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巨野县属于哪个市(巨野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巨野县属于山东省菏泽市。

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市,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3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4万亩,人口109万。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麒麟之乡”、“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中国工笔画之乡”、“中国杂技之乡”、“武术之乡”和“戏曲之乡”。

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全省县域发展“两个同步”先进单位、省国土资源节约模范县、省级文明县、省级卫生城、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省林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邻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速,西依京九铁路、济广高速,有“亚欧大陆桥”之称的新兖石铁路及327国道横贯东西,242省道纵穿南北,日东高速、济菏高速、德上高速在县城北部交汇。东距济宁曲阜机场20公里,西距菏泽机场30公里,鲁南高铁菏泽至曲阜段过境设巨野北站,洙水河航道直通京杭大运河,新万福河航道复航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已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相互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物华天宝,资源富饶。巨野煤田地质储量55.7亿吨,是华东地区目前储量最大、煤质最好的大型整装煤田,设计产能600万吨/年的龙堌矿井已达产,设计产能180万吨/年的万福矿井正在建设。李集煤田、薛扶集煤田已完成精探,葛店煤田已完成初探。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基地,有“棉花之都”“蒜业十强”的美誉,是全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县,木材蓄积量160万立方米。

政策优惠,产业集聚。紧紧围绕“231”产业体系,研究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精细化工、高端建材、机电设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规模发展壮大。2020年签约过亿元项目58个,合同总投资191亿元;新好农牧、茂施控释肥等55个过亿元项目落地建设,计划总投资213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7亿元,增长15.2%,成为全市第三个突破500亿元的县;贷款余额285亿元,增长13.1%。盘活闲置低效土地32宗、1928亩。化工产业园11.46千米双回路供电建成启用;铺设供水专线12.5公里;建设综合管廊5.3公里,需求企业全部实现“一企一管”。深化“人才+项目”引才模式,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74名,与郑州大学、太原理工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经济发展,实力猛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策划论证了一批“四新”“四化”项目。入库“四个一批”项目143个,计划总投资434.2亿元。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巨丰新能源一期、科源生化高端试剂一期等21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22.87亿元。白虎山旅游开发、垃圾焚烧发电等26个省市重点、专项债券项目顺利推进。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华夏国药被评为山东省瞪羚企业。白虎山天池风景区、映象金山旅游度假区试运行,金山景区正在实施提升改造;核桃园镇前王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工笔牡丹画《国宝献瑞》入驻国家会议中心(上海)国礼展厅,书画之乡影响力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获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8家,以恒业惠生、源泉食品、润邦食品为代表的肉鸭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批复。预计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35亿元,可比增长1.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209元、15316元,分别增长3.4%、6.3%。

城靓镇美,生态宜居。坚持依规划、重特色、建精品,稳步推进城乡建设。北部高铁新区建设开局良好,新万福河航道复航等重大工程按计划推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项,麒麟大道西延、光明路北延等道路建成通车;城南、田桥两个污水处理厂完成施工;实施电网升级改造,220千伏永丰等3项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龙堌城乡公交枢纽站主体完工,新建公交站点58个,作为全省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先进典型,代表山东省接受了交通运输部专家组评估验收。铺设供暖管网9.7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3.6万平方米。成功招引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集团进驻巨野,提升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加大棚改安置力度,交付房屋4844套。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全市“智慧物业”现场会、全市物业提升年暨红色物业创建现场推进会先后在我县召开。龙堌镇、田桥镇重点镇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田桥镇被授予“全国文明镇”称号。

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市。东临济宁市嘉祥县,西接牡丹区和定陶区,南与成武县、济宁市金乡县毗邻,北与郓城县接壤,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42公里,东北与西南相距54公里。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麒麟之乡”、“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中国工笔画之乡”、“中国杂技之乡”、“武术之乡”和“戏曲之乡”。

山东巨野县属于哪个市(巨野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巨野县,是以大野泽的“大野”二字命名而来。

巨野历史悠久,早在原始氏族社会,就有华夏族的先民在此农耕渔猎。经地、县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考证,已发现古遗址十九处,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一处、龙山文化”遗址三处、商周文化”遗址十四处。1982年在我县的张楼、西侯楼、冯堌堆等古遗址发现的大量文物如罄、鬲、盆、鼎、豆、平底盆、平口瓮、敛口瓮、花边罐、方格纹罐等,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可靠证物。

