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凡尔赛是骂人还是夸人(带你了解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最近的网络流行语很多,特别是“凡尔赛”这个词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生活中,有的人说这是一个骂人的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但也不能说是一个夸人的词,那么凡尔赛到底是骂人还是夸人呢?

“凡尔赛”这个词其实普遍被人们用来开玩笑,因为这个词带有一种讽刺的味道,不是骂人也不是夸人,凡尔赛最明显的热点是通过随意或嫌弃的语气,透露自己生活方面的优越感,且还要特意营造一种不经意的感觉,透露出虚伪的谦虚,让人十分不舒服。

凡尔赛文学也被简称”凡学”,是网友对于热衷于通过先抑后扬、自问自答或第三人称视角,不经意间露出”贵族生活的线索”的人的调侃。

举个例子,小明身边的朋友都没有女朋友,只有小明有女朋友,这是小明跟朋友说到,唉,有女朋友真烦。这种表现就是凡尔赛。

但是一般来说,人们说凡尔赛都是以开玩笑的语气说出来的,也常常用这个词来自嘲或者互嘲。

但是还是有人不知道凡尔赛到底是骂人还是夸人,有的时候听不出来,那么我们就要先了解凡尔赛的意思了,在互联网上,凡尔赛是炫耀行为的代名词,也被称为“凡学”、“凡尔赛文学”,凡尔赛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随意或嫌弃的语气,透露自己生活方面的优越感,而且还刻意给人一种不经意的感觉。

“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有人指出,“凡尔赛文学”概念受到了讲述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的启发。凡尔赛是法国的一个小镇,距巴黎十多公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在那里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使它成为奢华贵气的代名词。

根据网友的总结,“凡尔赛文学”是“一种表演高级生活的精神”,但又不正面、直白地描述或展示生活之高端,而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和言辞,看似漫不经心地说某个话题或故意流露出某个细节,来展现自己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所以,有人提出,“凡尔赛文学”是“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也有人把“凡尔赛文学”的内容概括为漫不经心地做作、故作困扰的炫耀、欲拒还迎的责怪。还有人总结了“凡尔赛文学”的三大要素,即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笔者认为,网上流行的“凡尔赛文学”应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真心炫耀。此类“凡尔赛文学”所表述的内容或许是真实的也或许是虚假的,但不论如何,创作者自我炫耀的心态是真的,这可称为炫耀的“凡尔赛文学”。另一类则是借此调侃。此类“凡尔赛文学”只是借用这种网络流行句式,完成某种话语修辞,并非为了炫耀,而只是为了营造场景、增强思想或情绪的表达效果,这不妨称为形式化了的“凡尔赛文学”或者作为文体的“凡尔赛文学”。二者的区别类似于真实的街头叫卖与舞台上的《卖布头》,后者更具欣赏性。

网络流行语凡尔赛是骂人还是夸人(带你了解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在生活

也就是说,如果你被别人说凡尔赛的话,多半是因为你身边的朋友在嘲讽你,知道你在炫耀,想要提醒你,这个时候你要审视自身,为什么会给人凡尔赛的感觉,并且虚心改正,以免受到别人反感,当然凡尔赛也是一种自嘲或者是跟别人开玩笑的方式,主要含义还是要分语境。

解释完了凡尔赛的含义,我们再来说一下它是怎么火起来的,起初“凡尔赛”一词是被微博博主“小奶球”带火的,她在写文案的时候经常用一种先抑后扬的语气来炫耀自己想要炫耀的东西,但又总是表现出苦恼的样子,透露出一种虚伪的谦虚,让人看了非常不舒服,此后也引起众多网友的共鸣,并逐渐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凡尔赛并不能说是骂人的话,但也不能说是真夸人的话,这个还是要看具体情况的,有的时候可以理解成骂人,有时可以理解是开玩笑或者夸人,总之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骂人。

