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的含义有哪些

在中国南方,有祭祖过冬至的习俗。 在中国北方,每年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冬至节气的含义。欢迎参考。

冬至节气的意义知道多少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既是24节气中的重要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认为是冬季的大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由于地域不同,冬至习俗的内容或细节也不同。在中国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每年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第22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对北半球最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回的转折点。这一天之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将从南回归(23°26′S)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天将逐日增长。

冬至有哪些饮食习俗?

1、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句话叫冬至馄饨夏至面。据说汉代,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人民不安。匈奴部落有浑氏和屯氏两位首领,非常凶猛。人们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取浑与屯之声,称之为馄饨。讨厌食物,平息战争,过上和平的生活。因为最初的馄饨是在冬至,每个家庭都在冬至吃馄饨。

2、南方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不管贫富,饺子都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俗话说:10月1日,冬至来了,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这种习俗是因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北方人吃混乱,南方人吃饺子。

冬至的天气特点

冬至过后,虽然太阳的高度角逐渐上升,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流失的热量仍然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出入不敷出的局面。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越来越冷。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虽然冬至的白天很短,但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的;冬至前不会很冷,因为面还有"积热",冬至过后是真正的寒冬。由于中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天文气候特征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明显偏迟。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的气候都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即进九和数九寒天。所谓数九,就是从冬至(也有说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个九,等等;数九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 。九天是一个单位,叫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就是出九或完九。从一九到九九,冬寒变成了春暖。

以上是 冬至节气的含义有哪些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0441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