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短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生日、月夕、秋节、中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起源于天象崇拜,从古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以下小系列整理了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节由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关于这一天的传说和传统也有很多。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个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据史料记载,古代皇帝祭月的节日是农历八月十五,时间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八月,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还有祈祷团圆的信念和相关习俗活动,所以也叫团圆节、女儿节。由于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又俗称月、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代,中秋节也被称为正月。从宋代到明清时期,中秋节的盛行已经与元旦同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月下歌舞寻偶的习俗,以及古代秋报对土地神的崇拜。
中秋节习俗
据历史学家推断,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的兴起,然后传播到民间。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望明月,送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节赏月和玩月相当流行。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咏月的诗。中秋节开始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霓虹羽衣曲,民间开始盛行中秋节的习俗。
在北宋,8月15日正式定为中秋节,并出现了节日食品小饼如嚼月,里面有酥焦。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说:中秋之夜,贵家装饰台榭,民间争占餐厅玩月;而且弦重鼎沸,居民近内延,深夜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的孩子,连宵婚戏;夜市平和,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时金凤推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龟宴罗列,琴瑟铿锵,饮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尽管陋巷贫篮的人,解农市酒,勉强欢迎,不肯浪费。这天晚上在街上卖,直到五鼓,玩月游,婆婆在市场上,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醉翁谈录》描述了拜月的习俗:倾城人的孩子不能靠贫富自己去十二三,而是用成年人的眼睛看着,爬楼梯或者在中庭烧香拜月,各有所朝;男人愿意早点爬上蟾宫,爬上仙桂。……女人愿像嫦娥,圆如明月。”
明清赏月活动盛行。祭果饼必圆;每个家庭都要设置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拜。陆启红的《北京岁华》记载:中秋之夜,人们各置月宫符号,符号免如人立;陈瓜果在庭,饼面画月宫蟾蜍免;男人和女人崇拜烧香,然后燃烧。”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上,一起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说: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是京都第一,其他地方也不够吃。到处都有月饼。大尺余,上画月宫蜡兔的形状。每次中秋节,府第朱门都会送月饼果。十五月满时,陈瓜果在法庭上供月,并献以毛豆、鸡冠花。是时候,浩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孩子喧哗,真是所谓的节日。男人只供月时不磕拜。同时,500多年来,还推出了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节、点塔灯、舞火龙、牵石、卖兔子爷爷等节日活动;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流传至今。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
月饼是汉族人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饼也是圆的,是一家人分享的,象征着团圆和谐。它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中秋节吃古月饼作为祭品。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这种蛋糕在北宋时期被称为宫饼,在宫廷中很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到明朝已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如今,品种繁多,风味因地而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受南北人们的喜爱。
古代月饼被用作中秋节的祭品。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代。在北宋,这种蛋糕被称为宫饼,在宫廷中很受欢迎,但也传播到民间,通常被称为蛋糕和月饼。后来,它演变成一个圆形,意味着一个美丽的团聚,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团聚的美好愿望,但也深深地想念亲戚和朋友。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饮食习俗。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熙宗让人送月饼赏进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首赞美月饼的诗,小饼如嚼月,里面有酥脆和麦芽。由此可见,宋代的月饼里有酥油和糖馅。元代,相传人们利用送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8月15日晚,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靼人。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比较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士妃家具以月造面饼为遗,大小不一,叫月饼。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从初一开始,就有卖月饼的人,……到15日,家家户户供奉月饼、瓜果。……若有剩月饼,则整收于干燥凉爽的地方,到岁末分用,说团圆饼也是。元明两代后,中秋节吃月饼,送月饼的习俗日盛,月饼有团圆的象征意义。从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和品种上都有了新的发展。不同的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使月饼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现在,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当时月饼是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同时存在,是四时皆有,随便打电话,不误。可见这个时候的月饼不仅仅是中秋节吃的。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起源,没有办法验证。然而,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下了一首诗小饼如嚼月,里面有酥和麦芽。也许这是月饼名称的来源和月饼做法的基础。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人民无法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种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非常严格,传递信息非常困难。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一个计划,命令下属将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蛋糕里,然后派人分别送到当地起义军,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回应起义。起义那天,各种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火燎原。很快,徐达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赶紧传下口甲。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所有的士兵和人民都乐在其中,他们用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蛋糕奖励大臣。此后,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也越来越多,大人如圆盘,成了馈赠的好产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有些地方也形成了许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从明朝开始,就有很多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月饼是圆的,只在中秋节吃。它是明朝以来中秋节祭月的主要供应。《帝景略》说:8月15日祭月,祭果饼一定是圆的。家里的月光位于月亮的出处。如果你向月亮敬拜,你会烧月光纸,撤回供应,分散的家庭将再次出现。月饼月果,齐家报告,蛋糕直径两英尺。
月饼意味着团聚,也应该从明朝开始。如果综合明朝关于月饼和中秋民间的信息,我们应该能够看到月饼意味着团聚的历史轨迹:中秋节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和月果。因为月饼也是圆的,而且是家庭分享,所以月饼逐渐形成了代表家庭团聚的意义。
以上是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短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2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