最近,在我身边和办公室里,大家都特别流行说一词:凡尔赛。

比如我买了杯Venti的拿铁,水原瓜子看见之后就说:怎么天天喝咖啡,这也太凡尔赛了吧。

我听不懂,但浅浅地感知到这似乎是互联网新新词语。而对新生事物的未知,给新媒体人带来的恐慌,是致命的。它让我感觉自己身处信息茧房,即将被互联网流放到Oldman飞地,进而被老板开除。

我脑中的幻象

因此,我便向朋友圈发出求救讯号,一位自称是凡尔赛博士后的人,轻蔑地骂了我句土娃,便扔了个豆瓣小组让我自生自灭——凡尔赛学习小组。

在这里,我发现曾经代表“法式浪漫”具象的词义,正在中文互联网上被二次解构:“凡尔赛”成为了人类炫耀(装逼)行为的代名词,在互联网的结界中成了最新的热词,甚至形成了一股流行学说——凡尔赛学、凡学。

通俗来讲,所谓凡尔赛学、凡学就是装逼话术学中的重要分类。它是装逼中的最高级的表达方法论,是凝萃了无数互联网用户智慧的瑰宝。

熟练掌握这一学说的人,也被称为凡人,或是凡学大师。

古有雅典学院思想争辩,今有互联网广场创凡学

但想要真正搞清啥是凡学,就必须得先搞明白装逼学中具体操作的三大等级。下面我就简单以朋友圈常见的装逼现象,来帮大家快速理解啥是凡学,它与其他方式又有什么不同:

最低等的装逼话术,我把它称作傻装,其特点是自己夸自己。

此种话术,多是一种不修边幅且调性庸俗的操作,常常聚焦于财力本体,是一种平铺直叙的炫富。因此,虽易让使用者自我陶醉,却不易令他人认同,乃至反感。因此说服力较弱,效力奇差。

中级的装逼实操,我把它称作欲语还休;其特点是将炫耀本体(如Hermes Brikin、江诗丹顿手表、头等舱菜单)隐藏起来,通过露一部分来隐性炫耀,并通过社交平台的文字搭配,达到一种装逼与云淡风轻的平衡,刻意追求生活中的不经意间。

此种操作,是社交平台用户的主流操作。使用者和读者常常陷入一种“我知道你装逼,但我不说破”的微妙局面,虽不算惹人反感,却不足以立住在他人心中“凡尔赛”的印象,容易泯然众人。

金字塔顶尖装逼的实操,是凡学。

这种手法是“润物细无声”。其特点是能通过生活琐碎的细节,让读者能于细微处见大千,由管中而窥得全豹的究极神技。

与上面两种操作手法不同,凡学装逼可以不通过图文结合就能让读者舒适了解并认同你的奢华生活,是真正的人类装逼的巅峰,是文学、是艺术。

凡学炫富向操作典范

凡学炫脸向操作典范

图片来源:微博 小奶球

任何一种学说,绝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够达成的伟业,总需要一个名家来进行建构方能传世。

凡尔赛学亦是如此,将凡尔赛学进行整理归纳,并形成了一套实操方法论的是微博KOL小奶球。

凡学创造者:小奶球

据其自述,她是在看罢了《凡尔赛玫瑰》这部被各种贵族生活方式充斥的动漫之后,便突发奇想将社交平台里的“润物细无声”等级的装逼现象称之为——凡尔赛。

《凡尔赛玫瑰》

在旁人眼里,凡学作品是一种庸俗的、散发着铜臭味的操作;但在凡学创始人小奶球看来:

凡尔赛是一种精神,一种能量体。

只要思想不松懈,甭管是描述面容、学识还是生活,万物皆可凡。因此,它不跟金钱和地位挂钩,而是一种面对“平凡”生活的淡定与豁达,它不仅仅是一门满足虚荣心的操作,更是一门社交艺术的创作手法。

小奶球老师指出:凡尔赛,是一种精神;它与金钱和地位无关。

小奶球还对凡学理论专门进行了提纯,专门录制了一期《凡尔赛公开课》以便世人都能够达到凡学巅峰。按她的说法,达到凡尔赛这种艺术修为需要对这三个点下苦功:

