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罗县属于哪个市(博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广东省博罗县隶属于惠州市。
博罗县位于广东省中东部、惠州市北部。东接河源源城区、紫金县,南毗惠阳区、东莞市,西连广州增城区,北邻龙门县。博罗是京九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咽喉地带,也是珠三角最大的可连片开发的县区。
博罗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三高”农业条件优越,是广东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境内罗浮山,集道、佛两教于一山,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

博罗东连惠州市区,西邻广州,北接河源、龙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是深莞惠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北的关键节点。县城距惠州市区15公里,距东莞20多公里,距广州80公里,距深圳62公里。

 2021年末,博罗县户籍总人口950856人。按性别分:男性478639人,占50.3%,女性472217人,占49.7%,性别比101.4(以女性为100,男性比女性的比例);按户籍分:农业人口456119人,占48%,非农业人口494737人,占5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3人。年末总户数272966户,其中农业户112128户,占41.1%,非农业户160838户,占58.9%。

历史沿革

公元前214年置县,名傅罗,县治梁化(今惠东梁化),属南海郡。280年,傅罗县改称博罗县,属南海郡。331年,博罗县划出海丰县、欣乐县和怀安县,县属南海郡。479年,博罗县划出新丰县和罗阳县,县属南海郡。503年,南海郡划出梁化郡,博罗县治迁到浮碇岗(今县城罗阳街道,俗称“葫芦岭”)之西,县属南海郡。591年,废梁化郡设循州(今惠州),县属之。605年,废循州设龙川郡,县改属龙川辖。622年,废龙川郡复改循州,县复属循州。627年,罗阳县并入博罗县,属岭南道循州辖。

690年,循州改称雷乡,县属雷乡辖。742年,雷乡县改称海丰郡,县属岭南道海丰郡。758年,复改海丰郡为循州,县属岭南道循州郡。917年,循州改称祯州,县属岭南东道祯州。1021年,祯州改称惠州,县属广南东路惠州。1120年,惠州改称博罗郡,博罗县名不变,属广南东路博罗郡。1132年,博罗郡改称惠州郡,县属惠州郡。1271年,惠州郡改称惠州路,县属之。1369年,惠州路改称惠州府,博罗属之。1376年,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

1912年,县属广东都督府。1914年,县属广东省潮循道。1926年,县属广东革命委员会东江行政委员会。1949年10月14日,博罗解放,属东江专区。1952年12月,县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复属惠阳专区。1959年1月,惠阳专区并入佛山专区,县改属之。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县复属之。1988年1月,改惠阳专区为惠州市,县治罗阳镇(今罗阳街道),属惠州市至今。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14日,博罗全县解放,成立了人民政权。12月,县内划分为五区一镇。

1950年3月,全面实行区乡行政管理制,县内划分为5区25乡279行政村1镇。

1951年3月,调整为6区31乡279行政村和1镇。

1951年6月5日,调整为7区34大乡166个小乡298行政村。

1951年12月15日,观音阁单列为镇,连同县城镇,县内共有2个镇。

1952年7月10日,县内的区乡行政管理制由原来的大乡管理改为小乡管理制,划分为11区152乡。

1952年11月8日,县内的行政区域建制进行了调整,11个区建制不变,原152个乡调整为113个乡。

1952年12月22日,区的建制不变,但乡则恢复为33个大乡建制,管辖153个小乡,2个镇。

1953年3月25日,原来的11个行政管理区不变,但对33个大乡建制又复为154个小乡的管理体制。

1953年11月28日,对七、八两区所辖乡作了个别调整。七区增设上察、结窝两个乡,但同时裁减了附城、新结、莲湖三个乡;八区增设西园、下径、八连三个乡外,其他各区、乡建制不变,仍是11区156乡2镇。

1954年6月4日,对一、四、七三个区所辖乡作了调整。一区裁减新联乡,增设曲潭乡。四区裁减新围乡,增设新前乡。七区裁减上寮、结窝二乡,增设附城、新结、连湖、县城镇四乡,其他区、乡建制不变,仍是11区156乡2镇。

