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县属于哪个市(庐江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庐江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邻巢湖市、无为市、枞阳县、桐城市、舒城县、肥西县,毗邻水域包括巢湖和长江。

庐江县位于北纬30°57′~31°33′,东经117°01′~117°34′,地处皖中,周边与巢湖市、无为市、枞阳县、桐城市、舒城县、肥西县毗连。

 庐江县有丰富的资源,自古有“鱼米之乡”和“地下聚宝盆”之称。2021年粮食产量76万吨,蔬菜产量46.3万吨,生猪存栏6万头。新增稻虾综合种养面积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2.3万亩。为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也是重要的水产品、畜禽生产基地。该县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现已探明的有铁、硫、铜、矾、铅锌、紫砂、石灰石、高岭土、钾长石等28种,其中:铁矿储量10亿多吨,硫铁矿储量3亿多吨,分别占全省的1/4和1/2;明矾石储量3.5亿吨,为全国第二。

境内汤池温泉水温高、流量大、水质好;有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和周瑜墓园、抗日名将孙立人故居等人文景观。 荣获部优或省优产品的主要产品有:铝活塞、风机、硫酸、水泥、海神牌花雕酒、三叶精制菜、白云春毫名茶等。羽绒制品、蜂蜜制品、长毛绒玩具、三叶精制菜等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12.5%、-5.9%、14.9%和15.1%。

一、经济总量实现突破。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547.2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1.24%提升至1.27%。其中,一产、二、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63.0、197.7和286.4亿元,分别增长7.7%、4.7%和6.4%。

二、生产领域供给充足。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28.4%和12.5%,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3.8%和7.1%。其中,2021年,全县产值排名前4位的大类行业增长42.8%,高于全县规模工业平均增幅14.4个百分点,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升。

三、消费领域需求旺盛。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6亿元,增长14.9%,高于全市平均(13.2%)1.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90.1和196.7亿元,分别增长19.5%和10.8%;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9.1和31.5亿元,分别增长12%和37.1%。

四、转型升级深入推进。2021年,我县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7%,高于全市(17.4%)69.6个百分点。2021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5.3%和140.4%,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1.4%和6.3%提升至30.8%和16%。

五、市场活力加快释放。2021年,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超1万户,达10994户,增长10.5%。2021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697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2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05人。

六、居民收入跑赢GDP。2021年,我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关口,达32155元,比上年增长10.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0.5%)0.1个百分点,高于全县GDP增幅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34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64元,增长10.6%。

七、先行指标积极向好。2021年,全县工业用电量14.9亿千瓦时,增长12.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比重(51%)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金融资金脱虚向实趋势明显,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历史沿革

“庐江”,最早出现于《山海经》的一条江名,现为哪条水流尚无定论。后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庐江又叫潜川,始于南朝梁。

今庐江之地,春秋属舒国,战国属楚,秦属舒邑,汉为舒县。“庐江郡”设于西汉初。“庐江县”名始于隋(《隋书·地理志》),另说始于南朝梁,两说时间仅相差几十年。庐江县设立以后,隶属和地域多有变化。

1947年,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八旅二十四团攻克庐江县城,成立庐江民主县政府,月底部队转移后即撤销,年底,庐南大化至砖桥一线和桐城东北乡建立桐庐民主县政府,庐江同时建立湖西民主县政府。桐庐、湖西两县同属皖西第二专员公署(驻桐城境内)。

1948年8月,湖西县划分为庐江、湖西两县,新的湖西县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驻无为开城),庐江县仍属二专署。

1949年,1月22日庐江全境解放,庐江、桐庐两县属桐城专区,2月桐庐县原庐江庐南部分归还庐江建制,7月湖西县并入庐江,隶皖北行署巢湖专区。

1952年2月4日,庐江县划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58年7月7日,庐江县由芜湖专区划属六安专区。

1965年7月14日,设巢湖专区(专署驻巢县城),庐江县由六安划归巢湖专区。

1971年8月29日,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庐江属之。

2000年1月,撤销巢湖地区设省辖巢湖市,庐江隶属巢湖市。2011年8月,庐江县因撤销巢湖市被划属合肥市。

行政区划

1949年7月,湖西县并入庐江,成立庐江县人民政府。隶属皖北巢湖专署。县以下设区人民政府和中共区委,全县有城关、矾山、金牛、白山、沙溪、柯坦、盛桥7区67乡,4个乡级镇。区辖乡(镇),乡辖村,镇辖街、村,街下辖居民小组。

1950年7月,增设罗埠、裴岗、乐桥、汤池4个区,改水上区为白湖区(是年2月),无为县蜀山区黄姑乡的周杨、殷渡、圩滩、鲍庄、棋杆、牌坊、秋叶、埒埂和石乡的西城计9保划归庐江县,埒埂、秋叶、西城为西城乡,周杨、殷渡、圩滩为杨柳乡,鲍庄、牌坊为杭头乡,是年又新(石幼)增塔山(今石山),天新、月形、梅山、马山五乡,盛桥镇改为盛桥乡,全县共12区75乡,4个乡级镇,另3个水上乡。乡下先后辖村、选区。

1951年全县部分乡(镇)作了调整,是时下辖12区174乡(含2水上乡)、5个乡级镇。

1952年增设马厂、罗河、南桥、石头、同大五区,全县共17区,195乡,增加了戴桥、裴岗、黄屯、泥河、罗河、金牛、石头、白山、牌楼9个乡级镇。共14个乡级镇。学德、民主、和平3乡分别改名松园、尹岗、蒋岗,撤销戴桥、裴岗、泥河、罗河、西城、板桥(乐桥区),金牛、石头、白山、永胜10乡和盛桥、城关2个水上乡,新增凤台、侯湾、马鞍、双岗、筷岭、双石、平安、梅林、龙门、棋杆、法云、洋河、二庙、二里、母子、天官、桃岭、杨桥、五桥、佛岭、茶庵、汪庙、六丛、星夜、古圩、常丰、紫荆、沙埂、田埠、双山、仓头、马岗、板桥(盛桥区)33乡。

