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翁源县属于哪个市(翁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翁源县,隶属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粤北),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东靠连平县,南邻新丰县,西挨英德市、曲江区,北依始兴县、江西省,总面积2175平方公里。

翁源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东靠连平,南邻新丰,西接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素有“粤北南大门”之称,是抗倭英雄陈璘故乡,是珠江三角洲通向内地的战略要地,韶关市融入珠三角的桥头堡。

广东省翁源县属于哪个市(翁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据《嘉靖翁源县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翁源地属楚、秦。汉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置县,隶属荆州府桂阳郡,谓浈阳县,历时595年。至南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析置翁源。六百一十八年后至宋朝宜和二年(公元1120年)析翁源县岑水场地(今新江江镇、太平地方)与曲江县廉平、建福地合置建福县,历时9年。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废建福并入翁源,隶属韶州。元朝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翁源并入曲江县,隶属广东道韶州路慰宣司。公元1298年地归英德路,复翁源县,其时系元朝大德二年。公元1319年即元朝延祐六年,翁源又并入曲江县。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上季,翁源隶属岭南道韶州府,改称岑水县;同年下半年,岑水复名翁源,隶属韶州,县名一直沿用至今。清时期,翁源县建制未变,均属韶州府管辖。

翁源县建置沿袭清制。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38年9月,翁源县先后属广东省南韶连绥靖区、南韶连道、岭南道、南韶连行政区、南韶连政务区、北区、西北区绥靖区、第二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管辖。

1949年9月,翁源解放。翁源县初隶属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后先后隶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北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北江区专员公署、粤北行政公署、韶关专员公署、韶关专区革命委员会、韶关地区革命委员会、韶关地方行政公署、韶关市。

行政区划

1949年9月15日翁源县解放,建立了翁源县人民政府,全县设2个镇、14个乡、176个自然村。

1950年5月1日,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划为4个区18个乡,2个镇。

1951年9月15日,全县调整为5个区98个乡,2个镇.

1956年12月18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56)粤民字第954号文批复,新丰县梁坝乡划归翁源县管辖,隶第二区。

1957年2月20日合区并乡,全县并为4个区、2个镇、32个乡。

1957年9月14日,全县撤区并乡,共并为14个乡,1个镇(龙仙镇)和牛屎坜矿山办事处。14个乡即:附城、南浦、蓝李、江尾、周陂、陈礤、六里、利龙、翁城、新江、展旗、茶园、松塘、岩庄。

1958年7月3日,英德东片即渔湾、大镇、桥头、青塘、白沙5个乡并入翁源。

1958年10月(文件批复为12月14日)新丰县并入翁源县。成立9个人民公社:新江、翁城、大镇、渔湾、翁江、周陂、龙仙、坝仔、红旗(原新丰县),168个大队,2200个生产小队,另设牛屎坜矿山办事处。

1959年4月,红旗公社改称新丰公社;翁江公社改称利龙公社;增划水上公社和桥头、青塘、沙田、梅坑、营盘6个公社,全县共15个公社和牛屎坜矿山办事处。

1959年11月6日,除梁坝仍属周陂外,新丰划回复县;英德东片除青塘、横石外,其他划回英德;同时连平县的陂头公社划入翁源。此外,岩庄与坝仔、南浦与龙仙、陈礤与周陂合并。全县为11个公社:坝仔、江尾、龙仙、陂头、周陂、利龙、翁城、新江、水上、青塘、龙仙城镇公社。

1960年1月14日,增设横石公社和5个场、1个所,即:三华国营农场、黄陂畜牧场、铁龙林场、罗坑水畜牧场、九曲水林场和河口农业科学研究所。龙仙镇公社于10月14日改为城市公社。

1961年10月,全县调整为13个公社,4个场,1个所。即:坝仔、江尾、破头、周陂、利龙、翁城、新江、青塘、横石水、水上公社,原城市公社改称为城镇公社,龙仙公社改称南浦公社,三华农场改为三华公社。4个场1个所是:国营黄陂牧场、罗坑水牧场、国营铁龙林场、九曲水林场、河口农科所。另有牛屎坜矿山办事处。

