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产业地产发展前景(产业地产研究报告概况)

第一章 行业概况

产业地产是工业地产的升级,是围绕着微笑曲线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创新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以政策为基础,以金融和产业为依托,以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

产业地产以办公楼宅、配套住宅、研发及生产用房、商业及休闲配套、景区等为主要开发对象,同步形成投资、开发、技术教育、产业孵化、产业集聚、持续经营、配套住宅、商业服务等功能,具备城市综合体和产业综合体两大特征的城市混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义相对而言更加全面。

图:微笑曲线

2022年产业地产发展前景(产业地产研究报告概况)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在上图可以看出微笑曲线就是: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分别是研发和销售,而处在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从微笑曲线可以看出从事产品研发、零件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而从事组装的企业利润水平较低。

2022年产业地产发展前景(产业地产研究报告概况)

产业地产是2003年提出,是工业地产的升级与换代。在政府方面,追求高效增长的经济与日益减少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政府一方面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又要解决日益减少的土地资源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利用的平台既能实现经济发展又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在客户方面,追求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市场运作效率低之间的矛盾,企业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求企业的成长环境日益优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大融合时代,政府、企业两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产业地产孕育而生,传统的工业开发区正逐步向产业地产全面战略转型。

图:房地产产业链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仁达方略

产业现状

2021年,整体政策环境延续2020年末节奏,中央就房地产市场密集发声,严格落实“房住不炒”政策主基调。作为长期过快增长的市场,房地产行业未来将进入中长调整周期,发展逻辑已不再支持高速增长。

尽管目前上市房企发展重点仍为夯实开发主业,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已成房企共识,龙头房企开辟第二战场主要包括商办、物管、产业、租赁、文旅、康养、创投等领域,其中TOP50房企当中有7成以上参与到产业地产。

行业发展阶段

产业地产从1979年发展至今历经五个阶段:

  • 1979-1984年为萌芽期,以企业自建园区为主;
  • 1984-2003年进入摸索-爆发期,以工业地产居多,由政府开发主导;
  • 2003-2006年处于整顿期,园区进入规范经营阶段;
  • 2006-2017年进入产业地产转型升级期,发展形式以产业新城模式为主;
  • 2017年后随着传统地产发展触底,产业地产步入第五个全新发展阶段,成为投资新蓝海,大量传统房企积极转向进入,发展形势主要包括产业新城、产业综合体、产业园、产业+地产等类型。

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

2.1 产业链

2022年产业地产发展前景(产业地产研究报告概况)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上游

房地产开发流程长,上游产业链覆盖行业众多。上游产业由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和建筑施工三大环节组成,其中涉及了地方政府土地供应、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前期工程咨询服务、建筑施工原材料和工程机械供应,以及施工建设、园林工程、建筑装饰等不同产业。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目前,房地产业经过多年来的高速增长,上游产业链整体已相对成熟,各细分行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且每个行业发展成长至今,都已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上市企业。整体来看,房地产上游产业,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及工程建设行业的企业格局相对稳定。如水泥行业的海螺水泥、天山股份、华新水泥、金隅集团、冀东水泥等企业集中度较高。东方雨虹和三棵树也分别在防水材料和建材涂料行业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2022年产业地产发展前景(产业地产研究报告概况)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CRIC

建材产业作为房地产上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主要是作为上游供应企业为建筑施工提供主体建设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含了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防水/保温材料、涂料、管件管材、玻璃等行业。

多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产能产值也不断提升,各细分行业中都发展出一批龙头上市企业。如水泥行业的海螺水泥、金隅集团,建筑节能及功能性涂料行业的东方雨虹、三棵树,以及管件管材行业的公元股份、伟星新材等等。整体来看,相比房地产上下游的各其他产业而言,建材产业基于原材料制造业重资产、规模化生产的特性,企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但近年来受行业增速放缓、房企流动性危机暴发、叠加疫情影响,对建筑原材料产业的企业经营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具体来看,一方面,行业下行、部分规模房企暴雷、工程进度停滞,建材供应企业的结算回款周期变长,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存在减值风险。另一方面,主要受国内疫情影响,建材产业上游的原材料价格提升并保持在高位,且在疫情反复下运输、劳务、生产等各项成本也均有提升。

