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军茗眉

一杯好茶

  定军茗眉是陕西汉中名茶之一,主产区为汉中以西的小河庙大树垭山区。以其“外形匀齐显毫,细秀如眉,色泽嫩绿,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茶叶完整”而著称,曾多次获奖。定军茗眉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微量元素等物质,是品饮、养生的上品。

  定军茗眉简介

  定军茗眉产于陕南汉中地区勉县定军山一代,茶叶外形扁平似眉,单芽头到一芽一制成,色泽翠绿、滋味鲜醇、香高持久、汤色绿明、叶底绿明亮成朵。由陕西省勉县研制开发,系采摘福鼎大白茶、龙井长叶及紫阳群体种等的茶树幼嫩芽叶精制而成。因其产地分布在久负盛名的三国古战场定军山,且形状似少女纤细的眉毛而得名。茶区远离城镇和交通干线,空气清新、无污染,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获绿色AA级有机茶生产基地认证。2006年以来,汉中市为了整合汉中茶叶品牌,扩大汉中茶叶的知名度,以解决汉中茶叶多而杂的问题,以将该茶名称统一纳入了“汉中仙毫”的范畴。

  定军茗眉采摘自海拔1000±200m有机茶园清明前后初露草芽、独芽或一芽一叶,经先进技术结合传统工艺精制而成。茶叶外形匀齐,显毫细秀如眉,色泽嫩绿,叶底完整,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黄绿明亮。经理化分析,含氨基酸3.56%,咖啡碱3.40%,茶多酚30.5%,水浸出物44.35%,等多种微量元素等物质,是品饮、养生的上品。定军茗眉因其外形似少女之秀眉而得名,色、香、味形俱佳,实为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

  鲜叶采摘3月下旬开采。鲜叶经选料、杀青、清风、轻揉、二青、做形、烘焙、精选制成。分特级、一级、二级。要求设专人验收、分级、摊放。通过人工精选,剔出不符合标准的茶叶,使干茶大小、长短、色泽均匀一致。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占95%以上,芽长不超过2.5cm;一级以一芽一叶为主,约占80%,芽长不超过3cm;二级也以一芽一叶为主,占60%以上,芽长不超过3cm。

  定军茗眉属条形烘炒绿茶,因其产地分布在久负盛名的三国古战场定军山,且形状似少女纤细的眉毛而得名。该茶系采摘福鼎大白茶、龙井长叶等茶树幼嫩芽叶精制而成。其芽叶饱满,外形细秀如眉、嫩绿显毫且嫩香持久,滋味醇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定军茗眉产地介绍

  定军茗眉茶由陕西省勉县研制开发,系采摘福鼎大白茶、龙井长叶及紫阳群体种等的茶树幼嫩芽叶精制而成。因其产地分布在久负盛名的三国古战场定军山,且形状似少女纤细的眉毛而得名。

  勉县是著名的古战场,也是著名的茶乡。陕南茶区位于秦岭之阴,乃是中国最北的茶区,这里产茶历史悠久,据史载唐时已有茶叶进贡。汉江流域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土壤富含硒、锌,是著名的富硒带。茶园多位于海拔极高的大山上,终日云雾缭绕,正应“高山云雾出好茶”之俗语,加之当地工业发展速度缓慢,故茶园几乎没有污染,所产茶叶品质极高。在汉江源头海拔800-1380米的古战场定军山域的无污染的良种生态茶园,茶区常年雾气缭绕,气候湿润,漫射光,短日照,土壤肥沃,微酸,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茶叶品质。

  产区海拨800-138cm,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4℃,≥10℃的年有效积温4400℃,年平均降雨量1200mm,森林覆盖率80%。土壤以黄棕壤、沙壤为主,富含腐殖质,有机质含量1.5%-2.5%,pH值为4.5-6.0。茶区远离城镇和交通干线,空气清新、无污染,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获绿色AA级有机茶生产基地认证。勉县现有茶园7.1万亩,投产茶园3.5万亩,年产干茶400余t,其中定军茗眉70t,是陕西省确定的6个重点茶叶基地县之一,茶业已成为该县农业支柱产业。

  定军茗眉采制工艺

  1、鲜叶采摘3月下旬开采。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占95%以上,芽长不超过2.5cm;一级以一芽一叶为主,约占80%,芽长不超过3cm;二级也以一芽一叶为主,占60%以上,芽长不超过3cm。要求设专人验收、分级、摊放。

  2、杀青在60型以下滚筒杀青机中进行。根据机型大小适量投叶,温度180-200℃,鲜叶下锅后应有炒芝麻似的响声,时间不超过5min。至叶色暗绿,青草气散失,透发清香,初显条形,失水率30%-40%时,即可出锅。

  3、清风杀青叶出锅后,立即抖散,使叶温快速降低,并散失水分和青草气。摊放厚度1.5cm左右,时间不超过30min。

  4、二青选用60型以下滚筒杀青机。温度130-150℃,一次投入两锅杀青叶,时间控制在5min以内。待减重率达到10%左右,手捏茶叶互不粘连时,即可出锅摊凉。摊凉时间不超过30min。

