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县属于哪个市的(青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中国河北省沧州市

青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南接沧州,北依京津。县域面积968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辖7镇、3乡、1农场,共14个社区居委会、345个行政村、5个分场。县政府驻清州镇振兴路1号。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高速公路、104国道、津保公路、沧廊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从境内穿过,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青县是河北省沧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南接沧州,西联廊坊,北依京津。104国道、105国道、337国道过境。

河北省青县属于哪个市的(青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据河北省地质资料表明,距今5000年前县境内已有人类居住生息。

唐、虞、夏、殷按旧志《星野志》载:青境星在尾箕之分,析木之次。隶属冀州。周代初隶幽州至春秋,后隶属燕国境地。

秦并六国以燕地置上谷郡,境内属上谷郡。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参户县、隶渤海郡。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因封河间献王子免为参户候,治所在木门城(今木门店村旧址)。后汉光武年间省参户入章武,隶冀州渤海郡。

魏晋十六国时期,魏初析汉河间、渤海置章武郡,领县四,其一章武,疆域仍汉旧疆,终西晋之世而未改,境仍属章武县地。北魏迄北周年间,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分渤海章武置浮阳郡,隶属瀛州,章武县属之。宣武景明元年(公元500年),浮阳郡并入章武郡。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复置浮阳郡,以隶沧州,仍领章武县。正光中期析县地另置西章武县(在今大城县境),青境仍为章武县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改汉参户县地置长芦县,青境在北周灭齐后为长芦县地,隶沧州。

隋为长芦县地,隶瀛州河间郡。

唐于此置芦台军,后废为冯桥镇。乾宁中(约在公元896年)复置芦台军,后改称乾宁军,境隶属芦台军、乾宁军。

五代,石晋以十六州赂契丹,遂改乾宁军为宁州。梁、唐时仍称乾宁军。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收复此地,仍称乾宁军,於此地置永安县,并为军、县治所。永安属乾宁军。

宋朝初废乾宁军,永安县改隶沧州。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复置乾宁军,改永安县为乾宁县,隶河北道乾宁军。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县省为镇。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复置乾宁县。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改乾宁军为清州。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赐郡名乾宁郡。五年复置乾宁县,隶清州或乾宁郡。

金,沿袭宋置乾宁军。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以守边改置清州,领镇一,范桥;县三,会川、兴济、靖海。会川本乾宁县。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改置,清州治所会川县,隶属河北东路。元,初仍按金制。

蒙古太宗二年(公元1230年)改清州为清宁府,七年又改为清州。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撤州,以靖海、兴济及本州司候司并入会川县。后复置清州,仍领会川、靖海、兴济三县,沿所会川,隶河间路。

明,初仍以州治,会川县省入。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降为县,又因河决改“清”为“青”,始称青县,相沿至今。隶河间府。

清,初仍明制。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省兴济入青县,仍隶河间府。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属天津州,九年天津州为府,青境仍属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青境隶属渤海道。

民国4年(1915年)渤海道改称津海道,青境仍属之。

民国17年(1928年)道制废,青县直属河北省。

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青县日伪政权称青县公署,1943年改称县政府,隶河北省公署津海道。

1945年至1947年国民党青县政府隶河北省沧州专署。解放前,共产党青县政权建置:1938年青县委员会设在大城县于远头村,隶属冀中区三地委。

1940年迁至县内胡太洲村,改属八专署。

1941年迁驻北官厅村,仍属八专署。

1942年5月撤置。

1944年7月复置青县工作委员会,驻地泗庄村,属八专署,同年,县与沧县、交河连壤区建青沧交县。

1945年6月恢复县委,驻地厚召官。

1946年县委驻东蒿坡,1947年6月改称青县工作委员会,驻地厚召官。

1948年春改称青县县委。

1948年11月县委机关迁驻县城,仍属八专署。

1949年10月青沧交县撤销。同年11月青县改属沧县专员公署。1952年11月改隶天津专员公署辖。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1月,撤青县建制并入静海县,天津专区合并天津市,静海属天津市管辖。