中游

中游主要关注产业地产开发商。就目前形势来看,多元格局逐渐入局,民营地产商前期扎堆进入,2019年呈明显放缓态势,而政府平台公司、央企或实体企业加快布局,成为新一轮主力。从企业端来看,民企投资力度大幅收缩,央国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多元玩家逐渐入局,包括制造业实体企业、互联网科技巨头等六类主体均将目光聚集到了产业地产,各类市场主体优劣势明显。其中房地产开发商地产开发经验丰富,但产业地产产业模式不清晰;产业地产商模式分析,但面临着资产化、运营模式等问题;政府平台公司发展体系成熟,但异地复制能力不强。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房企多数布局,头部企业做产业实现规模发展,腰部企业做产品实现盈利和扩张。2020年,百强房企涉足产业相关业务的企业占比约80%,其中具有产业地产实体项目企业占44%,仅涉足产业地产资源整合企业占比53%,其中头部企业做产业,通过实体项目的投资及运营,实现产业新赛道规模发展。腰部企业做产品,背靠集团地产优势,通过产品快速复制,实现盈利和扩张。

下游

产业地产产业链所对应的下游主要关注产业用户企业。新兴产业是产业地产领域的宠儿,也是产业地产未来发展的核心。新兴产业有:半导体、大数据、碳基新材料、光电、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特点,新兴的产业会获得产业园区的青睐,预计下半年会形成一批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如苏州工业园,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引进科技项目634个,占全年目标的53%。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聚企业3513家,完成产值1510亿元,同比增长24.9%,新增上市企业7家。

同时产业地产竣工周期利好显现,也将带动家装、家居、家电等消费需求,行业景气度较高,尤其那些在智慧互联、科技实力方面过硬的企业优势凸显。在这方面,海尔智家旗下集家装、家居、家电、家生活于一体的场景品牌三翼鸟抢占先机,已经与绿地、世茂、鹏盛地产等150多家头部房企联合,共建地产场景生态联盟。

2.2 服务模式

2022年产业地产发展前景(产业地产研究报告概况)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纵观占据市场的产业地产主流服务模式,总结为三种:

  • 自主型服务模式,包括参会招商,即参加或举办各种招商推介会;以商招商,即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定点招商,即设定定点机构,等企业找上门。
  • 居间型服务模式,包括以五大行为代表的全球范围服务商,业务涵盖全球范围的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投资管理业务,在产业地产方面他们有供应链物流、产业园区选址、土地购置和处置、定制开发、设施管理以及投资买卖等各个方面的丰富经验。还包括有一定经验的区域型服务商。
  • 平台型服务模式,包括专业类园区/厂房选址平台: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探索中的选址类平台,如园区宝主打智慧招商平台、产业服务平台;集商大数据产业平台主打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地方政府和园区提供智慧招商解决方案。综合类园区/厂房选址平台:以58同城、赶集网等为代表的,住宅起家,兼顾园区、厂房等的交易平台。

2.3 商业模式

以产业物业开发租赁为主的地产开发模式

物业开发租赁的开发运营模式,与住宅和商业地产的物业模式大体相仿,依照拿地、建设、销售或租赁的流程进行滚动循环。而物业开发租赁主要有三种盈利模式

  • 物业出售,即出售产业物业获取利润。物业租售比一般维持在2:8左右;
  • 物业出租,即通过地产开发商自持的方式,对物业进行出租获取租金收益;
  • 提供服务,即通过提供入驻企业所需的基础配套服务和增值服务,进行盈利。‍

代表企业:联东U谷

作为产业地产的头部企业之一,联东集团曾提口号:地产看万科,产业看联东。可见其在产业地产业内的信心与地位。从运营模式看,联东是一个典型的产业地产开发商,主要开发产业综合体、总部综合体,再通过租赁、转让或合资等方式进行项目经营和管理,最后获得开发利润。

