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的(鹿泉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鹿泉区,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东经114° 18 ‘至北纬38° 05 ‘之间。东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5公里,与正定县、栾城区接壤,北接灵寿县、平山县,南接元氏县,西接井陉县,总面积613平方公里。

鹿泉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4000多年,其中汉唐文化最为厚重。境内有背水一战古战场土门关、秦皇古驿道、道教名观十方院、佛教胜地龙泉寺、明清商旅铁行会馆、文化遗迹封龙书院等文物古迹29处,人民日报社旧址、荣臻子弟小学、华北军政大学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鹿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比不上获鹿旱码头”的说法。全区9条国省干道、7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3条主干道直通省会中心城区,形成了与省会的“1刻钟通勤圈”,与京津、雄安的“1小时交通圈”,交通往来十分便利。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

鹿泉西倚太行山,北邻滹沱河,山水特色突出,素有“省会西花园”之称。境内有十里花廊、动物园、植物园、龙泉湖湿地、西山森林公园等大型游园,建设了西部长青、龙泉古镇、土门关驿道小镇、奥特莱斯等一批休闲旅游项目,叫响了“一‘鹿’走来、‘泉’是风景”的旅游名片,正在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新兴产业潜力厚积。

鹿泉曾是华北地区著名的“水泥之乡”,经过近年来持续的结构调整、“腾笼换鸟”,构建了休闲旅游“一业覆盖”,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智能制造“三足鼎立”的1+3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电子信息企业总数达到720家,营业收入突破420亿元,被评为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名区;绿色食品业汇聚了君乐宝、洛杉奇、稻香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智能制造业培育了以科林电气为代表的高端电气产业链条。

鹿泉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的(鹿泉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鹿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比不上获鹿旱码头”的说法。全区9条国省干道、7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3条主干道和43条公交线路直通省会中心城区,形成了与省会的“1刻钟通勤圈”,与京津、雄安的“1小时交通圈”,交通往来十分便利。

历史沿革

金河上游南任村文化遗址及获鹿镇三街、五街、六街等村镇出土的石镰、石斧及其他石器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今天的获鹿县域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时期洨河上游已有城邑,石邑为其中知名度最高者,属鲜虞国,后因晋不断征讨鲜虞,石邑归晋。春秋后期至战国初,中山国在太行东麓兴起,石邑纳入了中山版图。周威烈王十八年(前408年)魏文侯派名将乐羊率军攻中山,“三年而拔之”,石邑等城治于魏。周安上十五年(前387年)中山桓公复国,石邑复川中山国。周赧王十年(前305年),赵武灵王伐中山,中山国献四邑求和,石邑在所献四邑之中,从此,石邑归赵。

秦始皇灭掉各诸侯国,统一全国。行郡县制,石邑为县,至隋代析石邑西部、北部置鹿泉县.唐天宝末改鹿泉县为获鹿县。故记获鹿县建制沿革应从石邑县起。

西汉初,韩信“肯水之战”以后,汉重新控制恒山郡一带,陆续增设几县,其中绵蔓县为石邑县析出,西北部(今邱陵一带)增置桑中县等。汉文帝元年(前174年)恒山郡改名常山郡。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刘宪封真定国,绵蔓等四县为属县。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刘广为桑中侯,桑中县为侯国,属常山都。

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真定国降为侯国,隶属常山郡。不久,绵蔓县废,原境还属石邑县。

三国时期.石邑属魏,隶冀州常山都。

两晋、南北朝时期石邑县均属常山郡。北齐省石邑县入井陉县,治所在原石邑城。北周灭北齐后.于建德六年(公元575年)置恒州,领常山郡,井陉县为属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复置石邑县,并移治万夏村(今石家庄郊区振头村),属并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石邑县西部北部置鹿泉县,属并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省。三年后,恒州改为恒山郡,石邑仍为属县。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复置鹿泉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恒州.治石邑县。同时改井陉郡为并州,鹿泉、并陉为属县,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废井州,鹿泉属恒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恒州改为恒山郡,鹿泉、石邑仍为属县。

