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茶的传说

一杯好茶

  永春佛手茶" title="永春佛手茶">永春佛手茶品质优异,独具保健功效,是乌龙茶中的名贵茶饮。张天福老先生赞曰:“永春佛手,点滴入口,齿颊留香,色香味俱臻上乘,不愧为茶中名品。”此外,关于永春佛手茶也有一个传说,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看看。

  永春佛手茶的传说

  凤山公(名一瑶,字以熔,生于明朝嘉靖辛酉年,卒于崇祯丙子年),居住在望仙山麓,永春县玉斗镇凤溪村中。他一生精研百草,治病救人。有一次,他到望仙山中采集青草药,在小溪边发现一棵树型婆娑,叶大如掌,似茶非茶的植物,采下叶子一闻,芬香沁入心脾,在嘴里一嚼,顿感清香爽口,韵味悠长,精神陡长。凤山公觉得这是一味良药,就把它采集回家。乡人凡有病痛,用过这味药后,百病立除,非常神验,人们称之为瑞草。凤山公把这味药的枝条剪下,栽到百草园中,居然成活,成为治病救人的主药。

  有一次县令的母亲腹泻不止,不知请过多少医生用过多少药,就是不见效。看见老夫人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身如槁木,骨瘦如柴,生还无望,县令非常着急,就出悬赏榜文,寻求神医良药。只要医好老夫人的病,就赏银千两。有人告诉县令,听说玉斗以熔先生医术精湛,近得一味良药,能药到病除,不妨请以熔先生前来就诊治病,或许有效。县令听说,喜出望外,马上派人用轿子把凤山公抬到县衙给他的母亲看病。

  凤山公把脉诊断后说:老夫人是吃食不慎,导致胃肠损伤,加上年老气虚才会病入膏肓。如不用良药医治,恐怕性命难保。县令马上请凤山公行医用药,凤山公就以新发现的这味药为主药配方给老夫人治病。老夫人用药后,腹泻立止,县令非常高兴,问凤山公用什么神药,能使老夫人药到病除。凤山公拿出这味药介绍了发现这味药的经过,当地人称之为瑞草。县令拿着这味药仔细端详,觉得这味药叶大如掌,芬香扑鼻,宛如佛手,能让人妙手回春。因此,他就说,以后就叫这味药为”佛手“吧。从此以后,这味药就叫佛手,县令要赏给凤山公千两银子,凤山公坚辞不受。

  从那以后,不但凤山公种植佛手,还教导乡人大量种植佛手,并把这佛手药制成干品,当茶饮用。饮用这种汤药不但能解除病痛,预防肠胃病,而且能清凉解暑,延年益寿,慢慢的,人们称这种药叫”佛手茶“。这就是佛手茶的来历。此后,外乡人纷纷到玉斗求取佛手茶种,玉斗人也慷慨赠与,佛手茶也就逐步传播开来。

  永春佛手茶的历史渊源

  相传,闽南骑虎岩寺的一位和尚,天天以茶供佛。有一日,他突发奇想:佛手柑是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要是茶叶泡出来有“佛手柑”(香椽)的香味多好哇!于是他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精心的培植,终获成功,这位和尚高兴之余,把这种茶取名“佛手”。

  清康熙年间,佛手茶传入永春,附近茶农竞相引种得以普及,有文字记载:“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佛手茶因此而得名。永春县山清水秀,朝雾夕岚,泉甘土赤,所生产的佛手茶质量历来为本类茶叶之极品,为别于其他地区的佛手茶,故称“永春佛手”。

  清光绪年间,永春县城桃东开设的峰圃茶庄销售永春佛手,随即闻名遐迩。

  民国二十年(1931年),永春佛手制成铁盒包装,通过厦门茶栈源源转销到港澳及东南亚各埠。但当时总量尚少。至20世纪40年代末,每年销往海外只有几十担。

  现代,永春佛手迅猛发展,佛手茶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居中国第一。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日渐多样化。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武夷大红袍、祁门红茶、西湖龙井等茶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一些茶农便砍掉佛手茶树,种上铁观音,留下少量佛手茶树没人管理,有的把佛手茶用于铁观音茶叶的拼配工序中,这些都导致市场上正宗的佛手茶越来越少,佛手茶也渐渐失去了传统本色。

  2015年,永春县委托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实验室、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对佛手茶进行深入研究。以清香型佛手、浓香型佛手、佛手老茶为研究对象,在采用现代化先进仪器分析检测佛手茶的品质成分、功能成分和卫生学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研究了永春佛手茶的抗衰老、降血脂、调理肠胃、降血糖等保健养生功效及其作用机理。

  研究发现,永春佛手茶具有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可抵御辐射对脑细胞的损伤,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显著;常饮佛手茶,还可有效调控人体糖脂代谢,起到降脂减肥、降血糖的显著效果;此外,佛手老茶具有显著的改善肠道功能、调理肠胃的作用。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永春佛手发源地是永春狮峰岩,以春芽颜色区分,佛手品种分为红芽佛手和绿芽佛手两种,红芽佛手树姿较披张,嫩芽紫红色;绿芽佛手树姿稍直立,嫩芽淡绿色。以红芽为佳。

以上是 永春佛手茶的传说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85319.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