第一,是在写作手法上:讲究先抑后扬,明贬暗褒。

简单来说,就是在炫耀主体物上鸡蛋挑骨头。作用是降低作品装逼系数,提升生活吐槽感,以降低读者的反感。

在具体举例上,小奶球老师拉出了兰博基尼的例子。

兰博基尼,顶级豪车,人人都想拥有;但单发朋友圈说自己获得了兰博基尼一定会惹人嫉妒,因此需要鸡蛋里挑骨头,找一些问题赖在其他人的意见上面,借此表达不满。

在这种表述中,核心元素是我拥有了一辆兰博基尼;至于其他元素,比如老公,可以等量代换成任意角色,而直男真的土也可换成朋友审美不在线。这些细节都是小节,是背景,是红花下的绿叶;因此,各位在实操时请抓大放小。

第二,是社群运营上要善用自问自答。

这个操作简单来说,有点像一些知乎博主的自问自答。就是哪怕说发的朋友圈没人回复,也要自己留言假装回复,营造出自己朋友圈的高频互动感,增加凡尔赛朋友圈的层次感,让读者自行玩味,意味深长。

第三,是凡学的灵魂,即善用第三人称视角表述。

其目的就是借他人之口,表达夸奖自己之实,然后自己再提出对他人赞美的质疑。这样的操作颇有媒体写特稿的意味,多方信源让赞美显得更真实、更具体,令人信服,凡味十足。

图片来源:微博 小奶球

从文学性来分析奶老师公布的优秀学生作品,会发现它们大多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副词;认真贯彻了斯蒂芬·金那句“在写作上通向地狱的道路,是由副词铺成的”思想精神。

因此,将三点凡学方法论完美运用并加上定位、表情与~的朋友圈,确能令人觉得这个腔调拿捏得当、云淡风轻,读罢之后拍案叫绝、令人信服。

凡学训练营优秀学生作品鉴赏

奶老师的这堂《凡尔赛公开课》时至今日已让200多万网民受教,堪称网课奇观。

更有趣的是,点开这条微博留言板,你会发现自己正在进入一个凡学嘉年华,明星和普通人都在留言板里写下随堂作业,分享自己的凡学修养,一片祥和。

带着荒诞乐趣的凡学,是人们对互联网装逼现象戏谑的解构和调侃。

词义上,装逼是贬义的。它要比吹牛更可耻,甚至在你跟两三好友拿着大绿棒子八卦的时候,这个词成为了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但直白点说,没人不曾装逼。人们都有过试图夸张地描绘出一个自己幻想中的样子,获得他人的认同。这不可耻,就像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坦诚相待的真诚一样。

如今这件事被互联网的不断膨胀而变得日益明显,每一个躬耕于田野的陶渊明都被赛博触角揪了出来,或主动或被动地用发朋友圈、发微博的方式,融入互联网,去和更广大的世界握手、连接。

他们的身份不一样,对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互相分享的生活状态也不同:

它们可能是左手拿着啃到一半的隔夜大棒骨,右手竖起大拇指嘴里喊着奥力给的小视频;可能是寻找锁坏了的共享单车路上,手里那杯加上NOMO滤镜的星巴克;亦或是每年花20多万去南极看企鹅时用哈苏拍出来的照片。

这些或凡或土,或平淡或浮夸的作品,都是每一个孤岛在寻求他人注意的手段罢了。而这,或许就是 小奶球在凡尔赛公开课上那句“我凡故我在”的真正含义吧。

您朋友圈里有凡人吗?希望互联网后进冲浪手一起自创些凡学留言,咱们评论区讨论一下。

要实在懒得自己想,那就去朋友圈里摘抄一下凡言凡语,拿过来让我们品鉴一番,咱们共同进步,手拉手赶早登上互联网列车,一块儿愉快冲浪。

以上是 网络流行语凡尔赛是骂人还是夸人(带你了解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8183.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