天宝末,安禄山、史思明谋反,恒山郡一度沦陷。后经郭子仪、李光弼率军收复,直至叛乱平息。为铭记平定安史之乱,天宝十年(公元756年),唐王朝对部分州县名进行了更改,其中鹿泉县改为获鹿县,寓抓获安禄山。常山郡改为平山郡。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史思明再叛·重建伪燕政仅,曾于恒州置恒阳军节度使,兼理恒、宋、赵、冀、深、易六州政事。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一月,伪恒阳军节度使降,唐即在恒州置成德军节度使,领恒、定等六州。元和五年(公元820年)为避皂帝讳,恒州改为镇州。唐王朝由盛转衰,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唐后.五代期间军阀纷争,州、府名称多变,镇州、恒州之名亦变来变去,而获鹿、石邑一直为属县。

宋代初,置河北路,治镇州,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石邑县并入获鹿县,属镇州。庆历八年(1048年)升镇州为真定府,获鹿县为属县。

金国人主中原后,于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升获鹿县为镇宁州,蒙占兴起后,女真族统治被蒙古人取代,窝阔台继位前(公元1229年)改镇宁州为西宁州,即位七年后(公元1235年)废西宁州,复为获鹿县。

元朝灭亡,明王朝改真定路为真定府,清雍止元年(公元1723年)改真定府为正定府,获鹿县直为属县。

辛亥革命(1911年)胜利,结束了中国封建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间、民|国2年(1913年),即废掉州、府。直隶(今河北)省除顺天府外.其余州府俱废,各县直辖于省,不久全省分置四个观察使(俗称“道”)获鹿县属范阳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各县再直辖于省。民国24年(1935年)2月河北省政府呈行政院设置获鹿与河间两行政区,其中获鹿行政区,拟以获鹿县为中心,管辖周围县。同年3月,河北省政府将全省划分17个行政督察区,获鹿县为第12个行政督察区驻地,管辖获鹿、井陉、正定、栾城、元氏、平山、赞皇、藁城8县和石门警察局。

“七七事变”后,民国政府又几次变更行政区划,但因河北大片上地沦陷.均未能执行。

抗战开始,获鹿各抗日政府分属中共领导的冀平豫区、太行区、晋察冀边区、冀普区、北后区领导。还有部分区域由日伪控制。

新中国成立后,获鹿县隶属石家庄专员公署管辖。1958年11月,获鹿县并入井陉县,归石家庄市辖。1959年1月.撤销井陉县,原获鹿县部分改为获鹿区.属石家庄市。1960年5月,恢复井陉县,同时将石家庄市获鹿区井入该县、一个月后的6月30日,并入井陉县的获鹿区从井陉县划出,划入石家庄市桥两区。

1961年5月,获鹿并入桥西区的辖区除上京,西营两村和永壁、高迁、寺家3公社外,其余全部从桥西区划出,井入井陉县。

1962年1月.恢复获鹿县建制,辖城关(获鹿镇)、申后、梁庄、白鹿泉、石井、永壁、寺家庄、高迁,铜冶、山尹村、车行(今上庄镇)、韩庄、上寨、李村、秦庄、黄壁庄、马山、牛山(今宜安镇)、大河、高庄(今新城乡)、故城、王角22个公社。属石家庄专员公署管辖,1983年12月,划归石家庄市管辖。

1994年5月18日撤消获鹿县、设立鹿泉市,以原获鹿县的行政区域为鹿泉市的行政区域。同年6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冀政向各地、市、县发出撤销获鹿县、设立鹿泉市的通知,并授权石家庄市管理鹿泉市。