1962年下半年增设官渡公社;横石、青塘、黄陂划回英德县;梁坝划回新丰县。全县仍有12个公社和1个社级场,151个大队,1950个小队。

1964年7月10日,广东省人委批复设立2个镇,即:龙仙镇、蒲竹镇(原牛屎坜矿山办事处)。

1966年3月15日,城镇公社划出龙仙镇。

1967年6月,陂头公社划回连平县;原城镇公社改称附城公社。

1968年冬,水上公社改称水上运输社,隶属交通局管理。

1971年6月,全县共有南浦、三华、坝仔、江尾、附城、周陂、六里、官渡、翁城、新江10个公社和龙仙镇、蒲竹镇及铁龙林场。

1974年1月,从周陂划出陈礤片成立礤下公社;从江尾划出松塘、仙北、仙南、九仙4个大队和坝仔的松岗、蓝坑、鹤仔3个大队及六里的中村大队成立松塘公社。

1977年1月,从新江划出东鹊、黄垌、梅斜、热水4个大队成立红岭公社;从坝仔划出岩庄片9个大队成立岩庄公社;12月将原官渡的庙墩片和六里的新陂、东三大队划出成立庙墩公社;原官渡的五四、河边、下榕角、坪田、官渡5个大队划入六里公社,官渡公社同时取消。

1978年3月,将原划入六里的5个大队和原六里的突水大队划出恢复官渡公社。

1980年11月止,全县共有2个镇、15个公社、1个林场和1个大队级(贵联)农林场,152个大队。

1981年8月,蒲竹镇定为大队级镇,同年经韶关专署批准撤销。

1983年7月至1984年1月,改公社为区公所,改大队为乡政府,改生产队为村民委员会。全县建立16个区,1个区级镇,136个乡和2个乡级镇,2个管理区,1847个村民委员会。

1986年11月8日,广东省政府批复翁源县撤区改乡、镇。全县设9个乡即:岩庄、松塘、三华、官渡、庙墩、礤下、铁龙、红岭、贵联(副科级单位);8个镇即:坝仔、江尾、南浦、龙仙、周陂、六里、翁城、新江。原乡政府改村民委员会、原村民委员会改村民小组。

1988年,翁源县设9个乡8个镇。9个乡为岩庄、松塘、三华、官渡、庙墩、礤下、铁龙、红岭、贵联,8个镇为坝仔、江尾、南浦、龙仙、周陂、六里、翁城、新江。

1989年11月3日,从新江析置连新乡。

1993年1月4日,官渡乡改为官渡镇建制。同年9月6日,三华、庙墩、礤下、贵联、铁龙、岩庄6个乡改为镇。

1994年5月24日,松塘乡改名为仙鹤镇。同年6月3日,连新、红岭两乡改为镇。

2000年,全县设18个镇,157个村委,1951个村民小组。

2001年,贵联镇并入南浦镇,庙墩镇并入官渡镇,连新镇并入新江镇。全县由18个乡镇合并为15个镇。2004年,南浦、三华2个镇并入龙仙镇;岩庄镇并入坝仔镇;红岭、仙鹤2个镇并入江尾镇;六里镇并入官渡镇;礤下镇并入周陂镇;保留翁城镇、新江镇,铁龙镇改为铁龙林场。

2011年,全县行政区划设7镇1场,7镇为龙仙、周陂、翁城、新江、江尾、坝子、官渡,1场为铁龙林场;共153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1982个村小组。

2019年10月,经省民政厅批复,铁龙林场恢复铁龙镇名。此后至2021年年底,全县行政区划设8镇,分别为龙仙、周陂、翁城、新江、江尾、坝仔、官渡、铁龙;共156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1982个村小组。

广东省翁源县属于哪个市(翁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气候环境】地处东经113°18′5″至114°18′5″,北纬24°07′30″至24°37′15″之间,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021年总体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偏多。全县最高峰海拔1300米,最低点海拔100米。

  【自然资源】境内已勘查明的各类矿产25种,主要有煤、铁、铅、锌、钨、锰、硅、石灰石、翡翠岩、大理石等。被确定为全市封山育林示范县,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建立了森林资产评估中心和森林资源交易中心,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县境有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条,水力资源丰富。

