗三妹山、桥头小琅环等景观。
历史沿革
中山,1925年前称香山。据宋朝《太平寰宇记》记载:东莞县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古代香山,是孤悬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岛屿,境域仅为现在的五桂山和凤凰山周围的山地和丘陵区,即石岐城区至澳门一带地域。考古表明,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土著古越族人在香山岛屿捕鱼打猎和半定居。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域,晋代以后属东官郡地域,唐代属东莞县地域。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并割入南海、番禺、新会三县的滨海地域,隶属广州。
民国时期,直属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中山的故乡。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同年4月15日,广州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决定,将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中山县,属佛山地区管辖。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属佛山市管辖。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中山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自然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1981—2010年)气温为22.5℃。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886毫米,日照时长1705.4小时。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8.2日。灾害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和强对流。2019年1月19日,中山市通过国家气候标志专家评审,获国家气候中心评定为中国气候宜居市,成为广东省首个获得国家气候标志的地级市。评估报告指出,中山空气质量优良,森林植被指数高,生态环境好,气候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水质优良,气候景观多样,旅游和度假气候条件优越,十分宜居宜养宜业宜游。近年来,中山植被指数、森林覆盖率增加明显。在气候宜居类40项评估指标中,有35项达到优良,优良率达88%。
城市简史
中山,1925年前称香山。据宋朝《太平寰宇记》记载:东莞县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古代香山,是孤悬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岛屿,境域仅为现在的五桂山和凤凰山周围的山地和丘陵区,即石岐城区至澳门一带地域。考古表明,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土著古越族人在香山岛屿捕鱼打猎和半定居。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域,晋代以后属东官郡地域,唐代属东莞县地域。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并割入南海、番禺、新会三县的滨海地域,隶属广州。民国时期,直属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的故乡。1925年3月12日,同年4月15日,广州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决定,将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中山县,属佛山地区管辖。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属佛山市管辖。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中山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行政区划
从1949年冬起,建立新的区乡体制,到1951年1月,全县设置1个区级镇、11个区,下辖96个乡镇、884个村。
在土地改革结束,并分出石岐市、珠海县后,1953年6月,全县设有3个区级镇、15个区,下辖201个乡、9个乡级镇。
1957年2月,进行撤区并乡,全县15个区,改划为34个大乡,下辖216个行政村镇,原来的3个区级镇不变。
1958年8月,各大乡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公社取代大乡。同年10月,全县34个公社(大乡)合并为7个大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下辖34个耕作区、3个管理区和215个生产营、22个居委会。
1961年8月,恢复区的建制,设置1个县级镇,2个区级镇,下辖4个城镇公社、51个居委会;农村设置13个区,下辖62个小公社、714个生产大队。
1967年12月,全县有3个镇,下辖4个城镇公社、50个居委会;农村20个公社,下辖299个生产大队、3090个生产队。
1976年12月,在“文大”结束后,全县有3个区级镇、25个公社,下辖52个居委会、370个生产大队、3413个生产队。
1984年2月,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后,市区(石岐)设5个区办事处,市郊设27个镇、区和1个管理区办事处,共辖68个居委会、319个乡、11个乡级镇。
1986年12月,市区设置8个办事处,市郊设置24个镇和1个管理区办事处,共辖97个居委会、398个村委会。
1990年12月,市区有9个办事处,市郊有24个镇,下设402个镇街办事处、管理区,共辖104个居民委员会、399个村民委员会。
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93年1月,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原中山港区、张家边区合并为中山港区,1995年1月改称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火炬开发区),设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1996年底,郊区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北区街道办事处;中区、烟墩区、莲峰区、岐江区4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中区街道办事处。
1997年底,环城区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南区街道办事处。1998年,撤销翠亨村镇和横门镇的行政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南蓢镇管辖。1999年,撤销沙朗镇的行政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区街道管辖,撤销坦背镇的行政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东升镇管辖;2000年,撤销中区、北区街道,设立石岐区街道管辖原属中区、北区街道的区域;撤销浪网镇的行政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人民众镇管辖。
至2000年底,全市设置19个镇、4个街道、1个开发区,辖94个社区和400个行政村,下设94个居委会和400个村委会。
2001年8月至2002年6月,中山市开展行政村(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调整合并工作,村委会由原来400个合并调整为191个;56个村实行“村改居”后,连同原102个居委会,调整合并为104个社区居委会。
2002年6月至2005年底,先后调整合并石岐区、小榄镇、三乡镇、西区、黄圃镇、东区的部分行政村(村、居委会),2005年9月,撤销五桂山镇,设立五桂山街道。
至2005年12月31日,中山市设有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开发区和石岐区、西区、东区、南区、五桂山5个街道,以及阜沙、三角、民众、南朗(2003年9月11日更名,改“萌”为“朗”)、三乡、板芙、神湾、坦洲、古镇、小榄、东升、东凤、南头、港口、横栏、大涌、沙溪、黄圃18个镇;全市各镇(区)共辖110个社区165个行政村,下设110个社区居委会和165个村委会。
2006年,中山区有8个街道办事处,下辖51个社区居委会。