1961年6月1日复青县建制,改属沧州专区。

1970年改属沧州地区。

1986年4月5日改隶沧州市辖。

1993年7月,沧州地、市合并,称沧州市,青县隶属沧州市。

行政区划

1947年6月14日青县解放。随即废除国民党保甲制,建立区、乡、村政权组织。全县设13区、一镇(县属),辖317村。

1949年10月设为8个区:王召庄区、大盘古区、前吴召区、辛集区、流河区、欧辛庄区、刘世印屯区、城厢区。

1950年区乡调整,将8个区划为5个区:一区(城关)辖73村;二区(厚召官)辖81村,三区(辛集)辖73村;四区(大杜庄)辖52村;五区流河辖55村。

1953年全县设6个区64小乡城关区设7个乡:耿官屯、王牌庄、罗家店、刘缺屯、靳刘庄、城关镇、李家镇。辛集区设10个乡:辛集(回族自治)、邢码头、张泗河、戴庄子(回族自治)、时家楼、前仔仪、叩庄、大孝子墓(回族自治)、邓庄子、陈嘴子。厚召官区设11个乡:厚召官、前吴召、大良台、北官厅、崇仙、贾庄子、西蒿坡、前吕召庄、泗庄、木门店、西马桥。大杜庄区设15个乡:大杜庄、苗家庄、杨官店、伊庄子、鹁鸽留、大王店、双庄科、陈缺屯、刘世印屯、下伍、陈辛庄、打虎庄、小牛庄、欧辛庄、大兴口。流河区设13个乡:旧张屯、北张庄、王胜武屯、马厂、孙官屯、流河、杨家口、康家庄、南王庄、小郝庄、广福楼、东姚庄、北蔡庄。孙楼区设8个乡:史郑庄、和睦庄、李家营、张二庄、大盘古、林缺屯、塔寺庄、林庄子。

1957年7月,青县全面完成撤区并乡建置,辖17乡(其中建一辛集回族自治乡),1国营农场。即:城关、八里庄、大杜庄、小牛庄、上伍、王维屯、流河、陈缺屯、酱庄、厚召官、崇仙、辛集、枣林庄、孙楼、北柳、木门店、王镇店、青县国营农场。

1958年9月初,全县在17个大乡的基础上建成流河、庆丰(马厂)、东风(大杜庄)、红旗(城关)、东方红(曹寺)、灯塔(辛集)6个人民公社和1个国营农场。1958年11月,青县并入静海县,划分为青镇、辛集、曹寺、马厂、流河、大杜庄6个公社。

1961年6月青静两县分开,复青县,隶属沧州地区。青县辖兴济、薛官屯、桃杏、上伍、刘缺屯、大杜庄、小牛庄、陈缺屯、马厂、辛集、大孝子墓、邓庄子、孙家楼、木门店、崇仙、曹寺、官庄、王召庄、城关、里坦、权村、大流漂、臧屯等23个公社和1个国营农场。

1962年与邻县进行区域调整,兴济、桃杏、薛官屯3个公社的43个大队划归沧县管辖;臧屯、里坦、权村、大流漂4个公社的88个大队划归大城县管辖,同时把静海县所辖的流河、冯庄划入青县,其中冯庄公社的冯庄、郭交河、缴交河3个村划归大城县。调整后辖18个公社和1农场,346个生产大队。

1963年青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辖18个公杜:城关、上伍、刘缺屯、大杜庄、小牛庄、马厂、陈缺屯、辛集、孝子墓,陈嘴、孙楼、崇仙、曹寺、王召庄、官庄、流河、王镇店;一个镇:城关镇;一个农场:国营青县农场。

1984年3月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公社改称乡,建立乡(镇)党委,并将大队改建为村民委员会。城关公社并入城关镇。改建后县设1镇1场17乡。

至1988年先后将崇仙、小牛庄、流河、辛集4乡改称崇仙镇、小牛庄镇、流河镇、新兴镇,至此县辖5镇、1场、13个乡。

1989年,全县辖5镇1场13乡,347个行政村、345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青县下辖7个镇、3个乡:清州镇、金牛镇、新兴镇、流河镇、木门店镇、马厂镇、盘古镇、上伍乡、曹寺乡、陈嘴乡和青县农场。

以上是 河北省青县属于哪个市的(青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8466.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