1953年17区,201乡(其中1水上乡),10乡级镇。是年增设矾山镇,撤销戴桥、黄屯、金牛、石头、白山5镇,改设戴桥、黄屯、金牛、石头、白山5乡。增设缺口水上乡。

1954年18区,因原矾山区1952年秋迁黄屯,越明年改为黄屯区,是年仍恢复矾山区,辖矾山镇和夹板、小山、矾山3乡,全县有200乡和10镇(乡级)。缺口水上乡改为缺口港,另增设盛桥港,管理船民。

1955年18区,201乡,10个乡级镇。

1955年12月,8区1直属镇,99乡(含1直属乡)、4个乡级街道居民委员会,乡下辖农业生产合作社。撤销同大、石头、南桥、马厂、柯坦、罗河、矾山、白湖、裴岗、城关10区,新增城关直属镇。

1956年7月改县人民政府为县人民委员会,撤销区人民政府,设立区公所为县人民委员会派出机构。是年11月29日,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撤销吴渡、安定、关庙、梅林、矾山、双墩、凤凰、窖山、佛岭、筷岭、白湖、双湖、塔山、迎松、罗埠、黄山、田龙、枣岗、洋河、积慈、店桥、胜岗、楼塘、梁山、曹井、圩坝、东岳、新河、常丰、黄道、南闸、北闸、白河等33乡,铺岗直属乡划归罗埠区,另成立矾山直属镇和同大乡。全县共设8区2镇65乡,4个乡级街道居民委员会。

1958年12月,撤销区建制,全县实现公社化,建立马厂(国庆)、庐北(灯塔)、裴岗(先锋)、缺口(光辉)、杨柳、黄屯(五星)、砖桥(红专)、罗河(红日)、泥河(东升)、沙溪(高峰)、柯坦(32星)、乐桥(东风)、汤池(红旗)、长岗(爱国)、金牛、福元(旌旗)、郭河(曙光)、新渡(跃进)、魏冈(和平)、白山、同大、盛桥、冶山23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括号内为曾用名)。

实行政社合一后,保留城关、矾山两直属镇。公社下辖生产大队(公社化初期叫营或管理区)、生产队、组,镇辖居民委员会和选区。

1960年5月,撤销马厂、冶山、郭河、新渡、魏岗、杨柳、砖桥、缺口、罗河9个公社,并将城关、矾山两直属镇改为城关、矾山公社。全县并为16个人民公社,辖185个大队。次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缩小公社规模,调整公社体制的指示,将16个公社划为75个公社,497个大队,隶属于原16个公社领导(为设区的过渡阶段)。

1961年12月撤销原16个人民公社,年底恢复区委作为县委派出机构,成立城关、汤池、金牛、白山、盛桥、缺口、泥河、乐桥8个区委,下辖75个人民公社。

1968年后,县、区、公社、大队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行使党、政、财、文权力。

1977年,撤销城关公社,恢复城关直属镇(区级),下辖牌楼、城东、西街、岗湾四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1980年4月取消县、区、公社、大队等机构的“革命委员会”名称,启用县人民政府、区公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等名称,区公所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1984年农村进行体制改革,实行政社分开,全面恢复乡级建制,74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召开基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了乡人民政府组成人员,所辖562个生产大队改名为村民委员会,村下辖7385个村民小组。镇仍辖街道居民委员会或村,下设居民组。

1985年初,恢复矾山镇为县直属镇,撤销钟山、矾山两乡,设矾山、钟山两办事处,隶矾山镇。是年5月以后,又将金牛、白山、缺口、泥河、汤池5乡,改为乡级镇,下辖村和街道居民委员会;以盛桥乡所辖盛桥街道和盛桥村、东岳乡的薛岗村、七里乡的孙桥村一部分成立盛桥镇。至此,全县为8区、2直属镇、67个乡和6个乡级镇,4个乡级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乡级办事处,561个村、7个村级街道居民委员会、1个蔬菜大队,9309个村民组。

1986年全县为8区、2直属镇、67个乡和6个乡级镇,4个乡级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乡级办事处,561个村、7个村级居民委员会、1个蔬菜大队,9309个村民组。

1987年1月16日撤销矾山、钟山两个办事处,实行镇管村和街道居民委员会。

1992年,县境黄道乡新圩村10个村民组241户、986人、33.6公顷耕地,以及黄道乡黄道村和岗头村在杨婆圩旁的1.4公顷河滩地划为肥西县三河镇管辖。

1996年10月,县境福元乡的潘湾、薛泊、舒旭、六丛、郑圩5村61个村民组、1912户7975人、总耕地面积428.05公顷,划归舒城县杭埠镇管辖;舒城县杭埠镇的迎水庵村7个村民组118户570人、耕地面积17.329公顷、3口水塘水面4.669公顷,划归同大乡管辖,两县此段界线以杭埠河河道中心线为界。至此,县域总面积由2352平方千米减为2348平方千米。

1992年全县撤区并乡,成立27个乡镇。

1995年调整乡镇规模,扩至32个乡镇,2004年又缩为28个乡镇。2005年7月,全县乡镇规模调整后为17个镇。

2021年,庐江县下辖3个街道、17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共230个行政村村(社区),7702个自然村,164个居民定居点。

安徽省庐江县属于哪个市(庐江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安徽省庐江县属于哪个市(庐江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914.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