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属于哪个市(随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随州市属于湖北省,位于湖北省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1°19′至32°26′,东经112°43′至113°46′。
随州市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阳,北面与河南省南阳、信阳二市毗邻,南面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京山市、钟祥市相连。
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樊,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
随州于2000年设立地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四周与襄阳、荆门、孝感和河南省的南阳、信阳等市接壤,素有“荆豫要冲”、“汉襄咽喉”、“鄂北门户”之称。有汉、回、壮、满、苗等20多个民族,版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56万人。下辖曾都区、随县、广水市、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洪山风景管理区。辖区内有37个镇,9个城镇办事处,834个行政村,7767个村民小组,165个社区居委会。
曾都区共有5个乡镇、5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分别是:
淅河镇 万店镇 何店镇 洛阳镇 府河镇
东城街道办事处 西城街道办事处
南郊街道办事处 北郊街道办事处
随州涢水街道办事处
曾都区经济开发区
随县共有19个乡镇,分别是:
厉山镇 洪山镇 柳林镇 三里岗镇
均川镇 澴潭镇 安居镇 万福镇
新街镇 高城镇 殷店镇 长岗镇
草店镇 小林镇 淮河镇 万和镇
尚市镇 唐县镇 吴山镇
广水市共有4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分别是:
应山街道办事处 十里街道办事处 广水街道办事处 城郊街道办事处
李店镇 太平镇 骆店镇 杨寨镇 陈巷镇 长岭镇 马坪镇
余店镇 蔡河镇 郝店镇 吴店镇 关庙镇 武胜关镇
历史沿革
上古为神农烈山氏部落。
春秋时,域地有随、唐、厉(赖)等国。楚于公元前569年灭厉(赖),公元前505年灭唐,战国末灭随,并厉、唐地入随,以随为名建县。最后入秦。
秦为随县,属南阳郡。西汉时名随县,属南阳郡;故唐国地(今唐县镇地)为上唐乡,入春陵县;西南大洪山地属蔡阳县。东汉为随县;春陵县改为章陵县。
三国时,随县属魏国,隶属南阳郡;章陵县改称安昌县;漂水鹦鹉山地设平林县;合河出山地建义阳县。
晋为随县,上唐乡地从安昌县划出设厥西县。厥西、义阳、平林、随县同属义阳郡。太康九年(公元288年)置随国,领平林县。不久,废除平林、厥西县,二县域地入随。
南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改为随阳郡,领厥西县、西平林县,属司州;齐改随阳郡为随阳郡,安化县、阙西县属之,隶于司州;梁为北随郡;辖安化县、厥西县,属北司州;西魏大统元年(535年)升北随郡为随州;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晋为随王,封于随地建国,领崇业、安陆、城阳、宜人、平靖、上明、淮南、永川、广昌、安昌、义阳、淮安、新蔡、建安、汝南、临颍、广宁、初安、蔡阳、汉东等20郡。
隋开皇初废郡,隋为州,领隋县、厥西县。如今的随州市境内当时还建有梁安、下溠、安化、左阳、石武、洛平、厥西、厉城、横山、安贵、漳川等县。开皇七年(587年)改梁安县为清腾县,属郢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下溠县为唐城县,属唐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化县为宁化县,改左阳县为真阳县,改石武县为宜人县,改洛平县为上明县。大业初废州,改隋州为汉东郡,废厥西县入隋,改厉城县为顺义县,旧顺义县和宁化县并入顺义县,横山县并入安贵县,废宜人县,改真阳县为土山县,漳川县并入土山县,以隋、唐城、平林、光化、顺义、安贵、土山、上明等县属汉东郡;清腾县属竞陵郡。大业末,废唐城县、上明县、清腾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州,隋州属山南道。武德初废土山县,四年废安贵县,五年废平林、顺义县。贞观十年(636年)枣阳县隶于隋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山南道为东、西二道,隋州属山南东道。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复置唐城县,光化、唐城县属隋州。元和十年(815年)分山南东道为二个节度使,唐隋邓节度使驻隋州。
