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应县属于哪个市(宝应县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江苏宝应县属于江苏省扬州市。

宝应县,隶属江苏省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里下河平原西北部,扬州市北缘,属宁镇扬同城化外围圈层,介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之间。总面积1467平方千米,下辖14个镇、1个开发区。2020年,宝应县户籍人口87.02万人。政府驻安宜镇宝应大道88号。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扬州市北缘,北纬33°02’46”~33°24’55”,东经119°07’43″~119°42’51”。东与建湖县、兴化市、盐城市盐都区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金湖县、洪泽县相连;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毗邻。县城略呈梨形,射阳湖、广洋湖环其东,宝应湖、白马湖绕其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最北缘自西安丰镇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镇三洋河村,直线距离约47.4千米,东端自广洋湖镇团头荡至西界山阳镇顺河村西白马湖中,直线距离约55.7千米。全县总面积146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979平方千米、占66.7%,水域面积488平方千米、占33.3%。 宝应县属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古地貌原为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纪时,洼地经由江、河、海合力堆积,经历海湾、洪湖、湖沼、水网平原演化过程,形成多湖荡、沼泽地貌特征。全县地势低平,受地质构造运动和黄泛影响,地形呈西高东低。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为运东、运西两部分,地面高程分别为0.5米 ~ 5.6  米和4.8米 ~8.8米。土壤肥沃,以水稻土、沼泽土和潮土为主。农田植被占总面积53%,全县林木覆盖率21.01%。

建置

春秋战国时期宝应为吴地,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楚被秦并后属秦,始有县级行政建置,名东阳县。

西汉时期先后属于东阳郡射阳县,东阳县,平安县;东汉时属于广陵郡。

此后分而并,并而分,历经变革,至隋统一为安宜县。刘宝楠《宝应图经》记载隋代之前四境为:西境属东阳县,东境为射阳县,中部为平安县,西北境为石鳖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仓州于安宜,领安宜一县。武德七年,仓州废,安宜县属楚州。唐肃宗上元三年(宝应元年),改安宜为宝应,属楚州。宋宝庆三年(1227),升宝应州,县如故。元初为宝应军。明隶扬州府高邮州。清属扬州府。民国期间先后属淮扬道、淮阴行政督察区。县境解放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初,先后属苏北行政公署扬州专区、泰州专区。1953年1月,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宝应县隶属扬州市,沿袭至今。

区划

元代之前,宝应县所隶政区未见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县城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隅4坊,农村分9乡30里。明隆庆年间改里为图。

清初沿袭明制。康熙时改乡、图为铺、庄。

民国元年(1912),沿袭清末设置,分设3市11乡。民国16年改市乡铺庄为区乡闾邻。民国23年实行保甲制,全县分设7区,下辖120乡、25镇。民国32年5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下设8个区。民国33年后,抗日根据地逐步推行新乡制,废除保甲,建立村组。民国37年12月,全境解放。全县除5个县属镇外,农村分设16个区。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行政区划多次变更。1949年11月,全县行政区划除县城宾曦、来薰、利成、斗拱、运西5个直属镇未变外,农村重新划分为13个区、144个乡。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35个乡镇合并为26个公社。1962年7月建立城镇、氾水两个县属镇。嗣后20余年间,多次进行公社、大队区划调整或更名。

1990年,全县有8个建制镇、22个乡。1991年12月,子婴河、天平、夏集3个乡撤乡建镇。1993年12月,鲁垛乡撤乡建镇。1995年1月,广洋湖乡撤乡建镇。1998年,城镇与城郊乡合并,建立安宜镇。

2000年4月,全县乡镇区划进行调整,29个乡镇撤并为16个。其中,中港乡并入安宜镇,氾光湖、石桥、韦镇3乡并入汜水镇,子婴河镇、郭桥乡并入夏集镇,小尹庄、芦村、柳堡3乡合并设柳堡镇,獐狮荡乡并入望直港镇,天平镇并入射阳湖镇,下舍乡并入曹甸镇,黄浦乡并入泾河乡,长沟乡并入山阳镇。村由413个调整为236个。

