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东县属于哪个市的(阳江市阳东区各镇人口一览)

阳东区是广东省阳江市的辖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阳江市的东面。2014年10月20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国务院批准,撤销阳东县,设立阳江市阳东区。

阳江市阳东区各镇人口一览:仅一个镇超十万人,最低为一万多人。

阳东区是广东省阳江市的辖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阳江市的东面。

2014年10月20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国务院批准,撤销阳东县,设立阳江市阳东区。

阳东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2020年GDP总量为308.56亿元,

GDP总量在阳江市6个县级行政区中排第2位,仅低于阳春市。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阳东区常住人口为47.83万人,

常住人口在阳江市中排第3位,低于阳春市和江城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2762人相比,

十年共增加35537人,常住人口增加数在阳江市中排第1位。

广东阳东县属于哪个市的(阳江市阳东区各镇人口一览)

阳东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6251人,占53.58%;女性人口为222048人,占46.42 %。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9.21下降为115.40。

总人口性别比在阳江市中排第2位,低于阳江市高新区,高于广东省的113.08,男女比例失调很严重。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2613 人,占21.45 %;15-59岁人口为299933 人,占62.71 %;

60岁及以上人口为75753人,占15.84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6069 人,占11.72 %。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84%在阳江市中排倒数第2位,仅高于江城区,也高于广东省的12.35%,老龄化还不算严重。

广东阳东县属于哪个市的(阳江市阳东区各镇人口一览)

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46276 人,占51.49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2023 人,占48.51 %。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6.79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占比51.49%在阳江市中排第2位,低于江城区,仍低于广东省的74.15%,城镇化率较低。

阳东区管辖面积为1703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在阳东区11个镇中,人口超过10万人的镇有1个,在5万人至10万人之间的镇有1个,少于5万人的镇有9个。

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二位的镇合计人口占全区人口比重为43.20%。

整体上阳东区人口中大镇较多。

阳东区常住人口最多的镇为

东城镇的154011人,是阳东区唯一常住人口超十万人的镇

;常住人口最少的镇为那龙镇的16914人。

作为阳东区重点镇的合山镇为52646人,全区排第2位;红丰镇为43636人,全区排第4位。

以下为阳东区各镇常住人口一览表:

分析阳东区的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

阳东区常住人口数一般,人口也在增加,老龄化不算很严重,但城镇化率较低,但是随着阳江市城市的扩容,城镇化率应该会有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经济发展方面还算可以,不过近几年增速稍微有点慢。

近年来,阳东区抢抓机遇,积极谋划推动发展工作,取得了融湾接带形成新布局、交通通达水平持续改善、产业发展见效向好、城区宜居品质显著提升等成效,为“先行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然环境

阳东区境内东部、北部和西部多为山地环抱,地势为周高中低,向海倾斜,从山地、丘陵(包括台地)过渡到漠阳江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东部山地,多呈南北走向,范围主要在新洲、东平等镇,最高峰是新洲镇的紫罗山,海拔762米。北部山地,位于大八镇绵延阳春、恩平,习惯称珠环山,其中与恩平市那吉镇交界的烂头岭最高,海拔为1014.6米。中部山地是东岸山,位于境内中心偏北地区,最高峰为东岸岭,海拔584米。山地的分布,因在境内东部,北部边界地区,故形成本县的天然屏障,这种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马蹄状”地形,对冬季冷空气的入侵,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夏季,随南风入来的暖湿气流,随着地形的抬高,容易成云致雨,使北部和西部山区成为阳东多雨中心。但这些高矮不一的山地,其中有不少缺口,如漠阳江,那龙河谷地,便成为冬季冷空气入侵的主要通道。

    丘陵从东、北、西三面山地往中往南,东起新洲、合山经北惯,西北至红丰、塘坪,都是比高(高差)100~500米的丘陵与台地相间地区,面积较为广阔。

    海拔100米以下的平原多是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漠阳江中下游的红丰镇以及那龙河中下游的北惯、雅韶镇等地,以漠阳江和那龙河合力冲积而成的漠阳江三角洲面积最大。河流冲积平原的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发展牧、渔业生产。滨海平原分布在沿海一带,东起东平镇,西至雅韶镇,面积数十平方公里。滨海平原多为近代海相沉积和澙湖地形。

    阳东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冬季盛吹东北与北风,夏季盛吹东南风,台风活动期在夏秋季,冬春季常遇冷空气侵袭。光照时间长,热量丰富,通常年均日照约2012小时,无霜期长,境内北部的珠环、太洞、罗田年均大于350天,其余地区大于360天,或全年无霜。据《阳东年鉴·2016》资料表明:阳江市(含阳东区)年均气温为摄氏22.3℃左右,年均降雨量为2300毫米,无霜期限为350天左右;年雨季是4~9月。常见的气候灾害频繁,尤以台风、旱涝为主。

阳东百村

《阳东百村》自去年初立项,历时两年,现终可付梓,可喜可贺。

继《全粤村情·阳东卷》(五卷)全部编辑出版,这又是一部反映阳东区农村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人文历史的力作。全书共精选收录阳东区100条自然村,其中包括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改革开放示范百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广东省级新农村文明示范片村、广东省美丽乡村、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地热小镇村、阳江市十大最美森林乡村、红色文化村、历史文化村、传统文化村、传统建筑村、名人故里村、规模村庄、经济特色村、美丽乡村、自然风光村。这些村落源远流长,各具神韵,各有特色,是阳东广袤大地星罗棋布的100颗“明珠”,是阳东区自然村落的突出代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阳东面山靠海,山海兼优,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民风淳朴,地灵人杰,人物风流,历代人才辈出。勤劳朴实的阳东人民在这片热土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生生不息,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铸就了兼收并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爱国守礼的阳东人精神,涌现了一批批仁人志士,能工巧匠,商贾名流和社会贤达。《阳东百村》是阳东人民祖祖辈辈奋斗史的力证。

  拾遗补阙,集腋成裘。《阳东百村》记述了阳东区主要自然村落的兴衰变革,姓氏族群的迁徙繁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风貌,涉及经济建设、民居宗祠、碉楼古堡、民俗民风、传统技艺、历史名人、掌故传说及自然景观等,内容丰富,语言简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篇洋溢着悠悠的古朴韵味,处处满透着深深的家国情怀,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读性强。为了确保史实准确权威,不讹不漏,采编人员走村人户,访村贤,查族谱,穷源寻底,广征博采,不辞劳苦,收集整理了大量翔实的史实资料。同时,还认真广泛查阅了《阳江县志》《阳江市志》《阳东县志》《阳江古村落志》《寻找阳东美丽乡村》等10多种史籍资料,做到旁征博引,力求去伪存真,经三审三核,终成其稿。

  记述是历史之需,传承是发展之要。当下,躬逢盛世,百业俱兴,举国上下,百舸争流,人心所向,无不唯实现中华之大国梦。是故,编纂《阳东百村》,既是记述阳东历史,讲好自己的故事,又是传承阳东独特的地域文化,光大我先辈艰苦创业之精神,特别是新的历史时期,冀全区人民,薪火相传,同心协力,各显其能,建美家园,振兴中华,不负盛世,不耻圣明!

  《阳东百村》的编纂出版,得到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籍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年代久远,原始资料缺失难寻,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以上是 广东阳东县属于哪个市的(阳江市阳东区各镇人口一览)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963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