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是哪个市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下辖街道一览)

九龙坡区属重庆市辖区,直属于重庆市。

九龙坡区属重庆市辖区,地处重庆市西南部,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的中心城区,是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渝中半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经济圈文旅融合效应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九龙坡区与渝中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璧山区、江津区接壤,同南岸区、巴南区隔江相望。区境南北长36.12公里,东西宽约30.4公里,幅员面积432平方公里,下辖19个镇街(9个街道、10个镇)。

九龙坡区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的中心城区,幅员面积43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10个镇,常住人口153万人,其中有6个镇、近200平方公里纳入重庆高新区直管园。2022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74.15亿元、增长4.4%,总量和增速分别居中心城区第二和第三,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优越区位——东领人文之城、西踞科学之城。

巍巍中梁山纵贯南北20余公里,把九龙坡分为东、西两大区域。东部区域紧邻“重庆母城”渝中半岛,面积88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城市化,其中九龙美术半岛及近10公里长江沿岸是全市倾力打造的“艺术湾”核心区域,引领着重庆主城“人文之城”的发展提升;西部区域344平方公里,处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是重庆主城西扩的重要腹地和发展空间,承载着重庆主城“科学之城”的重要功能。中梁山隧道、华岩隧道等4条隧道共双向18车道贯通中梁山脉,人流、物流愈加畅通。长江西进东出,区内岸线长30余公里,大溪河、梁滩河、跳磴河、桃花溪4条次级河流蜿蜒流转,河湖交错,温泉富集,近100平方公里的山体水体构成九龙坡自然生态基本格局,森林面积超过140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平方米。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位启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不断加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加快推进,更加凸显九龙坡作为成渝“双城”“双核”相向发展“主通道”、重庆主城西扩“主阵地”、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主战场”的独特区位优势。

九龙坡区(500107),区境内有一地名“九龙滩”,相传南宋光宗在重庆即位当皇帝时,天上飞来九条龙,盘踞在一高坡上,后被称为“九龙坡”。1955年设区。

辖9个街道、10个镇:杨家坪街道、黄桷坪街道、谢家湾街道、石坪桥街道、石桥铺街道、中梁山街道、渝州路街道、二郎街道、九龙街道、华岩镇、含谷镇、金凤镇、白市驿镇、走马镇、石板镇、巴福镇、陶家镇、西彭镇、铜罐驿镇。

九龙坡区是哪个市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下辖街道一览)

(1)杨家坪街道

因清康熙年间,多杨姓人家住坪上而得名

驻地:天宝路12号

辖13个社区:西郊二村社区、西郊三村社区、新胜村社区、兴胜路社区、团结路社区、前进路社区、新华一村社区、新华二村社区、新华三村社区、杨渡村社区、天宝路社区、天兴路社区、杨渡路社区。

命名经历:杨家坪街道(1953)

(2)黄桷坪街道

境域地坪上有一大黄葛树(黄桷树),因而得名

驻地:黄桷坪正街218号

辖9个社区:黄桷坪正街社区、新市场社区、唐家湾社区、邮电支路社区、小湾社区、三角道社区、滩子口社区、五龙庙社区、九龙湾社区。

命名经历:黄桷坪街道(1962)

(3)谢家湾街道

境域营生的居民多为谢姓,故此得名

驻地:谢家湾文化五村28栋

辖14个社区:劳动一村社区、劳动三村社区、民主村社区、大公馆社区、赵家山社区、渝中花园社区、谢家湾正街社区、鹅公岩社区、直港大道社区、袁家岗社区、黄家码头社区、解放台社区、华润凌江社区、杨坪社区。

命名经历:谢家湾街道(1962)

(4)石坪桥街道

因此地曾有一小石板平桥而得名

驻地:建筑村社区横街特6号

辖7个社区:冶金村社区、建筑村社区、石坪村社区、横街社区、后街社区、造漆村社区、新视界社区。

命名经历:石坪桥街道(1962)

(5)石桥铺街道

因正街东段建有两孔石墩桥一座而得名

驻地:朝阳路191号

辖12个社区:柏林社区、石小路社区、石新路社区、石杨路第一社区、兰花社区、高庙社区、白鹤社区、渝州新城社区、朝阳路社区、老顶坡社区、紫薇社区、张坪社区。

命名经历:石桥铺街道(1962)-析置二郎街道(2014)

九龙坡区是哪个市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下辖街道一览)

(6)中梁山街道

以中梁山得名

驻地:中梁山街258号

辖8个社区、4个村:协兴村社区、半山一村社区、半山二村社区、华岩新村社区、华龙家园社区、福苑社区、康苑社区、华福家园社区、新政村、共和村、西山村、华岩村。

命名经历:中梁山街道(1962)

(7)渝州路街道

以主干道渝州路得名

驻地:渝州路73号

辖10个社区:奥体社区、渝州路第二社区、六店社区、科园路第一社区、科园路第二社区、渝州路第一社区、红育坡社区、白马凼社区、埝山苑社区、龙井湾社区。

命名经历:石桥乡(1952)-石桥镇(1993)-渝州路街道(2004)