联东的主要盈利模式为物业租售与物业服务。联东集团主要采取“物业租售+增值服务”的业务模型来实现单个产业园区的内部资⾦平衡。由于联东⼟地储备较少,不做⼀级开发,联东的盈利除了物业的租售以外,还通过政府的产业补贴来获得收⼊;同时,通过园区房地产的开发销售获取稳定的现⾦流,来弥补园区运营的不确定性的收⼊。

以PPP为主的产业新城开发商模式

这类型的开发运营模式主要是通过寻求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双赢的契合点,以产业新城的建设来帮助政府实现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再获取廉价土地,实现互帮互赢。

在产业新城开发性PPP模式中,政府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决策者,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质量实施监管,并专门设立园区管委会负责对接相关事务。产业地产开发商作为投资开发主体,接受合作区域所在地方政府的委托,双方签订长期合作开发协议,设立项目公司,为区域提供包括规划设计与咨询、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建设、产业发展服务以及城市运营服务共六大类、全流程的一体化运作综合解决方案。其中,产业发展服务是核心,具体包括开发商在委托区域范围内进行的产业定位、产业规划、城市规划、招商引资、投资服务、产业升级等服务。

盈利模式主要为土地一级开发盈利(包括土地出让、产业新城运营的税收收入、基础设施配套费等非税收入以及地方财政可以支付的专项收入等在内的土地一级开发收入来源)和土地二级开发盈利(房地产开发销售、招商引资、后期产业服务和园区管理等收入来源)。

代表企业:华夏幸福基业

以双轮驱动为主的产业投资商模式

这类型的产业地产商业模式是由产业投资商向社会资本募集园区开发基金。该基金不仅会投向产业园区进行土地及产业物业开发,同时还将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型创新企业,用投资的方式吸引大批创新企业入驻,产业投资在实现资本溢价的同时还带动园区资产增值。

盈利模式主要是园区业务收益,即通过出让园区土地、租售产业物业获取收益;投资企业收益,即前期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或物业入股的方式孵化、培育成长型企业,待孵化企业被并购或上市后,通过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来获得资本增值,形成既当“房东”又当“股东”的盈利模式;还有基金管理收益,即管理发行的产业投资基金,收取基金管理费的收益。

代表企业:张江高科

在运营模式上,张江高科提出以科技投行作为战略发展方向,着力打造新型产业地产营运商、面向未来高科技产业整合商和科技金融集成服务商的“新三商”战略,重点聚焦于把产业地产的有形资源转化成产业投资的无形资源,产业地产和产业投资有机融合、创新协同,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意即张江高科的利润点不在租售环节,而在资本市场。

提供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模式

这种类型产业地产运营模式,针对入园企业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体系,服务企业从苗圃、孵化、加速到成长的全生命周期。

盈利模式主要为:

  • 产业销售盈利,住宅产品、部分的商业产品直接销售,总部楼、产研大厦等产品部分直接销售。
  • 物业租赁收益,持有部分物业经营,赚取租金,并在未来物业升值之后取得收益。
  • 持有物业资本化收益,针对园区企业,以物业租金和现金的形式,联合政府和其他基金,进行股权投资。即,股权收益。

代表企业:天安数码

多年以来,天安数码已形成以创新企业生态圈的开发及运营为核心,以智慧空间和金控平台为两翼的业务发展模式,专注于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孵化及培育,打造集科研、办公、商务、交流、生活等综合业态于一体的企业生态环境。

2.4 技术发展

对国内产业地产行业指数的各个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数量进行统计,排名前三的公司依次为:上海临港、市北高新、华夏幸福等。

2022年产业地产发展前景(产业地产研究报告概况)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2.5 政策监管

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发改委,负责立项审核;规划局,负责规划条件的审核确定;国土局,负责土地规划的核验。

行业自律协会为于1985年9月20日成立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简称中国房协),是各地房地产业协会和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市场交易、经纪中介、物业管理、装修装饰和房地产金融、法律等企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自愿参加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业务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总部设在北京。

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都市圈发展按下”加速键”

2021年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2021年以来,南京、福州、成都三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获批,都市圈建设按下”快进键”。大城市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的驱动力,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将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政策协同