2022年中山市下辖15个镇(黄圃镇、南头镇、东凤镇、阜沙镇、小榄镇、古镇镇、横栏镇、三角镇、港口镇、大涌镇、沙溪镇、三乡镇、板芙镇、神湾镇、坦洲镇)、8个街道(石岐街道、东区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中山港街道、民众街道、南朗街道),区域内含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经济协作区——翠亨新区,辖137个社区和150个行政村。
人口构成
一、人口
2021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446.69万人,城镇化率为87.0%。年末户籍人口198.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6.71万人;出生人口2.34万人,出生率12.01‰;死亡人口1.08万人,死亡率5.57‰;自然增长人口1.26万人,自然增长率6.44‰。
二、民族
2020年,中山市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有408.08万人;少数民族51个,有33.65万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有18.69万人,接下来依次是瑶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和布依族,分别有3.78万人、3.24万人、3.07万人、1.16万人和1.02万人,其余少数民族人口均低于1万人。
少数民族以外来人员为主,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的95.5%,遍布全市各镇街。小榄镇(含原东升镇)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有8.12万人,接下来依次是坦洲镇、古镇镇、横栏镇、三乡镇、南头镇,分别有2.53万人、2.48万人、2.40万人、2.06万人、2.04万人,其他镇街少数民族人口均低于2万人。
经济建设
过去五年,是中山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五年,也是中山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五年。
(一)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坚定不移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经济逐步回到健康运行轨道,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一度全省排名靠后,稳步回升到全省前列。市场主体净增18.7万户,总数突破51万户,“四上”企业增至7293家,上市上板企业达83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8.4%。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分别提高到22.4%、32.7%。
(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成功引入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光子科学中心、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等15个高端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达2300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提高到60%。有效发明专利量实现翻番。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增至4387人,省市级创新创业科研团队增至50个。推动超过3700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质量工作考核连续2年获评A级。
(三)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顺利完成市镇两级机构改革,翠亨新区统筹南朗、火炬开发区统筹民众、小榄与东升合并“两统筹一合并”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跃居珠三角第一梯队。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试点开展“评定分离”改革。申报成为全省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之一。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药品进口口岸。成功举办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
(四)城乡建设不断提质。加快融入大湾区现代化交通体系,南沙港铁路、广中江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坦洲快线等一批干线公路建成通车。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建成翠亨国家湿地公园、金钟湖公园、市儿童公园等一批公园。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高至8714吨/日,实现“日产日清”。建成高标准农田20.5万亩,创建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干净整洁村达100%,美丽宜居村占比超70%。
科技创新
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中山光子科学中心、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纳入省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任务表,2021年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获得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认定,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全市累计引进高校、科研机构建设高端创新平台15个,建立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拥有各类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84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达2294家,居全省第5位,其中规模以上高企占高企总数比重达61.4%。推动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全市现有市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7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1家、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7家。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省市创新科研团队增至50个。2021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673件,同比增长15%。
城市建设
铁腕整治土地、规划乱象,2019年至今,出台120项制度重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土地、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根本性转变。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稳步推进,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2017年至今,累计处置闲置土地5.33万亩、批而未供用地4.08万亩,完成“三旧”改造超过1.25万亩。交通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公路总里程3307.4公里(含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577.35公里),南沙港铁路、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二环快速路东段、国道G105南段以及古镇快线主线等一批快速路建成通车,打通一批“瓶颈路”,完成一批市政道路升级改造。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超过7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正在创建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培育20家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特色农业品牌。
