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恩平市属于哪个市(恩平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恩平,古称“恩州”,为“五邑”之一。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江门市代管。位于江门市西部,东与开平、台山接壤,南邻阳江,西接阳春,北连云浮,濒临南海。
恩平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南端,濒临南海、毗邻港澳,东至江门市辖属开平市、台山市,南邻阳江市,西接阳江市辖属阳春市,北与云浮市辖属新兴县接壤,是“双区”连接粤西地区和辐射大西南的重要节点。全市土地面积1693.9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0.4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森林面积108.3万亩,海岸线长21公里。辖10个镇、1个街道,151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50.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23万人,农业人口23.22万人。现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48.4万人,分布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近年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中国麦克风出口基地”“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72亿元,年均(下同)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89亿元,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9亿元,增长9.51%;固定资产投资139.81亿元,下降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9亿元,增长10.8%;外贸进出口总额33.1亿元,增长6.3%。
恩平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河流纵横交错,水库星罗棋布,空气清新宜人。境内高山起伏、丘陵遍布,风景优美,是养生、休闲度假的绝佳之地。
恩平自然资源多样,物产丰富。计有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等。其中,动物资源有山鸡、毛鸡、水鸭等约 30 种。兽类有羊、山猪、猪仔狸、乌脚狸等20种。鳞甲类35种,虫类33种,蛇类20种。植物资源也很丰富,较常见且用途广的有:草类10多种,花类30多种,药类有五六十种。境内矿产种类较多,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地热等,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铜、铁、钨、锡、褐钇钽、铌、铌钽、锆英石、钼、稀土等,非金属矿主要有板岩、独居石、黄铁矿、钾长石、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砂、脉石英、钠长石、水晶、水泥用石灰岩、陶瓷土、页岩等,水汽矿产主要为矿泉水、地下水等。其中优势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石灰岩、陶瓷土、页岩、地热和矿泉水等。
水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市累年均降雨量为2263毫米 ,境内那吉黄角、大田、朗底、良西部分地区因山脉影响,造成大量降雨,年均降雨量为2600毫米 。市内地表径流由降雨产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42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3. 8亿立方米 ,平均每人拥有水量6419立方米 ,为全国人平2700 立方米的2.4倍,全省人平3520立方米 的1.8倍。平均每亩耕地水量5000立方米 ,为全国亩平均数82立方米 的27.5倍、全省亩平4143立方米 的1.2倍。
土地资源宽广。本境属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土壤多样。计有水田、山地、旱地土壤。据20世纪80年代土壤普查记载,全境水田面积38.54万亩,集中分布于境内的西部、中部,东南部次之。旱地土壤面积总计8.2万亩,分布于西部、北部。及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田面积时有增减,1985年为44.52万亩。进入90年代后,国家建设征用一些土地,水田面积有所减少。至2020年底止,全市耕地面积共51.85218万亩。