(2)引导社会资本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用于新基建

2021年2月26日发改委印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专项管理办法》。其中提出,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将回收资金用于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投资良性循环,为促进国内大循环发挥积极作用。管理办法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包括盘活存量难度大、对形成投资良性循环示范性强的交通、市政、环保、水利、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以及新型基础设施项目。

(3)内容为王,主题型园区成为大趋势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各地政府编制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纷纷对地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出政策指导意见。

以上海为例,在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方面,上海将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中心,将持续在产业创新发展上发挥自身作用,在各地政策引导之下,预计主题产业园区将会呈现集聚引领性的发展态势。

除此之外,北京、广东等一线城市也纷纷推进”主题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地产正从综合性园区转向主题、特色园区。

(4)城市更新从”量变”走向”质变”,产业是核心

2021年1月21日,广州发布了城市更新政策1号文。在这份文件之中,城市更新产业规划圈层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明确引入企业、教育、医疗配套的标准。当中,第一、二圈层要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新基建、生物医药、专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商贸、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在第一圈层之内,城市更新项目产业建设量为60%,或者属于开发商的融资地块部分产业建设量为60%,而居住部分占比为40%。在第二圈层之内,城市更新项目产业建设量为40%,住宅为60%。

2021年,北京出台的《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对需要改造或有升级改造需求的产业园区,以及属于产业禁限目录、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要求、闲置低效的产业园区和老旧厂房开展评估。建立台账,制定年度计划,到2025年,有序推进700处老旧厂房更新改造、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支持既有低效产业园区更新,利用腾退空间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产业园区规划使用性质正负面清单制度,疏解非首都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

(5)产业监管指标体系完善,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刷新

2021年3月16日,自然资源部修订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控制指标》是在(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其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

国家对工业用地开发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投资强度、绿地率等几个方面。

关于分割转让,《控制指标》提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且建筑面积≤工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5%,不得分割转让;单体大型工业项目,按照工业用地落实用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项目,项目用地范围内可以增加研发、创意、设计、检测、中试设施,增加的建筑面积≤工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5%,不得分割转让。

本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工业用地准入要求标准,有利于促进工业企业集约化、精确化、公平化利用土地及促进土地市场秩序规范化。

(6)从”项目等地”到”对标拿地”,多地推行”标准地”制度改革

“标准地”模式发端于浙江,2021年广东、江苏、四川、青岛等多地公布了”标准地”相关政策, “标准地”制度改革正全面推进。

(7)国家发改委提出推广”工业上楼”模式

2021年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总结梳理了深圳经济特区已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其中,在第十条——划定”区块线”,保障工业发展空间的内容中,提出要推广”工业上楼”模式。

“工业上楼”是指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在单层工厂中进行生产,而是转为在高层大厦中进行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工业楼宇模式。工业上楼极大地提高工业空间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受限于高层楼宇的承重等,工业上楼企业一般为生产设备较轻,生产过程噪音与污染较小的高端制造业,例如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或大数据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

随着城市不断聚集发展,在集约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而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大量的高精尖产业可以适配创新的生产空间,”工业上楼”作为创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今年9月上海印发的《关于加强上海市产业用地出让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明确工业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2.0,其中通用类研发用地容积率不低于3.0,而存量工业和仓储用地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8)基础设施公募REITs支持政策持续加码,试点范围扩大

2020年 7 月 31 日,发改委公布《关于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586 号文),明确了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区域及试点行业。2021年7月2日,发改委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958 号文)。

新政策放宽了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区域条件限制。对比586号文, “958号文”中将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试点区域从”聚焦重点区域”扩大至”全国各地区符合条件的项目均可申报”,且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中新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新规则下,开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区域条件限制进一步放宽。

国家对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支持政策持续加码,2021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全国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库要坚持统计监测和协调服务的功能定位,做到项目“愿入尽入、应入尽入”,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项目入库。及时对项目进行分类辅导,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申报等全过程服务,推动做好发行准备工作。