  【人文风貌】“龙僻灵池梅岩书堂皆胜地,仙开翁水双腊如珠尽韶天”,尽可概括翁源钟灵毓秀之气象。东华禅寺地处县城东北东华山风景区内,原名东华院,建于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年),嘉靖年间重修,民国年间被毁。2001年,由万行上师筹集巨资复建,成为集禅修疗养、休闲观光、礼佛祈福于一体的宗教活动场所。客家民居独具特色,有广东客家围屋中独一无二的按周易八卦文化和客家文化融合的古建筑葸岭“八卦围”,有明清时建造的由59座客家围楼组成的湖心坝民居群,有仿如罗盘形状的罗盘围。生态资源丰富独特,有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半溪市级自然保护区等丰富农林资源和全国最大的兰花基地,以及三华李、九仙桃、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孕育出不少名人志士,有晚唐诗人邵谒,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当代旅美华人、全美油画家协会原主席、油画大师涂志伟等。

  【名优品牌】翁源是“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中国兰花之乡”和“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农作物以水稻、蔬菜、甘蔗、花生、大豆为主。三华李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华李、六里柑、九仙桃、黑皮蔗、马牯塘莲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江尾米面、周陂冰花饼等客家小食别具特色。溪黄草茶、白糖、缫丝、户外家具等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

  【县域经济】2021年,是翁源加速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干之年、拼搏之年、蓄势之年。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工作要求,齐心协力抓项目攻坚、促产业转型、守绿水青山、补民生短板,全县综合实力、发展质效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27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8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5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55亿元,总量排名全市前列。

  【工业质效】2021年,聚焦融湾平台建设,工业质效不断提升。牢牢抓住工业发展这个主引擎,持续推进融湾产业平台建设,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全县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大力发展先进新材料、电源电子、现代轻工等主导产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3家,产业集群逐步壮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5.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92亿元,同比增长36%;园区实现全口径税收4.38亿元,同比增长26.5%,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翁源产业园获韶关市产业园区2020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第一名。二是园区配套逐步完备。以电源电子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为重点,筹集资金1.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电源电子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电源基地主干道提升工程、官渡园区自来水管网提升工程、健康食品园次干路连接线等项目顺利完工,园区商务配套设施工程开标建设,园区排污、供热、通信、绿化等设施实现全覆盖。三是工业潜能有效释放。积极落实市“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改革,累计盘活闲置低效土地530余亩,完成土地储备2300余亩。支持金悦通等一批优质企业实施增资扩产、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完成技改投资5亿元,有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园区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中瀚民福、优贝精细化工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工业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招商环境】近年来,翁源县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质量。实行零距离服务、零障碍落地、零容忍跟踪“三个零”机制,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制度”及“跟单代办制”,实行重点项目县四套班子联系服务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坚持“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原则,积极打造韶关南部对接珠三角东岸产业集聚区平台。广东翁源经济开发区位于翁城镇商务中心区,园区设有翁源县投资企业服务中心,为投资商提供投资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协助投资商办理各项手续,从项目签约、筹建、在建到投产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发展活力】2021年,聚焦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统筹推进稳改革、促投资、优环境各项工作,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和诸多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深化财政资金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2020年度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考核中,我县排名全国第2、全省第1,获得财政部通报表扬。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整合盘活县属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77亿元。积极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县83.68%依申请事项实现一网通办,97.28%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二是投资拉动势头强劲。创新实施“2+4+N”全员招商模式,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9个,合同投资额达791.59亿元,引进了万洋生态智造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取得了近年来最佳的招商成效。全面保障项目落地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25个,新竣工投产项目28个,完成投资额20.74亿元,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7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亿元,其中33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三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成功举办2021年招商引资暨重点项目工作动员大会,兑现各类政策奖励资金超1000万元,惠及68家企业,企业来翁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制定出台《翁源县服务企业发展十条(试行)》等政策文件,协助企业争取省市政策资金近2000万元。优化税务服务,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在全市排名第一。