1955年2月13日,二区的黄塘、麻陂两乡划入一区;十区裁减了鹤溪乡,其他区、乡建制不变,仍是11区155乡2镇的行政建制。

1955年10月18日,成立区人民政府,各区所辖的乡进行了调整,调整情况是:此时,县内仍行11区154乡2镇的行政建制。

1956年11月12日,撤区并乡,行大乡管理制,划分为36个大乡:石坝、蓝田、麻陂、观音阁、杨村、显村、獭子、枯子、李洞、柏塘、平安、车田、高桥、泰美、三径、楼下、汝湖、仍图、乌石、小金、响水、湖镇、塘下、横河、澜石、龙溪、龙华、礼村、长宁、福田、联和、九潭、铁场、石湾、塑头、义和。

1958年1月10日,改划为20个大乡(镇):石坝、麻陂、观音阁、公庄、杨显、柏塘、平安、泰美、汝湖、仍图、附城、响水、湖镇、横河、澜石、龙溪、龙华、铁场、福田、城镇。

1958年10月1日,实行政社合一,县内成立10个人民公社:杨显、公庄、柏塘、泰美、汝湖、附城、新作塘、横河、龙溪、长宁。

1959年3月,原属东莞的园洲,划归博罗。同年8月,调整为17个人民公社:石坝、麻陂、杨村、观音阁、公庄、柏塘、泰美、汝湖、仍图、附城、城镇、新作塘、横河、龙溪、长宁、铁场、园洲。

1973年,调整为19个人民公社:石坝、麻陂、杨村、观音阁、公庄、柏塘、泰美、汝湖、仍图、附城、城镇、平安、响水、湖镇、横河、龙溪、长宁、铁场、园洲。

1975年7月,经惠阳地委批准,汝湖公社(设13个大队共145.42平方公里面积)划入惠州市惠城区管属。

1978年5月22日,经惠阳地委核准,同意成立龙华、九潭、蓝田三个人民公社,1980年附城人民公社分出义和,单独成立义和人民公社。至此,县内由原来的19个人民公社增至23个,具体是:石坝、蓝田、麻陂、观音阁、公庄、杨村、柏塘、平安、泰美、仍图、附城、义和、响水、湖镇、横河、长宁、福田、龙华、龙溪、园洲、九潭、铁场、城镇。

1979年,全县设22个公社:石坝、蓝田、麻陂、观音阁、公庄、杨村、柏塘、平安、泰美、仍图、附城、响水、湖镇、横河、长宁、福田、龙华、龙溪、园洲、九潭、铁场、城镇。

1980年长宁人民公社分出福田,成立福田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公社,恢复区乡建置,县内设县城镇和22个区:石坝、蓝田、麻陂、观音阁、公庄、杨村、柏塘、平安、泰美、仍图、附城、义和、响水、湖镇、横河、长宁、福田、龙华、龙溪、园洲、九潭、铁场。

1986年1月,改区设镇,县内设罗阳(县城镇与附城合并)、石坝、麻陂、观音阁、公庄、杨村、柏塘、平安、泰美、仍图、响水、湖镇、横河、龙华、龙溪、长宁、福田、园洲、石湾、九潭等20个镇和蓝田、义和2个镇级乡。各镇管辖的大队更名为管理区,共317个管理区、25个居委会。

1993年12月,蓝田乡、义和乡撤乡建镇,县内共设22个镇。

1999年3月,县内各镇所属管理区更名为村,原管理区属下的村更名为村民小组。

2000年,行政管理体制不变,县内设22个镇,345个村,2794个村民小组(含农、林场8个村186个村民小组),30个居民社区。

2015年,辖石坝、麻陂、观音阁、公庄、杨村、杨侨、柏塘、湖镇、长宁、福田、石湾、园洲、龙华、龙溪、罗阳、泰美、横河等17个镇,共12个办事处、35个社区居委会、331个村委会。

2020年底,辖罗阳、龙溪等2个街道,石坝、麻陂、观音阁、公庄、杨村、杨侨、柏塘、湖镇、长宁、福田、石湾、园洲、龙华、泰美、横河15个镇和1个罗浮山管委会,共12个办事处、35个居委会、331个村委会。

广东省博罗县属于哪个市(博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受国内多点散发疫情影响和“双控”目标约束,全县经济承压运行。在县委县政府的科学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盯全年发展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项目投资、工业生产组织协调力度,充分激发经济增长的动力活力,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去年同期基数“前低后高”的基础上,高位开局、走势企稳、渐回常态,承压向好、稳中加固的势头不断巩固,发展韧性不断增强,结构性潜力逐步显现,经济增长更趋均衡,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一、基本情况

