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煇白茶的名称及其传承
一、煇白茶的传承
煇白茶自清同治年间始产,原产地为现嵊州市地域内东北角覆卮山前的原前岗村。因干燥工序中用“煇锅”工艺(即在动态中干燥的做工过程),传统做法是要煇到干茶色泽初呈白色,还要再上烘笼烘到外形色泽呈霜白色。历史上曾叫“前岗煇白”。此茶历来产量不大且价高,初创时为当地茶农在亲朋之间交往时作馈赠之用,获好评后一度为前岗村出生的民族工业资本家俞丹屏先生作为在国民政府上层和在沪、杭办实业交际时的礼品茶,后随着产量的增加曾在沪、宁、杭三市有过流通,故在沪、宁、杭等市的老茶人中一直有很好的口碑。
泉岗煇白外形似圆非圆、盘花卷曲、银毫隐现、绿润起霜,香气清鲜,滋味浓醇,汤色嫩黄清澈,叶底嫩绿成朵、带玉白色。是我国绿茶中较为特异的珍品茶之一。对此,茶界泰斗庄晚芳教授在《中国名茶》和浙江农业大学老版的茶学教材等著作中有过详尽的介绍。解放后为了服从国家计划经济和出口换汇的需要,当时茶区全部改产越红与珠茶,使致该茶品一度绝迹于民间。全套传统工艺中只有其杀青工艺被命名为“前岗杀青法”,并在全国推广,在当时对提高全国绿茶产品的品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时的嵊县土特产公司组织力量进行了恢复试制。1979年在全省第一届名优茶评比中获浙江省一类名茶称号,后多次再获此荣誉。茶叶县长顾询武曾经送给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一斤煇白茶,吴老品鉴后大加赞赏1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农博会上曾获得银奖。
复产之初,大家对新茶品的命名提出了各种意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认为用“泉岗煇白”四字命名既能反映原产地特征又能反映出该茶的品质特色,所以一直都是以“泉岗煇白”为此茶之名。
一、煇白茶的现状
目前煇白茶生产已经形成了二个主要产区:一为传统的在嵊州市东北角的原前岗村周边,二是新发展的,在西南角的上坞山村周边。在当地对传统产地的称之为泉(前)岗煇白,对新发展地的产品称之为上坞山煇白。
二、泉岗煇白等名称的变异和趋势
煇白茶恢复生产后,一度如前所述大家均用“泉岗煇白”来称呼这个茶品。随着茶叶产销政策的调整,茶叶流通渠道的完全放开,当时的前岗村认为茶叶产自我们的村子应该叫“前岗煇白”,故而通过他们村级经济组织流通的茶品起用了“前岗煇白”的名称。由此始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泉岗煇白”与“前岗煇白”名称并存的局面。因“煇”字没有简化体,许多宣传品上“煇白茶”变成了“辉白茶”,乃至很多刊物中也以此“辉白茶”为是!真让人哭笑不得!但《中国茶经》、《中国茶学辞典》、《浙江省茶叶志》等专业书上刊载的都是“煇白茶”而不是“辉白茶”。笔者也查阅过《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字典》等相关工具书籍。其实,“煇”字历来有二义:一、与光辉同义,表意的是色彩。如张衡在《西京赋》中的“彤庭婶婶”;二、是熏灼的意思。如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中:“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瘩药,使居厕中”说的就是熏灼义。古代先贤在对制茶过程中该干燥工艺的意思表示的选字上是严谨的,对这种动态的、慢慢干燥的工艺过程,他们不用常见的烘、焙、炒字来表示,而选择这个“煇”字来表示(如煇锅)是有一定道理的!至此也可说明“辉”是不能替代“煇”。其实,只要用全拼输入法,把检索词库确认为GBK后,只要输入“hui”音节就能够很轻松地找到“煇”字!
目前煇白茶原产地“前岗村”在前几年行政村撤扩并中已改名为“泉岗村”。经过几年的呼吁,各个经济主体对叫“辉白茶”还是承接历史叫“煇白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多数经济主体也认为传承历史上的文化积淀会更有利于该茶品的推介,能使其得到更大的认知度,因而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会统一到传统称呼上来。至于前辍为泉岗、前岗还是上坞山,那是各经济主体对自有商标的使用了。但愿在恢复传统称呼的同时,让煇白茶的品质也能恢复到传统品质水平!
以上是 浅谈煇白茶的名称及其传承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58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