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属于哪个市(东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东平县,隶属于山东省泰安市,位于鲁西南,西临黄河,东望泰山,总面积1343平方千米。东平县历史悠久,境内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三河交汇,大汶口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等相互交融,“运河之心”戴村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平地处黄河、京杭大运河、大汶河交汇处,是水浒文化的发祥地,全县共有自然、人文景观400余处,其中国家级景区、景点5处。境内的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也是“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

东平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辖14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16个村(社区),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三山三水四分田”,是国家与省“一区一圈一带”(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西经济隆起带)三大战略叠加区,全省2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是全国闻名的核桃之乡、大蒜之乡、鱼米之乡、美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境内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三河交汇,大汶口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等相互交融,“运河之心”戴村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自然资源丰富。共有自然、人文景观400余处,铁矿石储量10亿吨、煤炭储量4.7亿吨、石灰岩储量330亿吨。境内东平湖总面积626平方公里,常年水面208平方公里,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湖泊、京杭大运河复航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也是八百里水泊唯一遗存水域,为“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区位优势明显。四条高速公路(济广、济徐、青兰、董梁),两条国道(105、220),一条铁路(瓦日铁路)、一条水道(京杭运河复航工程)交汇延伸,公铁水联运的交通大格局初步形成。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油料生产基地县、全国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基地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移民后期扶持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千年古县等国字号荣誉,推荐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县、省级旅游强县、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山东省淡水渔业养殖基地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等省级荣誉称号。

东平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三山三水四分田”,是国家与省“一区一圈一带”(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西经济隆起带)三大战略叠加区,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千年古县等国字号荣誉,被推荐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获得省级旅游强县、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等省级荣誉称号。

山东省东平县属于哪个市(东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东平”之名来自《尚书》。据《尚书·禹贡》载:“大野既潴,东原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由于东原特殊的地理位置,致使各方面迅速得到发展而成为独具特色的“东原文化区”,这个文化区一直不断地延续和扩大。西周时期,东平境内有须句、鄣、宿等诸侯国。春秋,须句属鲁;鄣属齐;宿属宋。

战国时的无盐发展成为齐国西部的重镇,无盐女钟离春冒死谏齐王而使齐国“因之大安”。东平境内设有须昌县(治今埠子坡)、无盐县(治今无盐村)、张县(治今霍庄),三个县均属薛郡。

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152年)置东平国,东平境属。汉宣、汉光武,魏武三帝都曾封其子为东平国王。此时的东平国经济发展较快,带动了东原一带经济、文化的发展,境内杏花岗冶铁业发展成为当时泰山周围两大冶铁中心之一。东汉,须昌、无盐、寿张、富城、章县同属东平国。三国魏,撤章县,另四县沿属东平国(治所迁寿张县治霍庄)。在西晋,东平国治所迁须昌城,东平国一直延续到后晋。今东平境内皆属东平国。东晋,改东平国为东平郡。

北周,境内须昌、寿张二县属鲁州。隋代,须昌、寿张属郓州。

唐代,随着大野泽的变迁,地区政治中心的变化和大野泽北部的治理,特别是清水石桥的建成,(清水石桥比赵州桥还早5年)使鲁西经济迅速得到发展。唐贞观年间(627年),东平西境的须昌城(今湖里埠子坡)一度成为天平军节度使,郓州、须昌县三级政府所在地。景龙元年(707年),复置宿城县。贞元四年(788年),宿城县改名东平县,与须昌同附郡郭,此为东平县名之始。太和四年(830年),改东平县为天平县。太和六年(832年),撤天平县并入须昌县。

五代时,须昌、寿张县沿属郓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须昌为须城县。

宋代改郓州为东平府。进入元代是东平地区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设东平路,太祖十五年(1220年)严实在东平路立行台,领山东西路行中尚省兵马总管,辖54州县,治所在须城(今州城),是与山东东部益都城相埒的鲁西大都市。明洪武八年(1375年),东平府降为州,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0年),改隶兖州府。东平州时辖汶上、东阿、平阴、阳谷、寿张5县。

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东平州为直隶州,领辖东阿、平阴、阳谷、寿张4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撤直隶州为散州,沿治东平州城。

1913年,改东平州为东平县,治所沿袭,属济西道(驻聊城)。1928年,裁道制,直属山东省政府。1935年,属省第一实验区行政长官公署(驻济宁)。1938年,改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39年9月27日,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先后属泰西行政委员会和泰西专员公署。1941年6月,属冀鲁豫第一专署。1942年7月,改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1945年5月,东平解放,属冀鲁豫第八专署。1947年7月,属冀鲁豫第七专署。1948年5月,复属泰西专署。

1950年5月,属泰安专署。1958年12月,平阴县并入东平县,属聊城专署。1959年8月,改属济南市。同年10月,撤销东平县,恢复平阴县,其县境大部属平阴县。1962年1月1日,恢复东平县建制,复属泰安专署。

1985年8月,泰安地区改为泰安市,东平县沿属。

山东省东平县属于哪个市(东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1949年上半年,全县仍分7个区,区下共辖15镇、112乡、649村、50条街。同年12月,一区分划出城关区,全县共8个区,区下设联防片119处,片下辖村(街)数不等。

1951年4月,复为7个区(城关区并入一区),并以联防片为基础建立120个乡。

1953年8月,由7个区调为10个区。

1955年上半年,撤县城4乡建为城关镇,属一区。全县为117个乡(镇)。同年11月,又并为98个乡(镇)。同时各区名称以驻地命名。

1956年11月,撤城关区并入城关镇,直属县。将98个乡(镇)并为50个乡(镇)。

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为21个乡(镇)。

1958年10月,撤乡建制。全县以304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联合成立了城关、梁村、彭集、沙河站、黄花园、花篮店、.宿城、大羊、接山、苍邱等10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堤子区因蓄洪暂没建社)。同年12月9日,撤苍邱公社并入接山公社;撤梁村公社分别并入彭集和城关公社。公社以下设生产大队。

