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茶业改革中的机器制茶

美女品茶

  

这里说的机器制茶,不是指砖茶,主要是指红茶、绿茶一类的散 茶。这类茶叶的机制,不是外国茶商,主要是我们自己从茶业的衰败 和改革中并作为茶务鼎新的重点和中心提出的。

19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茶叶出口的锐减,在我国一般人的心 目中,认为西方各国不买我国改买印度、锡兰的茶叶,主要是他们使 用机器制茶的关系。如《农学报》在一篇《议起闽茶》的文章中称: “印度锡兰之茶,所以能胜于中国茶者,因有近来新机、新法制造之 速效也。”一些外国茶行在品尝过福建建宁用新法试制的茶叶后也称 :“其味绝胜,若其自购此机制之,则印度、锡兰之茶利,不旋踵又 为所夺矣。因其(指中国)茶名广播,茶味浓郁,久在众人心目中, 故而易焉。” ①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是我国茶业只要一购机器制造, 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数量,“旋踵”又可迅速回升。

机器制茶对茶业振兴既然有如此神力,对本来就热衷购机办厂的 洋务派来说,就更加倾心。如两江总督刘坤一,早在1896年,就 首先提出了以机器制造外销茶叶的建议,后因茶商的反对没实行。再 如张之洞,其对机器制茶就尤显关心。

1899年,他在《饬商务局茶商购机制茶札》中,在要求茶商 “集股购机制茶”的同时,也明确表示:“如有须官力维持保护之处 ,本部堂必竭力扶持,倘商人集股不足,本部堂亦可酌筹官款若干相 助” ①;并且还限定商务局趁当时茶商集中汉口的机会,“务期议有 端倪”,即很好落实。如此重视和支持商人购买茶机制茶,这在所有 地方总督中,也是仅见的。   这里需要指出,张之洞劝商购机制茶札是1899年写的,而武 汉和湖北的机器制茶,不是这时开始的。从我们见到的资料来说,汉 口购机制茶,至迟也当时1897年以前的事。如是年7月的《农学 报》上,有文章即说:“汉口茶商,购西乐果(即台维生机器)机器 试焙,颇合用;虽已经雨渍之茶,亦色味俱全。

……惜仅烘焙用机器。” ②这里反映得很清楚,其时机器制茶, 虽只使用烘干机,但非指饼茶而是指散茶已很清楚。这一点,在其后 刑部主事萧文昭的奏折中,说得更加明确:“查中国现行机器有二宗 ,一为台惟生厂新法焙茶机器,……汉口茶商曾经试用,虽已经雨渍 之茶,亦能色味俱佳。近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集款八万金,置 机制茶,已肇端倪。” ③这段文字不但证明汉口在1897年以前已 经使用烘干机焙茶,而且还明确指出,约在1898年,张之洞筹集 到一笔巨款,在汉口购机制茶已不是最初的尝试,而是已经发展到能 够看出些头绪的程度了。   在上一世纪90年代中期和末年,除汉口我国兴起和试用机器制 茶外,还有温州、皖南和福州等地。关于温州机器制茶,最早见于1 897年上海各报。《农学报》引上海英文报称:“中国招商普济船 ,前日进吴淞口,带有温州红茶样,系用泰西机器制成者。” ①过去 温州红茶,西人不甚欢迎,“而裕成茶栈购机器焙制”后,“独得善 价” ②。对这段报道,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三点:购机试制的,是 中国人开的“裕成茶栈”;采用的机器,也和汉口一样,只是烘干机 ;制作的茶叶是红茶。皖南购买的,据萧文昭奏折中所说,是“碾压 机器”,是两江总督刘坤一“饬皖南茶局,向公信洋行购置四具”。 所谓“碾压机”,可能即指揉捻机。这一点,在光绪三十一年的《霍 山县志》也提到:“近徽郡仿外洋以机器烘焙,制精工省,颇获其利 。本色绅商如能集股设公司,精其制造,则……诸弊自除矣。” ③很 明显,这两条资料不是指同一桩事,说明其时祁门或屯溪机器制茶试 验的单位,可能也不只一处。

其实,我国最早使用机器的,还不是汉口、温州和皖南,而是福 州。1897年4月的《农学报》上载:“福州近用机器制茶,颇为 西人所赏,已登各报。” ④这里所说的“近用机器制茶”,没指明年 分,但在1898年1月《农学报》刊载的一篇译文中,指明了是1 896年。1897年,英印《热地农学报》,发表了一篇访问从福 州回去的一位叫非尔哈士特的文章。文中提到:中国“机器造茶”, “乃去年1896忽露机倪,即从福州起点”。福州1896年忽露 的机制茶叶的情况怎样呢?“去年送入英国者,数不甚多,约在一千 五六百包左右。其中除去从前做成之古董笨货,而新鲜制法,驾乎甚 上,为数正多,是皆去年初行学习,而又倚托于头春收积者。” ①这 里的“从前做成之古董笨货”、“新鲜制法”和“去年初行学习”, 具体又何所指呢?“从前做成的古董

以上是 我国近代茶业改革中的机器制茶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90415.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