1.据市统计局初步核定,全县GDP741.46亿元,同比增长12.6%,比2019年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7.3%,三次产业比重为10.4:53.1:36.5。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61亿元,同比增长16.4%,比2019年增长22.2%,两年平均增长10.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33亿元,同比增长12.7%,比2019年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

3.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8%,比2019年增长29.4%,两年平均增长13.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2019年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8.9%。

4.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4.5%,比2019年增长57.1%,两年平均增长25.3%。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84亿元,同比增长12.9%,比2019年增长2.4%,两年平均增长1.2%。

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12亿元,同比增长11.4%,比2019年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9.6%。

7.国内税收收入107.93亿元,同比增长7.6%,比2019年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长7.5%。

8.商品房销售面积239.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8%,比2019年下降7.1%,两年平均下降3.6%。

9.实际利用外资3.91亿元,同比下降44.3%,比2019年下降74.6%,两年平均下降49.6%。

10.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901.19亿元,同比增长10.6%,比2019年增长28.1%,两年平均增长13.2%;人民币贷款余额839.66亿元,同比增长16.5%,比2019年增长41.3%,两年平均增长18.8%。

11.全县用电量9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8%,比2019年增长24%,两年平均增长11.4%。其中工业用电64.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比2019年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10.1%。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据市统计局初步核定,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1.46亿元,同比增长12.6%,经济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4.5个、4.6个和2.5个百分点,居全市各县(区)第二位;两年平均增长7.3%,比全市高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居全市各县(区)第二位。多数指标两年平均增速好于2019年。受去年上半年基数较低影响,全县一季度、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保持高位,同比分别增长25.2%和17.9%;下半年伴随低基数效应的减弱,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边际放缓,部分指标年内虽有所波动但累计增速符合预期、处于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全年同比分别增长15%和12.6%。GDP各季度累计两年平均增速均保持在6%以上的较快增速,分别为6.5%、6.3%、8.2%和7.3%,呈现出“平稳复苏,韧性增强、质态显优”特征。分产业看,全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76.74亿元、393.99亿元和270.73亿元,分别增长12.7%、17.4%和6.6%。三次产业结构为10.4:53.1:36.5,相较上年的11:49.6:39.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5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回落0.6个和2.9个百分点。

(一)从产业运行看,三次产业发力稳

1.农业稳产保供有力。2021年,全县持续加大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力度,农业生产呈快速增长势头,累计同比增速逐季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61亿元,增长16.4%;比2019年增长22.2%,两年平均增长10.4%,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1.3个、4.5个和8.4个百分点。牧业快速增长,起农业增长的主要支撑作用。全年牧业产值32.9亿元,增长26.7%,高出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10.3个百分点,对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达42.4%,拉动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8个百分点;其中,家禽产值15.65亿元,增长13%。渔业增长贡献显著,全年渔业产值11.68亿元,增长228.8%;对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贡献37.1%,拉动全县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6个百分点。

从农产品产量看,粮食、蔬菜、水果生产保持平稳。全县粮食总产量15.57万吨,同比增加0.31万吨,增长2%。全县蔬菜总产量106.48万吨,同比增加4.79万吨,增长4.7%;全县水果总产量24.17万吨,同比增加1.21万吨,增长5.3%。生猪产能持续提高。生猪年末存栏40.13万头,同比增长15.5%;较9月末增加4.94万头,比9月末增长14%。畜禽供应充足。全年生猪出栏49.55万头,同比增加16.29万头,增长49%;家禽出栏3317.89万只,同比增加260.91万只,增长8.5%。猪肉产量3.8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增长43.3%;禽肉4.53万吨,同比增加3802吨,增长9.2%;蛋类产品7291吨,同比增加3055吨,增长72.1%。

2.工业经济承压稳定前行。2021年,受同期基数持续走高明显,期间局部地区暴发疫情,能耗“双控”限电限产,芯片短缺制约关联产业发展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县工业生产月度累计增速呈现“前高后低”高位趋缓态势,但两年平均增速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经济展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和发展动力,“压舱石”作用进一步体现。2021年,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787家,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8%,两年平均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加值增速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二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稳步提高,增长8.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分别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提高1.3个、1.2个和2.5个百分点。