五代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隋为州,属山南东道。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改唐城县为汉东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汉东县为唐城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又改唐城县为汉东县,后汉乾元年(948年)复为唐城县。
宋为随州,隶属于京西南路。熙宁元年(1068年)废光化县为镇入随。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以随及唐、邓、信阳并为襄阳府路。绍兴五年(1135年),废唐城县为镇入随。
元为随州,领随县、应山县,隶属湖北道宣慰司,不久改属鄂州行省德安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随州为县,属黄州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为随州,辖应山县,属德安府。
清仍为随州,雍正七年(1729年)州无所领,属湖北布政使司德安府。
中华民国时为随县,民国元年(1912年)属湖北省,民国3年(1914年)属湖北省江汉道,民国16年(1927年)属湖北省,民国20年(1931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937年)后属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县城。
民国38年5月,随北、随南县并入随县,并将随枣、应随县所辖原随县地区划归随县,属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洪山县属湖北省裹阳行政区专员公署。
1952年,随县改属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
1955年,洪山县并入随县。
1979年11月16日,国务院〔1979〕269号文件批准以县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大部地区建立随州市(县级)。次年7月1日,县、市分设建制。
1983年8月19日,随县并入随州市,为省辖县级市,襄樊市代管。
1991年8月26日,把随州市的发展列入全省统筹规划中,各项计划指标直接单列。
1994年11月4日,随州市由省直管县级市。
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改名曾都区,隶属地级随州市;代管广水市。
2009年,国务院批准随州市重新设立随县,即在原随州市曾都区(市政府所在地)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曾都区继续保留;随州市管辖随县、曾都区,代管广水市。
行政区划
1949年5月,成立随县人民政府,辖26区、3镇,即新城、沙河店、青苔、天河口、高城、岩子河、吴山、唐王、净明、安居、厉山、濮北、塔儿塆、万家店、浙河、贯庄店、柳林、均川、尚家店、三里岗、洛阳、三里店、古城、何家店、紫石铺、大堰坡区和城关、厉山、安居镇。
1955年洪山县撤销,所辖澴潭、药山、茅茨畈、长岗、双河、涢阳等区划归随县。
1956年撤销祝林、天河口、双河、长岗、三里岗、柳林、廖寨、涢阳、高城、吴山、药山、贯庄、城郊等区,全县有10个区,3个县辖镇、4个区辖镇、97个乡、一个国营农场。10个区、3个镇:唐镇、洪山、均川、洛阳、浙河、安居、万和店、殷店、澴潭、厉山区和城关、澴潭、厉山镇。
1958年区改为人民公社,乡为管理区。全县划为16个人民公社。后冠以地名,并为13个人民公社:唐镇、洛阳、洪山、两水、万和、般店、草店、安居、三里岗、均川、柳林、澴潭、浙河等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公社改称区,管理区为公社。全县11个区、3个县辖镇,4个区辖镇、109个人民公社,2个国营农场。
1965年改划为14个区,2个县辖镇、5个区辖镇、113个人民公社。
1975年撤区并社,全县有人民公社28个,2个县辖镇,6个社辖镇,2个国营农场。
1980年7月县、市分置,划城关镇及城郊公社大部建随州市。随县有28个公社、1个镇;随州市有1个公社、2个街道办事处。
1983年11月随县并入随州市,设有28个公社、3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次年9月改为区、乡行政建置,计有10个区、7个镇、4个城区办事处和1个国营农场。
随州于2000年设立地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四周与襄阳、荆门、孝感和河南省的南阳、信阳等市接壤,素有“荆豫要冲”、“汉襄咽喉”、“鄂北门户”之称。有汉、回、壮、满、苗等20多个民族,版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万,下辖曾都区、随县、广水市、随州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管理区。辖区内有37个镇,8个城镇办事处,834个行政村,7767个村民小组,165个社区居委会。
以上是 湖北省随州市属于哪个市(随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