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事件机制
一、捕获和冒泡
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分别由微软和网景公司提出,这两个概念都是为了解决页面中事件流(事件发生顺序)的问题。
<divid="outer"><pid="inner">Click me!</p>
</div>
上面的代码当中一个div元素当中有一个p子元素,如果两个元素都有一个click的处理函数,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一个函数会首先被触发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和网景提出了两种几乎完全相反的概念。
事件冒泡
微软提出了名为事件冒泡(event bubbling)的事件流。事件冒泡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把一颗石头投入水中,泡泡会一直从水底冒出水面。也就是说,事件会从最内层的元素开始发生,一直向上传播,直到document对象。
因此上面的例子在事件冒泡的概念下发生click事件的顺序应该是
p -> div -> body -> html -> document
事件捕获
网景提出另一种事件流名为事件捕获(event capturing)。与事件冒泡相反,事件会从最外层开始发生,直到最具体的元素。
上面的例子在事件捕获的概念下发生click事件的顺序应该是
document -> html -> body -> div -> p
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过程图:
1-5是捕获过程,5-6是目标阶段,6-10是冒泡阶段;
以上是 DOM事件机制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a/1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