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没有直接的记载证明其真实性)

摘要:没有直接的记载证明其真实性。七擒孟获在历史上是有疑问的,虽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了《汉晋春秋》中关于七擒孟获的记载,一千多年后的《三国演义》则引用了这个故事,实际上七擒孟获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10304958wafe12

《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七擒孟获”可以说是诸葛亮在为蜀国效命期间的一大丰功伟绩。相传在刘备病逝之后,蜀国的南方相继发生了少数民族的叛乱,诸葛亮亲自率军前往云贵地区,平定了这里的叛乱,让这里实现了长时间的稳定局面。

在南征的过程中,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擒获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七次放了他,终于感动了孟获,停止了叛变行为。

在感叹于诸葛亮善用妙计的同时,一个疑问慢慢浮出水面,孟获再怎么说也是个少数民族首领,军事才能应该说得过去,怎么会被诸葛亮抓住七次呢?所谓的“七擒”,和孟获名字里的“获”字,也太过巧合了吧?

一查史料才发现,当时的第一手资料《三国志》以及诸葛亮的自述《出师表》中,其实都没有记载过七擒孟获的事情,那么,所谓的诸葛亮“七擒孟获”难道是虚构的吗?

《滇元纪略》中曾经提到过七擒孟获的7个地点,或许这些地点可以提供一些考证的线索,这7个地点分别是:白崖、邓赊豪猪洞、佛光寨、治渠山、爱甸、怒江边、怒江的蹯蛇谷。

经过专家的考证,这几个地点竟然几乎覆盖了如今云南省的广大地区。要知道,诸葛亮率军从成都出发的时候是建兴三年的春天,在当年的秋天就班师回朝了。除去从成都到云南路途中的三四个月,诸葛亮连走完这些地点都困难,又怎么可能在每个地方都进行战斗呢?

综合各方面原因可以得到,传奇故事“七擒孟获”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孟获此人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事实上,诸葛亮在当时对待少数民族的策略上比“七擒七纵”还要高明得多,他笼络了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们,注意保护他们的利益,达到了节省兵力和边防稳定的双重目的。

现在的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有一块珍贵的“孟孝琚碑”,这块清代出土的碑中记载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孟姓在两汉时期是南中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这样的证据让人们不禁想到也许孟获这个人是真实的。在许多唐宋的祭祀画像中都有孟获这个人的一席位置,在画像中他被称为“扫坛蛮王”。年代久远的碑铭和画像都仿佛在提醒人们孟获的存在。

以上是 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没有直接的记载证明其真实性)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8679.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