2001年5月,黄塍乡撤乡建镇。12月,泾河乡撤乡建镇。2002年12月,沿河乡撤乡建镇。2003年10月,水泗乡并入射阳湖镇。2005年10月,沿河镇并入安宜镇。至年末,全县有14个建制镇。

2017年4月6日,原齐心村(居)合一划出一部分设立爱民社区;城南生态新城设立莲花社区;增设郭庄社区,实行郭庄村(居)合一;罗巷社区、闸北社区合并,设立罗巷社区。城中社区、学墩社区合并,设立学墩社区。

2017年3月17日,黄塍镇与江苏省宝应经济开发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安宜镇七里村、金湾村为村和社区合一单位,由江苏省宝应经济开发区代管。

2019年11月23日,安宜镇设立东方红社区,仍由宝应经济开发区代管。区划详情截至2020年6月,宝应县下辖14个镇、1个开发区管委会:安宜镇、氾水镇、夏集镇、柳堡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鲁垛镇、小官庄镇、望直港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黄塍镇、泾河镇、开发区管委会。 共283个村居(委)会,包括:44个居委会,222个村委会,17个村(居)委员会。

江苏宝应县属于哪个市(宝应县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地方特产

宝应荷藕  

又名宝应莲藕,产品色泽鲜艳,表皮光滑,体白个大,产量高,品质优良。宝应荷藕用于加工多种藕菜品历史悠久,明、清两代被列为朝廷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入选《中华名菜谱》。1998年,宝应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完整的荷藕产业链和独特的荷藕文化被命名为“中国荷藕之乡”。2004年,“宝应荷藕”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宝应慈姑  

宝应慈姑有着悠久种植历史。县志记载,宝应慈姑在唐代列为朝廷御用贡品,清代列为重要土产。民国县志特别记载:“宝应慈姑组织紧密、实坚如栗、味甚鲜、既可佐餐又可制味。”宝应慈姑,又称茨菰、燕尾草等,属天南星科本草植物,《本草纲目》记载:“慈姑一株多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燕尾,其叶之像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宝应慈姑种植面积910公顷,年出口宝应慈姑加工产品1.2万吨,创汇1200多万美元,种植基地集中在宝应县东荡地区曹甸镇、西安丰镇、射阳湖镇、望直港镇、广洋湖镇、鲁垛镇等地;主要生产品种俗称“侉老乌”,是青紫类慈姑的代表,株高80厘米~100厘米,叶片宽、箭头形、深绿色、较粗壮;球茎近圆球形,表皮青色带紫,球茎具有2道环节,鳞衣深褐色,顶芽粗壮,单球重25克~40克。宝应慈姑肉白色,肉质紧密,熟食甜中带苦,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锰等微量元素。宝应慈姑种植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下种育苗,6月中旬至8月初定植大田,10月下旬开始采收,平均每公顷产量15吨左右。“紫圆”牌宝应慈姑2006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宝应县获得“中国慈姑之乡”称号。2011年,宝应慈姑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江苏宝应县属于哪个市(宝应县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宝应核桃乌  

又称乌菜、乌塌菜,因颜色深绿近黑色、叶面皱褶似核桃而得名,属宝应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宝应“核桃乌”青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属地域性耐寒乌菜小白菜,秋冬季节栽培,叶丛塌地生长,叶面皱褶、有突起肉球,叶色墨绿、有光泽,叶缘缺刻,叶柄短,叶丛呈开盘匍匐状。宝应“核桃乌”青菜种植历史悠久,清康熙、道光《宝应县志》均有记载。“核桃乌”青菜种植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0月移栽,12月至次年2月采收,平均每公顷产量22.5吨,常年种植面积3333公顷。宝应“核桃乌”青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叶绿素、维生素、胡萝卜素、钙、铁等微量元素,食用能清热利尿、养胃解毒,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保健功能。宝应“核桃乌”青菜入冬经霜后清炒、煮汤只需加入适量食盐,就鲜美无比,当地有“冬天的核桃乌赛羊肉”说法,也可做成各种配菜,如乌菜烧牛肉、乌菜烧卜页、乌菜烧咸肉、乌菜包子等美味佳肴。

