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精读《设计模式 - Mediator 中介者模式》
精读《设计模式 - Mediator 中介者模式》
黄子毅发布于 11 分钟前
Mediator(中介者模式)
Mediator(中介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意图: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前端开发中,最常用的 “数据驱动” 其实就最好的诠释了中介者模式。
想一个这样的场景:
- 按钮点击后,表单提交。按钮需要调用所有表单项获取表单值。
- 表单关联,当勾选了城市后,才出现满意度 Input 框,此时城市勾选按钮需要引用满意度 Input 框。
- 甚至会出现循环引用,两个输入框是互斥的,输入了一个,另一个输入框就要 Disable。
- 当新增加一个表单项时,需要重新建立所有引用关系。
以上过程式编程方式,维护大型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数据驱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有表单项都依赖数据,并修改数据,这样当 Input 框联动 Check 时,Input 并不需要感知 Checkbox 的存在,他只要关联数据、修改数据就行了,Checkbox 也只要关联数据和修改数据,这样不但逻辑可以独立完成,甚至可以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
在数据驱动的例子中,数据就是中介。 所有 UI 之间都不会相互引用,而是通过数据这个中介来协同工作,这样做带来的明显好处是可以处理复杂项目,且易于维护。
举例子
如果看不懂上面的意图介绍,没有关系,设计模式需要在日常工作里用起来,结合例子可以加深你的理解,下面我准备了三个例子,让你体会什么场景下会用到这种设计模式。
数据驱动
正如开篇说的,数据驱动是中介者非常经典的例子,正是因为引入了 “数据中介者”,才让前端项目的复杂度可以呈几何倍数递增,而代码的逻辑复杂度仅线性递增。因为 UI 是杂乱的且动态的,UI 间依赖会导致关系网非常复杂,且关系网一旦形成,增加一个新元素或修改就变得异常困难。
中介者模式则避开了 UI 间依赖的关系网,通过数据层统一调度,UI 受控响应,可以大大减少逻辑复杂度。
解决循环依赖
循环依赖几乎只能利用中介者模式解决:
import { b } from './b'export const a = 'a'
import { a } from './a'export const b = 'b'
当双方相互引用时,构成循环依赖,不仅对于模块化来说是有问题的,从逻辑上也是讲不通的,因为一定存在递归调用的问题。这是,引入第三方中介者就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模式思维了,而是 a、b 模块中原本就有一些内容是两边公用的,一定需要提出来,而统一提出来的地方就是中介者模式的中介者部分。
企业组织架构
一个树状企业组织架构中,每个非叶子结点都是中介者,需要给他的子节点分配任务,并协调他们的工作,这样一来,叶子结点不需要有全局观即可工作,因为他们只需负责 “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不需要关心 “是如何协同的”。
如图所示,环境部不需要关心人事部做了什么,只要专注做好环境事物即可,他们之间的协调由总经理处理,这是一种分工协作的体现。
而只存在于理论中的网状企业管理模型,则是没有中介者的例子,所有节点都是非叶子结点,并相互引用,这样一来每个人既要做自己的工作,又要处理自己与公司里其他几万人的协同,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从设计模式角度来看,也更倾向于使用树状而不是网状模式管理企业。
意图解释
意图: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中介者模式非常好理解,直接看字面意思即可。所谓的对象交互,指的是对象之间是如何协同的,中介者做的是处理对象间协同的工作,而不是 “替每个对象干活”。
最后一句 “可以独立地改变他们之间的交互”,指的是对象之间协同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个输入框组件,只要实现自己的输入功能就行了,而不需要关心是如何与外界交互的。外界可以通过将其嵌入到表单中,成为表单项的一部分,也可以将其包裹一层符号后缀,成为一个专门输入金额的金额输入框。
结构图
- Mediator:中介者接口,定义一些通信 API。
- ConcreteMediator:具体的中介者,继承 Mediator,协调各个对象。
- Colleague:同事类,比如之前提到的输入框、文本框,每个同事之间只要知道中介者即可,他们之间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存在。
代码例子
下面例子使用 typescript 编写。
const memberA = new Member('美术')const memberB = new Member('程序')
const picture = memberA.draw() // 美术画出图
const product = memberB.code(picture) // 程序按照美术画的图做产品
这个例子中,完成了程序与美术的协同,他们各自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存在。如果后续又引入了产品、测试工种,他们之间不需要做复杂的关联,只需要在中介者增加对应协同逻辑即可。
弊端
中介者模式虽然好,但过度使用可能使中介者逻辑非常复杂。
我们常说管理者直接管理人数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人,原因是协调本身也非常耗费精力,一个中介者节点如果管理的对象过多,可能会导致中介者本身难以维护,甚至出现 BUG。
另外则是不要过度解耦,当两个对象本身可以构成依赖关系时,使用中介者模式使其强行解耦,带来的只会是更重的理解负担。
总结
当一个系统对象很多,且之间关联关系很复杂,交叉引用容易产生混乱时,就可能适用中介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也符合迪米特法则,做到了每个对象了解最少的内容,这样做对于大型程序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你想参与讨论,请 点击这里,每周都有新的主题,周末或周一发布。前端精读 - 帮你筛选靠谱的内容。
javascript前端
阅读 21发布于 11 分钟前
本作品系原创,采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黄子毅
