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郸城县属于哪个市的(河南郸城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河南郸城县属于周口市。

郸城县是周口市下辖县,位于东经115°10′~115°46′,北纬33°38′~33°65′之间。地处豫皖两省三县交界处,西临淮阳,北接鹿邑,南靠沈丘县,东部和东南部与安徽省的亳州市、太和县为邻,隶属于周口市,县域总面积1490平方公里。

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2020年8月,郸城县被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郸城县有黑茨河、黑河、新蔡河、皇姑河、油河 (清水河)5条河流流经境内,地下水位较高,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加上河道支流及人工开挖的沟渠,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率高。

境内有大小河流60余条,较大的河流17条,其中黑河境内长45千米,新蔡河境内长35千米,清水河境内长30千米。以洺河、劳武河、五里河、杨白沟、调水渠组成的洺河生态水系全长72.7千米。

郸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东邻安徽省。相传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在此将“丹”炼成,故称“丹成”,后谐称郸城。

河南省郸城县属于哪个市的(河南郸城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郸城县地处中原,境内已发现的段寨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汲冢遗址属龙山文化,距今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这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据有关资料记载,郸城地域(以下简称地域)的历史沿革如下:

西周:东有“厉”(读lai,今鹿邑县城东太清官)西有“陈”(今淮阳县城东),地域处其间。

春秋、战国:地域西属陈,中属呜鹿(今鹿邑县城西二十五公里辛集),东属苦(读hu,今鹿邑县城东)。陈、鸣、鹿、苦先属陈(国),后属楚(国)。

秦:地域大部分属陈郡苦县,小部属陈郡项县(今沈丘县治)。

西汉:地域内置二县:一是宁平县(治所在今宁平乡治地宁平城),属充州境内淮阳国;二是宜禄县(治所在今宜路乡治地宜路店),属豫州汝南郡。

新莽:改宜禄县为赏都亭。

东汉:宁平县属豫州境内陈国;和帝永元(公元89-105年)中期复置宜禄县,仍隶属豫州汝南郡。

三国魏:废宜禄县,宁平县亦不存在。地域西属陈郡之武平(今鹿邑县城西北二十公里武平城)、陈县,东属谯郡之苦县,南属汝南郡之项县。均属豫州。

西晋:地域分属豫州境内梁国之苦县、武平、陈县、项县。东晋、十六国:地域属陈郡之武平县和父阳县(公元337年改苦县为父阳县)。

南北朝:曾属南朝宋时之豫州陈郡父阳县;北魏、北齐、北周之豫州陈留郡武平县和谷阳县(北魏孝明帝正光中改父阳为谷阳)。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郸县,治所即今郸城治,属淮阳郡。

唐:省郸县。地域北部分属河南道毫州之鹿邑县(治所在今鹿邑县城西二十五公里旧鹿邑城)、真源县(治所即今鹿邑县城);南部属陈州之项城县(治所即今沈丘县槐店镇)。

五代:沿袭唐制北宋:地域分属淮南东路毫州之鹿邑县和卫真县(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改真源为卫真)。郸城设镇治。

金:地域分属南京路毫州之鹿邑县和卫真县。亦设郸城镇。

元:地域分属河南行省归德府毫州之鹿邑县和汴梁路陈州之宛丘县(治所即今淮阳县城)。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并卫真入鹿邑县(治所即今鹿邑县城)。

明:地域大部分属归德府鹿邑县,小部分属开封府陈州。统归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管辖。

清:地域大部属河南省归德府鹿邑县,小部属陈州府淮宁县、沈丘县。

中华民国:民国初年,郸城为集团,鹿邑县置县佐驻之。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属河南省豫东道。民国3年(1914年)6月,豫东ご改名开封道,仍属之。民国16年(1927年)全省改划4个行政区,地城属豫东行政区。翌年五月,全省改划为14个区,地域属淮阳区。不久废区制,县隶省。民国20年(1931年)地域大部属第6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商丘)鹿邑县,南部和西部属第七行政监察专员公署(署治淮阳)之淮阳县和沈丘县。1938年,日本市国主义侵占商丘、鹿邑,城池沦陷,6专署和鹿邑县政府先后分别迁至秋渠集(今秋渠乡治地)、石槽集(今石槽乡治地),直至日寇投降,始迁回原治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1946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白马驿(今白马乡治地)建立鹿毫太(鹿邑、毫县、太和)县民主政府,地域之东部属之;同年,在辛来(今鹿邑辛集乡治地)建立鹿淮太(鹿邑、淮阳、太康)县民主政府,地域之北部和西部属之;1947年2年,在郸城(今县治)建立沈鹿淮(沈丘、鹿邑、淮阳)县民主政府(7月以后改称沈鹿淮太县又叫沈太鹿县,包括太和县一部分),地域之洛河以南属之。以上三边区县均隶于豫皖苏边区第二分区。1949年4月,边区县民主政府已先后撤销,地域分别归入鹿邑、淮阳、沈丘三县,属河南省淮阳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5月,析鹿邑县、淮阳县、沈丘县部分区、乡,设立河南省郸城办事处(县级),属淮阳专区。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置郸城县,治所郸城集,仍属淮阳专区。1953年1月,淮阳专区撤销后隶属商丘专区。1958年12月,随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1962年12月,恢复商丘专区,郸城县复属之。1965年7月,郸城县改属周口专区。2000年,撤销周口专区,设立地级周口市,郸城县属周口市至今。

行政区划

2020年现有人口137.23万,辖8镇11乡3个街道,478个行政村、46个社区。

河南省郸城县属于哪个市的(河南郸城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河南省郸城县属于哪个市的(河南郸城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8635.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