沿东江经济带增长支撑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向好发展。2021年,沿东江经济带四镇(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9.3%,同比增长20.5%,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3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新入库企业增长较快。2021年,博罗县共新入库147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1.6%,同比增长146.8%,拉动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6%,同比增长128.4%,拉动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个百分点。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显著。全县39家重点规上工业企业合计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27.6%,高出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8个百分点;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1.8%,拉动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3个百分点。其中,欣旺达8家企业产值合计增长18.4%,拉动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8个百分点。

3.服务业复苏进程稳定。2021年,在国内外需求逐步回升背景下,全县服务业保持恢复性增长,各季度累计两年平均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情况好于预期。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70.73亿元,同比增长6.6%,比2019年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4.8%,占全县GDP比重为36.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7%,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稳步增长,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金融业等4个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增长17.8%、7.2%、8.9%和2.3%,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7个百分点。信息传输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亿元,增长15.8%,增速高于服务业9.2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9%,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3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9.01亿元,增长7.5%,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9.2%,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行业平稳发展。全县规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10.5%、2.4%。

(二)从发展后劲看,投资项目量质同步提升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企稳。今年以来,全县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成效不断显现,重大项目推进顺利,投资活力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均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第二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5%,增速自二季度以来持续上升;比2019年增长57.1%,两年平均增长25.3%,分别比前三季度(23.8%)、上半年(11.6%)、一季度(9.7%)提高1.5个、13.7个和15.6个百分点。

2.投资结构日趋优化。今年以来,全县在紧抓项目投资进度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8%,两年平均增长62.4%,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6.7%,两年平均增长28.5%,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5%,两年平均增长23.7%,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投资占比结构为0.7:32.3:67,第一和第二产业投资占比较去年分别提高0.3个和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房地产调控持续显效,投资销售同步放缓。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8%,低于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43.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增速逐季回落,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6.8%,两年平均下降3.6%;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6.4%,两年平均增长2.3%。

(三)从需求活力看,市场消费稳步复苏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相关促消费措施落地显效,为全县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提供了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季度累计两年平均增速稳定在1%左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84亿元,同比增长12.9%;比2019年增长2.4%,两年平均增长1.2%(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为1.1%、0.3%和1.4%),表明消费品市场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限上零售额增速快于限下,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41.54亿元,同比增长16.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8个百分点;限下消费品零售总额280.29亿元,增长12.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限上网报单位中,零售、住宿业增速快于批发、餐饮业。2021年,限上零售业、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2%和13.1%,限上批发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9.3%和同比增长0.1%。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持续较快增长。限上网报单位日用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8.5%、23.9%和50.7%;体育娱乐用品、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6%和9.9%。

2.批零住餐行业走势分化。分经营形态看,批零业经营恢复较快,住餐业恢复缓慢。批发业销售额两年平均增速快于零售业。2021年,全县批发业、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187.99亿元和163.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4%和17.8%,两年分别平均增长23.3%和4.7%。住餐业经营受疫情影响,两年平均负增长,还未恢复至疫情前营业水平。2021年,全县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2.53亿元和33.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5.4%,两年平均分别下降8.6%和3.2%。

(四)从发展支撑看,要素保障支撑有力

1.全县用电保障充分。今年以来,全县用电量保持19%以上的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3.7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5.47亿千瓦时,增长19.8%,比2019年增长24%,两年平均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速分别比2019年、2018年高出6.8个和2.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64.5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77亿千瓦时,增长20%,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0.2个百分点;比2019年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比2019年、2018年高6.7个和3.1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3.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量60.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3%,占工业用电量的94.3%。在制造业用电量中排名前3的行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06亿千瓦时)、金属制品业(11.44亿千瓦时)、橡胶和塑料制品业(6.68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增长23%、30.8%和23.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8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92亿千瓦时,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长13.3%。

