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橙瘿螨
拉丁学名:Acaphylla theae Watt
形态特征:成螨体小,长约o.14毫米,橙红色,长圆锥形,体前部稍宽,向后渐细呈胡萝卜形,足2对,体后部有许多皱褶环纹,背面约有30条。腹末有1对刚毛。卵为球形,直径约0.04毫米,白色透明,呈水晶状。幼螨和若螨体色浅,乳白至浅桔红色,足2对,体形与成螨相似,但体后部的环纹不明显
为害作物:茶叶
为害症状:成螨和若螨刺吸茶树嫩叶和成叶汁液,被害叶失去光泽,呈淡黄绿色,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芽梢停止生长。
发病特点:一年约发生20余代,以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各种螨态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一般3月、11~12月每月发生1代,4月和10月各2代,5月和9月各3代,6~8月各4代。初冬气温降至10℃以下时,各螨态均能继续活动, 一般里第二年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后,成螨开始由叶背转向叶面活动为害。各世代历期随气候而异,当平均气温在17~18℃时,全世代历期平均l1-14天,平均气温在22~24C时为7~l0天,平均气温在27~28℃时为5~6天。成螨具有陆续孕卵分次产卵的习性,卵散产于叶背,多在侧脉凹陷处,每雌螨平均产卵20余粒。幼螨第1次蜕皮成若螨,第2次蜕皮后成成螨。每次蜕皮前均有一不食不动的静止期。在茶丛中几乎全部分布在茶丛中上部,大多分布在芽下第1~4叶上。全年一般有2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在5月中、下旬,第2个高峰期因高温干旱季节的早迟而异,一般在夏季高温旱季后形成,但数量低于第一个高峰。全年以夏、秋茶期为害最重,高温季节和高湿多雨条件不利于发生。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采除大量害螨。
(2)加强虫情调查及发生趋势分析,当越冬数量高,4月中旬以后少雨晴天多,第一虫口高峰将提前出现。当定点观察有虫叶率达70%,每叶平均有螨20头左右,未来气温在20~27℃,月雨量低于100毫米时,应即组织防治。一般在茶橙瘿螨发生地区,在春茶结束后可喷药一次,能控制螨的密度,确保夏茶增产。秋茶结束后防治1次可减少越冬螨数。防治用杀螨剂可选用15%灭螨灵(NC一129)4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4天、8~10天、15天、14天和14天。非采摘茶园和秋冬结束后,可喷用0.5度波美石硫合剂。由于茶橙瘿螨多栖息在叶背,因此要求茶丛中上部叶片正反面全部喷湿。
常用药剂: 喹硫磷双甲脒扑虱灵
以上是 茶橙瘿螨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3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