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实现插入排序的方法示例(2种)
再次研究了插入排序的概念:定义一个有序的数据序列a,将待排序的序列b中的数依次插入到a的合适位置,插入后仍然有序
总结其与冒泡、选择的区别在于,内部迭代的次数是逐渐增大的,二后两者随着排序进行迭代次数逐渐减少
尝试基于Go的实现:
插入排序都采用in-place在数组上实现。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取出下一个元素
- 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 重复步骤2~5
两种实现方式:1,新建切片; 2,在原切片中进行元素交换
方式一:新建切片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arr := []int{1, 0, 5, 7, 8, 5, 3, 6, 9, 2, 54, 33, 66}
newArr := []int{}
insertionSort(arr, &newArr)
fmt.Println(newArr)
}
/**
插入排序法:取原数组old中第一个值作为新数组中的第一个值,然后遍历old,将每个元素按照条件插入到新数组中
时间复杂度:O(n^2)
*/
func insertionSort(old []int, new *[]int) {
if len(*new) == len(old) {
return
}
current := len(*new)
*new = append(*new, old[current])
sort(*new)
insertionSort(old, new)
}
func sort(arr []int) {
for i := len(arr) - 1; i > 0; i-- {
if arr[i] < arr[i-1] {
arr[i], arr[i-1] = arr[i-1], arr[i]
}
}
}
注意:insertionSort()函数中的第二个参数为切片的指针,不然打印出来的的新数组为空
原因:虽然切片是指针传递,这是指切片内的各个元素是指针传递,对于切片本身仍是值传递
证明:
package test
import (
"fmt"
"testing"
)
func TestSlice(t *testing.T) {
slice1 := []string{"zhang", "san"}
fmt.Printf("%p\n", &slice1)
fmt.Printf("%p\n", &slice1[1])
modify(slice1)
fmt.Println(slice1)
}
func modify(data []string) {
fmt.Printf("%p\n", &data)
fmt.Printf("%p\n", &data[1])
data[1] = "si"
}
打印结果:
0xc0420e4680
0xc0420e46b0
0xc0420e46c0
0xc0420e46b0
[zhang si]
引申:Go 语言里的引用类型有如下几个:切片、映射、通道、接口和函数类型。当声明上述类型的变量时,创建的变量被称作标头(header)值。从技术细节上说,字符串也是一种引用类型。每个引用类型创建的标头值是包含一个指向底层数据结构的指针。因为标头值是为复制而设计的,所以永远不需要共享一个引用类型的值。标头值里包含一个指针,因此通过复制来传递一个引用类型的值的副本,本质上就是在共享底层数据结构
结论:不会对切片进行增加或删除操作时(也就是长度不会改变),切片作为参数在函数间的传递不需使用指针。但是如果切片需要进行增加或删除元素的操作,并且原函数需要调用更新后的切片,那么在原函数调用其它函数时,就需要用切片的指针作为参数。
方式二:在原切片中进行元素交换
func method2(arr []int) {
if len(arr) < 2 {
return
}
for i := 1; i < len(arr); i++ {
for j := i; j > 0; j-- {
if arr[j] < arr[j-1] {
arr[j], arr[j-1] = arr[j-1], arr[j]
}
}
}
}
由于不用创建新的切片,不用进行插入操作,只需要交换操作,所以要较方法一速度快些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以上是 Golang 实现插入排序的方法示例(2种)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p/23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