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会市属于哪个市(四会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四会属于广东省肇庆市代管的县级市。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为平原与山区结合部,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鼎湖区相连,西南与高要区相邻,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毗邻,因“四水会流”而得名。全市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距广州市68公里,距肇庆市42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

四会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下游。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肇庆市鼎湖区相连,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县毗邻。属珠三角经济区,是肇庆市的东大门和经济中心区,绥江经济走廊的龙头城市,也是珠三角通往粤西和广西的交通要冲。

 近年来,四会市围绕建设成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地、肇庆产城互动发展示范区、实施追赶型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努力建设肇庆产业强市重要增长极,加快构建“一核一轴一廊”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持续开展“工业园区建设年”“招商引资年”“项目落地年”活动,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有效推动经济持续企稳回暖,是全省唯一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全国“多规合一”试点的县级市,四度荣膺“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五度蝉联“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十三次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入选全国“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排名“2018中国幸福百县”第49位,成功入选科技部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创建名单,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技先进示范县(市)、省教育强市、省卫生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创建的县(市)。

四会人居环境

        古邑四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六祖顿悟成佛之地,六祖寺庙不仅常年对外开放,且每年举办禅宗文化论坛、禅宗六祖文化节,传承传统文化精髓。邓村会纸,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完整地保存了古代造纸术的精髓,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活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六祖寺.jpg

        四会生态环境优美,处处青山绿水环绕,森林覆盖率达到56.6%,是肇庆市唯一的“全国绿化模范县”大力发展全城旅游,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旅游产品。其中,具有城市绿肺功能的贞山风景区、环绥江12公里绿道、瀑布飞流的奇石河风景区、林木葱荣的飞鹅岭森林公园、体验式主题乐园的山湖水上乐园和正在规划建设的绥江国家级湿地公园、天海湖旅游度假区,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四会大地上,吸引港澳台和海外宾朋纷至沓来。

        两千年来与外来文化交汇而沉淀的深厚文明,造就了四会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这里既有适合高端人才的国际一流生活配套,也是管理人才、普通工人宜居宜业的生活乐土,成功入选“2018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吸引着优秀人才在此创新创业、安居生活。

广东省四会市属于哪个市(四会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四会县古为百越地。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平定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秦代置四会县,初属桂林郡。据说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县名相沿至今。

汉初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灭南越国,复置郡县,本县改属南海郡。辖境包括今四会、广宁、怀集、三水、鹤山、新会、江门、开平、台山、斗门等县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三国吴黄武五年(266)划出东南部设置平夷县(后为新会县)。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在县内设置绥建郡,划出西北部设置新招县(今广宁县横山、宾亨、五和一带,治在妙村)、化蒙县(今广宁县南街、东乡、坑口、螺岗一带,治在东乡)、怀集县、乐成县(唐初改化注县,今广宁县古水、木格、洲仔、石咀、清桂一带,治在绿水村)、化成县(唐初改化穆县,今广宁县北市、江屯、联和、潭布以及本县江谷、江林一带,治在江谷)和绥南县(今广宁县石涧一带,治在石涧)。又在县北置乐昌郡,领乐昌、始昌、宋元、乐山、义立、安乐六县,但今地无考。至南朝齐,怀集县已析离郡境,而化蒙、新招、乐成、化成、绥南诸县与四会几分几合。

至唐贞观十三年(639)并为四会、化蒙二县。

北宋开宝六年(973)化蒙县又并入四会县,县境有所扩大。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割太平都、永义都和大圃都、柑榄都部分地方析置广宁县。四会县境域缩至很小范围。

1952年5月广宁县与四会县合署办公,称广四县。

1954年7月广四县分开为广宁县、四会县,并将原属广宁县的江谷、江林、黄田、石狗等16个乡划归四会县管辖。从此,县境范围固定下来。

1958年10月至1961年4月广宁、四会两县虽再次合并,但分县时仍按1954年7月划定的境域不变。

1993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12月18日正式挂牌改为市。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肇庆市人民政府代管。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建国初军事管制时期,设立4个区,1个镇,19个乡。

