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凤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凤阳县的所属地区安徽省滁州市。

凤阳县,安徽省滁州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长三角城市群。东与明光市、南与定远县毗连,西部、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县域面积1949.5平方千米。

凤阳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凤阳县气候呈北亚热带向南温带渐变的过渡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同季,干冷同期,无霜期较长。

凤阳,位于淮河南岸,这里集安徽省旅游强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县、最美中国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游城市、一生中要去的‘66个文化旅游大县’之一、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等诸多荣誉称号于一体。 大自然的厚爱,馈赠给凤阳一方名山胜水,孕育了内涵厚重的淮河文化,哺育了一代农民皇帝朱元璋,造就了“敢为天下先”的小岗人,唱响了脍炙人口的“凤阳花鼓”。凤阳因此以“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享誉海内外。

  1-7月份全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全市排名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3%,全市排名第5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6.4亿元,同比增长28.5%,总量全市排名第5位,增速全市排名第2位;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21.2%,总量全市排名第2位,增速全市排名第1位。

凤阳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凤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凤阳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在今临淮镇附近建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钟离城,钟离属楚。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钟离城又被吴王僚夺去。越王勾践灭吴后,钟离城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灭越,钟离城又属楚。秦统一中国后,钟离城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正式设钟离县。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钟离县为淮南国的领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平定吴楚7国之乱,杀淮南王刘安,改淮南国为九江郡,钟离县仍属其管辖。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后,改九江郡为延平郡,将钟离县改为蚕富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称钟离侯国,后又称钟离县,仍属九江郡。

三国时,钟离县属魏。西晋时,属淮南郡。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将九江郡分为九江、钟离二郡。隆安年间(397—401年),改钟离县为燕县,属钟离郡。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改燕县为钟离县。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钟离县属陈,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周攻占钟离郡,钟离县属扬州淮南郡。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因钟离地枕豪水,钟离郡改称豪州。大业三年,改豪州为钟离郡。隋末,为杜伏威的属地,改钟离郡为豪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降唐后,钟离县属淮南道豪州。天宝元年(742年)改豪州为钟离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名豪州。唐元和三年(808年)改豪河为濠河,改豪州为濠州。

北宋时,钟离县初隶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南宋时由于金兵常南下在濠州一带骚扰,开禧二年(1206年)曾一度把州治迁往定远。

元朝时,钟离县隶河南行中书省安丰路濠州安抚司。至正十二年二月(1352年)郭子兴领导农民军占领濠州,至正十三年又被张士诚夺去。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濠州又为朱元璋所有。次年,朱元璋改濠州为临濠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钟离县为中立县,同时在濠州西南凤凰山南麓建中都。洪武三年因县城北临淮河,将中立县改为临淮县,这是临淮地名之始。洪武六年临濠府改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府治迁往新城,同时割临淮县的太平、清洛、广德、永丰4乡设凤阳县,洪武十九年将虹县(今五河、固镇一带)南8都并入凤阳县。据《明一统志》记载,凤阳因在凤凰山之阳,故名。自洪武七年至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今凤阳县境内为凤阳府治和凤阳、临淮二县地。凤阳府,明初直属中书省,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南京。

清顺治二年(1645年)凤阳府改属江南省,康熙元年(1663年)改属安徽省。乾隆十九年(1754年)将临淮县并入凤阳县。乾隆二十年,凤阳县属安徽省凤颍六泗兵备道,道员驻凤阳。

辛亥革命后,取消府的建制,凤阳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淮泗道,道尹驻凤阳。民国21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凤阳县属第四专区。民国27年2月,府城被日军占领,汉奸倪道烺在蚌埠组织“安徽省维新政府”,凤阳县直属伪省府管辖,伪凤阳县政府设在蚌埠。民国29年“安徽省维新政府”改为“安徽省政府”后,设8个行政督察区,凤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抗战时期,府城、临淮关等城镇虽被日军占领,但在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定凤怀县、凤定嘉县、盱凤嘉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占据府城、临淮关等城镇,并向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区发动进攻。民国35年8月,定凤怀县党政机关,除留少数武装工作人员坚持游击战争外,全部北撤,定凤怀、凤定嘉、盱凤嘉等县政府先后撤销。民国36年元旦,蚌埠正式设市,从此蚌埠从凤阳分离出去。

民国37年,定凤怀县政府重新成立,民国38年1月16日,凤阳解放,2月,定凤怀县政府撤销,凤阳县人民政府成立,凤阳县属江淮第四专员公署,4月改属定远专区,7月改属滁县专区。1956年,宿县、滁县两专区合并成蚌埠专区,凤阳县属蚌埠专区。1961年,蚌埠专区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凤阳县属滁县专区。1993年1月,撤销滁县地区,设立省辖滁州市,凤阳县属滁州市。

行政区划

1949年1月,凤阳解放,定凤怀县委、县政府进驻府城镇,临时成立军管会,实行军事管制。2月底,定凤怀县撤销,恢复凤阳县,属江淮第四专员公署领导,4月改属中共皖北定远地委、定远专署领导,7月初又改属中共滁县地委、滁县专署领导。凤阳县开始辖凤一、凤二、凤三、怀一、怀二5个区和临淮市及府城镇;5月,原属凤定嘉县的凤四区划归凤阳县;7月,将原属五河县的花园湖区划归凤阳县并改称大溪河区;同时新成立凤城区,凤阳县政府设在府城镇府东街。