(8)二郎街道

以二郎社区得名

驻地:二郎科城路68号

辖8个社区:二郎社区、石杨路第三社区、同天苑社区、石杨路第二社区、迎宾路社区、五台山社区、云泽路社区、科城路社区。

命名经历:二郎街道(2014)

九龙坡区是哪个市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下辖街道一览)

(9)九龙街道

因境内地名九龙坡而得名

驻地:兴胜社区兴胜路2号

辖11个社区、3个村:龙泉社区、盘龙社区、马王社区、水碾社区、巴国城社区、彩云湖社区、大堰社区、盘龙新城社区、上游社区、杨渡路社区、杨渡村社区、盘龙村、大堰村、上游村。

命名经历:九龙乡(1983)-九龙镇(1993)-九龙街道(2020)

(10)华岩镇

因境内华岩寺而得名

驻地:中梁山258号

辖8个社区、5个村:石龙社区、民安华福社区、西铁村社区、中南村社区、田坝村社区、华福雅苑社区、华岩新城社区、幸福社区、齐团村、朝阳村、联合村、西站村、石堰村。

命名经历:人和镇(1940)-人和乡(1956)-华岩乡(1983)-华岩镇(1993)

(11)含谷镇

因宋代该地有含谷寺,后形成集市名含谷场,因而得名

驻地:含兴路36号

辖1个社区、9个村:含谷社区、新营房村、净龙村、崇兴村、华新村、宝洪村、含金村、寨山坪村、建新村、含湖村。

命名经历:含谷乡(1982)-含谷镇(1993)

(12)金凤镇

外来望族龚氏建楼,望西北山如凤展翅,西南山形如龙盘踞,故将原鲁诸场改名为龙凤场,后因缙云山脉南段横亘境内西部,古时被称作“金山”,更名金凤

驻地:金凤路13号

辖3个社区、7个村:龙凤社区、金凤佳园社区、新凤社区、净慈寺村、大盐村、九凤村、海兰村、白鹤村、虎峰村、文昌村。

命名经历:龙凤乡(1930)-金凤乡(1982)-金凤镇(1993)

(13)白市驿镇

明、清时期,镇一带是重庆至成都的驿站,集市贸易较繁荣,形成天天赶场的白日场市

驻地:白市驿正街90号

辖4个社区、11个村:黄金社区、驿站社区、驿都社区、松岭社区、太慈村、牟家村、新店村、海龙村、九里村、三多桥村、真武村、高峰寺村、高田坎村、大河村、清河村。

命名经历:白市驿镇(清末)-白市镇(1940)-白市乡(1956)-白市镇(1959)-白市驿镇(1980)-黄金乡并入(1987)-松岭乡并入(1993)

(14)走马镇

因场镇依山建在一山岗上,远看势若奔马而得名

驻地:走新街5号

辖1个社区、10个村:关武庙社区、灯塔村、银岗村、石桥村、玉龙村、金马村、椒园村、梓桐村、大石村、慈云村、乐园村。

命名经历:走马乡(1930)-走马镇(1993)

(15)石板镇

因境内街道多系石板铺成而得名

驻地:长青路9号

辖1个社区、5个村:长青社区、青龙村、梅乐村、黄家堰村、天池村、高农村。

命名经历:石板乡(1930)-石板镇(1997)

(16)巴福镇

因该地早年建有数座庙宇,前来求福求寿者众多,清乾隆年间形成集市福寿场,因此得名

驻地:福兴路1号

辖3个社区、6个村:福寿社区、西城新苑社区、九龙西苑社区、西和村、钟鹤村、石马村、赵坝村、五根村、天坪村。

命名经历:福石乡(1930)-巴福乡(1984)-巴福镇(1993)

(17)陶家镇

据传清康熙年间,陶氏在陶家镇一带开店,因盛产陶瓷,形成集市,名陶家场,由此得名

驻地:陶家开发区陶恰路89号

辖1个社区、8个村:陶怡路社区、友爱村、文峰村、治安村、白果村、锣鼓洞村、树立村、坚强村、九龙村。

命名经历:陶家乡(1930)-陶家镇(1993)

(18)西彭镇

清代中期,彭姓在西彭镇一带设店,后发展成场,因此地处于巴县以西,取名西彭

驻地:南城小区24幢

辖5个社区、23个村:西竹路社区、大石堡社区、东大街社区、银燕社区、城西家园社区、桥凼村、马鞍村、泥壁村、双岗村、李家河村、黄磏村、长安村、元通村、石塔村、元明村、东林村、梓槐村、玉凤村、千秋村、新民村、迎新村、三府村、长石村、合心村、响堂村、真武宫村、树民村、宝华村。

命名经历:西彭乡(1930)-西彭镇(1984)-元明乡、长石乡并入(1993)

(19)铜罐驿镇

以古驿站铜罐驿得名

驻地:冬笋坝社区

辖2个社区、7个村:冬笋坝社区、铜罐社区、双骑龙村、建设村、观音桥村、陡石塔村、新合村、大碑村、黄金堡村。

命名经历:铜罐乡(1930)-铜罐驿乡(1982)-铜罐驿镇(1985)

以上是 九龙坡区是哪个市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下辖街道一览)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88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