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属于江苏哪个市(太仓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太仓隶属江苏省苏州市管辖。总面积为809.9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65.96平方公里。 辖国家级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区、科教新城、城厢镇、沙溪镇、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娄东街道、陆渡街道。
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地处北纬31°20′~31°45′、东经120°58′~121°20′。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
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太仓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太仓距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早在元明时期,太仓就是重要的海港和商埠,史称“六国码头”,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由此扬帆起锚。
太仓自古人文荟萃,教泽绵长,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娄东文化。是江南丝竹的发源地,娄东文化的发祥地,又是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降生地。太仓自古以来文化艺术大家灿若群星,有明清文豪王世贞、吴梅村,复社领袖张溥,明四家之一仇英,娄东画派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著名教育家暨交通大学创始人唐文治,当代画家朱屺瞻、宋文治和中国新舞蹈艺术奠基人吴晓邦等。在科学领域,走出了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的吴健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以及顾懋祥、陆佑楣、龚知本、唐孝威、唐孝炎、邹世昌、黄胜年、吴建屏、杨胜利等11位两院院士。
历史沿革
太仓为古娄地,属吴。
战国初期,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此为越国娄邑地(越立娄邑)。战国中期,楚灭越,为楚国娄邑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娄邑为娄县,属会稽郡。
西汉初,曾为荆国娄县地,后又为吴国娄县地。景帝三年(前154年),吴国除,会稽郡复为汉郡。境为汉郡娄县地。见旧志载:秦汉间于此地立惠安乡,隶属娄县。
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娄县更名娄治,属会稽郡。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娄治复名娄县,隶属不变。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析会稽郡的浙江以西地域另立吴郡。娄县地属吴郡。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孙策部将朱治逐吴郡太守许贡。自此吴地归属三国孙吴。
吴大帝黄武元年(222年),置吴郡,领县十五,娄县属之。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国,统一全国,分全国为19州。惠安乡隶属扬州吴郡娄县。
东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封皇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属扬州吴国娄县。
南朝刘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改吴国为吴郡。仍属扬州。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惠安乡随属。大同二年(536年),分信义县置昆山县,属吴郡昆山县。太清三年(549年),候景置吴州,属吴州吴郡昆山县。大宝元年(550年)复州为郡,属吴郡昆山县。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分扬州吴郡地置吴州,属吴州吴郡昆山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仍属吴州吴郡昆山县。隋开皇九年,隋平陈,吴州改苏州,废昆山县,乡属苏州常熟县。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复置昆山县,属苏州昆山县。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复改苏州为吴州;大业三年,又改吴州为吴郡,属吴郡昆山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吴郡复称苏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苏州又称吴郡;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吴郡又复名苏州,昆山县随属。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钱镠为吴越王。乡属吴越国苏州昆山县。贞明三年(917年),苏州升为中吴府;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又升为中吴军,昆山县随属,乡隶不变。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改中吴军为平江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表请纳土,宋收其版图,平江军复称苏州,属苏州昆山县。熙宁三年(1070年),见郏亶《吴门水利书》称昆山之东,地名太仓。政和三年(1113年),苏州升为平江府,属平江府昆山县。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裕元年(1275年),平江府降元,改为平江路,属平江路昆山县。元贞元年(1295年),升昆山县为中州,属平江路昆山州。延祐元年(1314年),将昆山州治迁至太仓。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取平江路,改隆平府,隶属随改。次年,张士诚降元,隆平府复名平江路,属平江路昆山州。