境内地热资源丰富,主要为地热水,俗称温泉。天然出露地热泉点有4个,已开发为金山温泉、帝都温泉、锦江温泉、黑坭温泉,水温45.2~80℃,平均水温62.6℃,各自平距10~30km独立存在,水质清莹、润滑、无色、高温,且大多为自涌式,蕴藏量大,属重碳酸钠型,含偏硅酸、氟、氡、镭、硫、锂、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属医疗温泉。
恩平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南端,濒临南海、毗邻港澳,东枕广州、佛山,西接阳江、湛江,是“双区”连接粤西地区和辐射大西南的重要节点。现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50多万人,分布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近年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中国麦克风出口基地”“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本文作者:古籍大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沿革
恩平县建制,汉时邑地属高凉县。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始称思平县。
三国及晋,属海安县。南朝至隋为齐安县。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成恩平县,五代因之。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本县并入阳江县,元因之。
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置恩平堡(堡址设在今恩平县人民政府大院内),隶属阳江县。嗣后,军民人等陈言,将新会、新兴、阳江三县附近里图民人凑拔以堡为县。尔后,广东省按察副使陶鲁,勘得恩平县地在阳江县水东都要险地,南通阳江,北通新兴,东接新会。三县往来,十分方便,改堡为县。阳江县析出附近水东、仕峒二都共四图;新兴县析出附近静德都八图、长居都七图;新会县析出附近德行都的松柏、山甲、见在三图,上恭甲一图。计三县共析出五都二十三图,军民三千四百一十一户,男女一万二千六百六十五人,田地塘税二千一百六十顷五十四亩,秋粮一万二千八百一十一石,户口食盐钞三万零九百八十四贯。令新兴县县丞何全、阳江县县丞陈永政,俱于成化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齐到提督兴工。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开县治,复名为恩平县,县治为恩平堡故址。
清、中华民国,仍为恩平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同年10月22日,恩平县解放。1958年11月14日,恩平、开平两县合并,县名改为开恩县,县治设于开平长沙;1959年1月7日改称开平县。1961年3月26日,恢复开平、恩平两县建制,恩平县治复为故址。1963年6月15日-1979年5月,属广东省佛山专区。1979年6月至1983年5月,称恩平县,隶属佛山地区行政专区。1983年6月,称恩平县改属江门市。1994年2月撤县设市,称恩平市,为县级省辖市,省人民政府委托江门市代替。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县以下实行区、乡制。1950年1月,全县分6个区、40个乡、1个镇。
1952年7月,增设第七区。10月31日,全县划为7个行政区(称区人民政府)、105个乡(称乡人民政府)、1个镇(恩城镇)。
1953年5月7日,按中央关于四级政权(中央、省、县、乡)的规定,统一四级政权建制。把原来的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作为县级行政的派出机构。1953年5月,增设第八区。县属划为8个区、108个乡,另恩城镇(乡级镇)。1956年1月9日,恩平县人民政府易名为恩平县人民委员会,仍为县长制,区公所、乡政府名称不变,个别乡有分合或易名,区辖乡略有变动。
1957年2月7~14日,撤区并乡。全县撤销区公所一级机构,保留乡政府和恩城镇,把全县108个乡合并为23个乡。
1958年9~10月,撤销乡人民政府建制,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县新建10个人民公社,公社下设连、排、班,不久改为农业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