5.7k 声望
2.2k 粉丝
黄子毅
5.7k 声望
2.2k 粉丝
宣传栏
目录
Mediator(中介者模式)
Mediator(中介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意图: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前端开发中,最常用的 “数据驱动” 其实就最好的诠释了中介者模式。
想一个这样的场景:
- 按钮点击后,表单提交。按钮需要调用所有表单项获取表单值。
- 表单关联,当勾选了城市后,才出现满意度 Input 框,此时城市勾选按钮需要引用满意度 Input 框。
- 甚至会出现循环引用,两个输入框是互斥的,输入了一个,另一个输入框就要 Disable。
- 当新增加一个表单项时,需要重新建立所有引用关系。
以上过程式编程方式,维护大型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数据驱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有表单项都依赖数据,并修改数据,这样当 Input 框联动 Check 时,Input 并不需要感知 Checkbox 的存在,他只要关联数据、修改数据就行了,Checkbox 也只要关联数据和修改数据,这样不但逻辑可以独立完成,甚至可以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
在数据驱动的例子中,数据就是中介。 所有 UI 之间都不会相互引用,而是通过数据这个中介来协同工作,这样做带来的明显好处是可以处理复杂项目,且易于维护。
举例子
如果看不懂上面的意图介绍,没有关系,设计模式需要在日常工作里用起来,结合例子可以加深你的理解,下面我准备了三个例子,让你体会什么场景下会用到这种设计模式。
数据驱动
正如开篇说的,数据驱动是中介者非常经典的例子,正是因为引入了 “数据中介者”,才让前端项目的复杂度可以呈几何倍数递增,而代码的逻辑复杂度仅线性递增。因为 UI 是杂乱的且动态的,UI 间依赖会导致关系网非常复杂,且关系网一旦形成,增加一个新元素或修改就变得异常困难。
中介者模式则避开了 UI 间依赖的关系网,通过数据层统一调度,UI 受控响应,可以大大减少逻辑复杂度。
解决循环依赖
循环依赖几乎只能利用中介者模式解决:
import { b } from './b'export const a = 'a'
import { a } from './a'export const b = 'b'
当双方相互引用时,构成循环依赖,不仅对于模块化来说是有问题的,从逻辑上也是讲不通的,因为一定存在递归调用的问题。这是,引入第三方中介者就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模式思维了,而是 a、b 模块中原本就有一些内容是两边公用的,一定需要提出来,而统一提出来的地方就是中介者模式的中介者部分。
企业组织架构
一个树状企业组织架构中,每个非叶子结点都是中介者,需要给他的子节点分配任务,并协调他们的工作,这样一来,叶子结点不需要有全局观即可工作,因为他们只需负责 “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不需要关心 “是如何协同的”。
如图所示,环境部不需要关心人事部做了什么,只要专注做好环境事物即可,他们之间的协调由总经理处理,这是一种分工协作的体现。
而只存在于理论中的网状企业管理模型,则是没有中介者的例子,所有节点都是非叶子结点,并相互引用,这样一来每个人既要做自己的工作,又要处理自己与公司里其他几万人的协同,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从设计模式角度来看,也更倾向于使用树状而不是网状模式管理企业。
意图解释
意图: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中介者模式非常好理解,直接看字面意思即可。所谓的对象交互,指的是对象之间是如何协同的,中介者做的是处理对象间协同的工作,而不是 “替每个对象干活”。
最后一句 “可以独立地改变他们之间的交互”,指的是对象之间协同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个输入框组件,只要实现自己的输入功能就行了,而不需要关心是如何与外界交互的。外界可以通过将其嵌入到表单中,成为表单项的一部分,也可以将其包裹一层符号后缀,成为一个专门输入金额的金额输入框。
结构图
- Mediator:中介者接口,定义一些通信 API。
- ConcreteMediator:具体的中介者,继承 Mediator,协调各个对象。
- Colleague:同事类,比如之前提到的输入框、文本框,每个同事之间只要知道中介者即可,他们之间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存在。
代码例子
下面例子使用 typescript 编写。
const memberA = new Member('美术')const memberB = new Member('程序')
const picture = memberA.draw() // 美术画出图
const product = memberB.code(picture) // 程序按照美术画的图做产品
这个例子中,完成了程序与美术的协同,他们各自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存在。如果后续又引入了产品、测试工种,他们之间不需要做复杂的关联,只需要在中介者增加对应协同逻辑即可。
弊端
中介者模式虽然好,但过度使用可能使中介者逻辑非常复杂。
我们常说管理者直接管理人数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人,原因是协调本身也非常耗费精力,一个中介者节点如果管理的对象过多,可能会导致中介者本身难以维护,甚至出现 BUG。
另外则是不要过度解耦,当两个对象本身可以构成依赖关系时,使用中介者模式使其强行解耦,带来的只会是更重的理解负担。
总结
当一个系统对象很多,且之间关联关系很复杂,交叉引用容易产生混乱时,就可能适用中介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也符合迪米特法则,做到了每个对象了解最少的内容,这样做对于大型程序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你想参与讨论,请 点击这里,每周都有新的主题,周末或周一发布。前端精读 - 帮你筛选靠谱的内容。
以上是 【JS】精读《设计模式 - Mediator 中介者模式》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a/111325.html
得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