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县属于哪个市(惠安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福建惠安县属于泉州市。
惠安县(古属泉州府惠安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与晋江、南安,合称泉州三邑。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惠安县(古属泉州府惠安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与晋江、南安,合称泉州三邑。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东北部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地理坐标为北纬24°49′-25°15′,东经118°38′-119°05′。辖境东北连泉州湾,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泉州湾与晋江市相望。惠安县,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素有“海滨邹鲁”、“雕艺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食品工业强县”、“世界石雕之都”之美誉。

 惠安海岸有黄金海岸之称,全长192千米,占全省的6%。沿海港湾密布。净峰斗尾港是大陆至台湾西海岸的最近港口之一,可供30万吨级巨轮自由出入,是规划建设中的中国四大中转港口之一。崇武港是国家中心渔港,半月湾、青山湾、净峰惠女湾竞秀争艳,崇武海岸则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惠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三位,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廿九位。 

  全县辖15个镇、1个民族乡(百崎回族乡),县政府驻螺城镇。惠安县以惠安女独特民俗及石雕而闻名。县境内北宋洛阳桥、明代崇武城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理位置

】 

  

位置面积 

惠安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处于北纬24°49′~25°07′,东经118°37′~119°0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东南隔泉州湾与石狮市相望;西接洛阳江,西北与仙游县毗连;南临泉州湾海域,与泉州台商投资区接壤;北邻泉港区。东西宽42公里,南北长37公里。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573.34平方公里(不含泉州台商投资区)。县人民政府驻螺城镇,距泉州市中心24.5公里。 

  

地形地貌 

惠安县一面依山、三面环海,地质构造位置处于闽东火山断坳带中段。地貌属于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马蹄形层状倾斜,即由西北的低山过渡到东南的丘陵和台地,而以丘陵地为主。西南西北山丘绵连,峰峦起伏,大小山头千余座,海拔在500~800米之间,大雾山为最高峰,海拔797.6米,间有河谷冲积地和台地,为林辋溪、黄塘溪、菱溪、坝头溪等四大溪流发源地。溪水循山势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台湾海峡,总长120公里,流域面积500多平方公里。中部和东南部开阔平坦,海拔在15~50米之间,大都是海积沙土平原和台地,为地瓜、花生、大豆主产区。 

  

港湾和岛屿 

惠安海岸线长,多港湾、岛屿。主要港湾有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沿海有渔港9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渔港1个),海湾27处,沙洲7处,浅滩16处,海岛(含岛礁)77处。 

  

海域和滩涂 

海域广阔,海域面积17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9公里。有10米等深线内海海域面积260平方公里,10~4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1044平方公里,潮间带滩涂面积78.06平方公里。 

  【

生态环境质量

】 

  

大气环境状况 

2019年,惠安县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6.71%,同比上升1.73个百分点,优于“不低于近三年平均值”的年度目标;6项污染物指标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其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优于“浓度不高于27微克/立方米”的年度目标。 

  

水环境状况 

2019年,惠安县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黄塘溪流域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至Ⅲ类水平,林辋溪峰崎桥断面全年平均水质提升至Ⅲ类,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9.9%,所有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年度目标。 

  

土壤环境状况 

2019年,全县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3.29%、3.05%,优于“减少比例不低于3%、2%”年度目标;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其中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优于“利用率达96%以上”年度目标。 

  

【水文气象】

 

  惠安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常春,光热充沛。2019年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崇武站)21.3度,属异常偏高年份,四季气温皆偏高,其中冬季属异常偏高、秋季属显著偏高,春季、夏季平均气温属偏高。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3℃,出现在8月9日,为有历史纪录以来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为8.4℃,出现在12月30日。年降水量(崇武站)1097.6mm,与常年平均值1132.0mm比较,属正常。降水各季分布不均,其中冬季降水67.0mm,属显著偏少;春季降水484.4mm,属正常;夏季降水480.3mm,属正常;秋季降水8.2mm,属异常偏少。全年日照(崇武站)2092.7小时,异常度为0.6,属正常。从月份上看,12月和7月属偏少,11月属偏多,9月显著偏多,其余月份属正常。 

  主要气象灾害: 

  

一、暴雨

:2019年雨季结束迟、历时长、雨量多。年暴雨日数(崇武站)4日,其中大暴雨日数有1日,为7月22日,日降水量105.1mm。 

  

二、台风:

2019年共有5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惠安县,与常年(5.3个)相比略偏少,影响偏轻。分别为1904号“木恩”、1907号“韦帕”、1909号“利奇马”、1911号“白鹿”、1918号“米娜”。其中2019年第11号台风“白鹿”于8月25日07时25分在漳州市东山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8百帕。“白鹿”登陆后往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于8月25日14时减弱为热带低压。 

  

三、干旱:

雨季结束后,惠安县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连旱日数达101天,达气象特旱标准,其中9~11月总降水量为历史最少。 

  

四、大雾:

2019年雾日较多,出现能见度≤500米的浓雾天气主要出现在:1月11~12日;2月19日;3月4日、9~10日;4月7~10日、19~25日、16日;5月19~26日。 

  

五、强对流

:2019年,惠安县强对流活动频繁,春季冷空气频繁,同时西南暖湿气流较为活跃,强对流天气多发,春季雷暴天气出现在3月29日;4月13日、22日、26日、30日;5月17日。夏季强对流雷暴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22日;7月11日、19~22日、26日;8月14~15日、30日。秋季雷暴天气主要出现在9月4日、7~8日。 

  

六、高温:

