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说评书的十大名人及其代表作:1.袁阔成的《三国演义》、2.单田芳的《白眉大侠》、3.刘兰芳和《岳飞传》、4.田连元的《刘秀传》、5.陈清远的《烈火金刚》、6.刘立福的《胭脂》、7.连丽如的《东汉演义》、8.张少佐的《雍正剑侠图》、9.孙一的《明朝那些事》、10.王玥波的《大隋唐》。

1.袁阔成的《三国演义》

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袁阔成先生出生于评书世家。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情节几乎家喻户晓。由袁阔成先生播讲的《三国演义》,无论是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还是儒雅风流的诗词歌赋,都能在袁先生的娓娓道来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有很多人说,袁阔成播讲的《三国演义》,是评书界的巅峰之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单田芳的《白眉大侠》

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单田芳先生是一位非常高产的评书艺术大师,据说光单先生一个人的评书作品,就超过了其他几位评书艺术大师作品的总和。在单田芳先生众多经典作品之中,《白眉大侠》是最受广大评书听众喜欢的一个。如果说袁阔成先生的艺术特色是“雅″的话,那上天风先生的特色就是“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因此有了“凡有经水处皆有单田芳”直说。

3.刘兰芳和《岳飞传》

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岳飞传》是我所听过的最早的一部评书作品。那时候六七岁的我,和邻居家老爷爷在夏天晚饭后的街口,躺在草席上听半导体里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听评书,一晃这马上就快40年了。刘兰芳评书的特色是吐字清晰,声音高亢洪亮,尤其她说的各种”赞″,能把各色人物描绘的惟妙惟肖,使听众如见其面。

4.田连元的《刘秀传》

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刘秀传》是我听到的田连元先生的第一部评书,讲述了王莽篡汉后,汉殿下刘秀灭莽兴汉的故事。田连元播讲的评书风趣幽默,特别是这部书每一小段的背后,都有两句如诗的点评,听来非常的有意思。

5.陈清远的《烈火金刚》

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陈清远大师是一位评书前辈,可惜我听过的他的评书作品并不多,好像是只有这一部《烈火金刚》。听陈大师这部书的时候,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时间过于长了,现在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好在前几年我有时候听了一遍袁阔成先生播讲的《烈火金刚》,感觉两个人的风格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6.刘立福的《胭脂》

刘立福先生是”陈派评书”第三代掌门人,其代表作品是《聊斋志异》,《胭脂》也是《聊斋志异》里的一个故事,一段看似平淡无奇的杀人命案,审理起来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悬念迭出。这部书被刘立福先生演绎的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叫人欲罢不能。

7.连丽如的《东汉演义》

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连丽如也出生在评书世家,其父连阔如也是一位评书名家,青年评书演员王玥波就是连丽如的徒弟。连丽如播讲的《东汉演义》,相较于田连元的《刘秀传》,跨越时间更长,涉及人数更多,故事情节也更加曲折复杂,相比较也更加符合历史事实。非常值得一听。

8.张少佐的《雍正剑侠图》

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出去那些前辈大师,年轻一点儿的评书说的最好的,我认为就是张少佐先生了。张少佐先生是评书大师袁阔成的徒弟,其作品也非常多,既有传统评书,也有现代评书,甚至还有当代评书。他播讲的《雍正剑侠图》,相较于单田芳播讲的《童林传》,更加符合原著,也体现出了他的特色。

9.孙一的《明朝那些事》

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孙一先生多才多艺,不但是一位著名的评书演员,还是一位影视导演,过去还曾经说过相声。孙一先生在评书界没有师承关系,但受到过很多评书名家的指点,他的艺术特色跟单田芳先生有些许类似。《明朝那些事》是一部现代大作,讲述了大明朝从朱元璋起事开始,到崇祯帝上吊死,而大明灭亡结束。有人评价这部书是一部史实巨著,也有人嘲讽它是一部专门糊弄外行人的扯淡文章。但无论如何,这部书听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10.王玥波的《大隋唐》

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 王玥波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评书演员,是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由于王玥波的评书作品在广播当中播的并不是很多,所以我只是在手机上杂七杂八的听过他的一些评书片段。他播讲的评书《大隋唐》,我通过手机差不多听完了。和单田芳先生播讲的《隋唐演义》相比,王玥波说的《大隋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王月波更注重和观众听众的互动,声音更加随和,代入感更强。照此发展下去,不久的将来,王玥波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名新一代的评书大家。

以上是 国内说评书的名人都有谁(评书名人代表作一览)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842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