1958年12月,撤平阴县并入本县建制。全县有城关、黄花园、花篮店、宿城、接山、大羊、彭集、沙河站、平阴、夏沟、东阿、孝直等12处公社。1959年8月,新建水河公社后,全县13处公社。

1959年10月,撤东平县恢复平阴县建制。原东平县水河、花篮店、大羊、接山4公社划属平阴县;黄花园公社划属梁山县(1961年3月改属平阴县);城关、沙河站、彭集、宿城4公社划属汶上县(其中城关、沙河站、宿城于1960年5月改属梁山县。1961年7月,宿城又划属平阴县;城关、沙河站复属汶上县。

1962年元旦,恢复东平县建制,原划出的9处公社全部复属本县。同时,公社以下设管理区47处。同年3月,黄花园公社并入水河公社。

1964年春,原堤子区移民返迁。同年7月20日,成立湖区人民公社(驻沙河站公社李庄)。年底,全县9处公社,辖406个生产大队,650个自然村。

1965年,湖区公社建管理区4处。

1967~1968年“特殊时期”初期,全县管理区一度撤销。至1969年恢复。

1980年1月,城关公社改名州城镇。1983年1月,宿城公社改名东平镇。至1984年4月13日,全县共有7处公社两个镇,辖59个管理区,453个生产大队,3086个生产队(共676个自然村和58条街巷)。

1984年4月14日,县政府下达《关于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的通知》。将原7处公社两个镇改为9个区;将原59个管理区调为36个乡、3个镇;将465个生产大队调整为503个行政村。

1985年12月15日,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销9个区、39个乡(镇)建制。全县调整为5镇、7乡,即:东平镇、州城镇、老湖镇、水河乡、梯门乡、宿城乡、大羊乡、张河桥乡、接山乡、彭集镇、沙河站镇、新湖乡。

1985年12月,将梁山县的银山镇、斑鸠店、豆山、司里、大安山乡及戴庙乡的32个行政村(含乡驻地)和商老庄乡的24个行政村(含乡驻地),共1镇、7乡(1986年6月调为2镇、3乡,)165个行政村,231个自然村,划归东平县管辖,东平湖由东平县统一管理。1985年底,全县共6镇、14乡,675个行政村,920个自然村,58条街巷。

1986年初,全县共有20个乡(镇),675个行政村。

1986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东平湖西银山区建制,将原1镇7乡调整为2镇3乡,即:撤销豆山乡、昆山乡、司里乡;保留银山镇、戴庙乡、商老庄乡、大安山乡;新建斑鸠店镇。将豆山、昆山、司里乡的行政村,分别划属斑鸠店镇、银山镇和戴庙乡。至此,全县设有斑鸠店、银山、东平、州城、老湖、彭集、沙河站等7镇;戴庙、商老庄、大安山、水河、梯门、大羊、张河桥、接山、须城、新湖等10个乡,共17个乡(镇),下辖675个行政村。

1988年11月9日,经省地名委员会批复,同意须城乡改为宿城乡。

1993年3月1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宿城乡,设立宿城镇。至1993年底,全县行政区共分8镇9乡,680个行政村。199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水河乡,设立水河镇。1996年2月2日,经省政府批准,将平阴县旧县乡划属东平县。

200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张河桥乡、接山乡合并为接山乡;东平镇、宿城镇合并为东平镇;老湖镇、水河镇合并为老湖镇;大安山乡、商老庄乡合并为商老庄乡。全县设有斑鸠店、银山、东平、州城、彭集、沙河站、老湖7镇;戴庙、商老庄、梯门、旧县、大羊、接山、新湖7乡,共14个乡(镇)、下辖708个行政村。

2004年,东平县设有斑鸠店、银山、东平、州城、彭集、沙河站、老湖7镇;戴庙、商老庄、梯门、旧县、大羊、接山、新湖7乡,共14个乡(镇),辖708个行政村。

2010年7月,泰安市人民政府调整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其中东平县撤销东平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东平街道办事处;撤销州城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州城街道办事处;撤销接山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接山镇;撤销大羊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大羊镇;撤销梯门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梯门镇。2011年9月,撤销彭集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彭集街道办事处;撤销戴庙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戴庙镇;撤销新湖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新湖镇。

2012年,全县设2个乡、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706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商老庄乡35个村,旧县乡30个村,接山镇52个村,大羊镇37个村,梯门镇42个村,老湖镇71个村,斑鸠店镇40个村,银山镇44个村,戴庙镇48个村,新湖镇54个村,沙河站镇65个村,州城街道71个村,彭集街道53个村,东平街道64个村、10个居委会。全县下设706个村民委员会,10个县城社区居民委员会。2009年起,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规划建设农村社区91个,至2012年,建成16个,并有6个社区实现居民回迁。

2016年,全县辖2个乡、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706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商老庄乡35个村,旧县乡30个村,接山镇52个村,大羊镇37个村,梯门镇42个村,老湖镇71个村,斑鸠店镇40个村,银山镇44个村,戴庙镇48个村,新湖镇54个村,沙河站镇65个村,州城街道71个村,彭集街道53个村,东平街道61个村,县经济开发区13村。

2020年全县辖14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16个村(社区)。

以上是 山东省东平县属于哪个市(东平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54.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