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术,古今衍变知多少?

一杯好茶

  茶术,实际上就是瀹(yuè)茶的方法,通俗点来讲,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饮茶方式。

  中国传统茶术,根据历史上出现的先后,有十种之多。分别为:煮叶法、芼茶法、淹茶法、煮茶法、点茶法、擂茶法、煎茶法、泡茶法、调茶法、萃茶法。

  各朝各代,主要流行的茶术各有异同,边传承边创新,从而衍变出了这许多种类。

  从神话时代便有的茶术

  最早出现的茶术,即上古神农氏时期的煮叶法:无需加工,直接把新鲜的茶叶放在鍑中,煮成茶饮。

  先秦时,这种煮叶法依旧存在,那时的茶还只是煮叶饮料的一种,与其他「代茶」无异。

  羹饮时期,茶如粥如药

  《神农本草经》的流行,使「茶始为药用」的主张深入人心,因此形成了「芼茶法」(亦称「茶羹法」),它是羹饮期的主要茶术。

  这种饮茶法大致始于周代,是把茶加入其他保健食品中煮沸,然后起鍑,勺饮。

  与煮叶法不同的是,这样煮成的茶,并非饮品,倒可视作是「茶粥」、「茶羹」之物,不仅药用,还可果腹。

  后来有人用茶做成菜肴,想必也是由此生出的念头。

  茶之饮,初现端倪

  如果说,上面的两种茶术,都算不上在真正地「泡茶」。那么,战国时期形成的「淹茶法」,应当说是人们终于看清了茶的本质,开始「泡」它了。

  陆羽《茶经·六书饮》云:「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其「痷茶」,即「淹茶」)

  其实就是将固体茶、叶茶,都制成粉末,放于瓶中,再用热汤浇于茶末之上,使其溶化。

  因为研磨技术不够发达,如此浸泡出来的茶汤谈不上水乳交融,但也算是为「正式饮茶」跨出了一大步。

  茶之饮,历史新高度

  隋唐五代时期,芼茶法、淹茶法、煮茶法三者鼎立。

  煮茶法,便是将饼形茶或叶形茶经炙茶、碾茶、罗茶等制成茶末,再放置于风炉上茶鍑或茶铫中,煮好了立刻起炉,然后分碗饮之。

  晚唐五代还多了一种点茶法,当时法门寺内的茶器齐全,唐宫饮茶法各式各样,全备全存。

  点茶法的问世,可以说将传统茶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淹茶法为基础,加深了对茗茶的考究,用更加精致的茶器制作茶汤,还发明出了「分须茶匙」,开了中国茶术史的新境界。

  茶之饮,各式各样

  除了点茶法,唐代发明的煎茶法,也颇受后世茶人的欢迎。

  唐代的煎茶法,与煮茶法区别不大,均是以茶末制成茶汤,直到明代,受宋代点茶法的影响,人们发展出了「以叶煮茶,品饮者饮汁不吃叶」的煎茶法,至今仍在流行。

  宋代至元代,点茶法与擂茶法最为流行。

  点茶饮法日渐趋多,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中对「点茶」更是有详细描述与独到见解。

  擂茶法在文人墨客中时兴,用茶芽(茶末可代替),与芝麻、酥油等物擂匀,再进行煎煮或冲饮,非常奇妙。

  茶之饮,泡茶品香

  泡茶法集茶术大成者,在明代逐步形成。

  啜香品茶,变成了当时的主流,茶器也愈发多样、讲究起来,从而衍生出了更细致的泡茶法:大壶泡茶法、小壶泡茶法、撮泡法等。

  清朝时,受满族饮茶习惯影响,盖碗茶开始兴起,至今仍四处风行。

  基于传统茶术,当代还形成了调茶法、萃茶法,即我们现在常常喝到的奶茶、茶制饮品等。

  从古至今,爱茶之人向来不少,茶术的衍变不仅顺应时代潮流,而且始终将传统贯穿其中。

  每个时代的茶术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特征,而你,又心仪哪一种呢?

以上是 茶之术,古今衍变知多少?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8548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