吴元年(1367年),改平江路为苏州府,属苏州府昆山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昆山为县,改昆为崑属苏州府崑山县。
明弘治十年(1497年),划崑山之新安、惠安、湖川三乡;常熟之双风乡;嘉定之乐智、循义两乡建立太仓州,并辖崇明县,隶苏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遂升太仓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州地置镇洋县。直隶州辖镇洋、崇明、嘉定、宝山四县,隶江苏布政司。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占苏州,同年八月十四日攻占太仓,隶天朝苏福省。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十五日太平军撤走,恢复清制,隶属关系不变。
清宣统三年(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同年九月十五日(11月5日),前清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告独立,公举为江苏大都督,并伤电所属府厅州县一律悬挂白旗,以示光复。太仓州县奉令合并。初称“太镇”,继称“太仓州”。至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由江苏都督府颁发印信,始定名为太仓县,隶江苏都督府。民国3年,江苏省置设5道,太仓县隶沪海道。
民国16年,废道存县,直属江苏省。民国22年3月,全省划分13个行政督察区,隶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次年2月1日,全省改设9个行政督察区,太仓隶无锡区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4年9月,全省又改设10个行政督察区,太仓隶无锡督察区。
民国26年11月14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太仓,接着成立伪太仓县维持会,继又改称自治会。次年7月,成立伪太仓县公署,隶伪江苏省政府。民国29年9月,伪太仓县公署改称太仓县政府,隶属不变。
民国30年7月,日伪开展大规模“清乡”,伪太仓县政府改称太仓县特别区公署,隶属清乡委员会苏州办事处。次年2月,“清乡”第一、二阶段结束,复称为伪太仓县政府,隶伪江苏省第一区清乡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27年9月,国民党军统琴嘉太昆青松六县“游击司令”熊剑东委郑凤石为县长,组建国民党太仓县流亡政府,活动于冯家桥、老闸一带。民国28年1月,由国民党江南行署正式任命罗启祥为太仓县地下县长,组织流亡政府,隶江南行署第二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0年2月,在鹿河乡唐家宅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仓县政府,隶苏南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郭曦晨任县长。建立了3个行政区,委任了区、乡长。并于敌占区建立了两面政权,积极领导民众开展抗日斗争。
民国34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9月,国民党太仓县政府接收汪伪太仓县政府。隶属江南行署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江南行署撤销,改设江苏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13日,太仓解放,建立太仓县人民政府,隶属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50年10月,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改称为苏南人民行政公署苏州区专员公署。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苏南人民行政公署苏州区专员公署改称为江苏省苏州专员公署,太仓县随属。
1955年7月,成立太仓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不变。
1968年4月25日,成立太仓县革命委员会,隶属江苏省苏州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4月13日苏州专区革命委员会改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又改苏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1月31日,太仓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恢复太仓县人民政府名称,隶属苏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的报告,全省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3月1日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太仓县隶属苏州市。
1983年太仓县地图
1993年3月,撤县建太仓市。
