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江梅:卢正浩的故事讲给你听
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西湖梅家坞人,这一点从我的名字就能看出一二,父亲说钱塘江边有个梅家坞,于是,我的名字就这么来了。我的父亲,就是卢正浩,我父亲给我起了名字,而我把父亲的名字做成了一个品牌。今天的故事就从我的父亲卢正浩说起。
1933年,父亲出生在杭州西湖群山深处的著名茶乡梅家坞,出生在梅家坞,成长在梅家坞,父亲这一生也就深深扎根在了梅家坞。梅家坞拥有"不雨山长涧,无云山自阴"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种植西湖龙井,但是建国初期,梅家坞西湖龙井茶园只有几百亩,且产量低、生产效率差。
新中国成立后,梅家坞也和全国亿万农村一样,开始了恢复建设、发展生产的艰辛旅程。1951年,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父亲当选梅家坞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为梅家坞、为西湖龙井茶奉献青春的光辉岁月,那一年,他19岁。从1957年起,周恩来总理把梅家坞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先后五次到访梅家坞调研、指导生产建设工作,爱茶的周总理格外关注梅家坞西湖龙井茶的生产,并寄予厚望。1958年,在与合作社干部代表座谈会议上,周总理嘱咐时任梅家坞村支书的父亲说:“梅家坞能种茶的地方尽量种茶,因为茶叶常年碧绿,种茶本身就是绿化。既美观又能增加收入,再好也没有了。”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指导下,父亲带领梅家坞村民开山种茶,传承并革新传统制茶工艺。经过全体村民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家坞西湖龙井茶叶生产有了极大发展,茶园面积扩大到两千余亩,电锅代替了柴火锅,茶叶生产效率也有了极大提高。
随后的几年,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接待国家元首国际政要、受到梅家坞村民爱戴拥护……父亲得到了崇高的荣誉犒赏,同样也经受了极大的挫折考验。
担任梅家坞村支书期间,父亲两袖清风、鞠躬尽瘁,从不拿自己的荣誉经历邀功请赏,甚至经常用自家财物补贴村里,自己和家人吃尽了苦头。
1966年,文革开始,梅家坞也卷入到这场风波浩劫之中,身为村支书的父亲经历了关牛棚、戴高帽、冤狱三年等种种打击迫害。
1986年,改革开放的第八个年头,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父亲因为一桩茶叶生意,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刑两年,被关七个月后无罪释放。
两次冤狱经历使卢正浩的身心遭受重大打击,1987年,也就是出狱后三个月,父亲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四年后的1991年,与世长辞,享年58岁。
父亲去世之后,我感念总理的嘱托,铭记父亲的遗愿,承继父志,接过了梅家坞西湖龙井大旗,用父亲的名字树立了西湖龙井茶品牌。
创业初期,举步维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线下市场开拓的第一站就放在了北京。没有品牌知名度,我们就把产品品质作为突破口,青叶每天从杭州空运到北京(青叶有时间要求,所以必须空运,而为了省钱,我们都是二三十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往返北京杭州),第二天在燕莎、王府井百货大楼、友谊商店、北辰购物中心等经营点现场手工炒制、销售,这样大费周折、利润微薄的坚守我们一做就是十多年。很多人不理解我们这样的固执和坚持,说我们太执拗不适合做商人,我从不辩解,我知道自己坚持的是什么,肩负的又是什么。
二十世纪初开始,依靠北京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积累起来的资本和品牌,我们陆续在全国开了多家品牌直营店,初步完成了线下布局。我和我的团队也结束了北漂,回到了杭州梅家坞。
2010年,我们搭上了电子商务的末班车,陆续在各大电商平台开了旗舰店。和其他品牌相比,我们“触电”起步晚、经验少,但依靠过硬的产品品质,我们很快打开了局面,成为全网TOP商家。
今天,卢正浩已经成长为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和杭州市著名商标企业,生产销售能力位居行业前列,尤其西湖龙井手工茶,堪称行业典范。公司主营产品已经从最初的西湖龙井扩展到绿茶、红茶、花草茶、普洱茶、乌龙茶等全产品线,实现了从单产品茶企到综合性茶企的蜕变。
今年是我的父亲卢正浩逝世25周年,25年来,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多少诱惑,我从来没有忘记父亲“做茶如做人”的嘱托,始终把产品品质作为经营发展的第一要义,铭心刻骨,从未改变。我是商人,但最根本的,我是茶人,茶人的风骨不能丢,茶人的底线不能忘。
从一个茶人到一家茶企,八十多年的时光变幻,流逝了岁月,也流传了茶人的至诚至臻之心。
这是我的故事,也是卢正浩的故事。寻味正宗,发现好茶,卢正浩等你寻香而来。
以上是 卢江梅:卢正浩的故事讲给你听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9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