1949年10月,设临淮市及武店、宫集、芦山、殷涧、凤城、鹿塘、红心、大溪河8区,57个乡。

1950年2月,临淮市改为临淮区;6月,凤城、临淮2个区合并为凤临区;7月,撤销芦山区,分别建立刘府、长淮区;1952年1月,撤销凤临区、恢复凤城区;6月,宫集区及其所辖15个乡,全部划归怀远县。1953年1月增设花园区。

1955年12月并区、乡,将10个区99个乡、镇并为武店、大庙、门台、鹿塘、小溪河5个区,37个乡镇。

1956年12月,撤区并乡,共设28个乡镇。

1957年5月,恢复武店、门台、鹿塘、小溪河4个区。

1958年,撤区并乡,将28个乡、镇合并为1个镇、14个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复和新建武店、刘府、大庙、门台、总铺、板桥、小溪河7个区,47个人民公社。

1963年,撤销凤淮、严桥、岳林、安林、凤阳山、白云、清塘7个公社,同时建立渔业公社。12月,增设淮上渔业人民公社。1966年5月全县有2个县属镇,7个区,41个公社。

1968年3月19日,城东人民公社首先成立革命委员会,1969年,又把一些规模较小的公社合并成较大的公社;3月18日,江山、梨园公社并入板桥公社;3月24日。周圩、明陵公社并入大庙公社;8月1日,禹山公社并入梅市公社;8月24日,邬岗、陈圩公社并入官沟公社;9月6日撤销渔业公社;9月25日,楼店、马湖公社并入东方红公社;9月27日,古城、浙塘公社并入李二庄公社。

1970年1月至1976年9月区划1970年1月,7个区的革命领导小组撤销,县革命委员会直辖2个镇,30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1年12月,恢复7个区,1972年5月重建区革命领导小组,后又将30个人民公社划分为43个公社。

府城镇,1972年9月,红卫镇改称府城镇,红卫镇革命委员会改称府城镇革命委员会。

1976年10月至1985年区划1976年10月,全县设2个镇、45个公社革命委员会。1977年12月,重建凤阳山公社;1978年10月,重建梨园公社。

1981年5月,除考城公社外,其余47个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7月撤销考城乡革命委员会,恢复考城乡人民政府;10月,撤销临淮镇革命委员会,恢复临淮镇人民政府;11月恢复7个区公所。

1982年2月,各公社管理委员会一律改称乡政府;4月,将板桥区的梨园乡划归小溪河区;10月,府城镇革命委员会改称府城镇人民政府。

1984年2月,刘府区的邬岗乡划归大庙区;大庙区的宋集乡划归总铺区。1984年5月,门台区改称凤城区,同时将城北乡并入临淮镇;门台、顾台2乡合并为门台镇。同年,武店、刘府、大庙、总铺、板桥、小溪河6个区所在地的乡先后改为镇。

1985年10月,恢复城北、顾台2个乡的建制,仍属凤城区。1985年,全县共辖7个区,3个镇,44个乡(镇)。

凤阳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凤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1987年10月,原属五河县小溪乡的小朱、小梁、小杜、牌坊4个自然村划归凤阳县渔业乡。风阳县宫集乡的河北村、高埂钱自然村划归蚌埠市郊区天河乡。

1989年9月,风阳县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区划为7个区、8个镇、39个乡、375个行政村、19个居民委员会。

1992年全县有15个镇7个乡,388个行政村。

1993年,全县共有15个镇,13个乡,7个办事处。

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楼店乡并入武店镇,李二庄乡并人板桥镇,宋集乡并入殷涧镇。撤销周圩办事处,成立周圩乡,京山办事处并入总铺镇,凤阳山办事处并入殷涧镇,城南办事处并入城西乡,清塘办事处并入黄泥铺镇,江山办事处并入大溪河镇,花园湖办事处并入枣巷乡。

2005年底,全县共有15个镇,11个乡,397个村民委员会,31个居民委员会。镇、乡是:府城镇、临淮镇、门台镇、武店镇、西泉镇、刘府镇、大庙镇、总铺镇、黄泥铺镇、殷涧镇、红心镇、板桥镇、小溪河镇、大溪河镇、石门山镇、官塘乡、官沟乡、曹店乡、黄湾乡、枣巷乡、梅市乡、城西乡、二铺乡、燃灯乡、周圩乡、亮岗乡。

2007年,凤阳县行政区划调整,将原26个乡镇调整为14个镇,1个乡,389个村,25个居民委员会。乡镇建制:城西乡、门台子镇、府城镇整建制和临淮镇的山后街、夫子郢村合并,设立新的府城镇;曹店乡、官沟乡、刘府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刘府镇;周圩乡、亮岗乡、大庙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大庙镇;二铺乡、板桥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板桥镇;黄泥铺镇和总铺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总铺镇;石门山镇、小溪河镇、燃灯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小溪河镇;梅市乡、红心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红心镇;撤销官塘乡设立官塘镇;撤销枣巷乡设立枣巷镇;临淮镇更名为临淮关镇;保留武店镇、西泉镇、殷涧镇、大溪河镇、黄湾乡。

2021年凤阳县辖15个乡镇、2个省级工业园:府城镇、临淮关镇、刘府镇、大庙镇、板桥镇、总铺镇、小溪河镇、红心镇、官塘镇、枣巷镇、武店镇、西泉镇、殷涧镇、大溪河镇、黄湾乡、凤阳经济开发区和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凤阳硅工业园)。全县共有187个行政村,25个农村社区,23个城市社区。

游在凤阳县

凤阳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凤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凤阳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凤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1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