行政区划
1.明清时代
明太仓州,下设5乡、29都、215图。分别为:中乡,辖2都、16图(原系惠安乡境)。东乡,辖9都、85图(原系湖川、新安、惠安、双凤乡境)。西乡,辖5都、31图(原系新安、惠安、双凤乡境)。南乡,辖5都、23图(原系循义、乐智乡境)。北乡,辖8都、60图(原系湖川、新安、双凤乡境)。
清升直隶州后,州、县行政区划变更:太仓州下设4乡、25都、98图。分别为:中乡,辖1都、4图;东乡,辖7都、26图;西乡,辖6都、23图;北乡,辖11都、45图。镇洋县下设5乡、33都、116图。分别为:中乡,辖4都、14图;东乡,辖14都、49图;西乡,辖4都、13图;南乡,辖7都、27图;北乡,辖4都、13图。
清宣统二年(1910年),奉行城乡自治,州、县划分为1城(城厢)、24乡。州辖1城、9乡,分别为:城厢、沙溪乡、浮陆乡、双凤乡、璜泾乡、王秀桥乡、三老乡、思九乡、直塘乡、鹿河乡;县辖14乡,分别为:新塘乡、刘河乡、岳王乡、陆渡桥乡、新丰乡、湖川乡、方家桥乡、牌楼乡、刘何新乡、杨林乡、茜泾乡、蓬莱乡、东阜桥乡和半泾湾乡;州、县共辖毛市乡。
2.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州、县合并,行政区划改为1市(原为城厢)25乡,即刘何新乡分为刘新乡和何桥乡,其余均未变动。
民国16年(1927年),奉行村制。在乡以下设村,村以下设闾、邻。规定5家为邻,5邻为阊,4阊为村。市镇称街,街又分民户街和商户街两类。
民国18年8月,奉行“县组织法”,行政区划改为区、乡、镇建制。全县共设9区、358乡、50镇、2332闾、11430邻。
民国23年7月,撤并三区、七区、九区,全县改设6个区。
民国24年,乡镇以下基层,建立群众自治组织,推行保甲制度,全县行政区划改设为6区、93乡镇、694保、7363甲。
民国26年11月,日军侵占太仓。次年,恢复6区、93乡镇建制。28年8月,改为民国初期的26个乡镇建制。民国29年7月,改26个乡镇为区署,复置94个乡镇,即将93个乡镇中的古刘乡分为东阜和慈善乡,其余未变。民国30年1月,又改26区为6区,下辖94乡镇、699保、6883甲。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30年2月至7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太仓县政府,共建立了四区、三五区、何项区以及何市、项桥、浅步、归庄、进贤、南桥、杨漕、白荡、伍胥、鹿河、颿山、长寿乡等3个区政权、10余个乡政权。在杨漕、王秀等乡还建有村政权。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县政府于民国34年9月,恢复抗战前6区,93乡镇的行政区划。次年10月,改为6区,50乡镇,335保,4567甲。
民国37年7月以后,又撤销3个区,改为3个区域,直至太仓解放。1949年5月,太仓解放后,全县设6区25乡镇。
1949年11月,增设岳王、陆渡两区。全县划分为8个区,109个乡镇,1250个村(群众自治组织)。
3.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2月常熟县任阳乡6个村划归太仓,3月嘉定县沥江乡5个村划归太仓,太仓县陆渡区半泾乡6个村划给嘉定县沥江乡。
1952年9月常熟县归庄乡9个村、泗洲乡6个村和长沙乡1个村划归太仓,太仓县浏河区陈行乡划给宝山县罗泾乡。1953年太仓县建设乡4个村划给昆山县蓬阆乡。
1954年8月撤销陆渡区和岳王区,撤销城区的东郊、西郊2个区属镇。同时,城厢、印溪、浏河3个区属镇改为县属镇,南郊、北郊、岳王3个区属镇改设为乡,11月印溪镇更名为沙溪镇。至此全县为6个区,108个乡镇。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共设4个区,33个乡和3个县属镇。4月常熟县民主乡4个村划归太仓。
1957年7月撤销区建制,33个乡合并为14个乡,县属镇不变。
1958年6月常熟县长沙乡划归太仓。是年9月全县实行公社化,政社合一,共建14个人民公社。12月沙溪镇、浏河镇分别并入沙溪人民公社和浏河人民公社,城厢镇成立人民公社。
1962年城厢人民公社复改为镇。1963年恢复沙溪、浏河镇建置,全县为14个公社和3个县属镇。
1966年1月14个公社扩至22个,3个镇隶属不变。
1971年苏州专区改为苏州地区,太仓县随属。
1982年1月城郊人民公社更名为娄东人民公社,花桥人民公社更名为板桥人民公社。1983年3月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太仓县隶属苏州市。
1985年8月浏河乡并入浏河镇,年末全县下设21个乡和3个镇,333个村和32个居民委员会。
1986年12月茜泾、浮桥、岳王、南郊4个乡撤乡建镇。1991年4月璜泾乡撤乡建镇。
1993年1月鹿河、王秀、归庄、板桥、陆渡、牌楼6个乡撤乡建镇。是月撤销太仓县,设立太仓市(县级),由省直辖,苏州市代管。是年2月双凤乡撤乡建镇。4月新毛、新湖、新塘、直塘4个乡撤乡建镇。6月茜泾镇更名为浏家港镇,娄东乡并入城厢镇、沙溪乡并入沙溪镇,全市设19个镇3个乡。
1994年8月时思乡撤乡建镇。1995年2月九曲、老闸2个乡撤乡建镇。至此,全市22个镇实现镇管村体制。1998年11月九曲、时思、老闸三镇合并为金浪镇;牌楼镇并入浏家港镇;王秀镇并入璜泾镇,全市设18个镇。
2000年7月南郊、板桥、新毛3个镇并入城厢镇;新塘镇并入浏河镇;直塘镇并入沙溪镇;新湖镇并入双凤镇,全市设12个镇。2003年8月归庄、岳王2个镇并入沙溪镇;浏家港、金浪2个镇并入浮桥镇;鹿河镇并入璜泾镇,全市设7个镇。
2011年11月陆渡镇与城厢镇的惠阳、东郊、太平、洋沙、朝阳、香花桥、太东、太胜、滨河、娄江10个居委会和花北、小桥2个村委会,以及沙溪镇岳南村委会区域合并,设立娄东街道办事处。
2011年末,全市辖城厢、沙溪、浏河、浮桥、璜泾、双凤等6个镇及娄东街道办事处1个。下设88个村民委员会,67个居民委员会共155个群众自治组织,有1534个居民小组,3303个村民小组。
2019年6月以娄东街道陆渡、东城、珠江3个居民委员会和小桥、岳南、红庙、横沥、洙泾、陆渡6个村民委员会区域,设立陆渡街道。
至2021年初,全市辖娄东、陆渡2个街道和城厢、沙溪、浏河、浮桥、璜泾、双凤6个镇,下设85个居民委员会,73个村民委员会,共158个群众自治组织。
以上是 太仓市属于江苏哪个市(太仓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