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绿茶是婺源的特产之最?为何这么说?
由于婺源处处是景,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来观光旅游,可是很对外地游客对于婺源的特产却毫无所知,面对大同小异的街边特产店无所适从,实际上到婺源旅游买上几包绿茶" title="婺源绿茶">婺源绿茶送给亲友或者自己饮用,就是最合适的选择。婺源绿茶是婺源特产之最,也是中国有机绿茶的佼佼者。
一、婺源绿茶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婺源绿茶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第122号
防护范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产品标准编号:DB36/T752-2013
婺源绿茶,产于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这里山青水秀,峰峦耸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是“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茶飘香”,自古就被誉为“茶乡”。“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是婺源绿茶明显的特征。
二、婺源绿茶生长的地理环境:最美乡村钟灵毓秀
婺源县位于北纬29°01′-29°35′,东经117°22′-118°11′,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所环抱,森林覆盖率近85%,“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是其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境内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最适宜栽培茶树。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是婺源明显的气候特点,茶树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内含物的形成。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婺源绿茶的高品质与独特性。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05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婺源绿茶的水浸出物占比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儿茶素指数为全国同类茶叶最高。
婺源有“红绿黑白”四色特产,绿茶在其中最负盛名。绿茶产业始终以来就是婺源的支柱产业之一。县内现有茶园面积1.14万余公顷,茶叶年产量达1.12万余吨,茶叶年加工贸易量4.2万余吨,年产值达16.2亿元。(此数字似有矛盾之处,需要认真核实。)
三、婺源绿茶文化背景:“茶仙”释理方婆遗风
说起茶叶,婺源人自然就会想起心中永远感念与感激的两个婺源人。
五代时期,婺源浙源乡村有一位慈眉善目的方婆,长期在浙岭岭头结茅庐,汲山泉,煮绿茶,方便过往行旅饮用,不取分文。方婆辞世后,葬于浙岭上,过往路人感其恩德,途经其墓时捡石堆冢,年复一年,方婆的墓逐渐堆成了高6米的大石冢,世人称为“堆婆冢”。
方婆故事对婺源民间风俗影响深远,成为婺源民间推崇至善至美的精神象征,广泛影响教育着后人。这里的乡民沿袭着方婆遗风,以礼待客,以做好事为荣,乡民常在乡村的一些山亭、路亭、桥亭、店亭设缸烧茶,免费供行人饮用,有的甚至帘旗高挂,上书“方婆遗风”四个大字,成为婺源茶文化的精神传承者。也就是从五代开始,方婆遗风逐渐在婺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饮茶习俗与用茶风俗。
婺源人以茶为礼,不断提升生活品味,茶礼、茶俗蔚然成风。婺源饮茶习俗是:“客来斟茶,双手捧上”。客到,主人第一礼便是上茶,情感真挚,朴素大方。若贵客到或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要吃“粿子茶”,即用茶、糖果、瓜子等另外招待客人。婺源人倒茶、倒酒有“浅茶满酒”、“七分茶八分酒”之说,免得茶、酒倒得过浅显主人心意不诚,倒得过满而有主视客粗俗之嫌。
婺源风俗中也有许多与茶有关,如姑娘出嫁前要用最好的茶叶扎一朵“茶花”,出嫁日在亲朋宾客目前冲泡,敬公婆和宾客。茶,已成婺源人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一些。
而另一个婺源人朱熹,则是一生嗜茶爱茶,晚年自称“茶仙”。八百多年前,他从福建回家乡婺源扫墓时,不但把武夷岩茶苗带回家,在祖居庭院植上十余株,还把老屋更名为“茶院”,并作了《茶院朱氏世谱后序》。
朱熹是理学家,也是教育家,他以茶论道传理学,把茶视为中和清明的象征,以茶修德,以茶明伦,以茶寓理,不重虚华,崇尚俭朴,更以茶交友,以茶穷理。他曾借品茶喻求学之道,通过饮茶阐明“理而后和”的大道理。他说:“物之甘者:吃过而酸,苦者,吃过即甘。茶本苦物,吃过即甘。问:‘此理何如?’曰:‘也是一个道理,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盖理本天下至严,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朱子语类?杂说》)他认为学习过程中要狠下功夫,苦而后甘,始能乐在其中。其所谓“理而后和”,认为“理”乃是自然界严实的规律,是社会人际关系严格的礼仪。“理”是“和”的前提,有理才有和。循理是一种苦修,而只有“行之各得其分”,才能领悟到“至和”的甘甜。这是朱子对茶之“礼”的思想升华。
朱子讲学亦常以茶喻学。宋代煎茶依然沿袭唐代遗风,在茶叶中掺杂姜葱椒盐之类同煎,犹如大杂烩而仿茶味。朱熹对学生说,治学有如此盏茶,“一味是茶,便是真才,有些其它味道,便是事物夹杂了。”(《朱子经类》)他认为对理学要钻深研透,皓首穷经,绝不用被当时流行的某类流派所迷乱。朱子巧妙运用这一比喻,既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
婺源是朱子的故里,朱子理学在此间影响深远。自南宋以下,婺源儒学盛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婺源人奉行朱子《家礼》,尤重礼仪,作为待人的茶礼因而更为讲究。婺源茶道就深深地烙上了朱子思想与婺源淳朴民风的印记,充分体现“敬、和、俭、静”的文化底蕴与道德精神,并以“文士茶”、“农家茶”、“富室茶”细分,彰显不一样层次的文化形态。
四、婺源绿茶文化积淀: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
一千二百多年前,“茶圣”陆羽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茶经》中记载,“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当时的歙州即历史上的徽州早期,州府在歙县,地域包含现今安徽黄山市辖地域、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和石台县南部及其江西省婺源县。根据此记载,婺源茶无疑是歙州茶的代表。另外,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列出了唐代产茶的八个道、四十三个州郡、四十四个县,婺源位列其中,说明婺源在唐代就是中国著名的茶区。
一百多年后,南唐都置制使刘津在《婺源诸县都制置新城记》中,记述了茶区的盛况:“太和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茶货实多,兵甲且众,甚殷户口,素是奥区……。于时辖此一方,隶彼四邑,乃升婺源都制置,兵刑课税,属而理之。”(《全唐文》卷871)在这篇《婺源诸县都制置新城记》中,刘津已把婺源与浮梁、祁门并列,说明婺源的茶产量并不逊于浮梁、祁门。而在婺源设税茶机构负责管理四县茶税,还说明婺源的税茶额在浮梁、祁门之上,属税茶大县。(来源:医药人社区)
以上是 婺源绿茶是婺源的特产之最?为何这么说?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7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