金禾西瓜  

20世纪90年代初,泾河镇大同村部分农民自发种植西瓜,发展特色农业经济。1997年开始,镇政府加大推动力度,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233.33公顷。2003年,泾河西瓜获批“金禾”注册商标。金禾西瓜有“特小兰”“特小凤”“黑美人”“抗病苏蜜”等多个优质品种。2009年,金禾西瓜以皮薄、味美、甘甜、爽口的优良品质被命名为“江苏省知名农业品牌”。泾河镇西瓜种植面积450公顷,其中集中连片优良品种种植面积240公顷。从2013年开始,宝应县每年举办“泾河西瓜节”,以此打造农业区域特色旅游品牌。2015年,泾河西瓜申报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江苏宝应县属于哪个市(宝应县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宝应大米  

宝应境内河湖密布,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适宜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是全国水稻主产区,年均种植水稻面积6万公顷、总产量56.7万吨。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水稻种植带动作用显著,江苏宝粮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宝应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扬州宝泰米业有限公司实现农户订单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43万公顷。全县有各类大米注册商标24个,其中江苏宝粮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粮”牌大米有荷香米、生态米、原生态米、香米等系列品种,参展“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获得全国大米评比金奖;扬州宝应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湖西岛”牌有机大米、有机糙米,分别获得中国、美国、欧盟、日本有机产品认证;扬州宝泰米业有限公司“安宜”牌籼米、粳米系列品种参展“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获金奖。宝应大米国内销售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等地,国际销售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实现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宝应大米年销售总量19万吨左右。

宝应湖大闸蟹  

宝应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有东荡西湖得天独厚的水面生态资源优势,自古盛产大闸蟹。宝应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河蟹养殖业,宝应湖大闸蟹逐渐成为宝应水产业重要支柱。2011年6月,“宝应湖”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宝应湖大闸蟹在全国历次河蟹评比大赛中蝉联“金奖”“最佳口感奖”“最佳生态奖”“中国十大名蟹”等荣誉称号。宝应湖大闸蟹由“中华绒螯蟹”蟹苗养殖而成,成蟹肉质细嫩,蟹黄肥厚味鲜。成蟹上市每只重量200克~300克,胸甲宽度为7厘米~8厘米。2014年,宝应县获得“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称号。2017年,宝应湖大闸蟹获评“丝路美食名品汇之美食嘉年华”第一名。

宝应湖中华鳖  

宝应县是中华鳖(甲鱼)重要原产地,品质优良、基因稳定,蛋白质含量极高,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脂肪中有7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宝应水乡特殊地理环境,宝应中华鳖富含锌、铁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补血养颜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宝应县子婴河特种水产养殖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龟、鳖等特种水产品养殖和研究,多项技术获得突破。20世纪90年代,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成“万亩”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实现宝应湖中华鳖规模化养殖。宝应湖中华鳖在全国历次中华鳖(甲鱼)大赛上,多次蝉联“金奖”“最佳口感奖”。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宝应县作为中华鳖(甲鱼)养殖拍摄基地,多次拍摄播放宝应县中华鳖(甲鱼)生态养殖专题片。2015年,宝应县获命名“全国甲鱼生态养殖第一县”。

广洋湖青虾  

是广洋湖镇主要特色水产品。广洋湖流域包括广洋湖镇西溪村、东溪村、蒯家村、三联村、白鼠村、万新村以及桥头村等7个村(社区),位于东经119°34′~119°41′、北纬33°09′~31°14′,全年广洋湖水温在8℃~30℃之间,水中植物丰富、水质洁净,没有污染源,溶氧丰富,偏碱性,水环境和温度适宜青虾生长繁育。广洋湖青虾生长周期长、个头大、产量高,肉味鲜美,营养极为丰富;含蛋白质是鱼、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并含有丰富的锂、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氨茶碱等成分;可食用部分每100克含水分81克、蛋白质16.4克、脂肪1.3克、钙99毫克、磷205毫克;磷含量与鱿鱼干、全脂奶粉相等;虾皮和虾的连壳制品含钙量高。

江苏宝应县属于哪个市(宝应县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以上是 江苏宝应县属于哪个市(宝应县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980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