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曲江区是哪个市的(曲江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头条大砍历史

 曲江区位于韶关市区南部,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乐广高速、国道106线贯穿南北,赣韶铁路、赣韶高速横跨东西,境内有7个高速公路出口,9个镇中有6个镇可直接上高速公路。曲江区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莲花大道、铜鼓大道、韶州大道建成通车,南韶高速韶州(欧山)互通立交建成开通,省道S292线白土至樟市段、县道X312线延伸线枫湾至小坑段路面改造基本完成。风度大道、南华大道北、乌石综合交通枢纽(一期)项目、北江港区白土作业区一期工程等重点交通项目加快推进,港航新技术装备产业园、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落地曲江并已启动前期工作,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日趋完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现雏形。

曲江区地处粤北中部、北江上游,傍依五岭南麓、汇集浈武二水,东邻始兴,西至乳源,南接翁源、英德,北毗浈江、武江、仁化。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工厂矿山密布,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都十分优越,素有“人粤之咽喉、百粤之雄都而五岭之奥区”及“欲治粤之北境必先治韶、欲治韶必先治曲江”之说。

曲江区曾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首批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中国温泉之乡”等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区)”,曲江区图书馆201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石峡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历史沿革

曲江地域春秋时期为百越属地,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秦朝为南海郡(郡治在今广州市)属地;赵佗立南越国后,又为南越国属地。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设置曲江县,隶属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省郴州市)管辖。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亦称州,时为监察区),桂阳郡曲江县受荆州刺史部监察。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时,桂阳郡改称南平郡,东汉初复称桂阳郡。东汉后期在桂阳郡南部地区设始兴都尉,以加强对曲江县的管辖。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在桂阳郡南部分设始兴郡(郡治设于曲江县城),曲江县隶属荆州始兴郡管辖(时荆州演变为行政区)。

西晋武帝太康(280—289)中期,改隶广州始兴郡管辖;怀帝永嘉元年(307)分荆州地置湘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长沙市),曲江县改隶湘州始兴郡管辖。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废湘州,曲江县复归荆州始兴郡。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452)又改隶广州始兴郡,三十年(453)复归湘州始兴郡。宋明帝泰豫元年(472)改始兴郡称广兴郡。南齐(479—502)复为湘州始兴郡。梁承圣(552—555)中置东衡州,曲江县隶东衡州始兴郡管辖。梁末陈初,一度废东衡州,始兴郡改属衡州(州治在今英德县)。陈天嘉元年(560)复置东衡州,曲江县仍以隶始兴郡属之。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全国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制,废始兴郡,曲江县隶属东衡州管辖。开皇九年(589)改隶广州,后广州改称番州,曲江县仍属之。隋炀帝大业(605—618)年间,将州改为郡,曲江县改隶南海郡管辖。

唐初改郡为州,曲江县隶属广州管辖。唐武德四年(621)置番州,曲江县隶番州,未久番州改称东衡州。贞观元年(627)改东衡州称韶州,又置岭南道,曲江县隶属韶州管辖,受岭南道监察。唐天宝元年(742)改韶州称始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始兴郡为韶州。天宝(742—756)间,道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曲江县隶岭南道韶州管辖。咸通三年(862)岭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曲江县隶属岭南东道韶州管辖。五代十国时期,先属后梁,后属南汉,仍以韶州辖曲江县。

宋初仍以岭南东道韶州辖曲江县。未久废道留州,曲江县隶属韶州。至道三年(997年),又于州上置路(半行政半监察性质),曲江县隶属广南东路韶州管辖。

元朝以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区,下设道(省派出机构)、路、县三级。至元十五年(1278)岭南平定后,曲江县隶属海北广东道韶州路(此间又在韶州路置录事司以管理城厢居民;一说至元二十三年置,又称新民官司)。至顺元年(1330)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管辖。

明洪武元年(1368)改韶州路为韶州府(同年罢新民官司)。洪武二年升广东道为广东行中书省;洪武八年又改称广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广东布政司,习惯上称广东省),曲江县均以韶州府附郭县隶属之。