  5、理条整形选用五槽或七槽多功能做形机。锅温90-110℃,每锅投叶量0.50-0.70kg,每个槽内一小把。先让茶坯在槽内翻转,至其互不粘连时加棒,当90%以上成形时取棒。待茶叶七八成干,手摸有触手感时,即可出锅。

  6、烘焙采用“一烘、一复、一焙”3道工序,温度控制在90-110℃,先高后低,时间2-3h。在烘焙过程中要适时翻坯,每道工序后要下机摊凉,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待手捻干茶成粉末,含水量低于5.5%时,即为烘焙适度,摊凉,贮藏。

  7、精制通过人工精选,剔出不符合标准的茶叶,使干茶大小、长短、色泽均匀一致。必要时复焙。

  定军茗眉的功效与作用

  1、抗衰老

  有助于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

  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3、缓解疲劳

  定军茗眉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

  定军茗眉中所含的少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振奋精神。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推荐在上午饮用定军茗眉,以免影响睡觉。

  4、护齿明目

  有助于护齿明目,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份。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氟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

  在小学生中进行“饮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份,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5、抑疾病

  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定军茗眉的冲泡方法

  定军茗眉属高山绿茶,冲泡时宜用上投法。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热水冲入杯中。先一次性向茶杯(茶碗)中注足热水,待水温适度时再投放茶叶。此法水温要掌握得非常准确,越是嫩度好的茶叶,水温要求越低,有的茶叶可等待至70℃时再投放。因此平常品饮操作难度较大,不很方便。

  饮用禁忌

  1、禁忌喝头遍茶:因为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

  2、忌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四肢举动无力等症状。

  3、少喝新茶:因为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4、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过量会引起肠胃不适。神经衰弱者和失眠症者临睡前不宜饮茶,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5、忌用茶服药,忌喝隔夜茶。茶中的鞣酸会与很多药物结合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

  定军茗眉历史渊源

  陕西茶叶产于陕南秦巴山区,是古代巴蜀茶产地的一部分。早在巴蜀国时期,茶叶即已作为贡品。西周时,茶叶由四川引入汉中郡(今汉中、安康地区)。及至唐代,梁州(今汉中)、金州(今安康)已盛产茶叶,而且成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称作山南茶区。当时山南茶已进入长安市场。

  1、宋代

  宋代,茶叶生产遍及秦岭以南各地。陕南设有西县(今勉县)、城固二茶场。洋州(今洋县、西乡等地)、金州"人户以种茶为生,"饮茶已相当普遍。

  明代,陕西成为汉(汉中)、川(四川)以茶叶易马的全国茶马贸易中心,并在褒城建立茶厂。褒城茶厂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茶厂之一。《明史》所载之《茶法》总计约4500字,其中大部分记载了汉中及四川茶的史实。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户部言'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株。……令每十株,官取其一。无主茶园,令军士薅采,十取其一,以易番马'"、"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是时"以茶易马,惟汉中、保宁","以汉茶为主,湖茶代佐之。"陕南茶叶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汉中茶产于汉中以东各县,主产地在离西乡县400里的巴山腹地。《西乡县志》也有"汉中之茶产于西乡"、"西乡茶地惟三里耳,三里去县有四百里"的记载。

  2、明代

  明代中后期,茶税苛重,由"三十取一",增加至"十取其一"。《西乡县志》载"然税重多扰,民不聊生,利不胜害也。"汉中地区曾有"拔茶植桑"之事。《宁羌州志》的《劝桑行》诗中有"拔茶只因桑无税,户外催课人不忧"的诗句,汉中地区茶叶生产渐趋衰落。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紫阳县正式建制,原集散于西乡、汉中的紫阳茶由此渐有名气。《西乡县志》载"至清代,陕南惟紫阳茶有名。"《紫阳县志》亦有外地商人在紫阳"买茶装篦,邑民利之"的记述。

  后因茶马法衰落,紫阳县撤去商人所立之茶店,禁止茶叶私人贸易,以致影响茶叶生产。至"光绪年间价尤低廉,多有毁去茶树者。"民国初期,"茶价稍昂,植者渐广。"民国25年(1936)年陕西茶叶产量达112.3万斤。抗日战争时期,民国30年(1941)茶叶产量下降至51万斤。后因湘、皖茶区相继沦陷,交通阻塞,南方茶叶无法运销西北,紫阳茶销路渐趋扩大,不仅销往西北各省,还销往鄂北、豫、晋南等地,供不应求。紫阳茶遂闻名全国。

  3、建国后

  建国后,陕西省茶叶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较快,面积已由70年代的7万亩,发展到1998年的42.73万亩,总产0.63万吨。名优茶叶生产迅速发展,目前已有午子仙毫、汉水银梭、秦巴雾毫等一大批名优茶叶投入规模生产,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陕西省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安康、汉中两地,商洛也有少量种植。目前茶叶生产的主要问题:一是广种薄收,单产低。按全省目前茶园面积计算,亩产仅14.74公斤。二是茶园分散。全省四十多万亩茶园分散在十多个县中,因而使陕西省栽茶技术不便推广;三是加工制茶设备差,品质规格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

以上是 定军茗眉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6739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