  【生态建设】2021年,聚焦资源保护开发,生态建设不断推进。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一是生态屏障持续巩固。积极构建“四级林长”责任体系,累计投入资金1185万元,抚育中央森林1.44万亩、省级碳汇林1.45万亩,完成桉树退出改造2.5万亩,完成高质量水源涵养林建设50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3%。创建全国森林城市工作获国家林草局正式备案,江尾镇松岗村、周陂镇龙田村、铁龙镇龙化村获评“广东省森林乡村”称号。持续落实河长制,清理河道超400公里,建成万里碧道11公里,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二是生态治理成效明显。持续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4%,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全面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156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相继完成,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高质量办结交办信访案件14宗,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三是生态文旅深度融合。圆满举办“兰韵翁源·兰得有你”等系列活动,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力推动生态文旅项目建设,兰心国际康养中心、万威达研学部落文旅城等一批优质文旅项目签约落地,龙泰温泉度假邨项目正式动工,嘉华康养美泉谷主体大楼完成封顶,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年旅游人数达128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1亿元,分别增长46%和31%。

  【“三农”工作】2021年,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三农”工作不断进步。深入实施韶关市乡村振兴“3510”工程,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进一步实现了村美民富产业兴。一是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投入资金5700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54万亩。加快发展以兰花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兰花种植面积扩大至3.5万亩,年产值超30亿元。持续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新增农业专业镇1个、专业村13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总量达23家,居全市第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兰花产业园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家禽产业园入选为2021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农村风貌美丽蝶变。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洁行动和农村卫生保洁“十大行动”,翁城镇定南村、官渡镇河边村等14个行政村被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称号,龙仙镇桂竹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投入资金5000万元,创新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大比武活动,有效推动50个村小组携手共创生态宜居村。大力推进兰乡古韵廊线二期项目建设,顺利建成江尾镇九仙村、仙北村、新生村3个连片示范村,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扎实推动新一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8个镇全部完成选派进驻。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约1亿元,实现消费帮扶金额6550万元,有效带动脱贫人口创业增收。探索推广“带种带养”模式,大力发展联农带农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城镇魅力】2021年,聚焦功能品质提升,城镇魅力不断彰显。以新型城镇化为重点,不断完善功能配套设施,城镇承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城市形象明显改善。持续实施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县档案馆、县行政服务中心、城市规划展示馆建成使用,兰韵公园景观工程、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河口桥至龙翔大桥北岸段)顺利完工,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县城“颜值”不断提升。韶新高速建成通车,县城新区陈璘路东段、书堂路等主要市政道路全面完工,环城北路完成升级改造,龙仙城北农贸市场、滃江河水源应急供水管道工程(一期)建成启用,城市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二是镇街建设有序推进。投入资金7100万元,高质量推进新江镇、周陂镇、铁龙镇“139+”美丽圩镇建设,完成镇街道路升级7公里,绿化亮化8.5公里,升级改造镇级农贸市场1个,新建和改扩建文体广场4个,镇区环境面貌和功能设施明显改善。全省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翁源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三是城乡融合成效明显。扎实推进翁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特色农副产品+电商+民宿”一体化乡村共享空间,翁城镇文化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分别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广东省五星服务站,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预计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36.15%。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县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三个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县之一。

  【社会事业】2021年,聚焦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精心谋划实施民生工程,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一是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教师发展中心、陈璘小学等项目加快建设,中职学校、兰雅幼儿园等校(园)投入使用,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1330个、中小学学位3620个,学位缺口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县中医院发热门诊及信息化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建成风度书房3间,实现中心镇风度书房全覆盖,县文化馆(总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风雅翁山”“潮涌滃江”文化品牌不断擦亮,全县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二是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有序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全县基本医疗保险总体参保率达98%以上,实现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严格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人员等各类救助资金8160万元,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更加注重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县残工委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三是社会治理更加有力。从严从紧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构筑全人群免疫屏障,“零疫情”“零输入”防控成果持续巩固。深入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不断深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平安翁源、法治翁源建设,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扎实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专项行动,高标准建成翁源县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全市“信访超市”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加大风险隐患稳控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森林防火、交通运输、食品安全等领域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翁源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民风淳朴,社会稳定,交通便利,是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真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置业,共谋发展。

以上是 广东省翁源县属于哪个市(翁源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687.html

回到顶部