夏商时期:巨野为九州之一的徐州北境,巨野东南昌邑一带为甲父国辖区。(甲父国,炎帝后裔封此。)

西周时期:改属兖州,为鲁国西境。(鲁国为周公且长子伯禽的封地。)

春秋时期:仍属鲁国,为“西狩获麟”地。《左传》载:“春秋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组商获麟”。从此巨野作为名胜之区而名扬九州。

战国时期:先属宋国;公元前286年,宋并于齐,复属齐国。

秦朝:今巨野县昌邑集一带置昌邑县,昌邑县和巨野地区属砀郡。(今安徽砀山县南、河南夏邑县以东地区)。

西汉:置巨野县和乘氏县(乘氏县治所在今龙*集西南甘泉寺一带)。昌邑、巨野两县先后属山阳国、山阳郡、昌邑国、巨野郡;乘氏县先后属济阴国、济阴郡。

东汉,昌邑、巨野两县属山阳郡、兼属兖州刺史部;乘氏县仍属济阴郡。

三国时期:昌邑、巨野两县仍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昌邑、巨野为共属县(乘氏县仍属济阴郡)。

南北朝:巨野县,先属南朝宋的高平郡;后属北魏、北齐的任城郡。南朝宋永初元年,撤销昌邑县。北魏太和十二年,乘氏县移置今菏泽市境。北齐,撤销巨野县。撤销昌邑、巨野两县的原因是由于战乱、洪水和人民大批流散死亡、田园荒芜所致。

隋朝: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恢复巨野县。在原乘氏县驻地置乘丘县。并分金乡,复置昌邑县。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撤销乘丘县,并入巨野县。撒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

唐朝: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巨野县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唐代,州、郡并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取西狞获麟意,于巨野县城置麟州,复置乘丘县为属县。唐武德五年,撤销麟州,复置昌邑县,昌邑、巨野两县属戴州(治所在金乡)。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从此,昌邑县降为金乡县的一个镇,到后金才划归巨野)。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销乘丘县,乘丘县域并入巨野县。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撤销戴州,巨野县改属郓州。

五代时期:五代,仍然实行州、县两级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巨野县仍属郓州。五代周太祖郭威广顺二年(公元952年),为加强对巨野的统治,镇压巨野泽水域的农民起义军,改设济州于巨野,并割原郓州的郓城,究州的任城,单州的金乡三县为属县。

宋朝: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巨野县属济州济阳郡(宋代州、郡并通)。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巨野随济州属京东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京东路分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巨野改属京东西路。

后金:宋钦宗元年(1126年)“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偏安南渡,建都临安(杭州),巨野为后金所辖,属山东西路。后金皇统七年(1147年),割任城以西、巨野以东地区增设嘉祥县。后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二年(1150年),黄河大决口,淹没巨野,撤销县治,迁济州于任城,迁巨野之民于郓城、金乡、嘉祥三县。

元朝:蒙古世祖忽必烈六年(1269年),恢复巨野县,迁往任城的济州还治巨野,仍以任城为属县。至元八年(1271年),升州为济宁府。至元十二年(1275年)济州复治任城,属济宁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移府于任城,移州治还巨野,是年末,仍以府治治巨野。州治治任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府为济宁路,辖兖、济、单三州。

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黄河大决于白茅(今曹县境),平地水深两丈余。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黄河大决口,淹没巨野迁济宁路于任城,迁县治于城北邢家务。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黄河大决口,从巨野到任城,几为泽国。

明朝: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济宁路为济宁府,以巨野为属县。洪武七年(1374年),黄河大决口,巨野平地水深四丈余,永丰塔没二级,房舍荡然。洪武九年(1376年),黄水消退,县治由邢家务迁入城内,重建县署。洪武十八年(1385年),封宗室朱檀于兖州,兖州升为府,济宁降为州,巨野县属兖州府济宁州。

清朝:清初,山东全省置三道、十府、三直隶州、一百○四县。巨野县属兖沂曹济道兖州府济宁州。清雍二年(1724年),改济宁州为济宁直隶州。巨野仍为属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曹州直隶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曹州为府,巨野仍为属县。

