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总人口是多少(长春市七普分区县人口一览)

根据“七普”统计,长春这十年里人口增量是138.98万人,人口增长率达18.10%,均居东北首位,人口总数接近千万,达到906.69万人,市区人口486.65万(截止到2020年11月)。

2020年6月将公主岭市划归长春之后,长春的省会首位度更是高居全国首位。而吉林省其它城市全部是人口负增长,其中也包括吉林市、四平市等省内的几个经济强市。

长春总人口是多少(长春市七普分区县人口一览)

长春总人口是多少(长春市七普分区县人口一览)

长春市七普分区县人口

长春总人口是多少(长春市七普分区县人口一览)

2020年吉林市常住人口

从“七普”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吉林省,还有相当一部分省份,人口明显增长的基本只剩省城,其他城市都是负增长。我周边从吉林市和四平市来长春工作的人就很多,吉林和四平市内的人口在逐渐减少,而且这一状况越来越普遍。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之为人口的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就是指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具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资源优势,容易把其他地方的投资、人口等生产要素吸引过来。然后,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发展越来越好,其他地区发展就受到了影响。

在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口的“虹吸效应”。省会城市、沿海城市因为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和经济优势,能将城市群和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人口源源不断的吸引过来。其作用有好有坏,好是资源优化配置,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大城市才有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坏是如果大城市的外溢效应不够,不能带动周边城市发展,这些城市的人口就容易被吸干,影响后续发展。

日前,吉林省公布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全面放开全省所有城市落户限制。这就意味着,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春市,肯定要在未来几年晋级成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1000万)

长春市区

所以长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适当照应下周边地区,共同发展,不能把吉林省变成单一的“长春省”。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核心目标可抽象概括为“551”,即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长春建设成为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建成区500平方公里以上,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特大型现代化城市;1小时左右通勤圈内人口密度1500人每平方公里,成为吉林转型升级的动力源、东北振兴的增长极、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长春市都市区魅力空间体系规划。

长春现代都市圈的发展,得益于长春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和创新资源集聚等条件。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东北地区哈大发展轴与珲乌发展轴“大十字”交汇地带,是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东西一体、南北联动、走向世界”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2020年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达到10017亿元,占全省的81%。汽车制造、轨道装备、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到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占全省比重达到74%以上,拥有一汽集团、中车长客等一大批国家级龙头企业。

长春总人口是多少(长春市七普分区县人口一览)

2011版长春市总规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图。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从区域协调、生态环保、资源能源、基础设施、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城市特色等多个角度,强化城市资源整合和跨区域产业协作,构建核心引领、梯次推进、协调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按照“西产业、东生态、中服务”的思路实行总体功能布局,塑造“带型+指状+星座”的城市空间形态,构建“一廊、一脉、一带、四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发力“八大产业”,加快转型都市经济,厚植发展新优势。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下大力气发展都市经济,增强核心带动能力。长春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尽快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构建起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汽车、高端装备、健康食品、生物医药、影视文创、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金融“八大产业”,从稳固支柱、激发优势、挖掘潜力和补齐短板四方面入手,选择各领域重点,以关键支点撬动都市经济、都市圈发展全局。

以交通网络加快提升都市圈承载能力。构建“五位一体”,即以立体交通网络为依托,以公路、城市快速路、机场、轨道交通及市政公用设施为重点,加快完善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长春由“物流节点城市”向“中心枢纽城市”转变,实现由单核做大向辐射带动转变,由单极支撑向区域协同转变,把长春打造成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交通与物流枢纽城市。

进入新发展阶段,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迎来了东北振兴的政策机遇、新发展格局的融入机遇、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机遇、产业转型升级的变革机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机遇。长春市将持续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

长春发展怎么样,前景如何?

长春GDP占了吉林省50%以上,近几年也稳超哈尔滨,中国反内卷反996之都就是长春。下面从这7个方面看看长春的状况。

1.经济方面:2020年,长春的GDP总量6638.03亿元,再次超越沈阳,成为仅次于大连的东北城市,长春与大连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缩小,2020的GDP总量达到大连的94.4%。支柱产业是汽车、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和轨道交通。大家最关心的房价,新房均价10395元/m²,二手房均价9261元/m²。

2.人口规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1日,长春常住人口为906.7万人,马上迈进千万级。

3.生活与消费:长春曾连续第十次获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长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03.7亿元,比2019年减少139.24亿元,同比下降6.5%。

4.交通运输:铁路方面,长春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一带一路”北线重要节点城市。2017年10月13日长春国际港暨中欧班列(长春—汉堡)正式开通。长春国际港是东北最大的一级铁路综合物流基地。航空方面,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位于长春九台区龙嘉街道,为民用4E级机场,于2005年8月27日正式通航,是东北地区四大国际机场之一、东北亚航空枢纽门户、东北亚区域重要的航空交通枢纽、我国主要建设的干线机场。有轨电车方面,长春的有轨电车始建于1941年,另外,长春是我国第一个有地铁规划的城市,规划与1939年,是我国内地第五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5.科技:长春是科教文化名城,在光学、精密仪器、激光技术、高分子材料、生物制品、超导、汽车等方面的科研均居国内领先水平,是我国智力密集型城市之一,被誉为“东方波士顿”。长春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位列“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1”全球第37名、中国第13名。拥有高等院校43所,科研院所9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0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6个,省级转移示范机构55个,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74家,高新技术企业1322家,院士工作站24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家。

6.教育:长春共有29家本科院校,是我国大学生和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我国现今办学规模最大的普通高校吉林大学、中国光学英才的摇篮长春理工大学、中国航天员的摇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长春总人口是多少(长春市七普分区县人口一览)

7.医疗:长春共有卫生医疗机构7966个,比上年增长62%。其中医院、卫生院377所,比上年增长22.4%。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4人。市辖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家,城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十四五”时期,长春的目标是要成为人口千万、经济总量破万亿的特大型现代化城市,要建成数字经济东北第一城。2035年的目标是建成“五个现代化长春”,即创新引领的现代化长春、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长春、绿色宜居的现代化长春、开放包容的现代化长春、和谐共享的现代化长春。

以上是 长春总人口是多少(长春市七普分区县人口一览)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21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