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啜——雅逸高洁的品茗者
饮茶是一种情慷,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文士的心境。
如果说独啜得其神韵,那么对啜得其情趣。对啜是指两个志趣相投的文士在一起品茗,并享受其中乐趣。
郭祥正《休师携茶相过二首》其二云:“晚风吹坐忽生凉,旋碾新茶与客尝。我本无心无所证,沉烟何事结圆光。”
诗人郭祥正与友人休师相坐于石头之上,品茗谈佛。作者在对啜中,证悟了心无挂碍,圆融通达的禅境。
释德洪《与客啜茶戏成》云:“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绞刷鹧鸪斑。津津白乳冲眉上,拂拂清风产腋间。唤起晴窗春书梦,绝怜佳味少人攀。”
诗歌描写主客两人品赏着煮茶时的美妙景观,以及品茗后那种齿颊留香、心灵舒放、清爽的感觉。
上佳的茶与友人共同品饮,与独啜相较,别有情趣,至少可以交流思想与情感,甚至可以达到其意不在茶的境界。
王安石的《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与客东来欲试茶,倦投松石坐欹斜。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与客人品茗,斜坐在山间的石头上,闻着从山涧里飘逸而来的花香,观赏耸立的青松,聆听风吹松树发出的音声。在这样幽逸的雅境下品茗,诗人与客人们哪能不陶醉于其中。
邓肃的《次韵二首》:“蓬筚已无原宪室,江山要饱子长游。西庵轩槛多风月,幸子时来共茗瓯。”
一个人月下品茗,未免显得孤寂。如果诗人只是孤身一人的话,他可能不会独自煮茶,以致辜负这上好的月景。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渴望与知音共同赏月与品茗的心情。恰好,友人来访,诗人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不禁咏出“幸子时来共茗瓯”,吟咏与友人一起赏月品茗的兴致。
吴则禮的《过欧阳元老草堂》:“草堂足幽趣,茗饮共留连。新诗出锦囊,火齐堆我前。鞭蕖颇秀发,灼灼初争妍。解衣俯方塘,泼泼鲔鱣。”
与友人在幽雅而又充满情趣的草堂品茗,惬意自不待言。对于诗人与友人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能在这种幽趣的氛围下谈道与论诗,而且能够应此景应此情作出新诗以飨友人。
贺铸的《和吴达夫见过留题》:“雀罗门巷不容车,杖履相过一试茶。后日相思会乘兴,五云溪上是侬家。”
诗作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吴达夫的君子之交,虽然直接描述一起品茗的过程,但是从“后日相思会乘兴,五云溪上是侬家”的诗句中可以推知他们的品茗是非常惬意的,诗人在其中得到的乐趣自然是回味无穷的。
张耒的《宿柳子观音寺》:“黄尘满道客衣穿,古寺荒凉暂息肩。倦体收来便稳榻,汗颜濯去快寒泉。野僧治饭挑蔬至,童子携茶对客煎。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眠。”
寺院的薰香袅袅,自有一股让人清神心怡之感,与客人在此煎茶更多是对佛禅的体悟,与人生世事的洞察。
陈瓘的《瑞泉庵》:“飞栋逼天象,疏棂逗岩烟。烹茶引高士,汲此石罅泉。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
野外烹茶,自有野趣,诗人与高士烹茶饮茗,进而高谈阔论,更添一种雅趣高逸。
林逋的《林间石》:“入夜跏趺多待月,移时箕踞为看山。苔生晚片应知静,云动秋根合见闲。瘦鹤独随行药后,高僧相对试茶间。疏篁百本松千尺,莫怪频频此往还。”
释智圆的《李秀才以山斋早起诗见赠因次韵和酬》:“搜李适异兴何全,鸦句分明敌惠连。丹桂平窥君有分,红尘闲去我无缘。陶情岳雪时同望,解睡山茶夜共煎。静语前涂俱有意,谢公红药远公莲。”
高僧超尘脱俗,文士幽雅高洁,二者一起品茗,茶禅同味,茶境更加超逸出尘,更加清幽雅洁。
以上是 对啜——雅逸高洁的品茗者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8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