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嘉祥县属于哪个市(嘉祥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嘉祥县属于济宁市

嘉祥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位于山东省济宁市西部,属黄河冲积平原。东临济宁市任城区,南接金乡县,西靠菏泽市的巨野县和郓城县,北依梁山县,东北隔梁济运河与汶上县相望。东西宽16千米,南北长47.5千米,总面积838.56平方千米。

从双凤村和长直集村发掘的石刀、石斧、石凿等文物验证,嘉祥县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聚居。金置嘉样县。相传鲁哀公时获鳞处也,故云嘉样。1967年2月,嘉祥县属山东省济宁地区。1983年10月,嘉祥县属山东省济宁市。

嘉祥县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的长方形。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 海拔高度一般在35~40米。低点在县城东南金屯镇东部,海拔35米;高点在县城西北黄垓镇中部,海拔40米。东南比西北相差5米,东比西相差3~4米。全县有大小山头126座,多是东北、西南走向,呈岛状突出平地,主峰海拔高度一般在50~200米,成为鲁、豫、皖、苏交界平原地带的独特自然景观。纸坊镇与(马集镇)交界处的孟良山(旧名塔山),海拔243.1米,为全县最高点。

嘉祥县境位于黄泛冲平原的边缘,平原主要分布于黄垓镇、老僧堂镇、孟姑集镇、梁宝寺镇、大张楼镇、马村镇、万张街道 、嘉祥街道、卧龙山街道等;洼地主要分布于县城、 大张楼镇、梁宝寺镇和县城东南部、金屯镇东部、仲山镇、满硐镇、纸坊镇等。山地主要分布于纸坊镇和满硐镇、仲山镇西部、嘉祥街道的南部、卧龙山街道的中部和南部。

嘉祥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13. 9℃。在东亚季风影响和控制下,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在季节分配上很不均匀。春季温 度回暖快,气候多变,降雨稀少,多西南风。3~5月平均降水量9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5% ,而蒸发量大,常形成春旱,夏季炎热多雨,高温高湿,降水集中,常有暴雨。6―8月份平均降水量398.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0%。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多形成洪涝灾害和旱涝相间发生。秋季气温急降,雨量减少,天多晴朗,9―11月平均降水量133.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0%,常发生秋旱。冬季常为高压控制,气候干冷,雨雪稀少,12月-2月平均降水量3 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西部,属黄河冲积平原。东临济宁市任城区,南接金乡县,西靠菏泽市的巨野县和郓城县,北依梁山县,东北隔梁济运河与汶上县相望。嘉祥是宗圣曾子故里、“中国石雕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国鲁锦之乡”。在嘉祥,儒家文化、吉祥文化、孝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交相辉映。

山东省嘉祥县属于哪个市(嘉祥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夏、商时代,地属《禹贡》徐州之域。西周属充州。春秋时属鲁国武城地,武城遗址在今城南22公里南武山前。战国时属齐国。秦为薛郡爰戚县,爰戚城故北在今城南12公里大鼎山前东纸坊村附近。

汉至北魏属钜野县地。钜野西汉置县,县治故址在今嘉祥县城西偏北16公里处。钜野县在汉、魏时期属兖州山阳郡。公元265年(晋泰始元年),山阳郡改为高平国。十六国时高平国改为高平郡,钜野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时栽兖州,钜野归属徐州,公元453年(刘宋元嘉三十年),复置兖州,治于瑕邱,钜野县先后属刘宋、北魏的兖州高平郡。

东魏至北宋,嘉祥县地西部属钜野县,东部属任城县。公元518年(北魏神龟元年),高平郡分出一部分,置任城郡,任城县随郡而置。东魏、北齐,钜野县属兖州高平郡,任城县属兖州任城郡。隋朝,钜野县属兖州东平郡,任城县属兖州鲁郡。唐朝,钜野县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任城县属河南道兖州鲁郡。后梁、后唐、后晋、后汉隶属未变。公元952年(周广顺二年)设置济州,钜野县,任城县同属济州。北宋时钜野县,任城县同属京东西路济州。

金时嘉祥县属山东西路济州。元初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总管府。公元1252年(元完宗二年)属东平路,1266年(至元三年)改属济州,1279年(至元十六年)属济宁路单州。明初隶属未变,1376年(明洪武九年)分全国为十三布政使司,嘉祥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1385年(洪武十八年)济宁降为州,兖州升为府,嘉祥与济宁同属兖州府。清顺治初年属山东省兖州府济宁州,1724年(雍正二年)属济宁直隶州,1730年(雍正八年)属曹州府,1735年(雍正十三年)属兖州府,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复属济宁直隶州。

1913年(民国二年)国民党嘉祥县知事公署属山东省岱南道,1914年改属济宁道,1928年撤道,直属国民党山东省政府。1938年3月、日伪嘉祥县公署建立,嘉祥属山东省鲁西道尹公署,后改属兖济道。