深化改革
推进“多证合一”“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制度”“证照分离”“一照通行”“企业开办一网一窗通办通取”“深化市场主体退出”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平均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各类事项已实现100%网上可办和“指尖可办”,2017至2021五年各类市场主体净增18.7万户、总量超53万户。稳步推进简政放权,下放依申请管理职权607项,非依申请管理职权2521项。“数字政府”加快建设,七大类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一网通办”,3425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国企、财政、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古镇灯饰、小榄五金制品、南头家电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应用覆盖率达100%,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底分别压缩82%和91%。
生态环境
全市共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4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5.3平方公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2.75万亩。建成36个森林、湿地主题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地20个,面积共11011公顷。我市PM2.5、PM10、CO、NO2、SO2等5项指标已实现多年稳定达标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021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1,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为89.9%,六项指标全面达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4位,全省排第12位、珠三角排第4位。全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2021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标,其中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在全省城市水质综合指数排名位列第3位。全市共启动20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生态环境污染损害数额总计超9700万元。我市生态补偿范围覆盖森林、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累计投入生态补偿资金12.34亿元。建成“9+300中山市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对空气中的常规污染因子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的监测;建成中山市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全面监控全市15个流域水环境;构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全过程监管平台,对纳入监管范围的建设用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成中山市固体废物在线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全市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建成5个涉VOCs工序集中生产的“共性工厂”,第一批分布在全市13个镇街的18个共性工厂、环保共性产业园正有序推进。全市域禁燃高污染燃料、禁行黑烟车,工业燃煤锅炉改造全部完成清洁化改造,公交车实现100%纯电化;16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未达标)水体完成整治并通过国家专项检查工作组核查,正在开展覆盖全市15个流域的未达标水体整治。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8714吨/日,做到生活垃圾100%焚烧处理,焚烧后炉渣100%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均为100%。
民生事业
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40亿元,同比增长10.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2.49亿元,增长25.8%。其中,教育支出107.05亿元,增长2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68亿元,增长37.6%;卫生健康支出39.38亿元,增长43.1%。民生类支出329.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9.8%。
2021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01元,同比增长9.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23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50元,增长10.9%。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6307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8%,比上年回落0.04个百分点。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市参保1029.28万人次。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建立起以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大病保险保大额、医疗救助为托底,并与普惠型商业保险有效衔接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组织多批次药耗集采,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医日间治疗,在全省首批开通省内、省外异地门诊联网结算服务,全市1100多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医保电子凭证支付。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镇街和村(居)全覆盖。全市实现社工服务站以及民政兜底服务对象社会工作服务100%全覆盖。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幼儿园增至558所,近年来完成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67所,新增公办学位5.3万个。永安中学、烟洲中学两所新建普通高中完成70%工程量,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机构增至1145个,全市居民期望寿命提升至81.08岁。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被评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深入实施“四大警务”战略,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东西部协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认真做好援疆援藏工作,与黑龙江佳木斯对口合作。扎实推进外事、港澳事务、台务、侨务、民族宗教、统计、审计、国防建设、退役军人、妇女儿童、红十字、气象、残疾人、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以上是 中山市属于哪个省(中山市人口构成及自然资源)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