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

3.1 行业市值和估值方法

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

3.2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

(1)传统模式转型升级的需要

我国传统的工业地产模式急需向新型产业地产模式进行全面战略转型,这为产业地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以出售、出租低价物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地产模式不同,新型的产业地产模式一方面与新型发展道路有密切的联系(产业地产自发展之初,就把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IT行业等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另一方面产业地产是产业与地产跨行业和跨领域的结合,目的在于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

(2)房地产行业受到挑战

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在受到政策约束、资本约束和资源约束的多重挑战,我国房地产行业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经营的创新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地产无疑将会成为众多房地产企业谋求转型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产业地产与纯粹消费型地产不同,它的出发点是将地产资源与其他各种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通过对土地与房产持续性的二次、三次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把土地开发升华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真正使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这为我国房地产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3)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极大地促进产业地产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升级已是大势所趋,而这必然加快大批企业搬迁的速度。这对于能够提供完善的产品功能、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质的园区服务的产业地产商来说,对于能够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为入驻企业构建高效聚合平台的产业地产商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

就北京市而言,北京四环内除了保留清洁型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一些大型企业的集团总部外,大部分企业不得不顺势搬迁,从而为北京地区产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顺义区的MAX空港企业园、海淀区的中关村科技园为代表的优质产业园区,借此良机迅速发展壮大。

3.3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1)宏观经济风险

2022 年以来,我国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阻,俄乌冲突加重供应端紧张,小微企业生存面临挑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将面临着疫情反复、结构性调整、输入性通胀压力大等问题,可能对行业经营带来风险。

(2)行业竞争风险

产业地产的发展已经从“增量开发”时代走向“存量运营”时代,产业地产在产业定位、产业资源等方面同质化现象明显,均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城镇化人口聚集以及产业快速升级推动产业地产逐渐活跃,各路人马纷纷进军产业地产,加上产业地产行业的同质化发展,产业地产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土地、客户成为各产业地产商争相抢夺的对象。

(3)项目开发风险

产业地产载体开发经营及产业投资业务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项目开发建设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资金大,产业集聚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产业载体开发项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流程,但仍需要综合分析外部宏观、行业发展动态及行业内部经营情况,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若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资金周转速度、项目开发进度、项目开发成本等情况,可能对项目开发产生一定的影响。

(4)项目孵化风险

近年来,行业积极探索“基金+基地”、产金融合的创新业务模式,加大了产业投资的力度,推动收入利润结构转型。目前,行业仍处于转型初期的积累阶段,投资项目自初始投资至达到成熟盈利状态需要一定的培育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环境、项目投资管理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投资决策风险以及投资退出风险,进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司需要不断优化投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搭建专业化的团队,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

3.4 竞争分析 – SWOT

(1)优势

传统地产开发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拥有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多年发展体系成熟,国家政策支持;拥有良好的产业链资源,比较贴近制造实体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也易于产业集聚。

(2)劣势

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转型升级中受制于长期的住宅开发的惯性思维,产业地产商业模式并不非常清晰;异地复制能力比较低,在开发、设计、建设等方面经验不足,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有较大局限。

(3)机遇

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未来产业地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产业地产开发日益专业化。产业地产是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园区是专业化产业聚集区,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集群效应明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提出及具体应用,园区发展逐步实现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为大势所趋。

疫情后在线经济、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加速发展令产业地产成为全球房地产投资领域的最大热点。2021年1-9月,中国包括物流设施、商务园区、工业厂房、数据中心等在内的各类产业地产大宗交易总额超过340亿元,创历史新高。未来5-10年将进入中国产业地产发展黄金期。

(4)威胁

首先地产行业如何融资就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产业地产是靠地产项目为生,属于复合项目,商业模式的不明晰将带来大问题。其次,增量时代加速终结,倒逼提升产业地产运营能力。最后,实体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命脉,中央和地方企业大规模进军园区开发,很大一部分国企都会进入产业园区,相对来说民企很难有优势,市场内竞争激烈。

3.5 中国重要参与企业

中国主要企业有上海临港【600848.SH】、张江高科【600895.SH】、外高桥【600648.SH】、中新集团【601512.SH】、浦东金桥【600639.SH】、华夏幸福【600340.SH】、市北高新【600604.SH】、电子城【600658.SH】、海泰发展【600082.SH】、空港股份【600463.SH】等。