1952年5月,广宁、四会两县合并称广四县,属原四会县管辖的有4区,1镇,64乡。

1954年7月,广、四两县分开,并将原属广宁县辖第四区下属的黄田乡、小水乡、大水乡、万洞乡、浪口乡、石桥乡、程村乡、隔江乡(以上8个乡后合并属黄田乡、石狗乡)和第一区下属的江明乡、江荣乡、江乐乡、江安乡、江平乡、江华乡、江和乡、江谷乡(以上8个乡后合并为江林乡、江谷乡)划给四会县管辖。分县后,本县重新调整为5个区,1个区级镇,79个乡,2个乡级镇。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25个乡,1个镇:清莲乡、西柑乡、仓丰乡、龙头乡、甫蓉乡、地豆乡、东和乡、威整乡、罗源乡、上观乡、下观乡、上林乡、安南乡、丰乐乡、黄岗乡、石狗乡、大水乡、邓村乡、黄田乡、江谷乡、江林乡、清源乡、龙江乡、下茆乡、上茆乡,四会镇。

1958年1月,又将原有25个乡合并为14个乡,名称是:柑丰乡、清莲乡、黄岗乡、大沙乡、石狗乡、江谷乡、下茆乡、地豆乡、迳口乡、威整乡、罗源乡、龙江乡、黄田乡、江林乡。四会镇建制不变。

1958年9月,本县建立5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初时以数字顺序第一至第五作名称。10月,广、四两县再次合并后,改以地方名作公社名称。

1959年1月,从清塘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四会镇人民公社。1959年6月曾从石狗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黄田人民公社,12月复合并。

1959年7月成立航运人民公社,后改水运人民公社。公社以下区划,初时仿军事编制,以营、连、排分级管理,后来改为生产大队、生产队。既是生产组织,又是行政组织。

1961年4月,广、四两县再次分开,缩小公社规模,将原有7个公社分为15个公社。清塘、大沙、四会镇、水运4个公社规模不变;原地豆公社划分为地豆、口、威整、罗源4个公社;原石狗公社划分为石狗、黄田、邓村3个公社;原江谷公社划分为江谷、龙江、下茆、江林4个公社。

1962年11月,撤销水运公社,改为水运联社。

1963年6月,四会镇公社改称会城镇公社。

1983年8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区公所,作为县政府派出机关,各区按原公社规模不变。区以下设立乡政权,规模相当于原有生产大队,乡属下以原生产队或自然村设村民委员会。会城镇公社改设会城镇人民政府,下设管理区和居委会。

1984年会城镇改称四会镇。

1987年3月,又把区改为镇(乡),属基层一级政权机构,建立人代会,成立镇(乡)人民政府。当时,除江林称乡之外,其余均称镇。遵照省政府指示,为避免与顺德县龙江镇同名,本县龙江区改称龙湾镇。同时,撤销原来以大队为基础建立的乡建制,改为村民委员会,自然村则成立村民小组。

1988年10月,村委会再改为管理区办事处,管理区属下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村民委员会,集镇建立居民委员会。

1992年11月,江林乡改为江林镇。

1993年全县14个镇,158个管理区,25个居委会。

2004年3月,设立东城街道沙田园社区居委会;5月,城中街道城中社区居委会分设花街社区居委会;10月,城中街道的仓岗、沙尾邨村委会和东城街道的东方红村委会分别改为社区居委会。

2006年7月,设立龙甫镇龙甫社区居委会。

2008年8月,设立贞山街道碧海湾社区居委会。

2012年11月,东城街道的清塘、陶塘、陶冲、前锋、沙头、光辉村委会,贞山街道的独岗、姚沙村委会,城中街道的高狮村委会分别改为社区居委会。

2013年4月,设立大沙镇誉城社区居委会。2014年1月,设立东城街道玉城社区居委会;7月,设立龙甫镇再生源社区居委会(2020年7月撤销)。

2020年,四会市下辖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大沙、石狗、黄田、江谷、下茆10个镇和城中、东城、贞山3个街道办事处,有113个村民委员会、42个社区居委会和2311个村民小组。

2021年8月,变更东城街道部分行政管辖范围设立大旺街道。至2021年12月,四会市下辖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大沙、石狗、黄田、江谷、下茆10个镇和城中、东城、贞山、大旺4个街道办事处,有113个村民委员会、48个社区居委会和2168个村民小组。

以上是 广东省四会市属于哪个市(四会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39.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