1944年8月,县抗日民主政府于纸坊集成立,属冀鲁豫边区钜南工委五县联合办事处。1946年6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冀鲁豫行署二专署。1948年7月嘉祥解放,1949年8月改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53年平原省撤销,归属山东省济宁专区,1958年12月嘉祥县撤销,1962年2月恢复嘉祥县,属山东省济宁专区,1983年10月行政体制改革,济宁专区改为省辖市,嘉祥县属山东省济宁市。

行政区划

1949年9月,济宁县并入嘉祥县,增加安居、喻屯、王贵屯区,撤销核桃园区,设金屯区,共10个区。

1949年10月31日,县辖区名称谓,由地名称谓改为序数称谓排列:一区(城关)、二区(金屯)、三区(纸坊)、四区(仲山)、五区(牟海)、六区(万张)、七区(疃里)、八区(安居)、九区(王贵屯)、十区(喻屯)。

1952年11月底,增加唐口区为九区(从一区、原九区划出部分村庄组成),原九区改为十一区。全县共11个区。

1953年8月,南旺县撤销,南部4个区划归嘉祥县,分别命名为十二区(梁宝寺)、十三区(黄垓)、十四区(孟姑集)、十五区(马村),全县共15个区,175个乡(镇)。

1956年1月,区的称谓由序数称谓改为地名称谓。3月撤销万张区,唐口区与王贵屯区合并为唐口区。9月安居、唐口、喻屯3个区划归济宁县。这时县辖10个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9个乡(镇):城关镇、金屯乡、纸坊乡、满硐乡、核桃园乡、仲山乡、吕村乡、马集乡、新挑河乡、牟海乡、孟姑集乡、老僧堂乡、黄垓乡、梁宝寺乡、张楼乡、马村乡、山营乡、万张乡、疃里乡。后又并为8个乡(镇)。1958年8月将乡(镇)改为人民公社。全县设卫星(城关)、高峰(纸坊)、先锋(金屯)、跃进(仲山)、永进(疃里)、红旗(马村)、东风(梁宝寺)、火箭(孟姑集)8处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嘉祥县建制撤销,卫星、高峰人民公社的大部分区域和先锋、红旗、永进人民公社划入济宁市,为济宁市嘉祥、纸坊、金屯、马村、疃里人民公社;高峰人民公社之原满硐乡、核桃园乡分别划入金乡县胡集人民公社和羊山人民公社;卫星人民公社之原大山头乡西部区域划入巨野县夏官屯人民公社;跃进人民公社划入巨野县,为巨野县仲山人民公社;火箭人民公社之原孟姑集乡、老僧堂乡分别划入巨野县田庄人民公社和郓城县黄堆集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划入郓城县,为郓城县梁宝寺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恢复嘉祥县建制后,全县设城关、马集、金屯(后改名王堌堆)、纸坊、满硐、核桃园、仲山、大山头、孟姑集、老僧堂(“文化大革命”中曾改名东风)、黄垓、梁宝寺、张楼(后改名大张楼)、马村、万张、疃里16处人民公社,683个生产大队。

1980年1月,从城关人民公社和疃里人民公社划出27个生产大队组成新挑河人民公社;同时将从黄垓、梁宝寺、张楼、马村、万张5处人民公社搬迁到南旺湖里的农户4455户,42个新村,组成红旗(后改名桐庄)、红运两处人民公社。全县共19处人民公社,107个管区,709个生产大队,3682个生产队。

1984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全县设4个镇:嘉祥镇、纸坊镇、大山头镇、梁宝寺镇;15个乡:新挑河乡、马集乡、王堌堆乡、满硐乡、核桃园乡、仲山乡、孟姑集乡、老僧堂乡、黄垓乡、桐庄乡、红运乡、大张楼乡、马村乡、万张乡、疃里乡。下辖724个行政村,780个自然村。

1990年1月,核桃园乡划归巨野县。全县有4个镇,14个乡;下辖710个行政村,761个自然村。

1990年1月,核桃园乡划归巨野县。

2014年2月,疃里镇、马集镇由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

2020年全县辖十五处镇街(梁宝寺镇、马村镇、大张楼镇、纸坊镇、金屯镇、孟姑集镇、仲山镇、老僧堂镇、满硐镇、黄垓镇、疃里镇、马集镇、嘉祥街道办事处、卧龙山街道办事处、万张街道办事处)和一处省级经济开发区,559个行政村居,人口82万人(含济宁经开区代管的疃里镇、马集镇)。县政府驻嘉祥街道办事处。

山东省嘉祥县属于哪个市(嘉祥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山东省嘉祥县属于哪个市(嘉祥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24.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