清初仍称广东布政司,未久定称广东省,省下设道(省的派出机构)、府、县,曲江县隶属广东省南韶连道韶州府管辖。

民国元年(1912),废道、府,曲江县直隶广东省。民国3年复设道,曲江县隶广东省南韶连道(未久改称岭南道)。民国9年复废道,未久设北区善后督办,性质与道同。此后屡设屡废,民国14年设北江行政区,民国15年又废行政区。民国17年设北江善后委员会,民国21年改为北江绥靖区,曲江县均属之。民国25年改设第二行政督察区,性质与善后委、行政区、绥靖区同,均为省派出机构,曲江县仍属之。民国29年改称北江行政区,民国30年复称第二行政督察区,曲江县仍属之。民国36年再次调整全省政区,曲江县隶属第三专署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7日,解放军进驻曲江县城;10月10日宣告成立曲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广东省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领导(谨按:曲江县人民政府成立日期尚有10月14日一说,不确。应以1949年10月9日曲江县人民政府布告为准。详见附录编)。1950年1月,撤销北江临委改设北江专区,专署(亦称行署,为省的派出机关)驻曲江县城(韶关),辖曲江等16县。1952年9月撤销北江专区,改设粤北行政区,辖曲江等19县1市。

1956年3月撤销行政区,改设韶关专区,辖曲江等17县(含2民族自治县)1市。1959年1月,曲江县、仁化县和乳源县一部并入韶关市(时称三县一市合并),撤销曲江县建制;1961年3月恢复曲江县建制,仍隶韶关专区。1970年韶关专区改称韶关地区,辖曲江等15县(含3个民族自治县)1市。1977年1月,韶关市改由省府直辖,曲江县划归韶关市领导。1983年,撤销韶关地区,原韶关地区大部与韶关市合并成立韶关市,曲江等12县(含3个自治县)属之。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韶关市行政区划,撤销曲江县,设立韶关市曲江区。

行政区划

解放前夕,民国时期的曲江县(包括韶关市)共有五个区二十一个乡:一区辖马坝、乌石、沙溪三个乡;二区辖龙归、白土、白沙、樟市、罗坑五个乡;三区辖大田、丽水、新溪、协安四个乡;四区辖大塘、枫湾、火山三个乡;五区辖犁市、仁和、安和、一六四个乡;韶关市辖东厢乡、西厢乡两个乡。乡以下实行保甲制,全县共划为237个保,每保辖若干个甲,由甲管到户。

解放后,即着手建立各级人民政权,搞好人民政权的建设工作。1949年10月——1950年11月,全县废除了保甲制,先后建立了六个区、一个镇、64个乡的人民政权,实行大区小乡制,从而在行政组织上为保障全县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1951年4月10日,曲江县土地改革工作结束。

土改结束后,韶关镇恢复市的建制,市县分治,市辖东西北厢三个乡。为了适应农村阶级斗争需要,加强农村领导,巩固土改成果和恢复发展生产,四五月间,县对区乡规模进行了调整,增设一个区,即从五区(犁市)划出重阳、桂头、一六等乡成立第七区,各区普遍把乡再次划小,建立村级人民政府,全县共成立100个村人民政府(见表一)。土改复查结束,村政府又统一改名乡政府。此后各区所辖小乡(街)基本稳定下来,但也有少量局部调整。小乡干部一般都不脱产,大区小乡制,对当时培养乡村骨干,开展农村工作,完成土改、复查,恢复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1956年,全县农业合作化已基本完成,原来的大区小乡制已不能适应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减少领导层次,提高工作效率,使党的方针政策速迅贯彻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根据国务院关于撤区饼乡的指示精神,曲江县从1956年3、4月开始,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撤区并乡工作,前后三次调整行政体制。

广东省曲江区是哪个市的(曲江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第一次是1956年3-4月间,全县把111个小乡(街)合饼为42个大乡,并依据自然地理条件,若干个大乡设立一个中心乡,逐步撤销区的建制。县委在撤区件乡的文件中规定:“大乡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党的总支或支部”。乡的脱产干部编制:中心乡大乡10人,一般乡8人。一般乡干部配备正副支书2人,正副乡长2人,文书兼统计1人,治安员兼管民兵1人,团总支书记1人,干事兼通讯员1人。中心乡或大乡多配备副支书、副乡长各1人。

第二次是1957年7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广东省试行“大乡小区制”的体制,曲江县随之实行大乡小区制,在原来中心乡的基础上,设立了14个小区,每区辖2一4个大乡。

第三次是1958年3月,大乡小区制试行不到一年,根据上级指示,再次实行撤区亻并乡,全县14个小区所辖的40个大乡(桂头、阳陂二个乡已划出成立韶边县)合亻并到各自的小区内,撤销区的建制,改成14个大乡。撤区并乡后,各大乡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至此,撤区饼乡工作历时两年宣告结束。