2.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01.19亿元,同比增加86.18亿元,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13.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74.44亿元,同比增长11.4%;住户存款余额559.63亿元,同比增长11.5%。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39.66亿元,同比增加119.13亿元,增长16.5%,两年平均增长18.8%。存贷比创历史新高,继2018年、2019年分别超70%、80%后,2021年继续提升至90%以上,年末达93.2%,比2020年末和2019年末分别提高4.8个和8.7个百分点。金融贷款对实体经济支撑力度加大。各项贷款中,投向实体经济领域贷款305.66亿元,比年初增加48.09亿元,比年初增长18.7%,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2个百分点,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到36.4%,比年初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等行业贷款分别比年初增长36.5%、52.7%、62.6%、5.92倍和33.9%。涉农贷款增长较快。12月末,全县本外币涉农贷款338.46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的32%;比年初增加44.28亿元,比年初增长15%,占全市的26.6%。其中,农村贷款337.01亿元,占全市的37.7%;比年初增加46.88亿元,比年初增长16.2%,占全市的29.4%。

(五)从发展质效看,“三个口袋”增势较好

1.财税收入运行良好。2021年,随着全县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全县财政税收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国内税收收入完成107.93亿元,同比增收7.64亿元,增长7.6%,比2019年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长7.5%。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12亿元,同比增加5.73亿元,增长11.4%;比2019年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0.76亿元,同比增长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6%,比重较去年(73.9%)下降1.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15.36亿元,同比增长16.9%。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为支出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4.48亿元,同比增加5.93亿元,增长6%,两年平均增长5.1%。民生保障支出更加有力。八项支出合计79.48亿元,同比增长6.2%;占财政支出比重76.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2.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021年,全县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7.6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营业收入710.3万元,同比增加119.7万元,增长20.3%;资产利润率7.38%,同比提高0.08个百分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推高上游采矿业和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长显著,对整体工业利润较快增长形成主要支撑。全年全县规上工业实现营业利润总额41.06亿元,同比增长30.4%,比上半年回落61.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9%。企业亏损面下降。全年亏损企业153家,比上半年减少55家;亏损面19.4%,比上半年收窄7.4个百分点,比去年收窄0.6个百分点。

3.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全县经济的稳步复苏,人民群众的口袋也更加殷实。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58元,同比增长7.6%,剔除价格指数后实际增长6%;增速比2020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2%。农民增收相对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80元,同比增长7.2%,剔除价格指数后实际增长5.6%;比2020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7元,同比增长10.2%,剔除价格指数后实际增长8.5%;比2020年提高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8%。

(六)从发展趋势看,稳中加固特征不断显现

1.实物量指标快速回升,发展韧性显著增强。规上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县列统的74种工业产品中,有51种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68.9%。其中,铜材、铝合金产量分别增长13.26倍和96%;中成药、营养保健食品、电焊机、混凝土、锂电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64.4%、57.8%、55.3%、53.3%和34.8%。

2.纾困助企政策效应显现,企业用工稳中有升。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惠企稳岗等各项政策举措。全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17.41万人,同比增加0.73万人,增长4.3%。规上服务业企业年末用工人数9119人,同比增加1937人,增长27%;应付职工薪酬5.44万元,同比增长18.9%;应交增值税同比增长4.4%,低于营业收入增速5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虽然全年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加固、质提优显的特征,但稳中有忧、稳中承压的问题不容忽视。

1.上下游价格涨幅倒挂影响部分工业产业链稳定。2021年,工业生产者购进和出厂价格出现倒挂,全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0%,“剪刀差”为2.9个百分点。加之年内原材料行业限电限产,短期内出现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原材料价格涨势。用工成本、物流成本上升,部分中下游企业由于价格传导不畅、盈利困难,停工减产,进而影响产业链平稳健康运行。全年规上工业33个行业中,仍有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11个行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为负。

2.重大项目上线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10亿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少。2021年,全县542个投资建设项目(不含房地产)中,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72个,占31.7%;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有24个(含3个基础设施跨市项目),仅占4.4%;本年完成投资额不达亿元的有9个。

3.服务业恢复需要时间。服务业相关行业虽然积极恢复正常复业、复工,但产能恢复需要时间,前期损失难以弥补。从恢复程度看,服务业有效需求仍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仅为1.2%,低于2019年增速7.2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两年平均增速为负,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经营水平。旅游业受到重创,游客旅游意愿降低且短期内难恢复和弥补。全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26.39亿元,两年平均下降41.1%。

以上是 广东省博罗县属于哪个市(博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690.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