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321 《Java程序设计》第10周学习总结

java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  网络编程:网络编程的实质就是两个(或多个)设备(例如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  IP地址:为了能够方便的识别网络上的每个设备,网络中的每个设备都会有一个唯一的数字标识,

    这个就是IP地址。IP地址实际上是一种地理标识。

  •  域名: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多个域名,一个域名只能对应一个IP地址。

  •  端口:使计算机上可以并发运行多个网络程序,而不会在互相之间产生干扰。

  •  网络通讯的过程:网络通讯基于“请求-响应”模型。在网络通讯中,第一次主动发起通讯的程序被称作客户端

    程序,简称客户端,而在第一次通讯中等待连接的程序被称作服务器端程序,简称服务器。

    一旦通讯建立,则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完全一样,没有本质的区别。

  •  网络编程中的两种程序就分别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C/S结构:分别开发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B/S结构:使用通用的客户端,只开发服务端。

  •  协议:规定数据的格式,这个数据的格式就是协议。在实际的网络程序编程中,最麻烦的内容不是数据的发送

    和接收,因为这个功能在几乎所有的程序语言中都提供了封装好的API进行调用,最麻烦的内容就是协

    议的设计以及协议的生产和解析,这个才是网络编程中最核心的内容。

  •  网络通讯方式:1.TCP方式:使用TCP方式进行网络通讯时,需要建立专门的虚拟连接,然后进行可靠的数据

    传输,如果数据发送失败,则客户端会自动重发该数据。

    2.UDP方式:使用UDP方式进行网络通讯时,不需要建立专门的虚拟连接,传输也不是很可

    靠,如果发送失败则客户端无法获得。

  •  网络编程技术:1.客户端步骤:建立网络连接 -- 交换数据 -- 关闭网络连接

    2.服务器端步骤:监听端口 -- 获得连接 -- 交换数据 -- 关闭连接

  •  Java网络编程技术:和网络编程有关的基本API位于java.net包中,该包中包含了基本的网络编程实现,

    该包是网络编程的基础。该包中既包含基础的网络编程类,也包含封装后的专门处理

    WEB相关的处理类。

  •  TCP与UDP方式编程:UDP方式的建立连接和TCP方式不同,只需要建立一个连接对象即可,不需要指定服务

    器的IP和端口号码。

  • 网络协议:是指对于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格式的规定。

    1.考虑客户端发送数据格式和服务器端反馈数据格式一一对应。

    2.由于各种网络程序使用不同的协议格式,所以不同网络程序的客户端之间无法通用。

    3.网络协议是网络程序的核心,所以在实际开始进行网络编程时,设计一个良好的协议格式也是

    必须进行的工作。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博客量(新增/累积)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目标3500行28篇300小时
第一周150/1501/220/20
第二周150/3001/320/40
第三周150/4501/420/60
第四周250/7001/520/80
第五周200/9001/610/90
第六周200/11002/820/110
第七周250/13502/1020/130
第八周200/15502/1220/150
第九周300/18502/1420/170
第十周50/19002/1620/190

以上是 20145321 《Java程序设计》第10周学习总结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392136.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