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消费走向多元化

美女品茶

业界分析认为,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有机茶正成为茶叶市场新宠,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是茶业发展的趋势。开发生产有机茶,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减少因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农药给土壤与环境带来的污染。

有些企业盯上了有机茶的市场商机,自称销售的茶叶来自某某无污染的高海拔山区,是真正的有机茶,但却无法提供相应的证书和证件。这让许多消费者感到困惑:到底什么是有机茶?

有机茶指的是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发证书的茶叶。因此,有机茶是纯天然、无污染的保健饮品。

有机茶最早出现在斯里兰卡,随后,印度、坦桑尼亚、日本、肯尼亚及中国也开始建立有机茶园,生产有机茶。从整个茶业市场的情况来看,有机茶市场目前尚处于成长期,呈供不应求的状态。

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获得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1990年6月,荷兰颁证组织到浙江临安东坑、裴后茶园进行了有机考察颁证,由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目前,浙江省各地都积极开发有机茶,已经有不少茶叶生产单位和贸易公司获得有机颁证,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江西、江苏、福建、云南、湖北、湖南、河南等地也积极开展有机茶开发。

茶推介

——从传统走向现代

“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由于绿色壁垒影响和品牌问题,尽管我国茶叶出口量一直在增长,但价格却在下降。”曾长期供职中国茶叶总公司、现任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的王彤指出:我国有众多名茶,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我国茶行业发展的障碍。中国茶业要加大名茶转化为名牌的工作力度,关键是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中国茶业的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

2006年4月,浙江省农业厅在北京宣武区的马连道茶城向首都消费者推介浙江名优绿茶。在这次集体推介中,西湖龙井、安吉白茶、松阳银猴等浙江省十大名茶全都在内,羊岩勾青、长兴紫笋茶等浙江众多名优绿茶也都一起前往。为了顺利落实此事,3月中旬,浙江省农业厅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市宣武区区长到杭州,商谈浙江茶叶进京事宜。

“我认为这是件好事。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茶农卖茶,不仅把单个农民不能解决的事情解决了,还有利于促进地方茶产业的发展,形成较强的区域经济优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说。自去年以来,福建乌龙茶、云南马帮普洱茶先后千里进京献茶,均引起了较大的影响。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茶业正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茶种类

——从“单一”走向“多元”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调查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

以北方地区为例,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茶市,以往一提起茶,大伙首先想到的就是花茶。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花茶的消费一直占据着北方茶叶消费份额的90%以上。而现在,这个比重已下降到不足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迅速成为北方地区的消费新宠,增长势头迅猛。尤其是绿茶,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20%。

与此同时,名优茶的发展也呈跳跃式发展。据统计,在20年前,国内名优茶的市场总容量不过万吨,而现在,名优茶的市场销量已超过20万吨。业内人士指出,包括龙井、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在内,在2002年前后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的名优茶,因每年产量有限,在未来几年内,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有机茶热成为近几年茶消费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有机茶成为大众茶消费中的新宠。最先打出“有机”概念的“更香茶叶”成为该领域的一道风景。更香有机茶与卡夫食品、蒙牛、茅台酒、EMS等九大国内外知名品牌一起当选。

另外,功能性保健茶也成为茶消费的新趋势。在北京的几家超市和茶叶连锁店,各种花样的保健茶都占据显赫的位置。销售人员介绍,青睐这些保健茶的大多为时尚女性和中老年顾客,主要目的很明确,要么美容润颜,要么强身健体,销售势头很不错。专家指出,新兴的保健茶在保持传统茶香的基础上,还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加入了诸如玫瑰、金银花、决明子等保健中药材,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的要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茶品牌

——从“名茶”走向“名牌”

我国有众多名茶,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我国茶行业发展的障碍。

关键是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中国茶业的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

“提到茶叶品牌,很多人自然想到龙井、碧螺春。不错,它们确实代表了原产地的牌子,可实际上它们代表的只是一种炒制工艺,大凡炒制成扁平状的绿茶都叫龙井,四川现在也产龙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的一席话让人颇感惊讶。

据悉,在浙江省内较有影响的龙井茶确实为数不少,比如狮峰龙井、大佛龙井、龙冠龙井、卢正浩龙井等等,而其他各类牌号的龙井也有数十种之多。为了维护自身品牌,各家在营销上都颇下功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下属的杭州龙冠实业公司是“龙冠”西湖龙井的拥有方,公司总经理姜爱芹副研究员坦言:为了让消费者明白、放心地消费,“龙冠”的做法是在继续强化“龙冠”这一大品牌的基础上,同时推出注明原产地的系列品牌产品,如龙冠西湖龙井、龙冠钱塘龙井等,以满足消费者。

茶市场

——从“小国”走向“大国”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但现在还不是“饮茶大国”,还有很多国人不经常饮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刘年艳研究员介绍说:“尽管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增加了近3倍,但现在,我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仅为0.4千克,还不到世界人均0.5千克的消费水平。这也说明,我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茶产业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产业的原因之一。”

刘年艳研究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千克,如果每人每天沏茶增至3杯,那么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28千克。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的话,茶叶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抛开国际市场不算,光国内的茶叶消费也将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任何一个企业只要把国内市场做好,都会创造出一个很大的品牌。”

茶产业

——从“饮料”走向“文化”

近些年,包括旭日升、娃哈哈、康师傅、统一、三得利等在内的知名品牌纷纷涉足茶饮料市场,可口可乐、雀巢等一批外资饮料巨头也先后进入茶饮行业。据悉,茶饮料市场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以简捷、方便的特点吸引了一批消费者,同时也为我国中、低档茶叶找到了一条出路。不过,专家指出,茶饮料业还需要不断加以创新,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

如今的茶叶早已走出了单纯农作物的范畴,已经形成一个横贯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链。茶叶景区旅游、茶文化交流以及各种以茶为主题的博览会、文化节等,都将成为未来茶业发展的新亮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中国的茶文化和茶礼仪必将得到广泛传播。

有机茶渐成市场新宠

时下,喝茶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要喝好茶,更要喝出品位、喝出文化、喝出健康,有机茶因此渐成市场得宠,一些有远见的品牌企业设立了有机茶叶生产基地,打起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茶生态牌。

以上是 茶叶消费走向多元化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8967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