2014年9月,撤市设区,设立石家庄市鹿泉区。

行政区划

解放后,获鹿路南、路北两县于1948年1月合并为获鹿县,原京汉铁路以东藁栾获县辖获鹿县的村庄还属获鹿。县政府驻小毕村,全县辖10区251村。具中:一区政府驻庄子头,辖27村;二区政府驻东焦,辖23村;三区政府驻曲寨,辖23村;四区政府驻李村,辖27村;五区政府驻杜北,辖24村;六区政府驻方北,辖27村;七区政府驻城关,辖29村;八区政府驻大车行,辖22村;九区政府驻南铜冶,辖25村;十区政府驻永壁,辖24村,

1948年4月28日,区划变更,将一区、二区的上庄、三峪、鲁家峪、庄子头、北峪、东头、威五街、段庄、坡头、东元村、西元村、南平望、北平望、王柳村、七亩、北西焦、南西焦、王庄、孙庄、东白花、西白花、南白花诸村划归井陉县。

新中国成立后,获鹿县区划进行过几次大调整,分别是:

1950年1月,方村、东荆壁、西荆壁、宋村、东尹村、南栗村、东羊市、西羊市、南焦、四屯、段同、娄底、南王村、魏同、南魏、南留营、南郄马、北郄马、东许营、西许营、贾村、小于底、小马村、邵家营、赵卜口27村划归栾城县。

1955年、1958年、1959年先后将张营、西简良、石桥、孔寨、前太保、后太保、肖家营、岳村、康庄、于底10村,宫家庄、留村、东良厢、十里尹村4村,前杜北、后杜北、陈村3村划归石家庄市。

1959年,将北白砂、马山、新寨、田村、沿村、东鲍庄、西鲍庄、南鲍庄、北鲍庄、黄壁庄、上黄壁、下黄壁、上吕13个村划为一个公社,为石家庄市黄壁庄水库公社,1962年获鹿县建制恢复后,上述13村划归获鹿县。

1960年,灵寿县王角公社所辖牛城、东王角、西王角、中王角、东洼、西洼6个大队,划归石家庄市获鹿区。

1975年,王角公社划归灵寿县。

1962年1月,获鹿县恢复建制,原获鹿县辖的上京、两营两村划归石家庄市。

1963年1月,平山县永乐、田都、东邱陵、西邱陵、庄头、孟岭、古贤7村划归获鹿县。

1982年初,马山、黄壁庄两公社划归平山县。1984年上述两公社还属获鹿县,马山公社改称马山乡,黄壁庄公社改为黄壁庄镇。

1983年获鹿县共辖7个镇、14个乡,有208个行政村,附设1个居民委员会。7个镇是获鹿镇、寺家庄镇、铜冶镇、李村镇、黄壁庄镇、宜安镇和上庄镇。14个乡是中后乡、梁庄乡、白鹿泉乡、石井乡、永壁乡、高迁乡、山尹村乡、韩庄乡、上寨乡、秦庄乡、马山乡、大河乡、新城乡、故城乡。

1990年,获鹿县辖7个镇、14个乡,208个行政村。1996年乡镇合并,撤销永壁乡,并入铜冶镇;撤销高迁乡,并入寺家庄镇;撤销?,并入上庄镇;撤销秦庄乡,并入李村镇;撤销马山乡,并入宜安镇;撤销梁庄乡,并入白鹿泉乡;撤销大河乡,设立大河镇。

2010年,撤销山尹村乡,设立山尹村镇。调整后,全市辖9个镇、3个乡:获鹿镇、铜冶镇、寺家庄镇、上庄镇、李村镇、宜安镇、黄壁庄镇、大河镇、山尹村镇、石井乡、白鹿泉乡、上寨乡。

截止2020年鹿泉区辖9个镇、3个乡、1个区:获鹿镇、铜冶镇、寺家庄镇、上庄镇、李村镇、宜安镇、黄壁庄镇、大河镇、山尹村镇、石井乡、白鹿泉乡、上寨乡、鹿泉经济开发区。

以上是 鹿泉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的(鹿泉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7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