1958年11月14日,恩平、开平两县合并,称开恩县。1959年1月7日又易名为开平县。到同年5月,原恩平县属的有恩城镇(辖城镇居民)、航运(辖水上居民)、恩城(1959年1月由钢铁公社改称,辖原附城、城南乡及东成乡的石岗、绵湖)、沙湖、牛江、良西(1958年12月从圣堂公社析出)、圣堂、君堂、横陂、大田、大槐(1959年5月从那吉公社析出)、那吉、大沙(原尖石公社易名)等13个人民公社;原开平县属的有三埠镇、赤坎镇、长沙、马岗、水口、月山、赤水、蚬岗、赤坎、苍城、金鸡、塘口、百合等13个人民公社。
1961年3月26日,恩平、开平两县分治,恢复恩平县,辖恩城、横陂、圣堂、良西、沙湖、牛江、君堂、大田、那吉、大槐共10个人民公社和航运人民公社,原大沙公社除和平、南坑归恩平管辖外,其余齐白、箕簧、鹤洲、大塘、大沙、黎雄、岗头咀、苏村、西湾岗、陂头咀等划归开平县辖。全县共有农业生产大队189个。同年6月,撤销恩城人民公社,从恩城人民公社分出属地建立附城、东安、城南3个人民公社;又从恩城、圣堂析出部分大队建立东成人民公社,从大田人民公社分出属地成立朗底人民公社,从那吉人民公社析出属地成立清湾人民公社,将和平、南坑组成南坑人民公社。对部分农业生产大队的规模也作了调整。1961~1962年全县共有18个人民公社、336个生产大队。
1963~1965年,对全县公社、生产大队作了调整。1963年撤销朗底、南坑两个公社,分别并人大田、沙湖人民公社。1965年又撤销清湾公社,将属地分别并入那吉和大田人民公社。调整后全县13个人民公社157个大队。
“特殊时期”,1968年2月至3月,县、公社、两级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1969年2、3月间,大队级也成立革命委员会,代行各级党政领导权。“特殊时期”结束后,1980年取消“革命委员会”名称,先后恢复“大队管理委员会”、“公社管理委员会”和“恩平县人民政府”名称。期间,县属个别公社、大队略有调整。1972年2月,从附城公社划出环城大队归恩城公社管辖,后又分为环城、城东两个大队;1972年12月13日,从横陂公社析出大亨、蓝田、围边、元山、湾海、新潮、塘莲7个大队成立洪滘人民公社;1974年2月,从大田公社析出朗北、朗西、新东、东南、岑洞、蓝厂6个大队恢复朗底人民公社。
1983年下半年,农村建制改革,设立区、乡建制。8月30日,人民公社易名为区,称区公所。1984年2月,撤销生产大队,恢复为乡,称乡人民政府。全县设区15个、镇2个、乡159个、管区6个。
1987年,撤区设镇,全县改设建制镇17个,下辖村民委员会163个、居民委员会23个、村民小组1063个。
1988年,村委会改称管理区,经调整设管理区186个,下辖村民委员会(设在自然村)1584个。
1994年2月28日,经民政部批准撤销恩平县,设立恩平市(县级),原行政区域不变。
1995~2001年,市辖下的一些镇(场)建制有所改变,有撤有并。大槐华侨农场1995年6月改镇建制,设恩侨镇,镇政府驻地石及圩,2001年11月恩侨镇划归大槐镇,称大槐镇;2001年11月撤销洪滘镇划归横陂镇,称横陂镇;2001年11月撤销朗底镇划归大田镇,称大田镇;2001年11月撤销江洲镇划归君堂镇,称君堂镇;2001年11月撤销恩城镇改设恩城街道办事处,驻地、辖地不变,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2001年12月31日,撤销平石、江南、东安镇,分别改称街道。
2004年2月21日,江南街道办事处并入恩城街道。
2004年7月13日,平石街道飞鹅塘村“村改居”改称飞鹅塘社区居民委员会;撤销恩城元淋、米仓村民委员会,新建米仓村委员会;撤并南安、南联村民委员会,新建南联村民委员会。同一时期,大槐镇撤并前进、大朗村委会,新建大朗村委会;撤并那朗、石坳村委会,新建石坳村委会。良西镇撤并七乡、雁鹅村委会,新建雁鹅村委会;撤并龙联、福坪村委会,新建福坪村委会。那吉镇撤并鸭颈、黄角村委会,新建黄角村委会;撤并五乡、坪塘村委会,新建大莲村委会;撤并石湾、潭角村委会,新建潭角村委会;撤并那吉、那北村委会,新建那北村委会;撤并朗寸、那西村委会,新建那西村委会。大出镇撤并华南、下南村委会,新建下南村委会;撤并联平、白石村委会,新建白石村委会;撤并南渡、上南村委会,新建上南村委会;撤并新东、东南村委会,新建东南村委会。东成镇撤并草坑、石岗村委会,新建石岗村委会。
2006年8月,东安街道并入东成镇。
2010年,全市辖恩城街道办事处(恩平市人民政府驻地)和沙湖、牛江、君堂、圣堂、良西、东成、大田、横陂、那吉、大槐等10个镇、151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1834条自然村。
2013年,全市辖恩城街道办事处及沙湖、牛江、君堂、圣堂、良西、东成、大田、横陂、大槐、那吉等10个镇,共174个村(居)委会。
2019年,全市辖恩城街道及沙湖、牛江、君堂、圣堂、良西、东成、大田、横陂、大槐、那吉等11个镇(街),共174个村(居)委会,自然村1598。
2021年全市辖10个镇、1个街道,151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48.37万人。
以上是 广东省恩平市属于哪个市(恩平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