1958年10月1日,曲江县宣布成立马坝、樟市、龙归、犁市、大塘、周田等六个人民公社,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是政权组织和农业生产合作组织融为一体的政社合一的机构,公社管理委员会既是基层的政权组织,又是生产组织。它的出现得到了毛主富的肯定与支持,被视为“新生事物”,是通向共产主义的“金桥”。公社的生产组织实行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广东省曲江区是哪个市的(曲江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在实行人民公社二十五年中,全县公社的规模也几经调整划小,由刚成立时的六个公社发展成为二十个公社、三个镇、一个林木场。1959年,公社成立不到一年,马坝就划为乌石、马坝两个公社,犁市划为重阳、犁市两个公社。二十五年来,较大的条整有二次:

第一次是曲江恢复县的建制后,1961年5月26日,全县公社规模作了一次全面调整,由原来八个公社调整为十四个公社:即龙归公社划为白土、龙归二个公社,大塘公社划为枫湾、大塘二个公社,周田公社划为长坝、黄坑、周田三个公社,犁市公社划为仙人庙、犁市二个公社,乌石公社划为沙溪、乌石二个公社,马坝、樟市、重阳三个公社规读不变;

第二次是197710月15日,上级批准成立四个新的公社;即周田公社划出4个大队成立灵溪公社,龙归公社划出9个大队成立凤田公社,白土公社划出8个大队成立白沙公社,大塘公社划出2个大队、枫湾公社划出一个大队成立火山公社。除此之外,马坝镇、花坪镇、大坑口镇、小坑林木场、江湾公社、罗坑公社等公社、镇(场)都是在1965年至1974年间局部调整设置的。

1977年调整公社规模后,行政区划已基本上稳定下来,成为以后设区建乡体制改革的基础。此间,全县共有21个公社、3个镇、228个大队、2044个生产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1983年11月8日,曲江县全面实行行政体制改革——设区建乡,将原来20个人民公社和一个林木场改设区公所,三个镇的行政建制不变。对全县227个生产大队进行调整合,设立138个乡、5个乡级镇和7个管理区。

三年后,1986年11月15日,再次实行行政体制的重大调整与改革——撤区建镇(乡)。凡有3000以上非农业人口的区改设镇,实行镇领导村的体制,不满3000非农业人口的区改设乡。全县撤销原21个区公所,设立12个镇和8个乡,合併一个区镇,即马坝区合饼于马坝镇。把原来138个乡和7个管理区改为行政村,设立村民委员会(见表四)。实行镇(乡)领导村的体制后,除乌石镇辖的大坑口村委会、石角村委会划归大坑口镇管辖外,其余未作变动。1986年全县辖15个镇8个乡。

1989年12月,原行政村改称管理区、村民委员会改称管理区办事处,原村民小组改称村民委员会。

1993年11月,8个乡政府也改称镇政府。

1998年12月,管理区复称行政村,管理区办事处复称村民委员会;原村民委员会改称村民小组。此间,凡镇政府所在地均设居民社区(组织机构称居民委员会),县政府所在地在居委会之上还设街道办事处。

广东省曲江区是哪个市的(曲江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2000年,全县共有23个镇;182个行政村;28个居民社区。其组织机构有:23个镇政府,1个街道办事处,28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委员会,2010个村民小组。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韶关市行政区划,撤销曲江县,设立韶关市曲江区,将原曲江县的花坪镇、犁市镇划归浈江区管辖;将原曲江县的重阳镇、龙归镇、江湾镇划归武江区管辖;将原曲江县的黄坑镇、周田镇、大桥镇划归仁化县管辖;新设立的曲江区管辖原曲江县的马坝镇、罗坑镇、樟市镇、大坑口镇、乌石镇、沙溪镇、大塘镇、小坑镇、枫湾镇、白土镇,区人民政府驻马坝镇。同年8月3日,举行撤县设区挂牌仪式。

2006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曲江区大坑口镇,将其行政区域并人乌石镇。

2012年7月31日,广东省民政厅下发《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设立韶关市曲江区松山街道办事处的批复》。

2013年8月20日,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与韶关市曲江区政府签订韶钢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移交协议书。

2014年3月19日,松山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2021年,全区总面积1620.85平方公里,辖9个镇1个街道110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31.19万人,常住人口29.06万人。

以上是 广东省曲江区是哪个市的(曲江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85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