2022年产业地产发展前景(产业地产研究报告概况)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1)上海临港: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册资金63.72亿元,是承担上海临港产业区开发建设任务的大型国有多元投资企业,主要负责上海临港产业区21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功能配套等工作。

(2)张江高科:张江高科技园区,被誉为中国硅谷。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南部,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与陆家嘴、金桥和外高桥开发区同为上海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区域。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 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

(3)华夏幸福: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340)创立于 1998 年,公司秉持“服务即未来”的理念和“服务实体企业,发展县域经济”的使命,以住宅开发和资产管理为基础,以产业新城为平台,打造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政府服务体系和以空间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服务体系,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服务商。

3.6 国际重要参与者

国际主要企业有普洛斯(GLP)、腾飞集团等。

(1)普洛斯:在中国70个地区市场,投资、开发和管理着450多处物流仓储、制造及研发、数据中心及新能源基础设施。作为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普洛斯在中国的资产管理规模达720亿美元,在中国境内外募集并运行多支专门投资于中国的私募基金,普洛斯REIT是中国首批公募基础设施REITs之一,也是上交所首支“仓储物流类”基础设施公募REIT。

(2)腾飞集团:是新加坡裕廊集团旗下以产业地产开发和招商为主营业务的子公司,为新加坡产业地产的标杆企业。旗下拥有三个成功上市的信托基金,管理亚洲区域内多个私募房地产基金。业务遍及新加坡、中国、印度等10个国家和地区,开发项目包括科技园、物流地产、孵化器等多种类型,代表项目有新加坡科学园、印度班加罗尔国际科技园、中国苏州工业园区的腾飞新苏等。

第四章 未来展望

(1)产业地产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完善

产业地产从规划到落地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其中政策的影响是最大的因素之一,日前各地方针对产业地产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完善,促使产业地产转型升级发展。

(2)产业地产领域,互补融合发展

产业地产的运作模式,开发、运营、管理,设计、融资、招商 每 一个环节都是举足轻重的表现,即便是开发经营丰富的巨头,也不能保证完全玩转这些重要环节,一些互补性较强的参与者们会考虑各取所需的联合起来,融合发展1+1>2的战略。

(3)数字运营应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产业的高效运营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持,总体来看,目前产业正处于数字化应用初期阶段,产业是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招商、运营管理、增值服务、客户开发、维护售后上还有很大的应用发展空间,预计在2022年,产业地产会进一步朝数字化运营的智慧园区方向进行发展。

(4)产业生态发展、绿色环保进一步落实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纳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加以系统化,高度融入长远的发展规划之中。产业运营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牺牲的基础上,一些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粗放式、低效率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产业发展模式被逐步淘汰,节能减排、生态化发展、绿色环保运营在会迎来一定的发展。

(5)产业转型趋于理性

产业地产是一个综合性的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缩短了产业的升级换代周期,一些较为传统的产业面临着升级的选择,还不能忽视线上的渠道,需要在升级的基础上融合线上进行发展。

(6)部分产业地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支柱

2021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创下了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长了27.1%,和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 预计在下半年时间里,伴随着整体经济会进一步回暖,部分产业园区会发展成为地方经济支柱。

(7)新兴产业兴起,提高产业地产土地利用效率

新兴产业是产业地产领域的宠儿,也是产业地产未来发展的核心。新兴产业有半导体、大数据、碳基新材料、光电、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特点,新兴的产业会获得产业园区的青睐,预计下半年会形成一批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苏州工业园,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引进科技项目634个,占全年目标的53%。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聚企业3513家,完成产值1510亿元,同比增长24.9%,新增上市企业7家。

(8)县域市场,进一步释放潜力,发挥价值

县域市场具有土地价格优势、产业原料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区位优点,在前几年不少产业地产布局县域市场,通过前期的付出,不少县域市场开始展现出产业亮点,发挥出产业潜力,释放土地价值。

以上是 2022年产业地产发展前景(产业地产研究报告概况)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83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