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东山是指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很多人的偶像是李白,有诗赞之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而李白的偶像是谢安。

谢安,字安石,李白曾豪迈地写到“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只要起用隐居东山的谢安石,一定为君在谈笑之间扫尽胡沙!

李白常常自比谢安来言志。

东山再起的东山是指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谢安是东晋名士,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后人说“

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耳

”。他年轻时潇洒任性,隐居东山,四十岁出仕,

常用的成语“东山再起”指的就是谢安。

李白作为谢安的“迷弟”,曾三次登临东山探幽思贤,杜甫也曾写诗赞颂,古往今来有400多位诗人游览吟唱,让东山这个地方至今诗意绵邈。

那么谢安是如何东山再起的?东山又指的是哪座山?

自在逍遥谢安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乌衣巷》,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场景:

在东晋的首都建康(今南京)城,有一条秦淮河;

在秦淮河上,有一座朱雀桥;

离朱雀桥不远,有一条车马填咽的街巷,名叫

乌衣巷

在乌衣巷中,曾经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些显赫的家族,其中最显赫的莫过于

王氏和谢氏

两家了。

谢氏作为东晋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家族,发达于谢安的祖父谢衡,谢衡因为精通儒学,博物多闻,被晋武帝赏识,做过国子祭酒、太子少傅、太常卿等职。谢衡有两个儿子,谢鲲和谢裒(póu),也都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

谢裒就是谢安的父亲了,谢裒娶了五位夫人,生了六个儿子,分别是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和谢铁。东晋建立三年后,谢安在江南之地出生,他是谢裒的第三个儿子。

谢安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僚世家,继承了长辈们强大的基因,人聪明,又长得帅,4岁的时候就被人们夸赞“风神秀彻”,长大后出落的一表人才,书法家王献之对他的评价是两个字:“

潇洒

。”

没错,“潇洒”这个词,最早就是用来形容谢安。

东山再起的东山是指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谢安成了东晋的“全民偶像”,有很多的粉丝,一举一动都被模仿。

谢安有一个同乡,在广东那边做官,后来被辞退,只能收拾行李回家。路过京城建康(今南京)时,去拜访好友谢安。

谢安问他:“你回家的路费够吗?

同乡答:“没事,我这还有5万把蒲扇,我准备卖掉赚点路费。”

谢安见他快吃土了,便借来一把蒲扇,成天摆弄在手。结果人们看到后,竞相购买,纷纷效仿,蒲扇成了爆款,大卖!

谢安不仅长得帅,口才也好,他擅长清谈,十八九岁的时候,去拜访名士王濛,两人虽然年纪差了二十多岁,却谈得十分投机。王濛夸他“向客舋舋(xìn),为来逼人”,就是说这小子的口才真棒!

由于家世显赫,又名声在外,谢安长大以后,官府纷纷征召他做官。

谢安20岁的时候,朝廷最初征召谢安入司徒府,授任他佐著作郎之职,负责府上来往的信件和文书,这对谢安来说小菜一碟,但是被谢安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以疾辞。——《晋书·谢安传》

扬州刺史的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邀请,庾冰是皇亲贵胄,谢安不好意思再拒绝,勉强赴召,但只过了一个多月又辞官回家。

扬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月余告归。——《晋书·谢安传》

谢安二十七岁时,吏部尚书范汪推举他当吏部郎,吏部郎是吏部尚书手下最有实权的官职,这是一个肥缺,但是谢安毫不动心,写了封信给拒绝了。

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晋书·谢安传》

所以谢安做官的机会非常多,可他一直不想干,

这曾激起了不少朝廷大臣的不满,接连上疏奏报朝廷,说像谢安这样狂悖,不肯替国家出力,应以终身不再录用作为惩罚。

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锢终身,遂栖迟东土。——《晋书·谢安传》

然而谢安听后却不屑一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做官的大门对他敞开着,但是谢安似乎不愿入仕,他更愿意过闲散的日子,追求精神的自由。

那时,谢安年轻气盛,家境又富足,他不想受那案牍之累,把青春年华用来纵情山水。

谢安在风景秀丽的

会稽东山(今浙江绍兴上虞上浦,曹娥江东岸)

,选择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宅院来隐居。

东山再起的东山是指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这座宅院的前面有盈盈青草,后面有层峦叠嶂,不远处还建有两处亭堂,一座名为“白云”,一座名为“明月”,这些地点现在已不复存在了。谢安在东山,度过了将近二十年的光景,也是他最好的一段青春年华。

谢安写过一首《与王胡之诗》,描述了他每天在东山的日常生活:

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夕玩望舒,入室鸣琴。

五弦清激,南风披襟;

醇醪淬虑,微言洗心。

每天早晨晒着暖阳,在山林中吟啸放歌;晚上赏着明月,回到屋子里弹古琴。琴声清丽,微风吹拂着衣裳,再饮上一杯美酒,感悟一下微妙的玄理。这样惬意的生活,他自然不愿离开东山这片乐土。

在谢安一生中,四十岁以前隐居的那一段日子,是过得非常快乐逍遥的。

东山再起的东山是指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那段隐居时光,谢安广结天下名士,放浪于东部的名胜之地,游山玩水,饮酒作赋为乐,他的朋友圈全是大咖。

当时大书法家王羲之任职会稽(今绍兴),与谢安隐居的地方距离很近,他们二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你来我往,成为知心好友。后来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还嫁给了王羲之二公子王凝之。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支遁等41人,相聚于兰亭,他们觥筹交错,曲水流觞,与会者临流赋诗。

结果,王羲之把这些诗汇集成册,一共成诗37首,称为《兰亭集》。

谢安借着酒兴,也成诗两首,一首四言: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迥霄垂雾, 凝泉散流。

在众人的喝彩声中,谢安又贡献了一首五言: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醪陶丹府,,兀若游义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东山再起

谢安陶醉在山水之美中,这里恬静、逍遥、自由,没有政坛上的劳累。

虽然谢安隐居在东山,身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中一直有他的传说。那些士大夫们常说:“

谢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谢安不出山,天下的黎民百姓怎么办呢?

他的妻子刘氏,看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像

谢安掩鼻答道:“只怕难免吧。”

安妻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晋书·谢安传》

他虽隐居东山,对时政并不是漠不关心,也许他只是审时度势,知道出山在所难免。

不管如何,终于,谢安到底出山了。

东山再起的东山是指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隐居东山十数年,朝廷中发生了很多变化,家族中的两位哥哥谢尚、谢奕先后病死,四弟谢万也因北伐决策失误,兵败被罢官,不久后也病逝。

此时谢家在政治舞台上,几乎再没有可以支撑的力量。谢安为家族考虑,这才决定步入仕途。

因为此前谢安一直隐居东山,故人们将谢安出来做官的这段经历,称为“东山再起”。

以上是 东山再起的东山是指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47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