中华民国:民国建立后,省下设道’县两级。民国元年(1912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究沂曹济道。民国二年(1913年),改三道为四道,巨野县属济宁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四道为十一道,巨野县隶属曹濮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除道制,巨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民国十八年(1929年),省、县之间增设行置,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第二行署分为十、十一、十二三个行署,巨野县属第十行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全省分为十七个行署,巨野县属第二行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敌占城,我古乡,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我党在广太农村先后创建了巨西工委、巨野、巨菏、巨成、金巨、郓巨、巨南七个红色县政权。(有的县建后不久撤销,到建国前夕,只剩下巨野、巨南、郓巨三县)。巨西工委:1939年7月建立,12月撤销。巨野县:1939年12月建立,1949年9月撤销。巨菏县:1941年12月,在巨野、菏泽两县的结合地区建立(1942年12月撤销)。巨成县:1941年12月建立,不久撤销。金巨县:1943年1月建立,1945年9月撤销;1947年9月重建,1948年8月撤销。郓巨县:1944年12月建立,1949年9月撤销。巨南县:1946年3月建立,1949年9月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建立后,撤销新建县,恢复原巨野县,隶属于平原省湖西专区。1953年7月,改属山东省菏泽专区。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区,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6月,恢复菏泽专区,巨野复为属县。2000年6月,菏泽地区改为菏泽市,巨野县随属菏泽市所辖至今。

行政区划

1949年5月,巨野境内外设有三个县。一是巨野县,辖6个区,427个村,195181人;二是巨南县,辖9个区,119个村,287326人;三是郓巨县,辖9个区,812个村,305583人。

1949年9月,撤销郓巨县和巨南县。巨野县所辖11个区。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撤区并乡前,全县分11个区(建国初期一度设棠林店区,不久撤销),73个乡。

1958年春,撤区并乡。1958年秋,全县划为11处人民公社,780个大队,2625个生产队。当时的公社名称为:城关公社、田庄公社、夏宫屯公社、田桥公社、龙固公社、柳林公社、章缝公社、营里公社、大义公社、独山公社、谢集公社。同年11月,撤销嘉祥县,原嘉祥县煌山公社划归巨野县。1962年1月恢复嘉祥县时,又复归嘉祥县。

1978年调整社队体制,划为21处公社,804个大队,3510个生产队,增加l0处公社,即:丁官屯公社、吕官屯公社、太平公社、李集公社、张表公社、董官屯公社、葛店公社、薛扶集公社、万丰公社、陶庙公社。

1983年,全县又改为5个镇、21个乡,即:巨野镇、大义镇、龙固镇、大谢集镇、章缝镇、田庄乡、丁官屯乡、吕官屯乡、田桥乡、太平乡、大李集乡、张表乡、王平坊乡、柳林乡、陈集乡、万丰乡、营里乡、昌邑乡、葛店乡、独山乡、夏官屯乡、薛扶集乡、董官屯乡、新城乡、双庙乡、陶庙乡。

1989年12月,嘉祥县核桃园乡划归巨野县所辖。全县共27个乡镇。

2015年,辖田庄、麒麟、龙固、田桥、太平、万丰、营里、章缝、柳林、大谢集、陶庙、大义、独山、董官屯、核桃园15个镇,凤凰办和永丰办2个街道办事处及巨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18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34个村委会。

2017年,全县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34个行政村(居委会)。分别是巨野县经济开发区、凤凰街道办事处、永丰街道办事处、麒麟镇、田庄镇、田桥镇、龙堌镇、太平镇、柳林镇、万丰镇、章缝镇、营里镇、大谢集镇、陶庙镇、董官屯镇、大义镇、独山镇、核桃园镇。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09.08万人,常住人口92.71万人。全县有少数民族8个,2700人。

2020年辖田庄、麒麟、龙固、田桥、太平、万丰、营里、章缝、柳林、大谢集、陶庙、大义、独山、董官屯、核桃园15个镇,凤凰办和永丰办2个街道办事处,10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24个村委会。

山东巨野县属于哪个市(巨野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山东巨野县属于哪个市(巨野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836.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