受台风“利奇马”外围下沉气流影响,8月9日全县出现高温天气,崇武最高气温38.3℃,突破历史记录。

福建省惠安县属于哪个市(惠安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惠安是千年历史古县。惠安,汉时属会稽,晋时属晋安,梁、陈时属南安,唐时属武荣州,开元8年属晋江县。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今晋江市)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泉州为泉州路,惠安县隶属泉州路。大德二年(1298年),改泉州路为泉宁府,惠安县属泉宁府。不久泉宁府废,复属泉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福建的八路为八府,置泉州府,惠安县属泉州府。  

清承明制,最高一级行政区称省。惠安县属福建省泉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惠安隶属南路道。民国3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惠安归属厦门道。民国16年,废除道制,改为省、县两级制,惠安县直隶福建省。民国22年12月至次年1月“闽变”期间,仍属福建人民政府兴泉省,民国23年2月仍隶属福建省。7月全省划为七个行政督察区,惠安县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9月9日惠安县改隶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50年4月改属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归属晋江地区专员公署。

1955年4月改隶晋江专员公署。

1967年6月30日归属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9月改属福建省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7月改属福建省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改属福建省晋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6年1月,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升为地级市,惠安县归属福建省泉州市。

行政区划

置县时设3乡,领18里,34都,68铺,元、明、清均因之。民国时设16个乡、镇。190个保。

1949年9月5日,惠安县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全县分为8个区、191个乡。  

1951年3月,实行土地改革。6月改划为11个区、187个乡。  1952年6月,增划为14个区、222个乡。1953年,原222个乡缩为198个乡。  

1954年9月,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乡镇区划方案”的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将湖街区改为净峰区,198个乡调整为194个乡、4个镇。  

1955年5月,撤销第六、第十一区,全县划为12个区,并以区公所驻地名称为区名,即城关区、涂寨区、郭厝区、东岭区、净峰区、崇武区、东园区、洛阳区、黄塘区、涂岭区、山腰区、辋川区,下设197个乡、8个镇;同时分析第十区所辖的东平、义路、岭北3个乡归仙游县。10月,全县编为11个区、1个镇、192个乡、7个自然镇。1956年6月,编为8个区、1个镇、69个乡、6个自然镇。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政府,全县成立5个人民公社:红旗公社、飞跃公社、超先公社、上游公社、东红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下设244个生产大队,1771个生产队。  

1959~1960年,仍设5个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队略有增减。山腰盐场改为国营盐场,实行场带队体制,并划附近4个生产大队归其管辖。  

1961年10月,贯彻农村人民公社条例,将原有5个人民公社、244个生产大队改划为15个人民公社、1个国营盐场、405个生产大队、4257个生产队。15个人民公社:城关公社、涂寨公社、东岭公社、崇武公社、洛阳公社、东园公社、张坂公社、南埔公社、涂岭公社、后龙公社、山腰公社、辋川公社、净峰公社、小岞公社、黄塘公社。

1962~1964年,仍设15个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队略有改变;增设城关、崇武、洛阳3个镇。  

1965年,划垵固、鹰园、宣尾、山霞、前张、新塘、后洋、大淡、山腰、田边、东坑、下坑、青山、东莲等生产大队成立山霞人民公社,裁去崇武、洛阳2镇。全县合计16个人民公社、1个城关镇、1个国营盐场、3个农林场。  

1970年4月,撤销小岞公社,并入净峰公社。

1974年3月,恢复小岞公社建制。

1975年,改为18个人民公社。

1979年设16个公社、1个镇(螺城镇),1个盐场,3个农、林场。有生产大队369个,生产队3808个,县人民政府驻地在螺城镇(原名城关镇)。

1980年,辋川公社减去乘胜、东升2个生产大队,增加吹楼、大潘、后任3个生产大队,计22个生产大队,其他公社不变。生产队均有所增加,共计16个人民公社,338个生产大队,4181个生产队。 

1981年全县共计16个人民公社,360个生产大队、4650个生产队。  

1982年全县共计16个生产公社,367个生产大队、4524个生产队。  

1984年10月1日起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原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居)委会,生产队改为村(居)民小组。全县有15个乡、2个镇、1个盐场。

1985年,仍设15个乡、2个镇、1个盐场。

1986年,改为11个乡,即螺阳、黄塘、东园、张坂、涂寨、山霞、小岞、净峰、东岭、辋川、涂岭;4个镇,即螺城、崇武、洛阳、肖厝(山腰、后龙、南埔及涂岭一部分划归肖厝镇);1个国营盐场,即山腰盐场。

1987年,改为螺阳、黄塘、东园、张坂、涂寨、山霞、小岞、净峰、东岭、辋川、山腰、后龙、南埔、涂岭等14个乡,343个行政村;洛阳、崇武、螺城3个镇,47个居委会;山腰国营盐场。

1989年10月24日,东园、东岭、涂寨、张坂、辋川5个乡改为镇建制;从东园镇划出白奇、里春、莲埭、后海、下埭五个行政村,另设百崎回族乡,乡人民政府设在莲埭村的埭埔。至此,全县共有19个乡镇场(10个乡、8个镇、1个国营盐场)、388个行政村、1827个自然村。

1991年地图

1997年,惠安县境内陆地面积972.9平方公里,人口119万人,辖19个乡镇。2000年,析山腰镇、后龙镇、南埔镇、涂岭镇、埭港镇等5个镇置泉州市泉港区(县级)。同年,撤销小岞乡,设立小岞镇。2010年,洛阳、东园、张坂、百崎等4个乡镇行政事务委托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管理。

截至2020年底,惠安县(不含泉州台商投资区)辖螺城、螺阳、黄塘、紫山、崇武、山霞、涂寨、东岭、东桥、净峰、小岞、辋川等12个镇,218个行政村(社区),其中社区11个。

福建省惠安县属于哪个市(惠安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福建省惠安县属于哪个市(惠安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7013.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