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起源及习俗

通过这项活动,激发人们对森林和造林的热爱,提高人们对森林功能的理解,促进土地绿化,实现保护森林、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以下是植树节的起源和习俗,我希望能帮助你。

植树节的起源

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虽然中国古代有说服人们植树的说法,但国家明确规定植树节是现代的。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去世纪念日。确定这一天是植树节,一是从植树季节考虑,二是纪念孙中山先生倡导植树造林的成就。

1883年,年仅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自种植,在他的精心栽培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倡导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李鸿章书》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于农学,注重树艺。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的一次演讲中强调,防止水灾旱灾的根本途径是不断植树造林,建造大型森林。此外,他在许多作品和演讲中反复强调破坏森林的危害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亲自植树。

中国植树节由林学家韩安、凌道扬等倡议设立,最初定于4月5日清明节。1928年,植树节改为3月12日,,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

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1981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发行了四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是全民义务植树。根据决议,11岁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每人每年自愿植树3至5棵,或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理、保护等绿化任务。

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污染的加剧和资源的过渡发展,如果我们的家充满了漏洞,植树节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建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观念,植树造林, 修复生态,增加森林资源,建设美丽中国。

植树节的习俗是什么?

种树

许多人选择在植树节买小树苗种树。许多人仍然有种树的艰巨任务。事实上,小编建议你在种树前应该了解栽培情况,不要只做表面功夫,为了种树而种树。

了解树木

树是大自然的使者,地球上有成千上万种树。那么你知道多少呢?小编建议你可以在植物节冷静下来。学习关于树的一切。

宣传环保

植树造林本身就是为了保护环境,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种树。你也可以点击手中的电脑,发布一篇呼吁环境保护的帖子,或者走上街头,告诉你地球的情况。简而言之,有很多方法。

做其他环保事宜

植树节可以做其他关心环境的事情,比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比如不使用纸杯,也可以为地球做事。

为什么植树节是公民义务?

根据时间长短,植树节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国际植树节。提倡激发人们对林业的热情,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根据不同城市的绿化条列,每个公民都应当依法履行植树义务。凡年满18至60岁的男性公民、年满18至55岁的女性公民,除丧失劳动能力外,每人每年应自愿植树3至5棵,或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理、保护等绿化任务。因特殊情况不能直接履行植树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出申请,经当地绿化委员会或者其委托机关审查批准,并支付一定数额的植树义务费。

到目前为止,你欠了多少棵树?

早在40年前,全国人大就作出决议,规定公民每年应种植3-5棵树,其效力与法律相当。换句话说,当你30岁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欠了近100棵树。

以上是 植树节的起源及习俗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03780.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