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璊害与防治

茶叶知识 一、神泽叶璊

1.学名︰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

2.俗名:红蜘蛛。

3.加害部位︰嫩叶、芽及成叶。

4.危害状︰
危害成叶及幼叶的叶背﹐受害部位呈红褐色﹐严重时落叶﹐茶芽不能生长。

5.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1世代。卵期平均4.8日﹐幼璊期 2.8±1.4日,前若璊期平均6.1±2.2日﹐后若璊期为8.0±2.1日。具单产雌性生殖的特性。冬季大部份栖息在茶丛内的老叶﹐随早春气温上升、茶树萌芽而迁移到幼叶危害,在新梢上危害以芽往下第1~2叶的密度最高。在本省北部茶区,于夏、秋密度较高﹐春、冬较低﹐至于中南部则于秋、冬季密度较高﹐春季次之﹐夏季因经常下西北雨﹐密度急速下降。多施氮、磷肥﹐其密度有增加现象。台风的侵袭也会使栖群下降﹐此外低洼地区或靠近防风竹林的茶树,叶璊的栖群密度也会较高。天敌有六点蓟马、小黑瓢虫、小黑隐翅虫、褐姬蛉以及温氏捕植璊等﹐其中以温氏捕植璊的分布较广,繁殖力强,饲养较容易。

6.防治方法︰

(1)

冬季剪枝可减轻其危害。

(2)

施行早采可减低叶危害嫩叶的机会。

(3)

利用温氏捕植璊来防治,每公顷每年合计释放20-30万只。

(4)

已推荐的药剂介绍如下,防治时应将药剂喷洒到叶背及树丛内,药剂应轮流使用。

药 剂 名 称

稀释倍数

安全采收期

注 意 事 项

1%密灭汀乳剂(天官)

1000

6天

具轻度皮肤刺激性,对鱼剧毒,禁用水域、空中施药或大面积施用。

10%芬普宁可湿性粉剂(扫灭宁)

1000

6天

2.8%毕芬宁乳剂(地王星)

2000

15天

25%离丹可湿性粉剂(魔立死)

1000

21天

80%可湿性硫磺粉剂

400

 

冬季防治时使用

备注:( )内代表该药剂的商品名

二、茶叶璊

1.学名: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

2.俗名:红蜘蛛。

3.加害部位:成叶。

4.危害状:
被害叶呈锈褐色,严重时会落叶。

5.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约22世代,卵期平均8.4日,幼若璊期平均7.7日,成璊期平均18.2日。在田间全年都可以发现到,于高温干旱的季节较易发生。一年中以6月至9月蔓延最烈,但遇台风骤雨,则密度降低很多。此璊栖息于老叶叶面,吐丝结网,于网下危害。最初沿主脉两侧危害,逐渐向两侧延伸而至全叶,受害面呈锈褐色。

6.防治方法:

(1)

冬季剪枝可减轻其危害。

(2)

已推荐的药剂介绍如下,药剂应轮流使用且应喷洒到树丛内。

药 剂 名 称

稀释倍数

安全采收期

注 意 事 项

50%汰芬隆可湿性粉剂(金勇)

1500

9天

对水生生物剧毒,禁用于水域;对蜜蜂毒性高。

2.8%毕芬宁乳剂(地王星)

2000

12天

 

20%毕达本可湿性粉剂(胜)

2000

12天

1. 对蜜蜂毒性高,开花期不得使用。
2. 使用时加展着剂(日展宝)2,000倍

5%芬普水悬剂(效)

2000

12天

对水生生物毒性高,禁用于水资源保护区。

25%离丹可湿性粉剂

1000

21天

 

80%可湿性硫黄粉剂

400

 

冬季防治时使用

备注:( )内代表该药剂的商品名

三、锡兰伪叶璊

1.学名:Brevipalpus obovatus Donnadieu

2.俗名:红蜘蛛。

3.加害部位:成叶及老叶。

4.危害状:
危害成叶及老叶叶背,自叶柄向叶尖蔓延,受害部位呈褐色,严重时落叶。

5.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约 11 世代,于6~8月高温干旱时期密度最高。卵期平均为 11.91±2.24 日,幼若璊期平均为 18.57±2.26 日,成璊期平均为23.77±8.25日。一只雌成璊产卵数最多有66粒,平均为18.97±9.26粒。本璊寄生于成叶及老叶叶背,危害严重时多于叶基部近叶柄处逐渐向叶尖推进,叶背呈黄褐色,最后脱落。

6.防治方法:
(1)冬季剪枝可减轻其危害。
(2)药剂防治法介绍如下,药剂应轮流使用,且应喷洒到叶背及树丛内。

药 剂 名 称

稀释倍数

安全采收期

注 意 事 项

25%离丹可湿性粉剂(魔立死)

1000

21天

 

60%亚杀乳剂

1000

21天

 

80%可湿性硫黄粉剂

400

 

冬季防治时使用

备注:( )内代表该药剂的商品名

四、茶细璊

1.学名: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

2.俗名:红蜘蛛。

3.加害部位:嫩叶及芽。

4.危害状:
于嫩叶或嫩芽背面危害,受害处变厚,呈褐色,严重时茶菁产量减少,品质受损。

5.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约52世代,一世代日数雌性平均为 16.7 日,雄性为10.5日,产卵期为11.0日。栖息在嫩叶叶背,随茶芽发育而向上伸展,受害处硬化增厚,呈黄褐色。

五、紫锈蜱

1.学名︰Calacarus carinatus (Green)

2.俗名:红蜘蛛。

3. 加害部位:成叶及老叶。

4. 危害状:
危害初期沿叶缘吸食,吸食部位呈紫褐色,叶面带有灰白色粉状物,为紫锈蜱所脱下的皮。随后扩至全叶,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呈紫铜色或锈褐色﹐最后干枯而脱落。

5.生活习性︰
在本省北部﹐一年发生约20世代。北部茶区以 6~10月密度较高。中南部茶区则以 9~12月密度较高。6~9月间,卵期约为3~4日,幼若蜱期约为3~6日,成蜱期约为 3~18日。多栖息于老叶叶面危害,其危害以具有大叶种亲缘品种(系)受害较多。

六、桔黄锈蜱

1.学名︰Acaphylla steinwedeni Keifer

2.俗名:红蜘蛛。

3.加害部位:嫩叶、幼梢及芽。

4.危害状︰
多栖息在嫩叶背面、嫩梢或嫩芽,受害部位呈茶褐色﹐受害叶片卷曲。

5.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8世代﹐于7~9月密度最高。卵期平均为3.5±1.0日﹐若蜱期平均为3.8±1.1日﹐成蜱期平均为 14.3±6.8日。其危害以芽、嫩叶为主﹐在枝梢上分布以芽往下第3~4叶较高﹐老叶上较少。成蜱常随茶芽伸长而往上迁移﹐寻找产卵处所。

以上是 茶树璊害与防治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37436.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